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妖师鲲鹏传-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王随同两班文武上得灵台,四面一观。文王默然不语。上大夫散宜生出班奏道:“今日灵台工完,大王为何不悦?”

文王说道:“非是不悦。此台虽好,台下欠少一池沼以应‘水火既济、合配阴阳’之意。孤欲再开沼池,又恐劳伤民力,故此郁郁不欢。”

散宜生说道:“灵台之工,甚是浩大,尚且不日而成;况于台下一沼,其工甚易。”

文王因在灵台观看时间较长,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晚,回驾不及。文王随文武在灵台上设宴,君臣共乐。席散之后,文武在台下安歇,文王台上设绣榻而寝。

时至三更,正值梦中,忽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望帐中扑来。文王急叫左右,只听台后一声响喨,火光冲宵,文王惊醒了,吓了一身香汗;听台下已打三更。

此时,文王不由地暗忖道:“不知此梦是主凶还是吉?也罢!待到天明,再作商议。”

次日一早文武上台,文王说道:“大夫散宜生何在?”

宜生出班见礼道:“大王有何宣召?”

文王说道:“孤今夜三鼓,得一异梦,梦见东南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望帐中扑来,孤急呼左右,只见台后火光冲霄,一声响亮后被惊醒,才知乃是一梦,就不知此兆吉凶如何?”

散宜生躬身贺道:“大王此梦乃是大吉之兆,主大王得栋梁之臣,大贤之客,真不让风后、伊尹之右。”

文王问道:“卿何以见得此是大吉之兆?”

散宜生说道:“昔日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傅说于版筑之间;今主公梦虎生双翼者,乃熊也;又见台后火光,乃火煅物之象。今西方属金,金见火必煅;煅炼寒金,必成大器。此乃兴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贺。”

众官听到散宜之言,齐声称贺。文王传旨回驾,心欲访贤,以应此兆。

第一百二十一章节 文王渭水请子牙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这一日文王与文武闲居无事,见春和景媚,柳舒花放,桃李争妍,韶光正茂。文王说道:“三春景色繁华,万物发舒,襟怀爽暢,孤同诸子、众卿,往南郊寻青踏翠,共乐山水之欢,以效寻芳之乐。”

散宜生近前说道:“主公,昔日造灵台,夜兆飞熊,主西岐得栋梁之才,主君有贤辅之佐。况今春光晴爽,花柳争妍,一则围幸于南郊,二则访遗贤于山泽。臣等随使,南宫适、辛甲保驾,正尧舜与民同乐之意。”

文王听到此言心情大悦,随传旨道:“次早南郊围幸行乐。”

次日,南宫适领五百家将出南郊,步一围场。众武士披执,同文王出城,行至南郭。只见得和风飘动,百蕊争荣,桃红似火,柳嫩成金,萌芽初出土,百草已排新,芳草绵绵铺锦绣,娇花袅袅斗春风。林内清奇鸟韵,树外氤氲烟笼。听黄鹂、杜宇唤春回,遍访游人行乐;絮飘花落,溶溶归棹,又添水面文章。

文王同众文武出郊外行乐,共享三春之景。行至一山,见有围场,步成罗网。文王一见许多家将披坚执锐,手持扫杆钢叉,黄鹰猎犬,雄威万状。怎见得:烈烈旌旗似火,辉辉造盖遮天。锦衣绣袄驾黄鹰,花帽征衣牵猎犬。粉青氈笠,打洒硃缨。粉青氈笠,一池荷叶舞清风;打洒硃缨,开放桃花浮水面。只见:趕麞猎犬,钻天鹞子带红缨;捉兔黄鹰,拖帽金彪双凤翅。黄鹰起去,空中咬坠玉天鹅;恶犬来时,就地拖番梅花鹿。青锦白吉,锦豹花彪。青锦白吉,遇长杆血溅满身红;锦豹花彪,逢利刀血淋山土赤。野鸡着箭,穿住二翅怎能飞;鸬鹚遭叉,扑地翎毛难展挣。大弓射去,青妆白鹿怎逃生;药箭来时,练雀斑鸠难回避。旌旗招展乱纵横,鼓响锣鸣声呐喊。打围人个个心猛,与猎将各各欢欣。登崖赛过搜山虎,跳涧犹如出海龙。火砲钢叉连地滚,窝弓伏弩傍空行。长天所有天鹅叫,开笼又放海东青。

文王见这样个光景,忙问道:“上大夫,此是一个围场,为何设于此山?”

