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米罗山营地-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来亚半岛落入日本人手中,成了国民党政府的心腹之患。因此,配合英国人收复马来亚、新加坡,是蒋介石十分愿意做的事情。蒋介石在这个时候亲自前往印度,会见了英国远东军事最高指挥官路易斯蒙特巴腾,敲定了这件事。他随同外交部长宋子文会见蒙特巴腾夫妇的照片刊登在当时世界各国的报刊上,显示了蒋介石支持136部队马来亚行动的决心。

    重庆方面招收136部队人员条件十分严格。一开始,中央党部动员海外部和调查局两单位在本系统内部和派驻各地的人员中挑选出最精锐的骨干,优先选用南洋回国华侨青年。后来招募的范围扩大了,一般的大学、军校、各战区的部队机关都成为征募马来亚敌后工作者的对象。经过严格筛选,所有被初步选中的志愿者会获得一张通知书,前往重庆近郊蝎台子训练营报到接受集训。从上海来的年轻人梁元明这个时候是军统局电报机要员,得知消息后心中升起了使命感,报名参加了。他虽然没有在南洋生活的经验,也不会说广东话、福建话,可是凭着熟练的英语和过硬的无线电技术获得了招募队员的负责人林谋盛的首肯,被选为集训对象。随后他就依照命令办理离职事宜,前往训练营报到。梁元明在这里结识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学员,其中有吴在新,他本是缅甸战区的情报官,是被中央情报部专门调回来的;陈崇智,原是马来亚华侨,返国在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就读,会画很摩登的油画;陈育义,原来是重庆卫戍区司令部的侦察员;阮渭昌,广东曲江人,原是广东省银行的高级职员。

    经过国内的预选,挑选出来的人员要前往印度接受英国人的训练。出发前,林谋盛到训练营来与大家见面,介绍有关事宜。隔日,林谋盛率全体队员到中央党部向吴铁城秘书长辞行。吴秘书长语多加勉,并发给每人置装费法币壹仟元。次日清晨天未破晓时,林谋盛率领全体队员来到重庆沙坪坝机场,乘飞机飞经昆明前往印度加尔各答。

    乘坐的飞机是DAKOTA型的双引擎运输机,自沙坪坝机场起飞后,年轻的队员个个情绪高涨。很快到了昆明机场,队员们下飞机到休息室内休息,机场方面送来了小笼包子给全队人员充作早餐。飞机加油后再次起飞,开始一路向上爬升。这一趟路程就是有名的驼峰航线,由美国飞虎队员驾驶飞机。飞机飞行高度很高,在气流中颠簸得很是厉害,呕吐的人慢慢增加了。梁元明虽不晕机呕吐,可不久后双脚从脚底开始冷起来了,并且这感觉逐渐扩至全身。这时候机舱里呕吐呻吟的声音倒是消失了,因为每个队员都冷得直哆嗦,呕吐的症状反而消失了。没有云层的时候,可以看见飞机下面的驼峰,只见形状各异的山峰顶尖部分,在云海里冒出或者铺展在云里,一望无际。过了山峰地区,飞机就开始一路下降。到了印度东部汀田机场,队员们没有下飞机,坐在机舱内等候。飞机加油之后继续向西飞,一路飞得很低,机上的人感到舒适了许多,没有人再呕吐。飞机在印度境内农村上空飞行,经过的都是田野乡村和河流草原,很是宁静。很快就到印度的加尔各答(Calcutta)机场,英国军官兀菲罗中校前来迎接,并安排军车接送全体队员往郊外英国人住宅区内一幢洋房里住宿一晚,隔日再前往山区训练营房。

    初到印度接受训练的情况后来在学员的回忆中有不同角度的描述。比如上海人梁元明是这样写的:

