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为王-第4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明显的威势之下,堂堂的阁老连夸赞之语也说的不大自然了。

“本官今天是大开眼界。”

虽然觉得无此必要,但缇骑上下还是演示了一会骑术和射术,在当时来说,任何军队的战斗力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对缇骑这种纯粹的骑兵队伍,骑射实在是立身之本,没有骑术,一切都无从谈起,而没有射术,也就是两极缺了一极。

当然,实际上最重要的砍杀之术并没有演示,因为在场的武官们心里都明白,李贤是看不懂这些的。

在看到缇骑少年们飞马疾驰,许多少年可以在马的一边侧身控马,把整个身形掩在马的一侧,这种骑术在后世牧民中是很随意的动作,但在当时来说却是无比的花哨和惊险刺激。

至于马上用骑弓射箭,其实也没有多大用处,骑弓是软弓,射程近,穿透力差,在马上射箭,再强的射手发力也有限,除非对方没有甲胃,不然带来的伤害也是有限的。只是对蒙古人来说,骑弓还算有点用处……因为北虏已经差不多把祖宗攒下来的铠甲用光了,而大明严禁片铁出关,更加不必提军国重器铠甲了。况且蒙古人是马背民族,追逃之时,不能马上开弓,也太吃亏了一些。

当然,指望这些骑弓做战是假了点,现在内卫兵器局正在出产一种马上用的强弩,试制成型也是很快的事了,这种事保密等级很高,就算是李贤,也是不会泄露出来。

虽然有所保留,但李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行,这些十来岁的少年能在马背上纵骑如飞已经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至于后来骑射时箭箭中的,而且多半能中红心,全是在马背上开弓而射,在李贤看来,简直就是神乎其技。

当时洪武旧制全部崩坏,都督府权责不清,兵部不管事,京营占役时间远比训练时间久,在洪武年间,规定是五日一操,就靠着严明的军纪,一群拿着竹竿的农民把纵横欧亚无敌手的蒙古骑兵赶回了老家,百年之后,当年的无敌王师已经彻底玩了完,象这种骑马射箭的花哨活计京营已经玩不起来,或是说,多半的人玩不起来了。

所以李贤一见,简直觉得匪夷所思。

“阁老过奖了。”

身为主管,武志文当然也很得意。缇骑教导队是现在锦衣卫唯一的武校,具有开拓试验的性质,所以各方都很注意。

能在这里当总教官,武志文也并不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事实上,他很上心。教兵法和骑术和步兵战术的是张佳木和任怨分头选择,教近身搏斗,射箭、器械运用,都是武志文寻的教官,这其中,也有不少是武举人身份的沧州同乡。

现在能得本朝阁老首辅如此夸赞,武志文自然也是满脸飞光,甚觉得意。

“我要问一下,他们训练多久了?”

“半年多吧。”武志文答说道:“启动教导队是天顺元年的事了,不过,选好教官,招好学员,校舍建设完毕,也有快一年的功夫了。而且,战马也不好找。”

“是的,本部堂看了,都是难得的良驹。”

缇骑本部用的战马全部是精心挑过的,但教导队这里用的战马却更是难得的神骏,就算是不大懂马的人看了,也知道是很难得的良驹。

这些马都是陈逵在大同上任后用私下贸易的办法弄来的,这一层武志文当然不会说,当下也笑笑便罢了。

一圈看完,李贤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自然也是锦衣卫这边愿意达到的效果。

“好了,今日就如此吧。”看看四周,李贤感慨由之的道:“可惜以本部堂的身份,不能代太保赏银,否则的话,一定得厚赏才行。”

这般说法,武志文却不能落他的面子,当下含笑道:“阁老要赏,吾等当然要受,难道还能却阁老的赏不成?那样,也太不识好歹。”

“好的,那我就越俎代庖,赏每人一两银子吧。”

话音一落,所有的学员自是一起行礼致谢。这赏格算不薄了,一两银子,是边军半月薪俸,不是李贤这样的身份,还真是赏不出来。

当然,这钱不必李贤自己出,行文兵部,由兵部拨出银子就可。

“对了。”李贤在如雷般的致谢声中,突然道:“戚士敬赏二两吧。”

“是,听阁老的。”

适才带路的锦衣卫知道任务已经达成,而且,效果极好,当下不露声色的又走上前来,轻声道:“阁老,是不是到庄上去见太保了?”