散宜生马上欠身答道:“今日千岁游春行乐,共幸春光,南将军已设此围场,等候主公打猎行幸,以舒畅心情,亦不枉行乐一番,君臣共乐。”

文王听到此言,正色道:“大夫之言差矣!昔伏羲皇帝不用茹毛,而称至圣。当时有首相名曰凤后,进茹毛于伏羲;伏羲说道此鲜食皆百兽之肉,吾人饥而食其肉,渴而饮其血,以之为滋养之道;不知吾欲其生,忍令彼死,此心何忍。朕今不食禽兽之肉,宁食百草之粟。各全生命以养天和,无伤无害,岂不为美。伏羲居洪荒之世,无百谷之美,尚不茹毛鲜食;况如今五谷可以养生,肥甘足以悦口,孤与卿踏青行乐,以赏此韶华风景,今欲骋孤等之乐,追麋逐鹿,较强比胜,骋英雄于猎较之间,禽兽何辜,而遭此杀戮之惨!且当此之时,阳春乍启,正万物生育之时,而行此肃杀之政,此仁人所痛心者也。古人当生不剪,体天地好生之仁。孤与卿等何蹈此不仁之事哉。速命南宫适,将围场去了!”

文王接着又说道:“孤与众卿,在马上欢饮行乐。”观望来往士女纷纭,踏青紫陌,斗草芳丛,或携酒而乐溪边,或讴歌而行绿圃,君臣马上,忻然而叹道:“正是君正臣贤,士民怡乐。”

散宜生马上欠背答道:“主公,西岐之地胜似尧天。”

君臣正迤逦行乐,只见那边一伙渔人作歌而来:“忆昔成汤扫桀时,十一征兮自葛始。堂堂正大应天人,义旗一举民安止。今经六百有余年,祝纲恩波将歇息。悬肉为林酒作池,鹿台积血高千尺。内荒于色外荒禽,嘈嘈四海沸呻吟。我曹本是沧海客,洗耳不听亡国音。日逐洪涛歌浩浩,夜观星斗垂孤钓。孤钓不如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

文王听渔人歌罢,对散宜生说道:“此歌韵度清奇,其中必定有大贤隐于此地。”

于是,文王命辛甲道:“与孤把作歌贤人请来相见。”

辛甲领旨,将坐下马一磕,向前厉声言道:“内中有贤人,请出来见吾千岁!”

那些渔人齐齐跪下,答道:“吾等都是‘闲人。”

辛甲说道:“你们为何都是贤人?”

渔人答道:“我等早晨出户捕鱼,这时节回来无事,故此我等俱是‘闲’人。”

不一时,文王马到。辛甲向前启道:“大王,此都俱是渔人,非贤人也。”

文王说道:“孤听作歌,韵度清奇,内中定有大贤。”

众渔人说道:“此歌非小民所作。离此三十五里,有一磻溪,溪中有一老人,时常作此歌,我们耳边听的熟了,故此随口唱出此歌,实非小民所作。”

文王听到此言,说道:“诸位请回。”众渔人叩头去了。

文王马上想歌中之味,好个‘洗耳不听亡国音’。

片刻,文王带领众文武出郭,径往磻溪而来。行至三十五里,早至林下。文王传旨道:“士卒暂在林外扎住,不必声扬,恐惊动贤士。”文王下马,同散宜生步行,入得林来,只见子牙背坐溪边。

文王悄悄的行至跟前,立于姜子牙之后。姜子牙明知文王驾临,却故作歌道:“西风起兮白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为?五凤鸣兮真主现,垂竿钓兮知我稀。”

姜子牙作歌毕。文王说道:“贤士快乐否?”

