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演义(罗贯中)-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认为俯首称臣不如自立为王。于是就自立为燕王,公然与魏帝分庭抗礼了。

    曹叡将司马懿从长安召回洛阳,命他率领四万人马前去讨伐公孙渊。司马懿将要领兵出发时,魏帝曹叡问道:“爱卿此次出征,估计公孙渊会用什么方法对付你呢?”

    司马懿沉『吟』片刻后说:“公孙渊得知我军前去征讨,弃城而走,这是上策;据守辽东与我军对抗,这是中策;如果死守襄平(今辽宁辽阳北),那便是下策,必被我军生擒活捉。”

    曹叡又问道:“依爱卿之见,他会选用哪一种策略呢?”

    司马懿答道:“聪明人一定会放弃眼前利益,采用上策。但是公孙渊乃才疏学浅之辈,他决不会采用上策。他认为我军长途跋涉,孤军作战,难以持久,一定会在辽水与我军决战,交战失利后,只有退守襄平,这就由中策转为下策了。”

    曹叡点了点头,又问:“爱卿此番出征,要用多长时间?”

    司马懿屈指略略一算,说道:“此去辽东约四千里地,去要用一百天,回来要用一百天,打败敌人要用一百天,再用六十天来休整,这样看来,大概要用一年时间吧。”

    司马懿领命出征,于当年六月领兵抵达辽东。

    公孙渊得知久经沙场、智谋多端的司马懿领兵前来,心里不免有些慌张。他连忙派遣大将卑衍、杨祚领兵八万驻扎在辽隧,围城挖了二十多里的壕沟,准备长期坚守。

    司马懿对敌人的诡计自然一目了然,他对众将说道:“敌军坚守不战,其目的是想拖垮我军。待我军粮草用尽、精疲力竭之时,再乘虚攻击。我们若是攻城,必定旷日持久,正中敌人的下怀。我已经观察过了,敌人的主力大都在此处防守,他们的老巢襄平必然空虚。我们可以乘虚直捣襄平,必定大获全胜。”

    卑衍听了此报,心中大惊:“司马懿真是老谋深算,他知道我们的老营襄平兵马较少,假如襄平失守,我们守住此处又有什么用呢?”于是,卑衍、杨祚二将遂领兵前去援救襄平。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哈哈大笑起来,他对众将说:“你们看,他们果然中计了。”遂令夏侯霸、夏侯威各引一军于辽水之滨埋伏好,等辽兵一到,两下合击。

    卑衍、杨祚率领人马心急火燎地直奔襄平而来,刚刚进入辽水之滨,只听一声炮响,左有夏侯霸,右有夏侯威,魏兵援旗呐喊,奋力冲杀过来。卑衍、杨祚不敢恋战,率领兵将,夺路而逃。夏侯霸拍马直取卑衍,一刀劈卑衍于马下。主将一死,辽兵大『乱』,魏兵乘机冲杀过来。辽兵抵挡不住,纷纷后退。公孙渊见此情形,也慌了手脚,忙命全军退守襄平,坚守各城门,死守城池。魏军一拥而上,将襄平紧紧地包围起来。

    司马懿一声令下,魏军立即将襄平合围。

    司马懿先命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筑土山,然后又命弓弩手从土山上向城内『射』箭。顿时,羽箭像飞蝗一般飞入城内。城内地少人多,士兵拥挤,往往躲闪不及,伤亡人数不断增加。

    城头上的辽兵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地面上的魏军用盾牌、楼车掩护,用云梯、冲车攻城。辽兵们拼死抵挡,伤亡惨重。

    司马懿又派军士挖地道,作出准备从地道中突入城内的样子。公孙渊忙命辽兵挖横河阻截,又分散了不少兵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襄平城头,天天刀光剑影,杀声不绝。城内粮食渐渐耗尽,士兵们饿得两眼昏花,大家只得宰杀牛马来充饥。为了争夺食物,城内甚至发生自相残杀的现象,谁还有心思去守城呢?

