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为王-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人都是穷的喝风的黑校尉,估计他们百户连他们姓什么都不清楚,张佳木这个当红百户调他们过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两人又都没有带家眷在京,走动过来就更方便了。

确定了教头,张佳木带着一群人回到百户府,又和刘勇商量了操练人马的地点,再送走了武志文和刘绢,再写好说帖叫人送到武志文的百户那儿去,接着又吩咐庄小六等人去招兵买马选定人手,忙忙碌碌的,到了快掌灯的时候,才轮着李瞎子上前来说话。

“你的差事肯定没办好。”张佳木不等李瞎子说话,自己就先道:“我的话没错吧?”

“是,大人明鉴万里!”

李瞎子还念过几年私塾,肚里有几句文言,关键时刻就用了出来。

“戚!”

张佳木冷笑一声,没给他好脸,斥道:“亏你们每天说嘴,什么坊里大小事情没有你们不知道的,这么个小小案子,你一点头绪也没有吗?”

李瞎子脸红的通透,不过事没办好,他也没有办法狡辩,只得道:“大人,恕小人们无能。”

“就真的一点头绪也没有吗?”

“没有。大人,小人们怀疑,是别的坊有人过来犯案。”李瞎子看看张佳木的脸色,又道:“而且,不大象是咱们这种人犯的事。”

“这件事,先搁着吧!”

张佳木也很无奈,他是想和都督府搞好关系,故意接了这个案子在手,不成想一点头绪没有,算是砸手里去了。

张佳木摇了摇头,他不觉得这件案子有多难,关键在于,恐怕李瞎子他们做事不得其法。

他打算有了空,自己去做这件事,不过现在,他有事情要问刘勇。

“刘总旗,我们公账上面,还有多少银子?”

第043章 想钱想疯了

刘勇对张佳木此问并不意外。

他奉调过来时,接收了之前的公账下来,做为总旗,原本就是百户的助手,按照分配,王琦负责协助管理外勤,刘勇年老,管理内务。

现在王琦不见踪影,刘勇只能内外一把抓,很是辛苦,不过内心却踏实多了。

听了张佳木的问话,他定神想了一想,不过最终不敢确定,还是折身回屋子里取了账簿子出来,翻看了一下,才道:“回大人,公账上有一百七十六两四钱银子,不多了。”

“这么少?”张佳木倒吸一口凉气,门达这个家伙,还真够狠的啊。

正南坊面积不小,两座城门,有居民四万多人,七条大街,胡同三十多个,还有酒楼一百多家,客栈、酒家、茶楼、各式店铺,还有小商小贩就不计其数了。

虽然比起别的坊来说,正南坊因为达官贵人多些,油水要相对少些,但每个月收上来的银子最少也该有三千两左右。

这还是因为有东厂的番子在捣乱,而且豪奴健仆很多,不好随便得罪他们。

况且,巡城御史也常常来,不然的话,翻几番也不是问题。

大明的商税征收就是不折不扣的悲剧,开国之初,金银匮乏,为了恢复民间元气,明太祖对农税和商税都采取的低税收政策。

到了正统景泰年间,国家经济实力渐渐恢复,民间已经由国初的以物易物恢复到了贵金属交易,而税收还是以实物和农税为主,就在十年前才把两百万石的漕粮折成了一百万两的金花银,去掉京师武官俸禄和一些用度,剩下来的归入皇家内库。

但民间的财富的恢复和增长积累,则远远不止皇家的内承运库和太仓库的收入可比。

到了万历年间开海禁,白银更是如水涌入,江南的文官集团和士绅大发其财,赚的盆满钵满,万历皇帝看的着实眼红,也派税监矿监去征收商税矿税,结果引起反弹,弄的自己名声其臭无比。

这个,就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正南坊现在局面已经打开,以后不敢说财源滚滚,但常例收入准定少不了。去掉校尉小旗总旗们的收入,还有军余帮闲的那份,再把送给上官们的那份去掉,张佳木自己一个月总能落下六百两左右。

一头牛才三两,一亩地四五两,一个月收入能买两百头牛,或是一百来亩地,怪不得门达住那么大的宅子,养几十个仆人,看来不管是大明大清或是某天朝,当官果然还是最赚的行当啊。

就是门达这厮心黑的狠!

上个月收入不低,按规矩,每个月百户也得拿出银子来当公账开销,张佳木事前算算,怎么也得有千多两,不料只有百来两,这个落差就有点大了。

锦衣卫除了自己俸禄之外,是需要很多杂项开支的。

下头军余的补助,雇佣打杂闲汉的开支、日常公务使费、添制衣裳装备、赏赐有功下属———总之,开支是很浩大的。

门达这一走,卷走了不少银子,张佳木笑骂之余也有点发愁:这个月可刚开始,要用银子的地方很多,总不能这样坐食山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别看张佳木现在前拥后呼的,要是说句他没钱,那些侍奉的人转眼就鸟兽散去也。

一想到未来前景黯淡,张佳木打了个寒战,他转身回屋,坐在椅上闭目苦思,不但是李瞎子,就连刘勇和任怨都被他赶了出去。

到了晚间开饭,两个新教头也赶了过来,看到上房一片漆黑,一大票人神色凝重的端坐不语,武志文和刘绢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在听到是为银子发愁之后,两人很理解的点了点头,也就跟大伙儿在厢房坐下,静静等候。

良久之后,上房传来一声吆喝:“来人,点灯!”

