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经:梨花如雪董鄂妃-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闭上眼,偎依着他,他的话语仿佛也裹上了一层甜糖。

“江南是富庶大省,上缴赋税最多,且人才济济,朕一直向往这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此次未能御驾亲征,私心而论,还有些觉得可惜!”

听闻此话,我坐起身,薄薄的忧思而起,他可不要又生出什么念头?

“放心好了,朕自有分寸,看你,眉间转眼却又为朕担心起来。待朕重整河山,恢复当地生产,再现繁华景致,那时候,朕一定要去江南。”

心踏实落地,可我的头也垂下了,羡慕不已,我也想去,可这身居后宫的女人,又能去哪里,却也只是想入非非。

他站起身,兴奋之情油然而生,牵着我的手就往书桌走去,“快来,朕想到了一首提到江南的诗,朕写给你看,也不知你读过没有?”

桌前站定,我为他悠然研磨,他略微思索,提笔蘸墨,刚想往纸上落墨,又放下笔,看向我的目光神采奕奕,却又不知为何溜过点点调皮。

“过来,”话说着,他把我拉到他的位置,把笔塞到我手里,“握好,”随即站到我身后,一手不自觉就环上我的腰身,一搂紧贴到他身上,耳边他的声音低沉却又热气扑来,“闭上眼。”

没有乖乖服从,实在是他的举动既让人心神不宁,又叫人疑惑不解。他愈发搂紧,仿佛都快把两个人紧成了一人,而他发出的声音却愈发柔和,“听话,闭上眼。朕握着你的手一笔一划慢慢写,你来猜猜看,朕写的是什么,猜对了,你要什么,朕都给你。”

缓缓闭上双眼,握笔的手,掌在他手中,好似这手是我的也是他的。笔伸向一旁砚台左右蘸墨,收回我前方,落下,一笔一划开始书写。

尚未完全平心静气,第一句七个字完成,我居然只是懵懂猜出其中三个字,紧张、沮丧变得有些浓重。

“墨兰,手有些生硬,放松,就当作这是你自己在写,朕的手就是你的,朕的心你也才完全明白。”于我说这番话时,我觉出他的平静远胜于我,他已经让自己融入了这份心贴着心的感觉,只是我还没有进入状态。

深吸一口气,我轻轻点点头,手指仿佛也变得柔和了许多。

第二句完成,我猜出五个字,信心倍增,他停顿时,我整个身心静若止水,同时只觉两只手已经融为一体,倒真是我自己在写,自己在猜。

第三句完成,七字了然于心,第四句完成,整首诗在我脑海中明朗、清晰!

拿开笔,他依然没有分开双手,可激动的声音瞬间在他方才平静的水面扬起波浪,“不许睁眼,给朕念出来,快念!”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仿佛是娓娓念诗,又仿佛是莺莺倾述,他放开我的手,双臂一并圈住我,“睁开眼,看看我们写的诗,像是朕的笔迹,又像是你的,难分难舍。”

是呀,映入我眼中的字既有他一向书写的浑然大气,却又娟秀流露,相融相并。

他放开我,转过我身,与他面对面,一手握紧我手,一手滑向我脸庞,手指的柔和引出他眼中的柔情潺潺而出,“墨兰,朕和你定下约定,朕要带你一起去江南,我们一同流连山灵水秀,一起遍尝醇香美味。”

这一刻,眉花眼笑,他真是钻进了我的心里,听到了我的心声。

“墨兰,告诉朕,你想要什么?”