    在加尔各答住一晚,早餐后由勃罗姆(Broom)沿途照顾,坐军车到火车站上车。印度的火车,两节车厢间是不能相通的。两节车厢间的乘客,要在火车停站时到月台上交谈,或走进对方车厢上去。火车从加尔各答到目的地本那车站已是下午时分,转乘军车向山区方向驶去。来到山上停车场,仍是高山的半途中。因为没有汽车道路可以开上去,所以只好下车步行了。这山顶训练营区,地名是辛加尔(Singar )。一路沿着羊肠小道向上前进,在半途中看到一群妇女,头上顶着各种不同容器,装着泉水下山回家去。沿途无特别可记的,不过见到黄牛两头,并立拉着装满农作物的两轮车子快跑,是印度北方某些地方的特点。当然路上牛粪满地,当地人用手捧起收好,放在家门边做成大块砖的形状,在太阳下晒干,可拿来做房屋的外墙,屋顶另铺防雨的草编物。当然牛粪气味很重,但居民安之若素,亦是令人同情。另有一种水牛养得很好,毛光亮,鼻子没有挂金属圆环,亦没有绳子牵,昂首在大马路上闲逛,车辆行人都会让牛三分,据说这就是神牛在印度的情形。来到山顶平台,看到多幢洋房式房屋散布多处。因每块平地不大,每幢房屋间都会有沟或凹地间隔着,所以没有车子行走,只有步行才可以,但备有水电生活必需品。

第三章林谋盛和136部队 二

    张德爵是后来去的,他回忆了受训的情形:

    在加尔各答的市郊外一座相当大的别墅里,四周围有高墙,内有许多房屋和草场花园水池等。我们七个人是住在草场水池边的一座大房子里,这是英国远征军参谋集训所在地。第一次上课的教员是一个英籍军官,年近七十,头发全白,身体非常结实,只穿一条短裤,手拿教鞭和教学手册。所有的课目都在开快车学习,每天早上六点半起至晚上九点均有课目,因为出发的时间很快会到来。不过周六十二点下课后即可领薪金散课。有的同学乘车到市区看电影、看市容,不亦乐乎。课目内容有:日军兵种武器装备性能、反作战时特有技能之认识、军用地图识别、森林中辨别路径、敌后通讯保密技能、收集敌情和敌后宣传、敌我方武器及爆炸物的使用等等。开始受训时,就每人发给一支左轮手枪。除了练习射击开枪外,并要摸熟枪的性能,以及拆洗抹油等工作。每种枪都要有使用保养的观念,不能在使用时卡子弹,丧失先机。有一位英国教官是讲爆破的,他的食指缺少一小截。据他说是在上课时讲课的需要,将雷管接在引火线上。为了要达到课目震骇效果,他手拿着雷管就点着了引火线。火花渐渐烧向雷管,即将引爆雷管。他当时讲得太入神,而错估了燃烧速度,等到惊觉想要丢出去时,雷管已在丢出去的一瞬间爆炸了!结果,食指被炸掉一小截。这是活生生的故事,教员现身说法,证明执行爆破工作,绝对要谨慎,不能掉以轻心。

    怡保出生的华侨青年谭显炎的战后报告则显得很文艺腔:

    常年笼罩在酷热天气气候里的印度,一座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突然多了一批陌生华人之后,山下附近的居民,不断地可以听到繁密的枪炮和爆炸声。不管白天和黑夜,随时可看到浓密的黑烟,天空滚起了融融火光已成了有趣的点缀,不再引人惊讶。神秘的火光过去了数月,我们也完成了一种特殊的技术训练。经过缜密的思虑,我们拟就了工作计划,开始追逐富有刺激性的生活。离开山区出发的一天,晴朗的天空忽然下起了剧烈的暴风雨,正象征着前途充满了不测的惊险,给予我们所期待的一种预示。我们兴奋地憧憬着,在重庆奉命来印度受训时已了解了此次使命的重大和艰险,我们是在和盟国合作的严肃情形下出国的,我们有自信和把握,毫不犹豫地欣然应命。我们早抱了光荣牺牲的决心,凭着既往军校给我们的训示,我们的生命是时刻联系着“成功成仁”四个字。我们坚决地保证“不辱使命”。

