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业 作者:糖拌饭(起点vip2014.05.03正文完结)-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想干什么?你们太过份了。”这时那妇人听到田荣昌的话,吓的一脸苍白,一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护着自己男人,恨恨的道。
  “贞姑娘……”一边二狗忍不住了。
  贞娘冲他点了点头,自是充许他适当的时候出手帮一把。
  倒不是贞娘圣母,反正她李家跟田家是对上了,而路不平。总得有人出头的,最主要的是这种事于她们不过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
  “二哥……你还在胡闹什么?大哥说过叫你一路不准闹事的。”这时一边正准备回仓房的田荣华没想到转眼间,二哥又弄了这一出,气的一脸通红的叫。
  田荣昌终究是怕田本昌的。只得一脸不甘的朝那两个家丁摆手:“算了,算他们运气好,回舱。”说完,却又黑沉着脸冲着田荣华道:“以后,别拿大哥压我。”
  然后带着两家丁和苏氏回仓,田荣华只得带着丫头跟在他们身后。
  贞娘见没事了,便也带着人回中舱了。好一翻整理歇了下来,此时船已开出差不多半个时辰了,两岸青山,时有猿嘀。这一路风景倒也让人心旷神怡。
  就在这时,又听得仓外一阵慌乱。
  “怎么回事?”贞娘奇怪了,这趟船似乎不太平啊,想着,便带了小丫打开仓房的隔间的门,走到外面的走道边。
  却看之前跟被田荣昌踢了一脚的汉子此时正躺在船板上,那口里不断的吐出鲜血。妇人在哭,孩子在哭。
  “船家,求你了,回船吧,我男人不行了,得找大夫啊。”那妇人哀求着。
  “这位娘子,如今船已行了半个多时辰了,如何回船,你们还是挺挺到一下站找大夫吧。”那船老大为难的道,这船都已经行到半道上了,显然是不可能回船的。
  “各位,各位,可有哪位先生懂医道的?过来看看。”这时船老大又冲着围观的人道。
  “让我看看。”这时,一位中年文士从人堆时挤了出来。
  “好,谢谢大夫,求大夫一定要冶好我男人,他若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和宝儿大体也活不了了。”那妇人又是道谢,又是哀求。
  “我并不是大夫,人不过是略懂一点医,这位嫂子不必如此,我看看且说。”那中年文士道。
  “是是是。”妇人忙不叠的应着,让开地方。
  “内腑有伤,只要能止住血就好了,只是这船上没有药,我亦不懂得针灸止血法,难哪。”那文士把了把脉,一脸凝重的道。
  “这可如何是好?”那妇人一听先生这话,面如死灰。
  “大嫂,先生,我这有块药墨,不如你们看看能不能用。”贞娘这时拿出了一块药墨递上前,这药墨名为百草霜,有着止血凝血,内冶吐血之功效的。

    ☆、第八十三章 意外无处不在

  “多谢姑娘。”听得贞娘的话,那妇人几乎是擅抖的接过贞娘递过去的墨,交给那先生道:“先生,你看看,可用吗?”
  那先生看了贞娘一眼,然后接过墨,放在鼻间闻了闻,随后却有些动容的道:“是潘仙人的百草霜?”说着却又皱了眉头:“不对,这好象不是潘仙人的制墨法?”