心海的欢快,翻出浪花朵朵,一路快速涌出眼眸,“皇上已经给了墨兰想要的,我要收好这个约定,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

季秋,皇上以滇黔底定遣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

久遭战火摧残的滇境之地急需休养生息,也急需委任能人统辖文武军民,虽之前已经令吴三桂移镇云南,可终究没有赋予实权。此事,皇上心中已有定论,可他还是在太后跟前委婉征询太后的看法。

江宁危机解除,皇上对太后的暗中相助心存感谢,虽不在面上快意表达,可请安、问候时的言谈、举止愈发温和、有礼,太后偶有语气嗔怪,皇上也并未争辩,没有愠色,没有违拗。

信郡王多尼很快就会率部回京,太后也坦承可以信任吴三桂,论能力、论经验,吴三桂足以胜任,一方面要稳定云南局势,另一方面继续追击逃窜的南明永历帝。皇上点头称是,嘴里应承,“皇额娘所言甚是,儿子觉得十分有理,儿子采纳便是。”脸上的欢喜也不知是因为得了真知灼见,还是暗藏不谋而合。

可当他准备离开慈宁宫时,眼见皇上最近频频接纳自己的建议,太后忍不住又多叮嘱了几句,“福临,吸取江宁的教训,不要再一味偏向汉臣,疏远满贵。借此机会,该严厉清算的一并拿下,多些眷顾给八旗权贵,重新获得大家的支持,能靠得住的还是自己的满清八旗,还是我们自己的宗室子弟。”

这次,他没有应允,脸上的表情有些强颜欢笑,只是叮嘱太后保重身体,他叫上我随他一同离开。出了慈宁宫他面色阴沉,一言不发,最后,才吩咐我,“墨兰,瑜宁即将生产,回去琢磨琢磨,替朕准备一份厚礼,你与她交好,你想出的礼物她定然喜欢。”

很快,皇上下旨:云南远徼重地,久遭寇乱,民罹水火,朕心不忍,故特遣大军,用行吊代。今新经平定,必文武各官,同心料理,始能休养残黎,辑宁疆圉。至统辖文武军民尤不可以乏人,前已命平西王吴三桂,移镇云南。今思该藩忠勤素著,练达有为,足胜此任。当兹地方初定之时,凡该省文武官贤否、甄别举劾、民间利病、因革兴除及兵马钱粮一切事务,俱暂著该藩总管奏请施行,内外各该衙门不得掣肘。庶责任既专,事权归一,文武同心,共图策励,事无遗误。地方早享昇平,称朕戡乱柔远至意。

吴三桂深获信任令众人瞩目,吴应熊也频频被委以事务,更为锦上添花的是,瑜宁公主平安产下一子,最近的公主府可谓是宾客盈门、欢天喜地。

春日梨树枝头的雪白姿容引人停步,秋月融融中黄叶透出的澄澈同样让人迷醉,幽幽暗夜,悠悠闲逸。

虽含羞推脱,他却一再坚持,只得应了他。他轻轻捏住我的耳垂,虽认真、专注,可他双手还是有些发颤,小心翼翼把耳环的耳钩嵌入耳洞,弄疼了我,倒吸口凉气,眉尖稍蹙忍耐,对女人来说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他却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大功告成,先不及欣赏,他反倒歉意地又是揉捏我的耳垂,又是凑到跟前吹气,仿佛这可以减轻他的过错,减缓我的疼痛。

“墨兰,看看,都被朕捏得红红的,疼吧?朕一箭射穿靶心轻而易举,可怎么给你戴这个却紧张出一身汗。”

手指托住耳坠,抬眼送去盈盈笑意,“好看吗?”

他后退两步,仔细端详于我,不吝褒奖,“顾盼生姿,美不胜收。”

这是一对水滴形状的翡翠耳坠,纯银耳钩搭配,原料为翡翠中的上品,看在眼里碧亮通透、莹翠晶澈,摸在手里细嫩润滑、柔肤凝脂。

得此称赞,心满意足,正欲取下,他抓住我的手,“多好看,不准取下。”

进宫后,行事低调,衣着自然也清雅大方,特别是皇儿夭折后,我更是简单朴素,与华采完全绝缘。

“墨兰,朕也只是在逢年庆典才能见到衣着朝服、佩戴珠饰的你,高贵、华丽,其余时候,你都质朴无修饰,恬淡纯然。鲜亮的绸缎你送与她人,绚丽的饰品你也不留身边,朕真不知送什么与你才合适?”

