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杀明-第5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不知道宣大前线出事,这叫什么事啊?

本来,方从哲的意思,是等万历皇帝看完折子以后,他再通告周嘉谟的。毕竟,如何处理宣大防线的事情,兵部依然是主导。即使是首辅大臣,也是不可能越过周嘉谟的。涉及到军事战争方面,没有兵部的参与,怎么可能呢?方从哲也没有插手兵部的意思。

但是,没想到,由于今天的意外,周嘉谟反而是被排除在外了。老实说,这的确是方从哲的无心之失。可是,由于朝臣们分了好几派,相互之间争权夺利,方从哲这样做,在外人看来,就是有意打击周嘉谟,打击他背后的实力。方从哲和周嘉谟都没有明显的党派色彩,但是,崔景荣本人却是死忠的东林党骨干。

更妙的是,崔景荣和叶向高的关系不错。他这个宣大总督,就是叶向高辞官之前推上去的。方从哲故意挖一个坑,让崔景荣跳下去,在外人看来,就是要打击叶向高。联想到方从哲是后来的首辅,叶向高是之前的首辅。后来居上的方从哲,要消除叶向高的影响力,安插自己的亲信,当然要向东林党出手了。

崔景荣奏报完毕,急忙低头抹着冷汗,忐忑不安的等待万历皇帝发落。他相信自己汇报的消息,对于万历皇帝来说,也是极大的震动。他这个宣大总督,搞不好,这个官职今天就到头了。如果运气再差一点的话,还有可能要挨板子。没办法,谁叫他汇报的消息,对在场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相当不妙的消息呢。

果然,听完崔景荣的描述以后,万历皇帝的脸色,越发的不好了。他努力的抖擞精神,慢慢的睁开眼睛,目光从朝臣们的脸上一个接一个的扫过。被万历皇帝的目光注意到的朝臣,都乖乖的低下头,谁也不敢和他对视。万历皇帝在龙椅上坐了四十多年,这一点威严还是有的。只是,谁也不知道,万历皇帝到底在寻找什么。

徐兴夏的白衣军,居然占领了归化城?这个消息,的确让万历皇帝感觉到相当的惊讶。同时,也的确感觉到了相当的不安。他终于感觉到,自己的确是不可能置身事外了。如果他还想置身事外的话,只怕朱家的天下,真的要被这个叫做徐兴夏的家伙夺走了。

白衣军控制归化城,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不是攻击大同镇、宣府镇,也不是包围京城,更不是横扫北直隶,而是颠覆整个明王朝!因为,白衣军既然有能力攻占归化城,扫平实力最强大的蒙古土默特部落,那么,扫平其他的哈喇慎、科尔沁部落,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换言之,极有可能,在未来的数年里,明王朝的整个北部边防,从嘉峪关到山海关,都将全部笼罩在白衣军的屠刀之下。

现在,明王朝的西北地区,已经是白衣军的天下。如果连北边都是白衣军的天下,明王朝还有什么还手的能力?白衣军的骑兵向南一推,朝廷根本无险可守啊。这样的结果,是万历皇帝以前万万没有想到的。当初,徐兴夏闹事的折子送上来,他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随手扔到了一边。没想到,短短两年的时间,徐兴夏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居然有资格,威胁到他这个大明朝的皇帝了。

第624章 沾了徐兴夏的光

万历皇帝忽然很怀念张居正。要是张居正在这里的话,说不定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来。因为少年时候遭受的委屈,万历皇帝长大以后,毫不犹豫的推行了反张居正的行动,不但废掉了张居正的所有荣誉,还将他的尸体,都从地下挖出来,鞭尸三百遍,以发泄自己内心的仇恨。但是,等到他真正成熟,懂得玩弄权术以后,他对自己的荒唐决定,其实已经有些后悔了。

老实说,万历皇帝和朝臣们严重对立,互不相让,张居正的事情,也占了很重要的成分。在朝臣们看来,张居正乃是你万历皇帝的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教导你,辅助你,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不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积累了深厚的家底,你万历皇帝哪里有资本进行什么三大征?只怕一战下来,你万历皇帝就要穷的喝粥了。

可是,对于自己的老师,你非但没有感激涕零,大加封赏,反而将自己的老师推入了地狱。剥夺了一切的荣誉不说,还将尸体也挖出来,鞭尸三百遍。这样做,的确是太过分了。这样刻薄寡恩的皇帝,谁愿意给你卖命啊?人都是有感情的,兔死狐悲之下,朝臣们对万历皇帝的印象,老实说,是非常的糟糕。有这样的深刻的坏印象在,万历皇帝还指望群臣们听他的话,那就真的是有鬼了。

当然,在万历皇帝看来,这绝对不是他自己的错,而是群臣们的错。自古以来,皇帝都是没有错误的。有错误的,只有可能是臣子。群臣们看他不顺眼,他同样看群臣们不顺眼。对于眼前的这一批大臣,万历皇帝更是一点都看不顺眼。他从心底下厌恶他们。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真想将他们全部都罢职撵走,一个都不留。

当然,这样的想法,即使是作为皇帝,他也只能是想想而已。这是根本不可能真正实施的。没有了这些朝臣,他还怎么处理政事?国家机构还怎么运转?大明的江山还怎么保持?万历皇帝就算再冲动,也不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否则,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昏君了,会被口诛笔伐的,根本不可能在龙椅上座几十年。