  “没想到先生亦懂墨,不错,这采用的是潘仙人的配方,用的是李墨的制墨法制成的百草霜。”贞娘点头道,倒是没想到这位先生于墨之道也有不小的了解。
  所谓的潘仙人便是宋朝的制墨师潘谷,潘谷墨仙之称,俗称潘仙人。而且他跟传闻中诗仙李白同是一个死法,都是醉了掉到水里淹死的。
  苏东坡为潘谷是好友,他为潘谷写的悼诗里面就有一句:“一朝入海寻李白,空见人间话墨仙。”被后世传为佳话。
  “原来是李墨法,难怪墨品古雅幽远,李墨果然名不虚传哪,于制墨我倒也不太懂,只不过家里收藏了几锭潘仙人的百草霜,所以对潘仙人的百草箱比较了解一点罢了。”那位先生解释道。
  “这位先生,那这墨可有用?”这时,一边妇人急了,插嘴问道。
  “有用,有大用了,也算的这位兄弟命大了。”那先生点头道,随后又将墨交给贞娘:“一事不烦二主,这位姑娘既然随身带了墨,那必然有砚台,不如便由你研磨成汁,给这位兄弟冲服吧。”
  “好的。”贞娘也不推辞。
  一边小丫已先一步回舱房,拿了砚台过来,接过墨,便磨了起来。
  立时的。所有的人目光都盯在那砚和墨上。
  “这墨真能制病?”这时,边上围观的人窃窃私语。
  “那当然了,这药墨可神奇着呢。我有一回在县城的四宝街那里,就看到人用药墨制好一个妇人脸上的红疮,只不过用了一个多时辰,那红疮就消了,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当时,还有个白莲教的仙姑说那妇人脸上得的是鬼疮,被当场拆穿,最后灰溜溜的跑的没影了。”这时边上有人道。那人说着,又悄悄的指了指贞娘:“当初用药墨给那妇人冶脸上火疮好象就是这位姑娘。”
  这位说的显然就是郑氏当初的事情。
  “真的啊,那这位兄弟倒是有救了。”边上人应和着。
  这时,小丫已经把墨磨好了,一边又有人倒了在碗热水来,那位先生拿着热水,少量的兑着墨汁,然后给那汉子喝了下去。
  初时那汉子还咳着血。过了一会儿,明显的咳出来的不再是血块而是少量的血丝了。
  “好了,血止住了,你先扶你夫君去床位上躺着,不要有巨烈的运动,好生休息。另外这块墨。每日一钱,先服三日,到时我再给你看看要不要继续服用。”
  “好的好的。麻烦先生了。”那妇人说着,却又拿着那块墨有些踌躇的看着贞娘:“这位姑娘……我……”
  那位妇人显然是想买下整块药墨,只是她囊中羞涩,竟是一时不知该如何张口好。
  贞娘拿出墨来,本就是救人之用。并没有想要收钱,这时正打算开口让这妇人拿去用就是。没想,田荣华不知什么时候过来的,这时却上前道:“李姑娘,这块墨多少钱你开价吧,我买下来给这位大哥用。”
  贞娘看着田荣华,不由的乐了,别说,田家这位姑娘那诚腑倒是不比她大哥田本昌差,要知道,这汉子本就是田荣昌打伤的,差点就伤了人命了。想来这时候田荣华心里定然有些惴惴的,而她此时出面买下药墨,即没什么花费,百草霜不过是一些普通的药材制成,比不得八宝五胆药墨那么珍贵,所费的钱并不需要太多。又反而送了人情似的,让人见她的好。花少量的钱了却一桩麻烦事情,这田荣华不愧是出身商家,算盘打的也挺精道的。
  反之贞娘若是收下她的买墨钱,那她之前的一翻好意就全成了为田荣华做嫁衣了。
  贞娘算是看出来了,敢情着这田荣华是来半路劫胡的,贞娘自是不太乐意了。
  不过……
  贞娘想了想,却伸出一根食指:“一百两。”
  “李贞娘,你打劫啊,百草霜哪要到一百两,五两顶天了。”一边田荣昌气愤不平的道。若不是两个家丁拦着他,他又要上前朝贞娘动手了。
  这时那先生不由的看了贞娘一眼,一边的妇人更是急的直搓手。
  贞娘仍然伸着那一根手指,毫不动摇。
  “这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哪,之前还瞧着这位姑娘好心,没想到也是个贪财的。”边上有人嘀咕了句。