“对的,对的”李贤适才确实看的入迷了,此时一提醒,便自己想了起来,笑道:“不能教太保久等,不然,亦是太不恭了。”

说罢动身,这一次却不耽搁了,只是沿途的新奇事物太多,李贤眼口不停,边看边问,好在那锦衣卫官骑术不坏,骑马在李贤一边,有问必答,倒也解了他好多疑惑。

张佳木的住处当然是在绿柳庄上,距离也是不太远了,等李贤率众赶到庄边时,但见绿柳成荫,到处都是一片绿色,而且绿的颇具层次,一看之下,就知道是经心设计过的庄园。

“好地方,果阴凉世界。”

虽然入秋,但白昼骑马还是一项体力活,虽未汗出如浆,但也颇为炎热,一靠近庄子,就有一股凉风袭来,立刻热气全消。

但李贤没有高兴太久,刚感慨一声,再看近前时,却是看到张佳木和不少锦衣卫的高官都是纱帽补服,盛装打扮,正在庄前的空地上迎候。

“不敢当,不敢当”离的十几步,李贤便已经下马,上前拱手致意,嘴里连声道:“太保是国之重臣,爵禄远在学生之上,这般相迎,学生实不敢当。”

他虽然是阁老首辅,但品级却是和张佳木差的老远,一个是侯爵,加官太保,一个官位只是正二品罢了。

“阁老错了。”张佳木执着李贤的手,他也是头一回和李贤这么接近,一听到此人到来的消息,自然便也知道了对方的来意,既然来意大善,倒不妨善加利用。对李贤的人品和能力,他也是向来敬服的很,这个首辅,有些读书人的迂腐气,在政治的见解上和自己截然不同,但,并非没有努力的可能。

比起真正食腐不化的官员儒生,李贤向来有懂经济之道的名声,懂经济,就是说可以与之沟通合作。

所以他笑咪咪的看向李贤,笑道:“国家首辅宰相,理当礼绝百僚”

第632章 论吏

以他的地位,客气话说出来便也不是寻常话语了。

李贤听了,微微一征,然后便笑道:“太保说的是宋制,本朝礼绝百僚的是亲王,况且,学生也算不得是宰相。”

“不谈这个,哈哈。”

再说下去,就有点深了,所以张佳木也打了个哈哈,一手揽着李贤臂膀,一手虚邀一下,向着眼前的部下们道:“还不都过来拜见阁老?”

这里的锦衣卫官员,有几个是武臣一品,其余二三品的比比皆是,但李贤毕竟是首辅,体例上要尊崇一些,于是众人也都步上前来,欣然而拜。

“学生有扰,请诸君不要太客气了。”

眼前的锦衣卫官,十个有九个李贤倒是认得的。毕竟都是在皇宫中经常行走,遇着也很平常。

这些锦衣卫官,多半都曾经担任过官员护卫或是引见,要不然就是充堂上官,在朝会时担任警戒,天子近臣,就是民间传说的带刀护卫,所以认得常出入宫禁的阁老,也并不稀奇。

入得庄内,到一处厅堂坐下,茅檐竹舍并不华丽,但修的巍峨轩敞,里头也打扫的精洁,家俱也摆放的甚是大气,十余个够资格的入堂坐下,小厮们进来奉茶,借着茶水的掩护,李贤做沉吟状,实际上,当然是在偷眼打量着对面而坐的锦衣卫诸官。