    魏兵的攻势一天比一天凶猛,城内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危急。

    到了八月,公孙渊见大势已去,只好派人到魏营求和。这时,公孙渊已是手到擒来的瓮中之鳖,司马懿根本无意受降,他只想彻底铲除这一祸害。于是对来人说:“你知道吗?军事要领有五条:能战则战,不能战就守,守不住就跑,其余的,就只有投降和死路两条了。既然公孙渊此时仍然不肯自缚出降,那就是决心去死了。你回去把这些话告诉公孙渊吧!”

    这样一来,公孙渊真的陷入了绝境:打,肯定不是司马懿的对手;而司马懿又不接受投降;看来,只有死路一条了。

    公孙渊心想:我可不能在此等死。他喊来儿子公孙修商量停当,二更时分,趁着黑夜,率领亲兵打开城门,悄悄向东南方向逃窜。司马懿早就料到公孙渊会走这步棋,已安排下伏兵,正等着公孙渊来自投罗网。

    公孙渊来到一座小山旁,正想喘口气歇息一下,忽听得山上一声炮响,鼓角齐鸣,一队魏军如『潮』水般拥了出来,左有司马师,右有司马昭,中间是司马懿。公孙渊见了,吓得掉转马头,往另一条路上奔去,没走几步,只听得一声大喊:“反贼休走!”

    公孙渊抬起头来一看,见魏军大将军夏侯霸、夏侯威、张虎、乐林把公孙渊的残军团团围住,再也无处可逃。公孙渊父子想投降,魏军哪里肯理睬,众人一拥而上,将他俩『乱』刀分尸。

    襄平的守军见公孙渊逃走,全部缴械投降。司马懿领兵进入襄平,一边出榜安民,一面派兵追杀公孙渊残部。司马懿大获全胜,班师返回洛阳。

    

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三国演义 第六十二回 司马氏统一中国

    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病死。死前,曹叡将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托孤给太尉司马懿、大将军曹爽等人,并希望司马懿、曹爽等人能够效仿蜀国诸葛亮,竭尽忠诚,辅佐太子。

    曹芳继位后,曹爽排挤司马懿,将政权、军权都抓在手里。于是司马懿装病,躲在家里不出。曹爽以为司马懿年老体弱,真的快要死了,就放松了警惕,做事开始无所顾忌起来。不久,司马懿趁曹爽兄弟三人外出随曹芳打猎,突然发动政变。在生死存亡关头,曹爽却优柔寡断,最终丧失斗志,轻信司马懿“只削兵权,别无他意”的谎言,缴印投降。曹爽兄弟三人投降后被斩于市曹。

    司马懿杀了曹爽,控制了朝政大权,大将夏侯霸感到大难将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因为夏侯霸是曹爽的亲戚,司马懿为了斩草除根,迟早会找借口对他下手的。于是,夏侯霸就跑到西川投降了姜维。

    十年之后,司马懿生病死了,魏国的大权全掌握在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手里。不久,魏国再次发生政变,司马昭把原来的小皇帝杀了,让曹奂当了皇帝,彻底控制了魏国的政权。

    夏侯霸投降蜀汉以后,为了报仇,五次帮助蜀将姜维讨伐司马氏,但都没有成功。公元258年,夏侯霸和姜维率领二十万大军,再次向祁山发动进攻,终于打败了驻守祁山的魏国大将邓艾,夺下了祁山。可是就在姜维和夏侯霸要继续进军的时候,邓艾听说蜀汉皇帝刘禅是个傻蛋皇帝,整天只晓得吃喝玩乐,还特别相信宦官黄皓。于是,邓艾派人去西川贿赂黄皓,让刘禅下令把姜维调回去。

    黄皓得了邓艾送去的金银财宝,便在刘禅面前说姜维的坏话,说他不忠于皇上,要造反等等。刘禅听了,当然不放心,就下令让姜维退兵回成都。

    姜维接到了刘禅让他撤军的命令,回到成都后,心里很不痛快。秘书郎郤正告诉他说:“将军要有灾祸了。你若是一出事,国家也就完了。”姜维说:“那就请你告诉我一个保国安身的办法吧。”郤正说:“陇西有个地方,叫沓中,那里土地肥沃,你可以到那里去屯田(组织军队种田)。到那里,一可以得到充足的军粮,二可以随时出兵,三可以掌握兵权,不怕别人谋害。”

