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活奏鸣曲-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课,及实验室的实验照常进行,已感困难万分。

    北大的人才,以文科方面为最多。我到北大以前,他们已经有很多的贡献。他们的贡献是新文化运动,同时是国故整理与考证。我到北大的前一年,即民国十年冬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成立,以沈兼士为主任。招收研究生作专题研究。研究所国学门中设编辑室、考古研究室、歌谣研究室、风俗调查会、明清档案整理会、方言调查会,分别搜集研究材料,同时创办《国学季刊》,发表研究所得。这是近代式最早的一个国学研究所。

    国民十一年前后,我们一批新教授前后到校,确是北大一支生力军,特别对于理科与法科方面的充实及提高课程水准,贡献颇多。

    北大校舍分为第一院、第二院与第三院。此外尚有学生宿舍数处。第一院为沙滩红楼,文科各系及大学图书馆均设于第一院。第二院为马神庙旧公主府,乃理科方面各系所在地。旧公主府最后一进的梳妆楼原为大学藏书楼,后来迁到第一院。梳妆楼上改为理预科物理实验室,楼下则改为本科物理实验室之一部分。第三院为北河沿旧译学馆地址,法科方面各系及研究所国学门设于该处。

    五

    民国十二年一月间蔡先生以教长彭允彝干涉司法,主张罗文干案再议,蹂躏人权,羞与为伍,辞北大校长职出京。旋北京各界进行驱彭留蔡。蔡先生不久请假游欧。校长一职由蒋孟邻代理。

    民国十三年一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会,北大教授谭熙鸿、李守常、石瑛三人均为北京特别区代表,前往出席。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二十四人中有石瑛、李守常;中央监察委员五人中有李石曾;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五人中有蔡元培。

    民国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正当二次直奉战争紧急时,冯玉祥(焕章)、胡景翼(笠僧)两军由古北口秘密退回北京,联合京畿警备副司令孙岳(禹行)军,发动北京政变,通电主和。曹锟被幽,旋辞总统职。十月二十五日冯玉祥等改所部为国民军,各将领在北苑举行会议,决定组织摄政内阁,并公推李石曾为教育总长,托黄郛(膺白)转达。嗣因李石曾坚辞不就,黄膺白请石曾先生推荐入选;石曾先生想到顾孟余,孟余也不肯作,孟余乃推荐易培基(寅村)。时易寅村方到北京,作中山先生代表,携汪精卫介绍信,来见北方教育界人士,因此顾孟余想到易寅村。但易与北方教育界素无关系,所以蒋孟邻提出赞成的交换条件,以马夷初为次长。此即当时易任教长,马任次长之之由来(据李宗侗《故宫博物院回忆录(三)》,《中国一周737号,民五三年六月出版)。

    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四日,冯焕章决定溥仪应迁出皇宫,令警察总监张璧(玉衡)及警司令鹿钟麟(瑞伯)执行。张玉衡以为此事重大,应由内阁下命令,冯同意。于是当晚黄膺白召集摄阁会议,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五条。翌日鹿瑞伯、张玉衡并约同李石曾持阁令入神武门,即遇绍英等。绍英约鹿瑞伯等一行至内务府休息。鹿等拿出阁令给他们看,请溥仪废除尊号,迁出宫禁。绍英等前后三次入内与溥仪措〈磋〉商,最后浦仪同意,即携眷与鹿、张同出宫移居醇王府。

    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六日国务院函聘李石曾为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嗣公布该委员会条例及委员十五人人选。该委员会于十二月二十日举行第一次会议,定二十四日开始点查故宫古物、文献与图书,并定每周开放一次,任人参观。北大文史方面教授马衡(叔平)、沈兼士、李宗侗(玄伯)等与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守和),均被约参加工作。民国十四年双十节故宫博物院成立,院中古物馆、文献馆、图书馆与秘书处,即分别由马衡、沈兼士、袁同礼与李宗侗主持。

    六

    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中山先生为谋中国和平统一,并应国民军将领及一般国民之请,抱病离粤北上,由上海转道日本经天津于十二月三十一日到达北京。民国十四年一月下旬,中山先生病势加重,终于三月十二日病逝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行馆(顾维钧宅)。三月二十四日治丧委员会在北京中央公园为之发丧致祭,一周之间,每日民众及青年前往致祭者数万人。四月二日中山先生灵榇由中央公园暂行奉安于西郊碧云寺石塔内;该寺为北京中法大学校舍之一部分;送殡者有十余万人。是日我亦参加送殡。

    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学生及民众因请拒绝八国要求(关于封锁天津海口事)在天安门开大会后,游行至国务院,并转赴执政段祺瑞(1864……1936)吉兆胡同官邸请愿。段之卫队与学生民众冲突,向群众开枪,学生民众死伤一百余人,称为〃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段祺瑞指徐谦(季龙)、李大钊、李煜瀛、易培基、顾兆熊(孟余)五人〃假借『共产』主义,啸聚群众,率暴徒闯袭国务院〃下令通缉。徐谦潜往内地。李大钊避居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旁院旧兵营内(当时已无兵驻守)。李石曾移居东交民巷法国医院,后来广州方面秘密派人迎接南下。易培基迁居东交民巷瑞金大楼内,后亦潜赴上海。顾孟余亦避居苏联大使馆旧兵营内,后来潜离北京,取道库伦经海参威转赴广州。李大钊则继续居住苏联大使馆未他往。

