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擒兽 作者:玉案青(晋江vip2013-09-01正文完结)-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了一只鸡腿还想两只,好意思么!
  姜宝山乐呵呵地把鸡腿又夹到姜小豌的碗里,“丫头,你吃吧。”
  姜小豌再把鸡腿夹回去,不容置疑道:“爹,您吃!吃啥补啥,吃了鸡腿您的腿也好得快些。”
  跟着随手夹起鸡屁股扔到顾明堂碗里,故作大方道:“明堂哥,你也补补。”
  顾明堂:“……”
  什么叫差别待遇,这就是!
  饭后,姜小豌从房里拎出个包袱来放在桌上展开,对桌边喝茶的姜宝山道:“爹,我给您做了两双鞋,您试试合脚不。”
  顾明堂一瞧,那是两双崭崭新的布鞋,都是绒面的,一双黑色,一双青色,样式大方,针脚细密,鞋底也挺厚实,看上去结实又耐穿。
  “好,爹来试试。”姜宝山欣然除了左脚上的鞋,将黑色的新布鞋套上,在地上铺的一块垫子上踩了踩,然后赞道:“不错不错,大小正合适,穿着挺舒服。不过啊,小豌,爹有一双就够了,记得玉书的脚跟爹的一般大,那双青色的不如就给他穿好了。”
  顾明堂心中一动,玉书是什么人,姜宝山怎么对此人这么好?难道比他这个义子还要亲?
  姜小豌不以为然,“他又不缺鞋穿,想穿新鞋直接在县里买就是了。”
  姜宝山却很坚持,“买的跟你亲手做的哪能一样。下回玉书再回村,你就拿去给他吧,他肯定高兴。行了,就这么说定了。”
  姜小豌只能道:“行行行,给就给吧,真是便宜他了。”
  姜宝山呵呵直笑,“你这丫头,什么便宜不便宜的,都快成一家人了,还这么见外。”
  一家人?顾明堂忍不住插了一句:“义父,玉书是谁啊,好象没听过。”
  姜宝山半是心酸半是欣慰道:“他啊,你不认识,是大槐村人,姓赵,和小豌自小订了亲。那孩子是大槐村出过的最年轻的秀才,学问在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现在白杨县衙当书吏,为县太爷誊写公文处理文书什么的。本来小豌十五岁时就要过门的,不想她娘突然去了,这门亲事就暂时搁了下来。不过再有两个月小豌就满了三年孝期,到时候就可以张罗着办喜事了。”
  中了秀才就有了功名,拥有了一般平民所没有的特权,何况赵玉书年纪轻轻还能得到县太爷赏识破格录用为书吏,无论身份地位都比普通人高出一等。而姜家只是平头百姓,任谁看能够与赵家结亲都算是高攀了。
  不过早年间姜赵两家都是普通庄户人家,不分高低。姜家有姜宝山和李秀兰两个劳力,一个打猎一个采药,虽不能发家致富,一家人却也不愁吃穿,比大槐村大部分以种地为生的村民要强。而赵玉书的爹赵怀良体弱多病,常年药不离口,难以进行辛苦的田地劳作,家里的生计主要靠赵玉书的娘方月娥做绣活来维持,因此日子过得有些紧巴巴的。
  不过,虽然家境捉襟见肘,要强的方月娥却还节衣缩食供儿子赵玉书进大槐村里的私塾读书。而赵玉书也很争气,在私塾十多个孩子里读书最刻苦,功课也最好,时常得到先生夸赞,给爹娘脸上增添了不少光彩。
  然而到赵玉书八岁时,赵怀良病情加重,药费见涨,家里境况愈加艰难,无法继续负担赵玉书的学资。方月娥焦头烂额之下便作主请了媒人上姜家向时年五岁的姜小豌提亲,一来为丈夫冲喜,二来也想缓解一下家里的窘迫状况。
