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柄大明-第5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殿之上,两边群臣静静地排列着,每人穿着新制的官服,戴着官帽,手拿簪祜,感受着温暖的阳光。

“皇上驾到。”一个尖尖的声音高叫着。

随着这个声音,从大殿的后面,一个人,慢慢地,一步步,稳健地走了上来。

朱元璋心中兴奋,脸上非常庄重。

终于,走到了大殿的最前面,那里,还在散发着檀香味的椅子,上面,巨龙飞舞。

朱元璋一转身,用手抬着裤脚,坐了上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下面的群臣,立刻跪倒在地,向着上面的朱元璋喊道,声音洪亮,透过了大殿,传得很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外面的声音更大,那是守护宫城的禁卫军发出的喊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这个声音,整个应天,都在震撼之中,这次,是全城的守军,都是高喊。

声浪渐渐平息,朱元璋望着跪倒在地上的众臣,说道:“各位爱卿请起!”

“谢皇上!”众人站了起来。

多少年了,终于等到了别人喊自己一声吾皇万岁!这个时刻,朱元璋莫名地激动着。

“启禀皇上。”下面左侧首的一人出列说道,正是李善长:“皇上,现在,北方鞑子即将被攻破,我大明国建立,乃是顺应天意,请皇上发国书,昭告天下,宣扬我大明之国。”

“刘基,你来宣读吧。”朱元璋的声音,响彻在整个宫殿上。

“是,微臣遵旨。”刘基在众臣之中,站了出来,走上前几步,接过太监递来的文书,打开,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方鞑子,入侵我汉人世界近百载,今我…”

刘基一边宣读,李善长在一边,心里已经非常不满意了。

刘基,只是中途才跟随皇上打天下的人而已,也没什么功劳,就是提了几条建议而已,这个人,皇上居然如此重视?

刘基读了很长时间,前面,几乎就是对鞑子的讨伐檄文,到了后面,才开始提到官员任免。

第一个说的,自然就是陈风,陈风为皇弟,封为平江王,下辖数地,封地之内的所有政事,全部自己处理。

这都是已经提前商量妥当的了,下面的,才是重点。

“李善长,为中书右丞相。”听到了刘基这话,李善长缕了缕自己的胡须,突然意识到什么,赶紧站出来,说道:“谢主隆恩,李善长将兢兢业业,辅佐皇上,治理大明!”

“徐达,为中书左丞相。”

李善长是文官,徐达是武将,而且,徐达是朱元璋手下最信得过的大将,所以,徐达能成为左丞相,这是所有人都预料到的。

徐达还在前线带兵,所以,他就没有谢主隆恩了。

这两个,都是正一品的大官,下面,只有一个是从一品的官职了,中书平章政事!

这个官职,该是谁的呢?汤和?朱升?周德兴?李善长正在想着,就听到刘基接着读到:“刘基,为中书平章政事。”

读到这里,刘基的语音中有一丝颤抖,自己其实在皇上的手下,功劳不是很大,怎么封了自己这么大的官?

但是,在这个时候,哪怕是有诸多疑问,刘基也只能暂时放下,像刚刚李善长那样,谢主隆恩。

听到刘基为中书平章,所有的人都是一愣,尤其是李善长,怎么会是刘基?

朱元璋高高地坐着,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人的表情,甚至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内心的想法。

尤其是,李善长的脸,明显地一哆嗦,赏心悦目啊。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得首先巩固好皇权,而巩固好自己的权力,最重要的,就是要会领导手下的这些大臣们。

李善长,属于是自己的家乡人,像他这样,从自己老家过来的人很多,这一派的势力,如果太大的话,就会尾大不掉,所以,将刘基高高抬起来,正好可以起到制衡的作用。

当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要会让手下的大臣之间是平衡的,朱元璋深知这个道理。

宣读完毕,群臣再次谢皇上恩典。

望着这些人,朱元璋说道:“今日,我大明国开国之日,各位爱卿,有何治理国家的良策?”

“启禀皇上,微臣有些建议。”一旁的李善长首先出列。

“丞相请讲。”朱元璋说道。

“刚刚的宣读之中,我们依旧有很多职位空缺,现在,我们大明朝百废待兴,下面的官员,更有太多的空缺,所以,现在要紧的,是把这些空缺补上。”李善长说道:“但是,我们在任用官员的时候,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请皇上定夺,是否可以重新开始科举。”

鞑子的时候,废除了科举,虽然有过几次的重新开考,但是,机会都很少。

现在,李善长就提到了,对于官员来说,要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择,用人必须要有规矩。

“丞相所言极是,各位爱卿,还有何良策?”朱元璋问道。

群臣左右看看,没有再多说什么,现在,他们都默认了李善长就是他们的文官之首,有什么话,先和李善长商议了之后,再奏给皇上,才是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目光在每个人的身上滑过,最后,又留在了刘基的身上。

“刘基,你有何想法?”朱元璋问道。

听到皇上相问,刘基站出列来,说道:“皇上,微臣觉得,我朝刚建,需要整顿纲纪,尽快制定我朝的历法,非常紧迫,尤其是,随着官员的上任,其中,未免会发生受贿徇私之事。如何惩处,我们需要有个法律的要求。”

听到刘基这么说,朱元璋大喜:“对,刘爱卿所言,甚和朕意,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半个月内,起草出一份来,交给朕过目。”

第634章 罗贯中拜年

从朝堂上回来,李善长闷闷不乐,这个刘基,这次居然一下子,就爬到了那么高的位置上,这以后,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还得和这个刘基,笑脸相迎。

皇上为何对刘基这么信赖?当初,刘基在众多幕僚中,根本就默默无名,还不是陈大人将他提拔起来的?