翡翠石料来自缅甸,吴三桂在云南获得派人送进京,吴应熊亲自进宫进献。皇上特意叮嘱留出打制这副耳坠的部分,大块石料则雕刻精美摆件送呈太后,耳坠的形状也是皇上的构想。

“朕思及那年春天,苦苦求雨不得,就连你也陪着朕潜心祈祷,幸得上天眷顾,春夜喜雨,化解春种之渴。朕还记得那时,你脱口而出唤了朕的名字。”

他的眼眸注满深情,凝望着我,难为情避开他的视线,实在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敢叫过他的名字。“墨兰,一直戴着,这是朕的心意,于朕看来,这就如同注满干涸、滋润朕心的清甜甘露。”

太后建议严惩江宁失职官员以及借此严加管制汉官,皇上不动声色应承之后,并未就此刮起轰轰烈烈的整顿之风。起初,危机解除,喜出望外之下便是奖赏有功将士,局势稍微稳定后,清算开始,但也只是降级、罚银的级别,失陷城池后又击败海寇的官员皇上也都酌情功足赎罪,而这其中的官员既有汉官也有满官。

同时,遭受海寇劫掠的地方也免去部分年份的银粮上缴,安定民心,鼓励生产。

紧接,皇上下旨,向来各衙门印务,俱系满官掌管。以后各部尚书、侍郎、及院寺堂官,受事在先者,即著掌印,不必分别满汉,传谕各衙门,一体遵行。

这个破天荒的决定一出,立刻掀起轩然大波。汉官异常激动,不论实际执行情况如何,但至少皇上明确了他要进一步提高汉官权力地位的决心,并且朝堂上他还一再要求满汉官员和衷共事,强调凡会议政事,应满汉共同商榷,斟酌事理,归于至当,不拘满汉皆可具稿,不许“满汉两议”的现象再出现。

汉官得意的同时,满官及宗亲贵族则怨气冲天,一心期望皇上重拾满清贵胄信心的太后更是怒火中烧。皇上旨意出来的第二天,前去慈宁宫请安的他无疑遭到了太后最严厉的怒斥,皇上不作任何辩解,只是板起面孔,等太后教训完后,语气生硬地告知太后,他要去南苑几天,暂不到慈宁宫请安,请太后颐养天年,朝廷的事情他自有分寸。

虽说置太后建议不顾逆向而行,可眼见太后气急填胸,皇上也放心不下,当晚宿在承乾宫的他还一再嘱托我,“墨兰,皇额娘今日赫然大怒,朕担心会伤及她身体,你受累多加照应一些,也多劝慰几句。”

他与太后好不容易因为江宁事件有了短暂的和睦,看着他温和应承太后,原以为这次他会暂时妥协,向满清贵胄示好,收拢一下他们的心,岂料他只是面上应允,私下却早有盘算。他还是他,他想做的事情从来不愿意通过妥协来完成,他是君主,他认为他有权力决定一切,他认为是对的,大家就应该服从、接受。

“朕不需要获得他们的支持,他们何曾发自内心的尊重过朕,又何谈全力效忠。从前跟着多尔衮,趋炎附势,连正眼都没瞧过朕,甚至还戏弄、耻笑于朕。多尔衮一死,他们又摆出大义灭亲的姿态,尽数多尔衮罪状,这种嘴脸,朕看着就恶心。”

多尔衮对他的轻视、侮辱、伤害就如同永远都在化脓、永远都在流血的伤口,这辈子都结不了痂,这辈子都难以愈合。

“墨兰,朕要做的是一统天下、治国安邦的大清君主,朕的臣民也不仅是满清八旗,只要是大清领土上的民众皆属朕的子民,不论满汉,只要具有真才实学,只要一心效忠我大清,朕就重用。无论如何,朕不会退让,朕勇往直前,唐宗宋祖以及明洪武帝那样的贤明君主就是朕的理想,朕要做那样的皇帝,只有做那样的皇帝,我大清江山才能永久长存。”

这样的他熠熠生辉,一道金光穿入我心胸,更加坚定我默默支持他的决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妾妃坚信,皇上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请皇上放心去南苑,过些日子就是秋季阅兵大典,太后这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