各人都是精神一振,大家鱼贯而出,先由府中的下人到上房点了灯,屋子立刻亮了起来,大家进去之后才打了个寒战,原来张佳木就这么干坐着想办法,连个取暖的火盆也没升。

这真是想钱想疯了啊……

大家又忙不迭叫人来升了火,把门窗关严实了,这才感觉到些许暖意。

张佳木倒是精神十足,干劲飙升的样子。

他目光炯炯,看向大伙。

眼前就是他现有的班底了,刘勇,老成持重,经验丰富。武志文和刘绢,出身沧州武进士,武力值高,忠心度么,还有待考验。

李瞎子几个,忠心度已经颇高,能力也不错,就是人品值是负的。

忠诚度最高的当然是任怨,武力值也够,就是脑子不大够使……

唉,他暗中叹了口气,现在看来,还缺个狗头军师的角色。这个不能急,慢慢物色吧。

锦衣卫在大明名声太臭,那些学习帝王术的读书人不可能加入锦衣卫的,给多少钱也不行。嘉靖年间,锦衣卫都督陆炳位极人臣,有个进士出身的文官沈练加入了锦衣卫经历司,陆炳顿时拿他当宝贝供着,没事就带出去给自己争面子。

陆炳都这样,张佳木一个百户想招纳自己的幕府,那纯粹是痴人说梦啊。

总的来说,刚刚当上百户就凑起这个班底来,张佳木对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他轻咳一声,底下所有人都是正襟危坐,静待他说话。

张佳木先问:“刘总旗,我们正南坊里,谁负责街面上的事?”

他说的街面上的事,当然是指的修理街道,疏通沟渠,这是很黑的差使,按例是全城由指挥一员,属官三员,旗校五十来管。

正南坊这里当然不会由指挥亲来,是派了一个小旗,还有几个旗校,他们底下有多少人手一起维持,上头可就不管了。

对这种没油水的差使,锦衣卫上下都不热衷,根本无人理会。一直到宪宗成化年间,才有锦衣卫旗校和巡城御史,再加兵马指挥都因为街道卫生没搞好下了监狱,后来才有人重视,现在这会儿,根本没有人管的。

刘勇当然也不记得本百户里谁管这个,他想了半天,才道:“大人恕罪,街面上的事向来没有人在意,是哪几个人在管,下官还真不记得了。”

“哈哈,不要紧!”张佳木摆了摆手,笑嘻嘻的道:“列位,众列位,咱们的银子,就打这儿来了!”

第044章 新思维

张佳木的话,众人一时间百思不得其解,张佳木打个哈哈,再打个呵欠,开始撵人:“大伙儿回去歇息吧。”

“对了。”他道:“武大哥,刘大哥,明儿一早,我们一起挑人。”

“好!”武志文先答应下来。

刘绢接着问道:“我要先请问一下,大人练这些人,有什么名目没有?”

张佳木一皱眉,刘绢说的倒是个问题。

他一个百户,现在就练自己的家丁队,似乎太过招摇。上头虽然不管这些,但自己也要防人说闲话。

况且,私属家丁的话,俸禄就得从自己私账里开销,不能动用公账银子。

张佳木现在当然没这种豪气,他想了一想,道:“暂且叫坊管小队吧,这些人,我正巧要借重他们管理街面的事,用这个名义,正好。”

“是,大人说了算。”

反正就是找个名义的事,没什么了不起的。当下武志文和刘绢含笑而退,再接着刘勇与任怨也告辞,一时间,上房就剩下张佳木一个人。

这是个临时租用的百户府,原本的主人是个刚被外放的京官,京里的房子没用了,暂且租出来收租。

其实大明也有不少廊房是朝廷建的公舍,由文员武官入住,房子不收钱。永乐年间建成的官员廊房有超过万间,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房舍败坏,或是被百姓侵住,又或是内府的人要收点租钱,住那种房,还不如自己建房或是租别人的。

因为是租的房,家俱什么的都是现成的,罗汉床,画屏、多宝搁、几案、书桌,一应俱全。

大客厅的黄花梨的官帽椅正好八张,可以让人对面而坐,侃侃而谈。

倒是被褥全是自己拿来的,用粗棉布缝纫而成,和家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差。

这还只是个小京官的院落房舍,家俱中也有不少并非红木打造的劣制木头,要是换了门达,或是靖远伯府,那种风流富贵气象,又不是这里可比的了。

人走光了,房里一时间就剩下他一个人,环顾左右,条件是比在家里强多了,但是,备感冷清。

但现在不是接家人来的时候。

他刚上任,根基不稳。得罪的人也多,如果不切实办几件大事,好好再露几次脸,官位不稳,到时候如果被剥职免官,狼狈而出,还不如不来!

要知道,他的百户这两个字上,还有一个“试”字。

切实做事,保国利民,以穿越客之身份改变历史,这些二百五的想法早就被抛诸脑后了。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穿越时间越久,剩下的念头反而只是让自己和家人过好日子,如此而已!

正在想事,房门哑然而开,一个被唤做“小三”的青衣小厮端着盆热水悄然而入。

是下人端洗脚水来了,睡前泡脚,极益于健康,特别是武人临睡前,热水一泡舒筋活血,对身体极有益处。

张佳木将双脚放入铜盆之中,水温极热,就是刚烧开的水凉了片刻功夫,伸脚而入,烫的很,然而,也舒服极了。

他搓着脚,和小三随意聊天,待他泡完脚,小三要抱盆而出的时候,张佳木突然想起一事,问他道:“小三,这院里有茅房没有?”

“回大人。”小三不知道他的用意,小心翼翼的答道:“院里是没有。”

“那么。”张佳木接着问:“你们也用便桶?”

“大人,我们是什么人,也配使便桶?院里虽然没有茅房,但我们几个下人都是去胡同里的茅房。”

小三不过十四五岁,年纪很小,这个年纪出来做小厮,家境一定很困难。怀着一定要把主人伺候好的心思,所以当差很是勤谨,张佳木对他也极满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