    顾孟余离校后,北大教务长一职,由哲学系教授徐炳昶(旭生)继任。

    北京中法大学校长原为蔡孑民。蔡先生离京后,李石曾以董事长代理校长。石曾先生移居法国医院后,我被推为该校代理校长,至民国十七年北伐成功南北统一后为止。

    民国十五年四月段祺瑞下野,奉军及直鲁联军张学良、张宗昌、李景林、褚玉璞等入北京。张宗昌枪毙《京报》社长邵飘萍;嗣后逮捕《世界日报》社长成舍我,以孙宝琦营救得释放。北京陷入恐怖状态,大学教授多离京。蒋孟邻与朱家骅(骝先)分别避入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孟邻居该饭店三个月始由北京乘火车赴天津搭英国商船到上海。骝先亦同船到沪转往广州。孟邻离校后,以总务长余文灿代理校务。

    民国十五年十月间瑞典考古家斯文赫丁(sven hedin;1865……1952)到北京,拟往中国西北考查,与当时北京学术界多次磋商,于民国十六年四月组成中瑞合组西北科学考查团。中国团长徐旭生,团员黄文弼(仲良,时任职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后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员),袁复礼(希渊,清华地质教授)等;瑞典团长斯文赫丁,团员贝格曼(f。bergman)等。该团成绩甚佳,于民国二十四年春始完全结束。当该团组织时,中瑞人士常在东兴楼晚饭,藉以交换意见,我亦常被约参加。

    民国十六年四月六日北京警察及奉军宪兵,得使团允许,包围苏联大使馆,搜查『共产』党文件,拘捕李大钊等六十余人。同月二十八日北京特别法庭认李大钊、路友于等二十人为『共产』党,判定死罪,执行绞刑。此二十人中有北大物理系二年级学生四川人邓文辉,亦同时被绞死。邓文辉原是一个用功的学生,成绩很好,我们初不知其与政治有关。后来闻其为国民党党员,且为实践社三个发起人之一。

    民国十六年六月张作霖在北京就大元帅职,组织军『政府』,以潘复为国务总理,刘哲为教育总长。刘哲归并北京国立九校为京师大学校,自兼校长;以北大的文理两科改为京师大学校的文科和理科;以北大的法科与法政大学合并成为京师大学校的法科;每科设学长一人。刘哲原有意撤销研究所国学门,经叶恭绰(玉虎)之劝阻,遂将研究所国学门改为研究馆,以叶玉虎为馆长。刘哲用高压手段压迫教职员与学生,约有一年之久,教育界敢怒而不敢言。抗战时期刘哲任监察院副院长,我在重庆一友人宴会席上遇见他,他表示从前很对不起北平教育界,言下颇有悔过之意。

    七

    民国十七年六月初国民革命军进迫北京,张作霖军『政府』解体。六月三日张作霖离京返奉,四日回奉专车在皇姑屯被炸,张作霖受重伤旋毙命。二十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北京改为北平。六月下旬大学院蔡院长特派高鲁(曙青)接收北京原有国立学校,我被邀为襄助接收之一人。

    十七年七月三日将总司令抵北平,吴稚晖、戴季陶等同来。约在七月二十日左右(日期记不清)蒋总司令在北大第三院大礼堂向北平教职员与学生讲话,当时我被推为临时『主席』,首先致欢迎词。因我为襄助接收国立各校之一人,而各校尚无校长,故临时推我为『主席』。

    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国民『政府』会议通过〃北平大学区组织大纲〃。先是『政府』命改京师大学校为中华大学。广州设立中山大学,南京设立中央大学,北平则设立中华大学;各大学名称之前,均冠以〃中〃字。至是改中华大学为北平大学,实行大学区制,合并前北京国立九校及天津国立北洋大学为国立北平大学,分设各学院;裁撤河北省教育厅,而以河北省教育行政划归北平大学管理。任命李煜瀛为国立北平大学校长,我为副校长。嗣『政府』又以我兼代校长,并出席河北省『政府』会议。设大学委员会北平分会为北平大学最高评议机关。先是民国十六年六、七月间,国民『政府』已决定开始试办大学区制,中央大学区与浙江大学区均于彼时设立;国立中央大学与国立浙江大学分别兼管江苏浙江两省教育行政。北洋大学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西元1895)阳历十月二日,定名为北洋大学堂,英文名称为tientsin university,内分设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与二等学堂(大学预科),乃中国最早的大学,其成立比京师大学堂早三年。

    国立北平大学以北京大学原有之第一、二、三三院,改为北平大学之文学院、理学院及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国学门改为国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学生欲保留北大历史上之特『性』,反对分北大为三个学院,派李辛之(广东人,教育系二年级学生)、赵子懋(河北人,政治系四年级学生)为学生代表,到南京向『政府』请愿,并向吴稚晖、蔡孑民两先生陈诉。稚晖先生挺身而出,愿作调人,解决此事。他与蔡先生对于北大在历史上之独立精神,特为委曲成就,期于大学区方面与北大方面皆能顾到。议定改北京大学为北大学院,经石曾先生与李、赵两代表首肯,且蔡先生与蒋孟邻先生对于法律系毕业学生有充任律师之资格一层,均愿担保(民国十七年十月初蔡先生辞去大学院院长;十月中旬大学院改为教育部,蒋孟邻任教育部长)。稚晖先生于十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亲笔写信给我告知一切。我随即依照稚晖先生所开办法,由国立北平大学聘陈大齐(百年)为北大学院院长,于是北大学院得以开学上课。稚晖先生亲笔信七页照片,特附于此。此信在我手中保存了三十六年,此为首次公开,并附此信释文于下:

    润章先生执事:自石曾先生抵宁,弟昨日又与北大学生代表李赵两君在蔡先生处续谈。两君坚言彼等止欲保留北大历史上之特『性』,决不夹杂政治意味,受何种党派之怂恿。蔡先生与弟皆深领两君之诚恳,故于保留北大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