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柄大明-第6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宁妃跪在那里,顿时觉得有些委屈,皇上是怎么了?就算知道这碽妃有问题,也不至于把气撒到自己身上吧?

“皇上,今日怎有空到这里来了?”马秀英赶紧圆场问道。

朱元璋不给这碎嘴的郭宁妃面子,但是,马皇后的面子是不能不给的,于是,只得冷冷地说道:“朕是从长春宫过来的,刚刚去看了看碽妃。”

说完,走了过去,坐在了椅子上。

看到皇上依旧没有让郭宁妃起来的意思,马皇后还是说话了:“宁妃,你起来吧。”

郭宁妃心里很不爽,满腹委屈,还是站了起来。

“宁妃,刚刚朕在外面,就听到了里面聒噪,这里是皇宫,不是濠州,说话一定要有礼仪,不能有失身份。”朱元璋说道。

听到皇上跟自己说话,郭宁妃立刻说道:“启禀皇上,刚刚臣妾也是发现碽妃的破绽,心中着急,说话就不觉得大声了,请皇上见谅,臣妾平时,可一直都是很温柔的。”

“哼。”听到郭宁妃念念不忘碽妃早产之事,朱元璋脸色顿时更加不悦。

马秀英敏锐地看到了皇上的样子,示意郭宁妃不要再说下去了,可是,郭宁妃好容易捞到了这个话柄,又怎么肯罢手。

“碽妃怀胎八月,即产下皇子,这时间,也未免有些太短了,臣妾知道皇上平时忙于政事,可能疏忽了这些细节,生怕皇上被碽妃蒙蔽了,所以,特意提醒皇上,早两个月产子,恐怕有失皇室尊严…”

郭宁妃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阵咆哮声所打断了,这话,如同晴天霹雳,让她知道,自己这一错,一辈子都无法补救了。

“放肆!后宫之中,本来各妃嫔,应该和睦相处,而不是相互计较,相互争宠内斗!你不知道跟碽妃多学学,碽妃从来没有说过一个妃嫔的坏话!当初李氏自寻短见,还是碽妃将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厚葬李氏,你们谁能做到!你们这些人,跟随朕日久,却从未有作为朕的妃子应有的大度和容忍。若朕要是轻易听信了你们的话,岂非要铸下大错,冤枉了好人?碽妃只是早产了一个月而已,在你的嘴里,就变成了两个月,搬弄是非!早产一月,在民间,也是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的,有何不可?而且,碽妃之所以早产,是因为当初刚刚怀孕之后,就为朕挡箭,伤及胎气,才导致了早产!你,你自己生不出孩子来,还想要污蔑碽妃,简直,简直就是后宫的耻辱!”

朱元璋发起怒来,是非常可怕的,郭宁妃自从跟随皇上,还从未看到过皇上如此发怒。就是当时对李淑妃,也没有这般怒气吧?

一瞬间,郭宁妃的脑子里,全部都是空白,皇上如此生气,是否会将自己,打入冷宫?自己是否会如同李淑妃一般,在孤独和寂寞中自杀?

郭宁妃惨白的脸色,眼睛中噙满了泪水,一言不发,已经彻底呆住了。

一旁的马皇后,也有些惊讶,皇上这番说话,也有责备自己的成分了?

马皇后知道,皇上之所以会这番暴怒,完全是因为碽妃的事情。

碽妃早产,不免会让其他人嚼舌头根子,而皇上从碽妃那里出来,已经知道了碽妃早产,乃是因为当初碽妃给皇上挡箭,动了胎气,所以,听到这郭宁妃刚刚的说话,就终于动怒了。

“皇上,都怪臣妾不好,没有管理好后宫,宁妃就是这种性格,有些过于直白,不会变通,脑子也简单。你要责罚,就责罚臣妾好了。臣妾知道皇上的心意,关于碽妃早产之事,后宫不会再有片语。”马皇后说道。