姜子牙回头,看见文王,忙弃竿一旁,俯伏叩地说道:“子民不知驾临,有失迎候,望贤王恕尚之罪。”

文王连忙扶住姜子牙,说道:“久慕先生,今特专诚拜谒,得睹先生尊颜,实姬昌之幸也。”

文王笑着携子牙至茅舍之中,只听,文王又说道:“久仰高明,未得相见。今幸接丰标,祗聆教诲,昌实三生之幸矣。”

姜子牙说道:“尚乃老朽非才,不堪顾问,文不足安邦,武不足定国,荷蒙贤王枉顾,实辱鸾舆,有辜圣德。”

散宜生在旁说道:“先生不必过谦。吾君专心前来聘请先生,还望先生不要推辞。如今天下纷纷,定而又乱。当今天子,远贤近佞,荒吟酒色,残虐生民,诸侯变乱,民不聊生。吾主昼夜思维,不安枕席。久慕先生大德,侧隐溪岩,特具小聘,先生不弃,供佐明时,吾王幸甚,生民幸甚。先生何苦隐胸中之奇谋,忍生民之涂炭;何不一展绪余,哀此茕独,出水火而置之升平。此先生覆载之德,不世之仁也。”

姜子牙原本就是在故做高傲,听到此言,便说道:“既然君王如此高看小民,那么想毕一定是礼贤下士,要我相助也可已,不知君王能否做到我的要求?”

文王说道:“先生有何要求但说无妨,只要孤能做到的,一定做到尽善尽美。”

姜子牙笑道:“小民也没有什么大要求,想要小民辅助君王,只需君王亲自为小民拉车入城即可,不知君王能否做到?”

姜子牙此言一出,四周一同陪文王前来的官员顿时大怒,纷纷大骂姜子牙不知好歹,竟然如此嬉弄文王。

文王听到姜子牙之言连忙阻止四周大臣,然后说道:“先生,只要愿意辅助孤,别说是拉车这点小事,就是再难孤也能做到。请先生上车,孤这就亲自为先生拉车。”

姜子牙没有言语直接上车,文王不顾众臣的阻拦,亲自为姜子牙接车。文王毕竟是一文人,这种粗活不是他所能承受的了,只拉了八百余步,但走不动了,要求休息片刻。

这时,姜子牙说道:“君王亲自为臣拉车八百余步,臣便保周八百余年。”

听到姜子牙此言文王顿时周身有劲,欲再拉车,姜子牙说道:“先前君王不知其意,所以拉车之数有效,如今就算拉再长的路也是无用了。”

文王听到此言心中不由感慨万分,暗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多拉几步。

文王聘姜子牙进了西岐,万民争先相看,无不忻悦。姜子牙至朝门下马。文王升殿,姜子牙朝贺毕。文王封姜子牙为右灵台丞相,姜子牙谢恩,偏殿设宴,百官相贺对饮。其时君有辅,龙虎有依。姜子牙治国有方,安民有法,件件有条,行行有款,西岐起造相府。此时有报传进五关。汜水关首将韩荣具疏往朝歌,言姜尚相周。

第一百二十二章节 文王身死,武王继位

西岐姜子牙在朝,一日闻边报,言纣王荒吟酒色,宠任奸佞,又反了东海平灵王,闻太师前去征剿。又见报,自闻太师离开朝歌之后,纣王放出了费仲与尤浑二人,二人蛊惑圣聪,广兴土木,陷害大臣,荼毒万姓,把持朝政,狼狈为奸,肆行不道,钳制谏官。

次日早朝,文王问道:“丞相昨阅边报,朝歌可有甚么异事?”

姜子牙出班说道:“臣昨见边报。纣王剜比干之心,作羹汤疗妲己之疾;而费、尤二人则紊乱朝政,横恣大臣,蛊惑天子,无所不为,害万民而不敢言,行杀戮而不敢怨,恶孽多端,使朝歌生民日不聊生。如今百姓如在水火之中,大王以仁义广施,若依臣愚意,先伐崇候虎这等乱臣贼子,解救一地百姓。”

文王说道:“卿言虽善,奈何孤与崇侯虎一样爵位,岂有擅自征伐之理?”

姜子牙说道:“此言差异,大王发兵乃是仁慈之心,救民于水火。倘天子改恶从善,而效法尧、舜之主,大王此功,万年不朽矣。”

文王闻子牙之言,劝纣王为尧、舜,其心甚悦,便说道:“丞相行师,谁为主将去伐崇侯虎?”

姜子牙说道:“臣愿与大王代劳,以效犬马。”

文王恐子牙杀伐太重,于是说道:“孤同丞相一往。恐有别端,也可以共议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