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成绩突出,1943年他受国家派遣,出国到美国燃烧工程公司考察。考察期间,他不但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经验知识,还不忘宣传自己的祖国。一次朋友聚会,为长中国人民志气,他在教堂管风琴伴奏下先唱了一首大家熟悉的歌,然后他唱《嘉陵江上》。歌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歌后他还即兴讲话:“我们已经不是封建满清时代的落后中国,也不是殖民地时代的中国,而是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中美英苏四大盟国之一……”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称他为“友谊大使”。

    1947年回到上海,任上海交大教授之职。解放后,又先后任上海交大教授、教研室主任、动力机械系主任、副校长等职。现任西安交大教授、工程热物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热处理学会名誉会长。像他歌词中明志的那样,他终身从事热能动力工程方面的科研、教学及培养研究生工作。他先后开发电力、热能工程、锅炉等多门学科。在国内最早开展多相流物理学研究,成为国内该学科奠基人。

    陈学俊在教书育人时教导学生说:“科学事业上没有平坦道路可走,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要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坚持工作,刻苦钻研,经久不息,才能取得胜利。“陈学俊在育人中特别重视品德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材。仅博士生就有27人,1名博士后。他的学生有很多都成为卓越的博士生导师,有4位已成为国家科学院院士。更可贵的是,他像父亲一样,热心公众事业,将1996年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奖金港币10万元”赠与西安交大,设立研究生奖学金,建立安康希望工程基金。你看,他虽已老年,但还在奋斗,而且我们相信,只要生命不止,他的足迹将永远延伸!

    教子感悟——

    人生志存当高远,才能有所作为

    著名诗人流沙河曾说:人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志存当高远,才能有所作为;若志向不高远,就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与庸俗低级之流混为一体,就不能建立功业。相信大多数父母都听说过三个建筑工人的故事吧:

    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的说:“没看见吗?在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工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三个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由于对人生的理想不同,就有了不同的人生。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精神上的支柱。

    因此,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俗话说:“想到了不一定成功,但想不到就一定不能成功。”要想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就要培养孩子大胆创新的能力、勇敢的想象能力和积极的探索能力,充分地为他树立远大的理想做准备。

    

第七章 崇高理想,引领孩子更精彩 第五节 崇高理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并不难

    索菲娅·罗兰(sophia loren),1934年9月20日生,意大利著名电影女星。她是罗米尔达·韦兰尼和里卡多·夏科洛尼的私生女,从小在那不勒斯郊外的贫民窟长大。

    从20世纪50年代起,她就以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杰出的演技名扬天下。曾经有人这样形容罗兰:“如果罗兰是花,她将不会是小巧精致、有『色』无香的西洋菊,而是粗枝大叶、清远香溢的荷花。”

    在熠熠生辉的影界群星中,女影星的美丽最令人赞叹。索菲娅·罗兰具有的野『性』美和勇敢奋争的魅力,使她在众多女影星中独树一帜,并能在几十年的电影生涯中永葆青春。索菲娅·罗兰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影星,是因为她背后有一位无私奉献的母亲,是母亲给了她最深刻的教育。

    母亲坚持自己梦想的信念感染索菲娅·罗兰,使其走向成功。

    索菲娅·罗兰1934年生于罗马的一个小乡村,作为一个私生女,她的童年非常不幸,常常遭人歧视。母女两人相依为命,常常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母亲为了让女儿过的好一点儿,就在一家酒店里替人弹钢琴,挣些钱来养活女儿。

    母亲一直梦想着把女儿塑造成材,开始她想让女儿学钢琴,将来作一个钢琴家。但是,很快她发现学钢琴是富贵人家孩子才能实现的梦想,她根本无法满足女儿学钢琴的最基本条件。

    虽然这样,母亲还是对女儿满怀期望。终于,机会来了。她听人说那不勒斯在举行少女选美比赛。她激动地跑回家,鼓励女儿去试试。女儿却愁眉苦脸地对母亲说:“参加这样的比赛,必须要穿什么午后礼服、晚礼服,你看看咱们家,从哪儿去弄那些昂贵的衣服啊!”而且,索菲娅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参加这样的活动。母亲也正为这事发愁,但是她坚定地对女儿说:“别着急,我们一定能想到好办法。”忽然她灵机一动,从自己的针线袋里找出一些零碎的布料,凭着自己的想象,精心缝出了一件褐『色』的哔叽服。她骄傲地把衣服展开给女儿看时,女儿惊叫道:“妈妈!你太神奇了!这是一件多么好的午后礼服啊!”接着,她“噌”地一下把家里的粉红『色』窗帘扯了下来,索菲娅忍不住又叫了起来:“妈妈!你……”过了一会儿,女儿又在狂喜中发现一件晚礼服完成了。妈妈得意地看着女儿,说:“我美丽的公主女儿,试试新装吧?”索菲娅高兴极了,穿上之后,非常合身。