  姜宝山与李秀兰商量了一个晚上就同意了这门亲事。赵家虽然条件不咋的,但赵玉书却比较出挑,眉清目秀斯文懂礼,谁见了都要夸一声,不像村里其他顽童整日只知调皮捣蛋四处撒野,若能继续读书或许日后真的会出人投地。
  订亲以后,姜家便开始按照约定承担赵玉书读书的一应开销费用,还三五不时接济一下赵家。虽然赵怀良拖了一年还是不治身亡,姜家也没心生嫌隙向赵家退婚,而是一如既往地给予扶助。
  姜小豌穿过来不久便得知自己小小年纪已经被爹娘订了一门娃娃亲,差点没离家出走去逃婚。她一个新时期的大好姑娘,岂能被万恶的包办婚姻给束缚了。然而她很快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以自己现在这个身体的年龄,以这个时代的落后与封建,自己出走只有死路一条,于是逃婚计划就此胎死腹中。
  接着当姜小豌又考虑如何想个由头让姜氏夫妇退掉这门亲事时,她第一次见到了赵玉书的真人,倒是生出了一些不同的想法。经过一番权衡利弊深谋远虑后,姜小豌改变初衷暂时接受了这门娃娃亲。
  当时六岁却是成年人心态的姜小豌自然没有恋童癖,会对年仅九岁的赵玉书一见钟情,只是这穿着寒酸却干净清秀的小男孩在当时一众面目模糊麻木不仁的大槐村村民中算是与众不同一枝独秀,让她看得最顺眼罢了。反正她年纪尚小,要成亲还早得很,倘若大了以后赵玉书果真有了出息,而自己又能喜欢上他那是最好,实在没感情的话她再想办法悔婚也不迟,到那时她就算真要离家出走,也肯定比现在要有资本有底气得多。
  就这样,姜小豌安安心心地做起了赵家未过门的小媳妇。
  而赵玉书寒窗苦读十载,于十八岁时不负姜赵两家厚望,一鸣惊人考中秀才,其后更进入县衙当了差,不止光耀了赵家门楣,让苦熬十多年的方月娥终于在乡亲们面前挺直了腰杆,连姜氏夫妇也跟着面上大大有光,为当年结下了这门好亲事而庆幸不已。
  虽然小小书吏无级无品,做的也是衙门里最低等的文书处理档案记录的工作,但怎么说都有了一定身份,而且现任县太爷马正清家产丰厚出手大方,赵玉书不仅每月能固定领到二石大米的纸笔费,隔三差五逢马县令心情好时还会给属下发放各种津贴和补助,一年上头下来赵玉书各种进项折成银子能有个几十上百两,这可比一颗汗珠摔八瓣、从地里辛苦刨食的泥腿子要强得多了,大槐村人无不艳羡。
  姜小豌两世为人,对赵玉书能不能做官、能做多大官以及能够赚到多少钱并不在乎,只想找个知情识趣、温柔体贴、具有一定能力养家、又没有什么自己不能容忍的陋习的男人共度此生,而赵玉书是她穿越后遇到的最符合她择偶标准的一个,嫁给此人也就成为最明智的选择了。
  赵玉书考中秀才时姜小豌刚满十五岁,依着赵玉书的娘方月娥的意思,最好是马上为二人操办亲事来个双喜临门。姜小豌对此十分抗拒,准婆媳俩一度关系紧张。不巧那年李秀兰意外身故,姜小豌难过之余以守孝为由推迟婚期,方月娥这才不得不妥协了。
  姜宝山说得简短,顾明堂对姜赵两家的渊源自然不清楚。只是此刻听说姜小豌早就订了亲,看她模样对夫家也比较满意,而自己老大不小了,媳妇儿还不知道在哪个婆家养着,心里便有些泛酸,更对姜宝山引以为豪的准女婿很是不以为然。
  秀才怎么了,在县衙当书吏又怎么了,不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么,他一个指头就可以点倒两个,有什么了不起的!