张佳木不必提了,熟到不能再熟的人。

内阁是一天要面圣几次的,张佳木除了不喜欢早朝带班,平时都是在内宫,或是奏事,或是与皇帝闲谈,有时候侍驾游西苑,或是垂钓,要么是玩一些皇帝爱玩的游戏。然后赐宴,内阁中大学士也是经常如此,一来二去的,虽然是政敌,但却也是熟到不能再熟的熟人。

至于张佳木下手的刘勇和薛祥等人,也是极熟的极人。至于年锡之和陈怀忠等人,向来被文官们视为本阵营中的异类,很受敌视……但现在也不必说这些了。

他在这里打量着众人,其实锦衣卫上下,也是在打量着他。

四十来岁快五十年年纪,这是一个政治家的黄金年纪,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而李贤在风度仪表上,也是全无瑕疵,无可指摘。不论是言谈举止,还是施政的能力,也都是叫人心折。

抛开政治立场来说,这是一个叫人很敬服的首辅。

“太保,学生此来……”

“我知道,我知道。”

张佳木含笑打断他的话头,笑道:“阁老大约是为了养廉法和火耗法两法而来吧?”

“是的。”李贤点了点头,皱眉道:“内阁会议,很难一下子得到结论,而明日就要廷议,学生私意,廷议之前,还是要有所结论,不然的话,朝论徒增纷乱罢了。”

现在的大明,勋戚势力尚未有起色,实际上是受到了贬损,如会昌侯等辈在历史上原本更加风光得意,但在张佳木的打压下,这些原本很得意的勋戚其实前程黯淡,并没有掌握到什么实权。

至于武官势力,除了南方诸省外,北方已经在张佳木的统合之下了。这一次张佳木巡视城防和陵工工程,惩治了大量文官和武官,就是伸手到山东和河南班操军之中的先声,这一层,李贤也是心知肚明。

不论如保,张佳木就是武官势力的代表人物,同时也代表了一部份勋臣和亲臣的力量。眼前这个年轻人,是当朝不折不扣的第一权臣。

而以他的身份来说,自然也是当之无愧的文臣领袖。

文官集团已经有数万名官僚,还有在乡的几十万士绅和读书士子,他们掌握的是地方政权和舆论导向,也就是掌握了庞大的基层力量。可能在明面上不堪张佳木一击,但实际来说,这股力量要是凌厉反击的话,可以瞬间把张佳木击成粉碎。

好在,现在双方彼此小心,张佳木虽然对文官打击,但保有底线,文官们吃了苦头,但在对方的示意下,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合作。

不得不说,张佳木的政治手腕很漂亮,直接,务实,叫人也有有力使不出的感觉。

此时此刻,李贤想想数月前在自己引领下与之的对抗,现在想来,自然是以自己的惨败告终,但思想起来,倒也没有什么恼怒,毕竟,这么一刀一枪的对抗,对方破局破的很漂亮,要是自己做什么愤怒状,或是指责对方,那也就太没意义了一些。

现在他开陈布公,就是指望对方能划下道来,看看这一次的变革,底线究竟在哪里。

“阁老,文官俸禄非加不可。此中内情,我想你亦知道的很清楚。”

“是的。”李贤默然点头,但并没有接着说下去,对方开了个头,意思还没有说清,所以自己不必急着表态。

“加俸,吏制改革,非都进行不可。本朝吏治其实是上承元制,和宋制也相似,和唐制就不大相同了。其实,抚育一方要官员,但办事也非得有吏员不可,现在一面歧视吏员,办事又都靠他们,吏风一坏,就算官风再好,又能如何?京师六部,吏员挟制上官的事,比比皆是,不改,是绝然不行的了。”

“这大约和太保的吏科学校有关吧?”

“是的。”张佳木坦然点头,道:“本卫的吏科学校,不过是个试验罢了。现在看来,还算是成功。现下以我的意思,要推行于大明天下,以后的吏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