听到马皇后的话,朱元璋刚刚的怒气,才算是渐渐平息:“皇后,你管理后宫,朕是非常放心的,只是,你太过于仁慈,有的时候,会让其他妃嫔,自私心膨胀,做出一些有悖道德礼仪的事情来。等碽妃身子复原之后,让碽妃帮你掌管后宫,你用慈,碽妃用法,才能让后宫安稳。”

朱元璋这么一说,马秀英赶紧说道:“是,臣妾知错了,以后,后宫一定严肃这类行为,有碽妃妹妹的帮助,臣妾一定能更好地管理后宫。”

“朕还有国事,先走了。”朱元璋说完,一扭头,走出了坤宁宫。

“娘娘,您是后宫之首,这后宫,本来就是由您掌管才对,现在,让碽妃帮您掌管后宫,这是何意?”等到皇上走了,郭宁妃才反应过来,向马皇后说道。

“宁妃,你再这般胡言乱语,我只能将你交给碽妃,后宫也是有法制的,你这样说,就是在蓄意挑拨。”马秀英说道。

马秀英也是很聪明的,她知道皇上的意思,让碽妃帮她管理后宫,就是要提高碽妃在后宫的地位,以后,谁还敢再说碽妃的坏话?

马秀英这般说,其实是在保护郭宁妃,虽然现在这郭宁妃还不懂。

郭宁妃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一般,听到了娘娘这么说,泪如雨下。

“娘娘,宁妃跟随您多年,一同侍奉皇上,宁妃可从来都不是乱嚼舌头的人,今日这事,宁妃也…”刚刚满腹的委屈,现在,郭宁妃全部哭了出来,两人都是濠州人,就更是亲姐妹一般了,今日,郭宁妃被皇上破口大骂,心情差到了极点。

听到郭宁妃的哭诉,马秀英此时的心情也很差。

朱元璋的心情也很差,他想起了那尊惨案,如果不是那家人仅仅因为早生了一个多月,就被怀疑是偷男人,也不会有那女人的惨死。

碽妃会背着自己偷男人吗?笑话,碽妃对自己的情意,自己是最清楚不过的了,朱元璋对这一点完全肯定,当初在大都的时候,第一眼,朱元璋就知道,碽妃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之一。

之后,朱元璋仿佛情窦初开的小男人一样,不能自拔。

朱元璋一声叹息,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在自己的后宫之内发生!所以,让碽妃协助皇后管理后宫,朱元璋就有这个意思,碽妃是柔弱的,又很善良,会招致其他妃嫔的嫉妒,所以,自己要帮助碽妃变得强大起来,让别人敬畏碽妃,这样,碽妃才能够在后宫之中,真正地生存下去。

朱元璋讨厌这种生活,但是他知道,这又是必须的。

朱元璋心事重重,回到了宫中,拾起了那份奏折,郑重地批下了杀人偿命几个字。

宫外,韩娥这几天很紧张,她知道,按照蓝夫人的意思,碽妃临盆,就是这几日的事了。

碽妃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临盆会提早,也就是早产。

早产一个多月,皇宫之内,会有什么反应?虽然韩娥做了很多布置,可以让皇上先入为主,认为早产了一个多月,也并不为过,但是,皇宫里的争斗,韩娥还是无力参与。

“小娥姐,宫里的消息传来了。”正在韩娥心情忐忑的时候,陈白普走了进来。

宫里的消息?韩娥说道:“快,让我看看。”

韩娥接过了纸条,看完了,脸上露出笑容。

碽妃因为当初为皇上挡箭,动了胎气,导致早产,皇上非常体恤,亲自嘘寒问暖,而且,决定让碽妃今后,协助皇后,管理后宫!

后面的才是最重要的,没有想到,这个李丽珍,手段还真是多啊!居然能够让皇上做出这种决定!