    第二天,姜维给皇帝写了报告,要求领兵到沓中去屯田。刘禅也希望姜维不在眼前,便同意了。

    司马昭探听到大将军姜维躲到沓中屯田去了,认为机会来了,便派钟会和邓艾领兵向汉中进攻。姜维在沓中得到这个消息,急忙给皇上写了报告,建议他派兵守住阳平关和阴平桥,再派人去东吴请求援助。刘禅问黄皓该怎么办。黄皓却请来一个巫婆跳大神,说是天下太平。刘禅听信了巫婆的话,丝毫也没作打仗的准备。这样,钟会和邓艾非常顺利,很快就占领了汉中。接着,邓艾又夺取了涪城、绵竹,一直打到成都城外。刘禅哪里还敢抵抗?十二月初一那天,刘禅领着文武百官出城,向邓艾投降。从此,蜀汉就灭亡了。

    姜维见刘禅丢了江山,心中十分难过和愤怒。他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决心假投降钟会,然后挑拨钟会和邓艾的关系,重新恢复汉朝江山。

    邓艾进到成都以后,自作主张,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其余文武官员也都封了相应的官位,引起了司马昭对他的怀疑,担心他要造反。姜维趁机劝说钟会给司马昭写信,说邓艾在成都胡作非为,想要造反。司马昭看了报告,便密令钟会引兵前去镇压,希望能将邓艾抓起来送往洛阳。

    钟会接到密令后,立即与姜维一起领兵包围了邓艾的部队,将邓艾抓了起来,并把他的部队也收编了过来。这样一来,钟会的力量更强大了。

    姜维对他说:“你的力量强大了,司马昭也会不放心的,就像怀疑邓艾一样,早晚也要出事。不如起兵造反吧。”

    钟会笑着说:“咱俩想到一起了。”

    两人正在商议,不想司马昭派人送来了一封信说:“我怕你捉不了邓艾,所以我亲自带兵来到长安。不久我就到成都和你见面了。”钟会看完信大吃一惊,明白这是司马昭已经开始不放心他了。一不作二不休,第二天,钟会便把手下的将领召集到原来刘禅的宫中,要求他们跟着造反。有些人心里不大愿意,钟会就把他们绑起来准备杀掉。没想到这事走漏了风声,另外一些将领纷纷冲进宫里,在宫中展开了一场厮杀。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砍死了几个魏将,最后也『自杀』了,死时五十九岁。

    刘禅投降以后,被送到了洛阳,跟随他一起到洛阳的还有郤正等一些大官。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还赏给他漂亮的房子、绸缎布匹和一百多个仆人。两天以后,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酒席上,司马昭叫乐队演奏魏国的音乐,叫舞女跳魏国的舞蹈。蜀国的官员看了,觉得是做了亡国奴,心里都很难过,唯独刘禅听得津津有味。司马昭见他这样,对手下的大臣说:“这人没心没肺到了这种程度,怪不得诸葛亮活着也不能帮助他了。”接着,司马昭给刘禅倒了一杯酒,问他:“你还想不想蜀地?”

    刘禅说:“这里挺快活,不想了。”

    过了一会儿,刘禅出去上厕所。郤正跟出去,说:“您怎么说不想呢?如果他再问您,您就流着泪说:‘祖先的坟都在蜀地,我哪能不想啊!’这样一说,他就能放您回去了。”

    刘禅把郤正这话记在心里。回到酒席上,司马昭又问他:“你真的不想蜀地了吗?”

    刘禅把郤正教给他的话学了一遍,可是一滴眼泪也没有。司马昭说:“这话像是郤正说的呀!”

    刘禅听了,老老实实地说:“对,是他说的。”

    在座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司马昭见刘禅又老实又窝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