陈大人!想到了现在已经成了王爷的陈大人,刘基突然反应过来,该不会,是因为陈大人的关系吧?

对,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陈风一直不肯接受任何多余的官职,所以,皇上就将刘基高高抬起,其实,皇上相信的人,依旧是自己!

自己以后,可得对刘基多留意一些,尤其是刘基和陈大人之间的往来。想到这里,李善长才高兴了起来。

“丞相大人。”李善长正在思考着,就见到一名仆人进来。

“丞相大人,那个刘大人,还在皇宫里,根本就没有出来。”仆人说道。

李善长回来的时候,派出了一个人,去打探这刘基的行踪,谁知,这刘基一直都呆在皇宫之中,还在和皇上商议朝政?

看来,自己得集思广益,拿出许多项让皇上满意的策略来,也真是的,皇上怎么就偏偏对怎么打贪官感兴趣啊?

“皇上,现在,我们的北伐,即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胜利之后,会有很多劳苦功高之人,他们可能会仗着自己曾经打过胜仗,所以,就有一种自豪感,做起事来,可能会出格,所以,我们在制定法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一个声音冷静地说道,正是刘基。

“青田,你说得非常不错,这也是朕担心的一个问题,不管他们立过多大的功劳,也不能违反法制。”朱元璋说道:“青田,你能如此为我们大明江山着想,实乃治世之能臣啊!”

“皇上,请恕罪。”就在这时,刘基突然后退两步,跪了下来,说道:“皇上,微臣愿为我大明江山,尽自己毕生的精力,但是,皇上封微臣为中书平章政事,这个官职,有些太大了,微臣何德何能,能够担此重任?微臣斗胆,还请皇上收回皇命吧!”

“青田,朕既然已经下旨,必是深思熟虑的了,就你今日这些话,就可以做这个官职,朕也相信,你能够帮助朕,治理好这天下。”朱元璋说道:“现在,天下还未定,朕需要你这样的人,辅佐在朕的左右啊!”

说完,朱元璋走了过来,扶起了刘基。

刘基抬起头来,老眼已经充满泪水:“皇上,既然如此,微臣愿意帮助皇上,让刚刚从鞑子的奴役之中解脱出来的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这,其实也是刘基当初的梦想,现在,刘基已经老了,才看到自己的梦想一点点地实现,心中激动万分,读书之人,谁不想做官?做大官?但是,刘基知道,自己太耿直了,肯定会得罪很多人,所以,刘基才会来推官。

现在,得到了皇上如此的信任,自己还有什么要求呢?只能肝脑涂地,以报皇上知遇之恩!

大明朝建立的消息,随着应天城上吾皇万岁的呼喊,传遍了整个中原。

江北,扬州。

在陈大人的治理下,扬州这个本来就在运河要道上的城池,早已经发展成了和平江一样的大城,这个大,不是指城池变大,而是指每日来回进出的物资,这里的商业,发展很快。

本来扬州只是以盐而兴起的,而现在,扬州其他方面的生意,丝绸,粮食,布匹,等等,都走入正轨。

不过,相比江南,扬州的规模,还是差一点。

而作为扬州的同知施大人,平日也是默默无名,似乎早就被人忘记一般,就是连陈大人,也几乎很少提起施大人。

虽然如此,施彦端还是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他知道,陈大人对自己的信任,从未有过变化,他也算是陈大人自从起事以来的绝对心腹幕僚。

房间的一个角落内,点着一支檀香,香烟冉冉升起,整个房子,也有了一股清新的味道。

“老师,又是一年了,新年到来,弟子给您拜年来了。”另一个声音说道。

施彦端望过去,现在,罗贯中已经长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了啊,假以时日,肯定会成为丞相般的人物,可惜,已经没有机会了。

“嗯,本,坐下吧。”施彦端说道。

不过,罗贯中没有立刻就坐下,恭敬地给施彦端磕了个头,才站了起来,坐到一边。

施彦端是他的老师,这过年给老师拜年,磕头是必须的。

坐到了位置上,罗贯中说道:“老师,前几日,应天城内很热闹,皇上登基了,大明朝也建立了。”

“是啊,为了这一天,我们汉人已经等了很久了。”施彦端说道。

这个政权,可跟韩林儿,徐寿辉建立的政权不同,毕竟,这个政权,此时已经强大到没有任何势力能够摧毁它了,这个国家,是牢不可破的了。

“而且,陈大人被封了王爷,还是现在的这些土地,完全归我们管辖。”罗贯中说道。

对于朝廷的这个任命,陈风治下的所有人员,都感觉到非常满意,但是,在陈风的最高幕僚,罗贯中和施彦端两人眼里,是否这样认为,就不得而知了。

罗贯中说完了之后,施彦端没有说话,只是望着窗户外面的柳枝发呆。

“老师,对于这个命令,我总是有些不舒服的感觉。”罗贯中看到施彦端不说话,还是下定决心,那就自己说好了。

听到罗贯中的话,施彦端笑了:“怎么了?要不,让陈大人推荐你到应天去当官?”

“不,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罗贯中说道:“我总觉得,皇上的这个任命,也只能是暂时的,等到四方安定下来之后,你觉得,皇上会容忍就在应天的东面,有我们这样一支强大的力量存在吗?”

罗贯中看出来了,他不相信,自己的老师看不出来,所以,这次,前来给老师拜年是次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