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科技强国-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点29分!”

此时天还没有怎么亮,欧华坐在战斗机飞行员舱中,抬头看了看东方的方向,不过是有些鱼肚白。

不过,这不是什么问题,随着国防军制式战机的升级,雷达等设备地全面普及,大多数的歼—3牯牛战机都具备了夜战/微光条件下的起飞能力,虽然真正的夜战能力有待考察,但起飞和飞行的能力确实很简单。而作为团长座机,欧华的这架飞机甚至载有红外设备。

5点30分!!

“呜呜呜……”

“行动开始!”

随着指挥中心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多时的机群开始迅疾升空。

欧华的战斗机团处于第一和第二起飞序列,前方的战机滑动不久,他也启动了飞机。在起飞的那一瞬间,他的目光落在了辅助滑行跑道上正在调动的一架飞机,它没有螺旋桨,整体呈现流线型,在机场灯光的照耀下,现出一种特别的金属美感。

“那是天龙……”

几乎同一时间,在佳木斯,鹤岗,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境内的野战机场,犹如被惊扰了的蜂巢,纷纷起飞了大批的飞机。

和佯攻苏控区的700多架战机不同,这次起飞前往日占区上空的头批飞机就达到了500多架,但却有短时间内的四个批次,也就是说,在得到空军东北战区的支援后,参与此次空袭日控区行动的中国战机,战斗机加轰炸机总数达到了2000架。

又是一次大手笔。

而这个时候,日军的相当大部分战机正起飞朝苏控区上空飞去。

对于时速超过700公里的战机,2、300公里的距离也用不了多少时间,眼看边境线在望,在获得上级指挥员统一指令后,欧华稳重地下令道,“加快速度突破边境线,我们的目标是海参崴。”

一时间,规模庞大的机群朝着日军三个方向飞去,伯力,海参崴与达里涅列琴斯克。

由于众多主力机场和野战机场分散起飞机群,再予以机群汇合,很快,空中的机群数量就超过了一千架,而且为了空袭的突然性,战斗机群是和轰炸机群混合在一起的。

由于日本部署在中国边境日控区一方的雷达并没有受到攻击和破坏,但中国机群采取了一贯的做法,那就是从高空突破。

日本人一直无法彻底地掌握中国人的战机实际突防高度,虽然雷达性能不断提高,但中国战机却总是能从比日本人心里线位置更高的高空突破。

当然,雷达并不意味着没有作用,飞机要作战必然还是要降低高度的,飞得越高,下降高度抵达作战空域的时间也越长,而一些架设位置较高的雷达,探测高度也很高,在机群到了一定距离时,还是能够被探测到,这些时间,也往往足够雷达预警了。毕竟,陆基雷达比起舰载雷达实在是强太多了。

而与机群突防的同时,对日进攻的地面部队也就绪了,他们将在空中机群拔除日军主要的机场、雷达站和轰炸了已经暴露的炮群、装甲师团的同时,以最快地速度攻占日军前沿阵地,发动全面进攻。

在中国机群突破边境线的同时,正要登上飞机赶回库页岛指挥部的山下奉文,被火急火燎的告知,发生了大事。

“报告,司令官阁下,中国人向我们发起了可耻的偷袭。”

作战参谋惊恐地报告道。

“八嘎,中国人不是正在空袭苏联人吗?”

山下奉文见此人惊慌失措的样子,一巴掌扇过去,顿时将他打得倒退两步。

“将军,中国人对苏联人的空袭是佯攻,他们的真正方向是我们。目前超大规模的机群已经突破了边境线,前沿一些机场已经遭到轰炸了。”

“八嘎,我们的主力机群现在哪里。”

山下奉文脑海中雷霆阵阵,犹如电闪雷鸣一样,他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

“机群正在和中国人的佯攻机群纠缠,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返航,即便返航……”

副参谋长木谷资俊没说下去的话是,即便返航,疲惫的机群估计正好成了中国人的大餐。

“八嘎,命令主力机群全速返航,命令各部立即准备作战,边境线附近的部队随时做好防御中国人进攻的准备。我们立即回司令部。”

山下奉文的飞机刚刚起飞不久,一份让他彻底惊呆了的电报再次传来。

“司令官阁下,中国人从三个方向发动了对我军的猛烈进攻,目前多个地方已经失守,伯力方面的情况尤其惨烈……”

山下奉文满脸死灰色,原来中国人的真正进攻方向从头开始就是日控区。

“命令各部务必以无上之武士道精神,以忠君为思想,为了大日本帝国之武运,为了天皇陛下决死迎战。”

面对一锅粥式的乱局,他只能期待前线的师团长们,能够超常发挥。

第341章 占领伯力

凌晨6时许,在东北抚远通往远东黑瞎子岛—伯力方向的边境公路上,驶来了一条望不到头的车龙。

车队前面是清一色的五吨载重的中华军用重卡,军绿色的车身在后面车灯的照射下,反射出慑人的力量。军卡长龙中,不时地掺杂着一队坦克或者装甲车,从数量上来看并不太多,是属于步兵部队的附属装甲力量,而不是装甲部队的。

紧跟在卡车队伍后面的装甲车车队中,一辆拥有较多天线的指挥车显得有些抢眼,这种装甲指挥车一般都是中高级军官们使用的,而这辆则是这支队伍的指挥官,第13集团军司令官傅作义中将。

“小许,给我接叶龙司令员。”

这辆经过改装的装甲指挥车是傅作义的座驾,第13集团军原本不是远东方面军的下辖作战部队,随着对日远东军队作战的开始,第13集团军从后方抽调上来,从抚远方向,承担了对此次对日作战的三个点之最北端伯力的进攻任务。

