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家 作者:不信天上掉馅饼(起点vip完结)-第9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伟鸿说着,双眉微微蹙起,显见得正在很认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


第1144章 民生第一
  “国家以前的计划经济模式,养了一大堆的企业。往往是觉得哪个领域生产能力不足了,就建个工厂,增加产量。其实很多时候,市场是有一定周期的。一段时间内,某个产品大受欢迎,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产品可能就饱和了,或者落伍了,不再受欢迎。但我们的工厂还在,全民所有制,他们生产的产品完全不受欢迎,完全卖不出去,工厂还得保留,工人还得继续养着。这种行为,明显与市场规则相悖。所以我认为,在企业这一块,可以进行私有化改革,可以卖掉一大批,只有战略企业不卖。”
  贺竞强问道:“那在刘局看来,什么样的企业,才叫战略企业?”
  所谓战略企业,或者战略层面企业,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界定,专家学者们各持一词。
  “与国防息息相关的,当然是战略企业,比如兵器工业,钢铁,能源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兵器工业集团,能源集团,钢铁集团包括矿山企业,都是私人在经营,但政府绝对不是放任不管,有完整的法案去规范这些企业的运作,企业的重大动作,都必须得到政府的允许。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一种模式,也可以不借鉴,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模式搞,国家统一管理这些国防战略企业。另外,我认为,与绝大部分群众息息相关的产业,也是战略行业。比如说处理水的公司,粮食生产,电力企业,教育,医疗,这些东西都和全体国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可或缺,这也是战略行业。水务公司,粮食集团,电力企业,教育和医疗行业,都应该由国家由政府统一监管,统一筹划,不能产业化,更不能市场化。因为保证群众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这是每一个政府都应该做到的。这些行业市场化,商业化了,我们的命脉就交到了私人的手里,政府就将逐步丧失应有的功能。这个不行。”
  刘伟鸿沉思着,缓缓说道。
  “哪些企业能卖,哪些企业不能卖,哪些行业可以市场化,哪些行业不能市场化,应该有一个非常明确非常清晰的界定。当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遇到很多的反对和质疑的意见,但必须要坚决顶住。我们不能自行解除武装。一旦民生产业被私人控制,甚至是被境外势力控制,我们的政府就会被‘绑架’,变得身不由己。而我们目前的国内环境,恰恰有很大的可能,会遭到这种绑架。第一,因为我们很多干部不懂市场,不懂经济。第二,因为他们贪婪。”
  刘伟鸿毫不客气地说道。
  贺竞强这一回没有反驳刘伟鸿的意见,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刘局,请继续。”
  “不过我还是认为,卖掉企业的前提,是必须安置好下岗职工。不管是哪个国家的破产法,都有明确规定,企业破产变卖,职工的工资和补偿款,是优先支付的第一顺位。只有在满足了这一条之后,有多余的款项,才能用以偿还债务。破产法如此规定,为的就是保护弱势群体,保证社会的公平和公正。这也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责。如果卖掉企业的所得,不足以支付职工工资和补偿款,那么政府就有义务补齐相差的这一部分。不管有多少理由,民生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这是保证我们长期执政的最大基础。无论国家多么强大,多么富裕,如果不能创造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都是很危险的。”
  说到这里,刘伟鸿略略做了一个停顿,稍顷,才接着说道:“贺市长,我曾经和你谈到过,卖掉部分企业,筹集资金修路。”
  “对,是谈到过。”
  “卖掉部分国企,这个算是一种商业行为。商业行为所获取的资金,就可以用作商业的用途。贺市长,这就是我的意见。政府其实就是担当一个仲裁者的角色,来决定资金怎么分配怎么使用。我们才财政收入,很大一块是来自于税收。税收是真的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我坚持认为,平原市政府,应该首先致力于民生领域的建设,把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到民生领域里面去,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那经济发展呢?城市基础建设的资金由何而来?”
  “赚钱!”
  刘伟鸿简单明了地说道。
  “赚钱?”
  “对。政府要会赚钱,当然,还要会招商引资。就好像你现在进行的国企改制模式,大方向上我认为就是很值得肯定的。把这些非战略层面的企业全部卖掉,交给民间去经营,交给真正懂得市场的专业人士去经营,比由政府统管要好得多,既去掉了包袱,也能焕发出真正的活力。只要安置好了下岗职工,这个方式就是正确的。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不能总是打税收的主意,更不能挤占民生资金。比如说,修路。政府财力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投资修路。财力不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直接对外发包,将整条公路的建设权和今后的营运权,都卖掉,借助外资来完成这个建设。商人的天性是追逐利润,只要有利可图,总是能找到合作伙伴的。商业性的东西,就用商业化的手段来解决。”
  贺竞强微微一笑,说道:“刘局,咱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市长,都是一个优秀的生意人。”
  刘伟鸿笑道:“严格来说,我们的市长,都应该比生意人优秀。市长不做生意,但是他要让生意人为全体市民服务。平原市五百万人,老板人人能做,市长却只有一个。”
  贺竞强笑着摇摇头。
  谈话的气氛,似乎在不知不觉间缓和了下来。
  “贺市长,我主要是想谈谈,有关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的问题。”
  笑容一闪即逝,刘伟鸿又变得严肃起来。
  “好,刘局请讲。”
  刘伟鸿沉声说道:“在这个方面,我的意见非常明确,不能产业化,更不能市场化。这是典型的与民争利!”