而那个当初挡箭的事情,也被李丽珍重新给拿了出来,这李丽珍,果然够聪明,自己多虑了。

韩娥听到这个消息,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事。

“给大都去信,报告这里,一切顺利。”韩娥说道。

第795章 立储

丞相府。

李善长自认是除了徐达之外,皇上手下第一能臣,但是,现在却一直不被重用,风头被那个刘基压了过去。

李善长心中不满,但是,对此毫无办法,由于刘基的整顿吏治,虽然让刘基将大多数人都得罪了,但是,也让刘基在百官之中的地位变高了,群臣见到刘基的时候,都非常恭敬。

这更是让李善长不满。

整日里,李善长所想的,就是怎么样,才能在皇上面前受到重用,或者,让群臣们知道,自己是丞相,是皇上之下,最重要的大臣,许多朝政,都是由自己来替皇上定夺的,比如,有的,哪怕是皇上反对,也是自己才能决定的。

“丞相大人,后宫之中,碽妃娘娘生了,生了个皇子!”就在这时,一名官员向李善长说道。

李善长一看,是中书左丞汪广阳,也是自己的亲信。

“生了?”李善长听到这个消息,顿时一怔:“按说,还有一个多月呢吧?”

“是啊,不过,听说是因为碽妃娘娘在大都的时候,曾经给皇上挡了一箭,动了胎气,所以,就早产了。皇宫里,宁妃娘娘因为多说了几句,就被皇上狠狠地训斥了一番。”汪广阳说道。

这些事,他都打听得很清楚,宁妃碎嘴,在皇后面前说碽妃早产,正好被皇上听到,惹得龙颜大怒。

这种时候,可不能触霉头。

听到汪广阳的话,李善长突然在脑子里,闪出了一个念头。

“现在,皇上已经有三个皇子了,而且,皇上虽然现在还年轻,但是,国家早立了储君,才能确保大明江山稳如泰山,作为大明的臣子,我觉得,我们该向皇上建议,立太子的时候到了。”李善长说道。

立太子?听到李善长的话,汪广阳问道:“丞相大人的意思,是要立碽妃生下的皇子为太子吗?”

现在,碽妃刚刚生了个皇子,丞相就这般说法,难道是要拍皇上马屁?汪广阳想到。

“当然不是,立储之事,关系大明江山社稷,自古以来,都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现在,大皇子朱标已经四岁,是该立大皇子为太子的时候了。”李善长说道。

立大皇子?听到李善长的话,汪广阳才知道了丞相大人的意思,丞相大人已经看出了,皇上对碽妃的宠爱过度,那么,以后会不会在碽妃的皇子长大之后,立碽妃生下的皇子为太子?这样,有违祖训,会导致明朝陷入****。

如果皇帝有嫡生子,也就是皇后所生的孩子,就要首先要立皇后所生的孩子。如果皇后无子,那么,就再立皇贵妃所生的孩子。如果皇贵妃也无子,再立普通的妃子,这就叫做立嫡不立庶。而在这个前提下,如果同时有两个继承人都符合规矩的时候,年龄大的为先,这就是立长不立幼。

那么,如果那个符合条件的皇子,脑子不是很聪明,手段也不足以治理群臣,又该如何?

那也必须要立这个皇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其他的皇子动歪心思,毕竟,那个皇位,谁都想坐。

要是没有规矩,谁觉得自己最有能力,最适合当那个皇帝,那就非得当的话,整个皇室,就乱套了,这样,就会引发赤裸裸的残酷的皇权斗争。这种斗争,对于朝廷来说,是非常有危害的。

所以,李善长说这话的时候,自然是大义凌然。

“是,丞相大人所言极是,这是关系到我们大明朝未来的大事。”汪广阳知道,自己必须要紧随丞相大人的脚步才行。

现在的朝廷里,分成了两个派系,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一派和以刘基为首的浙东一系。淮西一派,都是皇上起家时的班底,上朝的时候,说着和皇上一样的家乡话,就感觉是同乡一般,做事也更踏实。而浙东一派,都是后来进入朝廷的大官,他们大多来自江浙东部的文人,既然融不到淮西一派之中,只得团结在刘基周围,得以自保。

本来上次,刘基被发配回家,丞相大人扬眉吐气一次,但是,没有想到,这还没过多久,刘基就又被请回来了,而且,回来之后,大家谁都没有好日子过。

团结在丞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