  作者有话要说:  好冷清,某青哆罗罗啊哆罗罗~~


☆、身手

  姜小豌不知道自己各方面条件还算不错的未来夫婿被某位义兄贬得一钱不值,见姜宝山满脸欢喜地提到办喜事,便有些不情不愿地撒娇道:“爹,我还不想这么早嫁人呢。”
  在她看来,十八岁成婚还是有点早,但一来方月娥不会答应她再推迟婚期,二来她也不想让姜宝山失望,便也就不再坚决反对了,反正目前为止她对赵玉书各方面都还比较满意。
  姜宝山大摇其头,“过了年就十八了,哪里还早。别家的闺女像你这么大,连娃都生了一窝了,爹还等着早点抱上外孙呢。”
  见顾明堂脸色有些怪异地瞥着自己,也不知是在憋笑还是怎么的,姜小豌有些羞恼,嗔怪道:“还生一窝,您当下猪仔呢!不跟您说了,我回房睡了。”
  说罢将青色的布鞋重新用包袱装好,转身回了房。
  顾明堂瞧着姜宝山脚上的新鞋十分眼热,只觉得自己窝在旧靴子里的脚趾头凉嗖嗖怪不舒服的。可惜啊,他一个没成家的光棍汉,既没女儿又没媳妇,没人给他做新鞋啊。
  许是顾明堂的怨念太强大,姜宝山感应到了,见他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脚上的新鞋,满脸艳羡的模样,脑子一热便冲姜小豌的房间道:“小豌,有空也给你义兄做一双鞋吧。”
  姜小豌在房里没应声,心中大为不忿,给顾明堂做?凭什么啊!
  顾明堂一听大喜,嘴上兀自客气:“这如何使得,不敢麻烦小豌妹子。”
  姜小豌在门帘后顺势接口:“是使不得,我这手艺粗糙得很,拿不出手,明堂哥肯定瞧不上。”
  顾明堂赶忙道:“怎么会,我看挺好的,快赶上城里鞋铺卖的了。”
  姜小豌撇撇嘴,“快赶上就还是比不上喽,明堂哥还是自己上城里鞋铺买的好,保管称心如意挑不出毛病来。”
  哼,有那闲钱买酒喝,难道还买不起一双鞋?想要本姑娘给你做,门都没有!
  顾明堂被堵得无话可说,姜小豌嘴上一个劲儿贬低自己的手艺,其实就是不想给他做,当他听不出来么。这丫头,也太不给自己这位义兄面子了。
  顾明堂心里有些恼火,却又发作不得,恨不得把这颗硬梆梆的小豌豆抓在手里揉搓一番才甘心。
  ……
  接下来的几天风雪交加天气恶劣,在屋外根本寸步难行,因此姜家父女和顾明堂都没出门。家里存粮尚可对付几日,而且自家后院就有一口水井,井水清甜,冬温夏凉,要用水了随时打一桶就好,而不必跑到一里地外结了冰的小清河去破冰取水。
  顾明堂整天吃了睡睡了吃,要不就是和姜宝山围着炉火胡吹海侃一番,其它什么都不用操心,什么都不用做,这种日子是他从前颠沛流离四处闯荡时想都不想敢的,那叫一个安逸自在。甚至连时不时被姜小豌夹枪带棒地损两句,也成了别有滋味的小调剂。
  而姜宝山对义兄夫妻早逝十分伤怀,又觉得义子这些年吃了太多苦,因此对顾明堂的好吃懒做采取完全纵容的态度。
  顾明堂是过得舒坦了,可苦了姜小豌。家里多了一个大男人,各项活计都增加了不说,这家伙又比猪还能吃,眼瞅着家里的存粮飞一般消耗下去,真是让她肉痛不已。
  坐吃山也空,到第四天做完一顿早饭后,厨房的粮食就所剩无几了。好在这天风停雪住,天有放晴的迹象,虽说地上积雪深重,好歹没有风刀子往脸上割了,姜小豌于是决定开门出工进山打猎。
  靠山吃山,姜家一应开销用度全凭父女俩从山里捕猎野物采摘山货,再拿到白杨县的集市上售卖后换来的。不过以往为了安全起见,姜宝山从不许女儿单独进山,如今他腿伤未愈,行动不便,这打猎的任务自然落到姜小豌身上了。
  至于某位义兄,不提也罢。
  顾明堂来姜家时随身就只带了一个包袱,整天大大咧咧地摊在床头。姜小豌有回帮他收拾床铺,好奇之下翻了翻,发现里面除了几件换洗的旧衣物,就只有几个可怜的铜板,除此外什么值钱的物事都没有,真是穷得叮当响。
  姜小豌无法理解以顾明堂的光景,怎么会舍得花大价钱买一坛酒,然后一顿喝个精光。只能说,此人大手大脚惯了,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