  贺竞强不吭声,只是望着刘伟鸿。
  “我知道,我们以前实行的教育模式和医疗模式,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政府全包,财政压力很大,算是一个不小包袱。但不管财政压力多大,包袱多沉重,这都是我们政府必须要承担的。这个包袱,不能转嫁到群众的头上去。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保证每个病人都能看得起病,这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责。不然,要政府做什么呢?”
  贺竞强说道:“刘局,必要的改革还是要进行的。除了财政压力,包袱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越来越富裕,他们对教育和医疗,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刘伟鸿轻轻一摆手,说道:“贺市长,这个不矛盾。我也说了,是可以进行必要的改革,但不能伤及根本。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有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啊。我们采用并行制嘛。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行,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并行。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面向绝大部分的普通群众,私立学校和私立医院,收费可以自行确定,面向有特殊要求的群体。我们必须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现阶段,富裕起来的群众毕竟还是极少数,大部分群众,不过是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手里略微有了一点余钱,太奢侈的东西,还不合适他们。平原现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是全方位的,让价格一下子翻了好几番,所有群众,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都必须要接受这种新的价格,这个就是不合理的。教育和医疗,主体必须由政府来办,价格必须控制在比较低廉的范围之内。我们现在进行这样的产业化市场化改革,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变相的从群众手里收税,本来应该由政府来承担的责任,全部转嫁给群众。贺市长,改革开放才进行了十多年,我们的群众,手里积累的财富并不多,我们现在就急不可耐地要把他们手里这点钱,都收缴上来,是不是太不应该了?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我选择前者。我们不能总是干这种与民争利的事情,长此以往,这是在自毁根基!”
  贺竞强沉默了,再次点起了一支烟。
  “刘局,这是大政策!”
  抽了几口烟,贺竞强沉声说道。
  事实上,贺竞强现在有点被刘伟鸿“惊到”了。
  刘二这是要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既得利益集团!
  胆子当真不小!
  他难道不清楚,这个大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就是洪老总吗?
  刘伟鸿淡然说道:“贺市长,我知道这是大政策。但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贺市长,那份附件内容,我不打算修改,但是,上报的形式,可以变更。可以使用平原市政府的名义报上去!”
  贺竞强的瞳孔,蓦地收缩。


第1145章 塞外江南
  十一月初,陈剑听到了两个消息。
  一个好消息,一个不是那么好的消息。
  好消息是,中组部已经正式请袁东平进京,由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刘成胜亲自和袁东平谈了话。消息传来,陇西省许多干部欢欣鼓舞。
  陈剑就是那欢欣鼓舞干部群体中的一员。
  这批欢欣鼓舞的干部,大多是陇西本土势力的中坚干将。自从今年年初传出现任省委书记赵国祥因为年龄到线将要退居二线的小道消息之后,陇西许多本土干部一直惶惶不安。担心中央借此机会,空降一位省委书记下来,清理本土势力。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大规模清理本土势力的行动尚未全面展开,但也不是没有先例,已经有个别省份开始了这个动作。对于陇西本土干部而言,这将是“灾难”的开端。后来又传出消息,说袁东平将继任省委书记,令许多本土干部长长舒了口气。
  尽管袁东平是六年前才回陇西任职的,但他乃是如假包换的陇西人。据说这是赵国祥书记向中央力荐的结果,还得到了京师某些大势力的支持。现在,刘成胜亲自与袁东平谈话,可见这个事情八成已经定了下来,就在近期内要宣布任命了。
  中央最终还是考虑到了陇西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安抚本土势力的决定。
  这个消息,对于陈剑而言,尤其要紧。他现在所有的指望,都寄托在袁东平和刘伟鸿身上了,希望能够顺利达成自己的目标。袁东平对他的印象是很不错的,这一点,陈剑有信心。至于刘伟鸿,那就不大好说了。
  自从刘伟鸿莅临平原,陈剑在接待工作上算是费尽了心思,除了对督察局和省国资办来的同志极尽礼仪,还单独约过刘伟鸿几回。多数时候,被刘伟鸿以工作忙为由推脱了,只有一回,答应了陈剑的邀请。不过刘伟鸿去是去了,却没有像陈剑预期的那样,发展出“超乎寻常”的友谊来。
  刘伟鸿很谨慎,基本不谈工作,只和陈剑闲聊。
  陈剑也不敢表现得太过火。这个东西,不但要讲究时机合适,还要讲究个缘分。缘分不到,强求不得,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陈剑听到的另外一个不大好的消息,就与刘伟鸿有关。
  据说前几天,刘伟鸿去了体委训练基地的羽毛球馆,与贺竞强一起打了一场羽毛球。这场羽毛球打的时间比较长,差不多三个小时,随后贺竞强宴请了刘伟鸿。
  刘伟鸿与贺竞强之间,具体谈了些什么内容,不得而知。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