    林谋盛被任命为中方的最高首长,具体的职务名称是马来亚工作区区长。他已把一起从新加坡逃亡出来的庄惠泉调动过来,作为副区长,一同来执行这个不同寻常的任务。这个时候距离他逃离新加坡的时间已有一年多,留在新加坡的妻子和子女一点消息也没有,因此在执行这个潜回马来亚的任务时他是有特别的心情的,恨不能马上能回到那里去。林谋盛本是个文弱的书生,年轻的时候在香港读书时,有一次遇见一个陌生的印度人,那个印度人拦着他要看他手相,说他的命运里会遇到一次战争,而且战争会让他成为一个他自己心目中的人。那个时候他觉得印度人在胡说八道,可现在事情差不多真的发生了,只是他还不明白自己心目中想成为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由于他和重庆方面的熟稔关系,到目前为止任务进行得还不错,英国方面也比较满意。

    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交通工具把即将完成训练课程的特工人员送到马来亚半岛,成了一个让林谋盛和英国方面的行动组长戴维斯头痛的问题。那个时候英国已经失去了在南太平洋海域所有的机场,而当时他们又没有远程运输机能从印度直接送他们空降到马来亚,唯一的办法就是乘坐潜水艇从马来亚半岛的西海岸登陆。可是那个时候英国军队的几艘潜艇都在大西洋一带对付德国人,目前唯一在印度洋海域活动的是一艘荷兰海军潜艇HN024号。这艘潜艇排水量为一千吨,1939年下水的,目前在这个海域的主要任务是拦截日本海军的舰只。林谋盛和戴维斯联合向136部队的总部提出乘坐潜艇登陆方案,总部让他们等待,因为要和荷兰海军进行协调,需要时间。另外一个问题是通讯电台。林谋盛曾带着梁元明一起到新德里英军无线电训练中心,了解英军准备提供给136部队带到马来亚敌后使用的电台设备,可供选择的电台都有好几百公斤,十分笨重。而且这些电台是要靠汽油发电机来供应电力,在敌后使用时要把发电机放进土洞,才能降低响声。当时在印度的英国军队只有军团级才配备远程无线电台,体积很大,要有专用的车辆载运。至于谍报特工人员使用的便携式先进通讯电台则还无法搞到。林谋盛一方面向英军远东司令部要求调拨小型高性能无线电台,一方面和梁元明在本地到处寻找能够携带和使用的电台设备。林谋盛关于电台的忧虑后来证明并不是多余的。笨重的电台让他们吃了很大的亏,所有的牺牲和努力差一点全部泡了汤。

    经过两个月的强化训练,从几十名的学员中挑选出第一批的突击队成员,组成了两个先遣突击队:突击1号和2号。突击1号由戴维斯(D**is)领队,队员:吴在新(亚吴)、梁元明(李俊)、李汉光(李清)、龙朝英(亚英)。突击2号:领队勃罗姆,队员:陈崇智(亚林)、余天送(石夫)、谭显炎(亚谭)。括弧里面的名字是他们到马来亚后将使用的任务化名。突击队的两个英国领队都是从马来亚撤出的。戴维斯原在马来亚警界服务,曾被英国政府派往广州学习广东话,后担任过怡保警察局高级警官,对马来亚森林有特别经验;勃罗姆年轻时在剑桥大学学希腊文和拉丁文,原来是殖民政府负责华侨政务事务的文官,期间被派往香港学习中国事务,能讲流利的广东话,还能阅读中文,只是身体不很强壮。

第三章林谋盛和136部队 三

    编组完成后,在突击1号2号队员要下山出发前夕,训练营举行欢送出征晚宴,教官和领队都是盛装来参加。林谋盛全程参加山上的训练,此时亦将跟随突击队员下山。欢送会上开始时,大家都兴高采烈地为首批出征队伍打气鼓励,希望到马来亚冲破封锁,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