大规模的部队调动难以保密,所以,为了战略的突然性,第13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和第六装甲集团军的主力则是连夜奔袭。

边境方向自然有潜伏部队乘夜色去突防,从多条边境公路蜂拥而上的第13集团军和第六装甲集团军的主力则是连夜奔袭,在黎明时分越过了边境线,占领了日本人最后没来得及炸毁的大桥。

当年用来接受中国物资的这座桥梁,在日苏战争初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战争初期,苏军的进攻势头太猛烈,斗志昂扬的日军上去就被朱可夫狠狠地揍了一顿。

由于苏联执行多年的大空军和大装甲部队战略,即便日军有所准备,依然是不习惯那种被敌人的大规模装甲集团军冲锋的势头,一时间损失惨重。

而日本本土距离战场毕竟有相当的距离,在考虑到坦克和其他物资本来就需要从中国购买后,日本就直接修了一些桥梁,接受这些中国人淘汰下来的劣等货,拿去对付苏军的“新式坦克”。

而中国也以为日方提供“有偿先进物资”为借口,大肆修建边境公路,这些边境公路不但把东北边疆的一个个大农场连接起来,还直接为日后的出国作战提供了最好的后勤通道,至少在出国境线前,不论是调兵遣将还是后勤补给,都将有众多高等级的公路可用。

在中日逐渐交恶,乃至日本加入同盟国,对轴心国宣战后,这些桥梁也没有炸掉,公路更没有被破坏。日本自然是派了部队把守了桥梁,但从未想到中国人来的如此之快,原本,日本人还以为,总有一天能够利用这些桥梁,再次快速地“进入”中国。

不过,眼下是枯水期,中国国防军从黑瞎子岛方向一路推过来,倒也没有什么阻碍,一些浅水滩也在舟桥部队的快速架设下,很快就形成了装甲通过能力。

刚刚接到的报告,傅作义下辖的166师,作为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冲上日军的前线阵地,在帮助潜伏部队打扫战场了,日军黎明遭袭,损失虽然不惨重,但第一线阵地却是被摸了,在潜伏部队的少量坦克和装甲车面前,缺乏优势地形和反装甲战壕的情况下,反坦克炮不过轰了几炮,就被拿下了一线阵地。

傅作义抵达的时候,集团军的先头部队166师的两个团正在中日两军火线附近打扫战场,准备协同后面的主力发起更猛烈的进攻。

166师的任务是拖延日军的准备时间,防止日军大踏步地后撤。

这时候,要分割包围城外的日军就需要动用装甲部队了。伯力的战场地形还不错,比海参崴方向稍好一些,是三个进攻方向最适合使用装甲部队的。

“司令员!”通信通了,通信参谋将通话器交给傅作义。

“老叶,我傅作义啊。我这边166师的侯小山已经拿下了河滩的前沿阵地了,你那边情况怎么样?”

傅作义口中的老叶是新编第六装甲集团军的司令员叶龙,叶龙是西南时期的老人了,而且他在加入西南前就是蒋百里在保定的学生,毕业于保定军校,在西南时期受到了装甲作战的影响,转而学习装甲作战理论,从而赶上了共和国装甲集团军的第六号车,成为了集团军司令。

根据国防军的统筹建设计划,国防军还将在未来两年内组建四个装甲集团军,保证国防军在未来能够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的战争。届时组成两到三个装甲集群,在多条战线上集中使用大规模、超大规模的装甲力量,就能体现集群式的威力了。

不过,装甲集团军的出现,是以集中使用坦克为前提的,普通野战集团军的坦克装备数量就相对少一些,不过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步兵集团军的装甲力量也算强大了。

“哈哈,老傅啊,你那动作很快嘛。一起下去看看情况,我在112号高地等你。”

通话器中传来了叶龙爽朗的笑声。

二十多分钟后,傅作义乘坐装甲车抵达了112号高地,入目处都是滚滚的坦克和装甲车,正在快速地推进,看起来是在做进攻前的最后准备。说是高地,也不过是河边的小山头罢了。

来之前,傅作义的几个师也都做好了准备,只等装甲部队准备就绪,就会发起全线的步坦协同进攻。

“老傅,欢迎欢迎。”

高地上的前指掩体中,叶龙听到报告后,高兴地放下望远镜走到洞口将傅作义引了进去。说起来,这个前指掩体还是第13集团军挖的呢,两军差不多时间出发,装甲部队的行军速度在没有公路的地方,就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此时,天空中依然是一连串的飞机朝着伯力方向飞去,有战斗机群,也有体型比较庞大的轰炸机编队,在黎明的朝晖下,银白色的机身显得非常耀眼。

地面上则是刚刚抵达的装甲部队,一边展开自行防空车辆组建临时防空阵地,一边做好大规模突击前的最后准备。

作为与第13步兵集团军协同进攻的装甲部队,第六装甲集团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上,依然坐着不少士兵,一抵达出发阵地,便迅速地跳下坦克和装甲车,摆出战斗队形,小心翼翼地在这个已经被攻下来的战场上,搜索前进,按大概编制集合,等待最后的突击命令。

而远处,则是一队队在硝烟四起的阵地上快速前进的国防军步兵,这些则是刚刚下了军卡的步兵了,比不得乘坐坦克和装甲车的搭便车的主儿们,汽车开不动了,他们就只能步行快速通过。

虽然高级指挥官一般不能前往最前线,但此时的伯力被中国空军炸成一片糟糕,日本守军在丢失了重炮阵地和前沿阵地后,很快就收缩到了伯力城外,构建第二道防线去了。

在损失了附近的机场和炮兵阵地后,日军已经没有反击能力,只能依托战壕防御。不过让日军指挥官感到懊恼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