什么?换一批大臣?同样是悲剧啊。这样的办法,万历皇帝不是没想到,也不是没有做过。只可惜,还是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从申时行开始,万历皇帝换了无数的大臣,结果,在重要的事情上,根本没有一个人附和他的。你要是不给他们脸色看,他们马上就辞职回乡,不跟你万历皇帝完了。皇帝的本事再大,也斗不过别人的赌气啊!做皇帝做到这样的地步,也的确是郁闷。

……

受到崔景荣的报告的影响,整个乾清宫里面,都显得有点压抑。群臣们都乖乖的低着头,没有说话。谁也想不到,局势怎么就危险到这样的地步了。一时间,他们都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无奈之下,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万历皇帝的身上。这样的大事,最后关头,当然是要万历皇帝拿主意的。

事实上,万历皇帝也没有令人失望。白衣军的确是给京城带来了一些危险,让大明朝的危局,走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这些危险,还威胁不到他这个曾经雄心勃勃的皇帝。大概是徐兴夏的出现,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他再次激发了一丝好胜之心。

他略微沉吟,就声音嘶哑的说道:“立刻召回叶向高,递补内阁次辅,专治徐逆贼军。诏令太子前往南京监国。吏部立刻将各部缺额递补名单呈送上来,内阁朱批完毕,即刻上任。以后,正四品及以下官员,都由内阁朱批,不必送入宫中。户部三天之内,拿出解决钱粮的方案,内阁朱批以后,送朕决定。”

话不多,意志却很坚定,意思也很明确。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短短的几句话,就传递了强烈的要扑灭徐兴夏的信息。徐兴夏的贼军来势虽然凶猛,他还没有自乱方寸,头脑还是相当的冷静的。事实上,万历皇帝的这几点措施,的确是非常强有力的。原本死气沉沉的朝廷,肯定会随着这几点措施的执行,而重新变得紧张起来。当然,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那就见仁见智了。

召回叶向高,是要朝廷多一个得力的打手。叶向高的治政能力,其实在方从哲之上。对于复杂问题的处理,叶向高也是很有经验的。他们两个,一个首辅,一个次辅,如果能互相通力协作的话,天底下,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可以难住他们。另外,叶向高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为东林党的首脑,是东林党的精神领袖。他在东林党内部的地位,甚至比赵南星还高。赵南星稍微有点孤傲离群。

现在,朝廷上下,东林党的党羽无数。如果万历皇帝诏令其他人回来担任次辅,说不定会引来东林党的抵制。即使勉强召回,也肯定会遭受到东林党人的继续抵制,根本没有办法开展工作。但是,召回叶向高担任内阁次辅,却是一点阻挠都没有的。相信他回来以后,也会很顺利的就上手处理各项政务。

这次,万历皇帝点名要叶向高专门负责对付徐兴夏贼军,里面也是有很深的玄机的。尽管叶向高是内阁次辅,权力按理说应该在内阁首辅方从哲之下。但是,叶向高曾经是前任首辅,无论是学识、名望、门生、党羽,都远在方从哲之上。因此,他这次回来以后,肯定会成为朝臣第一人,掌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换言之,就是集中朝廷全部的力量,来对付徐兴夏。

同时,叶向高又是东南半壁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是东林党的首脑。现在,朝廷最大的问题,就是钱粮的问题。为了解决钱粮的问题,叶向高本人,是肯定要想办法的。他背靠东南半壁的利益集团,背后有大量的大地主、大商家支持,想要筹集到一些钱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反正,不管他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只要能搞到钱粮,就是好办法。估计这一点,是万历皇帝最看重的原因。

派遣太子前往南京监国,那是为了预防万一。贼军的战斗力就算再强,短期内,也是没有办法打到南京城的。哪怕北京城不小心被攻破,明王朝也不会灭亡。当然,太子前往南京监国,最重要的任务,还是筹措钱粮。东南半壁乃是富庶之地,以太子的身份,应该可以筹集到相当部分的粮饷吧。只要有粮饷,一切都好办。

同时,这也是万历皇帝向大臣们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我朱翊钧决定让步了,太子的位置已经是铁打的了,他可以独立监国了。你们再也不需要担心,我会用其他人来顶替太子了。我朱翊钧既然认输了,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就得好好的安心给我办事。要不然,我朱翊钧没有了,只怕太子的日子也不好过。

至于补充官员名额,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了。无论他朱翊钧如何和朝臣对立,在这个时候,也必须将所有名单都补充完整,以便各项工作,都可以顺利的展开。将正四品及以下官员的任命权,交给内阁,也是为了刺激内阁的各位成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努力的做事。只要大家都抖擞起来,贼军也就不可怕了。

要求户部在三天之内,拿出解决钱粮的方案,显然是要扩军备战了。毕竟是主持过三大征的皇帝老儿,一旦真的下定决心,也是雷厉风行的,不会有丝毫的拖延。其实,要求户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出解决钱粮的方案,基本上就是要户部研究加赋的可能性和实际操作性了。除了加税,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解决钱粮的问题?但是,到底加多少,怎么加,却是必须研究的。

没有哪个统治者不愿意加收赋税。也没有哪个统治者,不愿意将自己的库房堆得满满的。哪个当权者,不愿意将别人的钱财,都全部抢到自己的钱包里面来?但是,必须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过犹不及。如果将别人逼急了,很可能引发不良后果。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人?加派赋税,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普通百姓的赋税,已经相当的沉重。一年到头的收成,基本上都被官府抢走了。如果继续摊派的话,必然会引起更多的抗捐抗税行动,甚至有可能爆发武装叛乱。如果有白衣军的煽动,后果更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