  “也不尽然吧,你之前也说了,药墨神奇,这可是救命的药,一百两也不是那么离谱的吧?”边上又有人不确定的道。
  “还不离谱?一百两够咱们普通人家好吃好喝的过上两三年了。”边上又有人道。
  “便是再好吃好喝的几年,又哪能抵得上一条命!”人群中又有那打抱不平的道。
  “倒也是。”先前说的话的想了想。
  一百两,田荣华不是出不起,可她却不甘愿由着贞娘牵着鼻子走,又听得边上一些人的窃窃私语,便有了主意:“贞娘啊,你可真是会趁火打劫啊,一百两,我这手头倒也是不太方便了,爱莫能助。”说完,转身就走,一幅她已尽力,是贞娘太过份的样子。
  她倒要看看,大家伙儿怎么说你李贞娘。
  “荣华这话可就错了,我李家虽然比不得你田家有钱,但为着一块墨钱倒不至于做出趁火打劫之事,我让你付一百两,不是买墨钱……”贞娘说到这里却顿了一下。
  “那是什么钱?”田荣华回身反问。
  “你二哥打伤了人,差点出了人命,难道不要赔偿的吗?”贞娘一本正经的反问道。
  贞娘此话一出,众人才明白过来。俱皆哄笑道:“可不是,自该要赔偿。”
  “我就说这位姑娘不是那贪财之人吧。”这是事后诸葛亮道。
  田家人做事一向霸道,所以之前田荣华竟没往那方面想,这会儿被贞娘这话一挤兑,倒是无话可说了。
  “凭什么要我赔偿?他踩我一脚,我踢他一腿,公平合理,他弄脏了我的鞋子,我不找他赔我的鞋子钱就不错了。”田荣昌不屑的道。
  贞娘却不理他,只是冲着田荣华继续道:“田荣华。别怪我多嘴啊,你二哥今天这事情一船人都看到了,今天这船人大多都是到南京的。南京什么地方。六朝金粉地啊,那一杆子扫去,不定就要扫到几个某王某侯某大人的,就你二哥这样,这脾性不改。到时不定要招什么祸呢。这一百两全当给你二哥买个教训,不定哪一天就能救他一条命呢。”
  说着,贞娘便朝那先生和妇人福了福,转身离开回舱房去。
  至于田家赔不赔偿钱,贞娘一点都不担心。都说到这份上,再加上外面群情激昂的。田家这破财是躲不掉的。当然了,贞娘这话虽然说的是颇有些语重心长,但其实就一个意思。让田家掏钱,破笔小财,以出之前田荣昌口出恶语辱骂李家的那口气。
  只是贞娘不晓得的是,未来还就真因为这一百两银子,最终才留下了田荣昌的一条小命。
  “怎么样?”见贞娘回来。舱房里的黄氏问外面的情况,她和丑婆都不是好管闲事的人。又不喜凑热闹,所以,一进舱房后,便不再出去了。
  “没事了,药墨有效。”贞娘回道。
  “那就好。”黄氏点点头。
  接下来几天,贞娘便一直待在般舱里,主要是跟郑复礼打听南京那边的事情。
  如此,过了十数日,船便到了南京。在聚宝门外的秦淮码头下。
  “扛包扛包咧,只要三个钱……”
  “马车,马车,江东,鹤鸣,醉仙,集贤……想去哪里去哪里。”
  “卤干卤鸡蛋,什锦豆腐涝……”
  “南京香肚,南京香肚……”
  一下船,贞娘听到的是满耳的吆喝,一派大都市气象。 不过,贞娘见惯了后世的都市,只是饶有兴趣的看着,倒没什么太惊奇的。倒是二狗小丫等人,完全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样子了。见什么都稀奇,上窜下跑的,最后被丑婆骂了几句才消停。
  这时,郑复礼已经叫了一辆马车过来。他对南京倒是熟门熟路了。
  几人搬了行礼上了马车。
  李家的产业就在聚宝门内镇淮桥北,紧靠官街,这里聚有十万商户和手工业者,是整个南京的商业区。
  本来镇淮桥背连绵了二十几间店铺都是李家的产业,只是当年,贡墨出事,李家为了打点,无奈卖的卖,送的送。如今只剩下一栋含墨坊的小宅和五间临官街的店铺子,虽说产业缩小了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