    可是,不久,她们又立即发愁了。衣服是有了,可是鞋子没有,如果能有一双白皮鞋,该是多么搭配啊!怎么办?可是家里,只有母亲弹钢琴时穿的一双黑皮鞋。母女俩坐在那儿,垂头丧气的。沉默了一会儿,母亲忽然眼前一亮,说道:“我有办法了!”她找来白油漆,把自己那双惟一的黑皮鞋刷了两遍,一双耀眼的白皮鞋就这样诞生了!女儿穿上它,和衣服相得益彰,简直美极了。

    母亲下定决心要把女儿培养成一个演员,而这也是索菲娅的梦想。索菲娅穿着这些服装走上了选美的擂台。她的气质和美貌征服了评委,她被选为大海皇后的十二个女儿之一——海的公主。母亲坐在台下,激动得不能自已。

    不久以后,母亲克服重重困难把女儿送进了一家戏剧学院学习表演。但是这家末流的学校只能教给女儿怎样挤眉弄眼。这时候,她又听说一个庞大的美国摄制组要来罗马拍片,并且要招临时演员。母亲马上找到女儿,陪她去罗马应试。一切都非常顺利,索菲娅又被选中了,而且这次成功非同寻常,她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有人说,母爱是一种最深刻的教育。索菲娅·罗兰的母亲曾说:“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年幼孩子对母亲深切的需要。”作为母亲,我们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但却有责任帮助孩子走上通往梦想的人生之路。你是一个对孩子抱有梦想的母亲,还是面对生活的重压早已失去梦想了呢?不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失败,孩子都需要来自母亲的支持和鼓励,那是他们信心和勇气的来源。

    母亲的坚持梦想使得索菲娅从一个饥寒交迫的贫穷少女成为一个闻名世界的影星,其中的坎坷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正是母亲的鼓励和支持给了她无穷无尽的力量。在母亲的引导和支持下,她成为人生道路上成功的跋涉者,最终实现了她和母亲共同的梦想。

    教子感悟——

    用自己的理想感染孩子,引导他成功

    每个父母都有自己完不成的理想,为了不留遗憾,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这只是父母非要把自己理想强加自己孩子一部分的原因。另外一原因是父母知道理想与成功是并存,没有理想,何来成功?理想使人伟大,人的伟大就是把理想作为目标来执着的追求!理想,是一个旅者的行进方向,所以说拥有梦想是一种智力,是因为能在浩瀚人世间为自己确定一个行进的方向,是寻求生命真正价值的智慧,这些父母们都知道。因此在父母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不管他愿不愿意,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去做,这样只会让孩子更讨厌,更不愿意做。何不做一些实际行动,用行动去感染孩子,鼓励孩子,让他了解自己的意愿,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给他的理想,这样岂不是更好?

    而这也是索菲娅·罗兰成功的原因——索菲娅·罗兰母亲的坚持她的梦想,为梦想执着精神影响了索菲娅·罗兰,使索菲娅·罗兰把妈妈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梦想,在母亲的引导和支持下,实现她们共同的梦想。

    

第七章 崇高理想,引领孩子更精彩 第六节 崇高理想——郑板桥教子莫为做官而读书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书画书法皆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人称为三绝。郑板桥一生艺术成就很高,他的诗多关心民间疾苦。书法“板桥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他的绘画常以兰、竹、石、松、菊、梅为题材,尤工兰竹,擅长水墨,极少设『色』。他的治印艺术虽不及书画艺术影响大,却是他书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特定形式。郑板桥的诗书画印,一般赞之为四绝。

    郑板桥到五十二岁时才有儿子,取名为小宝。五十二岁得一子自然喜爱有佳,但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

    郑板桥独树一帜,培养孩子确定自己的理想。

    郑板桥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在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考中进士。勤于政事,政绩显著。在山东潍县、范县(今属河南)做了12年知县。他到52岁时才喜得一子,起名小宝。他对小宝十分喜欢。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非常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郑板桥54岁时被调往山东潍县做知县,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

    小宝6岁时上了学。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教子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读书不只是为了做官,做官是理想,但做好官才是理想的最终目标,这就是郑板桥培养孩子确立理想的目标。

    教子感悟——

    理想是独树一帜,而不是随波逐流

    在当时,只要有一点家底的人,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加入到“十年寒窗苦读,高中状元,光宗耀祖”的行列之中去,而郑板桥却独树一帜,告诉孩子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