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4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迈笑了起来:“你觉得,我的见识会比那群纠评御史差?”

“一人再明也会昏,众人虽昏也能明!”郭汾道:“你现在当然英明神武,但二十年后呢?三十年后呢?你的继任者呢?你当日与郑渭等人商议着设立纠评台,给了他们那么大的权力,不就为了防着这个么?”

张迈本来脸上还挂着笑容,听到这里悚然一惊,再看妻子时眼神中在亲近之外又多了几分敬意,沉吟了许久,道:“你说得不错。虽然这几个纠评御史这次的事情是做错了,但如果我惩罚了他们,或者如师庸所说将纠评台关闭,那么今后就没人敢说话了。堵住这些御史的嘴可以获得一时之利,却会埋下千百年的祸害!”

顿了顿,又说:“只是这些御史既然做错了事情,若不加以惩处……”

郭汾道:“他们应该没做错事吧,庸叔刚才也说了,我哥哥这两年的行动会给人误会也是情理中事,既然如此,他们风闻议论,却又何罪之有?我看你大可直接将这些人的弹劾整理一番,再附上你的意见送宁远去,看我哥哥如何自辩,我哥哥必有一番光明正大的应答。如此一来,既可避免设置纠评台这样一件好事变成坏事,又可将天策军政争从阴谋的泥潭中往回拉几步,而且御史风闻议政可以逼得守疆大臣不得不辩,又能提高纠评台的威权,将来其它地方长官也必更加戒惧清议,岂不一举数得?至于那些耍阴谋的……”

郭汾说到这里微微一笑:“你也大可循正道给他们一个教训,对么?”

张迈听到这里心情登时犹如扫去乌云后现出一片万里晴空,哈哈笑道:“不错,我身为天策上将,安陇元首,自然要循正道做事,好给军民立个表率!刚才才听到这件事情时,我的心情确实不好,不过听了你这番话后我却忽然发现这乃是一件好事!在此之前,我还有些担心我离开凉州后东面局势会不稳,现在看来是不必担心了。”

郭汾笑道:“干嘛?可别说要将后方交给我,我可接不下这个担子!我要养胎呢。”

张迈摸着妻子的肚子道:“我也不想让你烦恼,放心,我会安排一个能耐足以惊敌寇、魄力足以镇山河的男子来作为东面防守!来保护凉州,来保护你!”

郭汾轻笑道:“谢谢夫君这么顾念妾身,男主外、女主内,夫君这么为妾身考虑,妾身也该替夫君考虑。你出征在外,难免寂寞,不如我帮夫君找一个知情识趣的人作为陪伴,也免得良宵苦长,如何?”

张迈道:“大军西征,我哪里有这份心思!”

郭汾笑道:“从这里到甘州是一站,到肃州又是一站,到高昌又是一站——这一路离前线还远着呢,旅途寂寞,在去北庭之前,还是有个人作陪的好。”

张迈笑道:“你不吃福安的醋了么?”

郭汾笑道:“福安啊,她也怀孕了,只怕没法伺候你远行。”见到张迈一脸惊诧的样子,笑道:“看你这个家当的,耳目一点都不灵通!”

张迈听说福安也有身孕,一时高兴得有些晕,却又想起郭汾的话来,道:“不是福安也不是你,那你刚才说的是……”

郭汾道:“这次你派人去调薛复入凉议事的时候,我也派了个人去金城,让珊雅也跟来。”

张迈诧异道:“你……”

“这是公私两便,不是么?”郭汾眼睛有点冷冷的,算算的,但嘴角又挂着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我知道她对你有心很久了,到现在还守着呢,都快成老姑娘了,你呢,也未必完全无意,既然如此,不如就收了吧。”她托着下巴,哼道:“收一个知根底的进来,也总好过让某人静极思动、闷极生骚!去外面胡乱招惹!再说你收了她,不就又多了一个可以帮你镇守后方的大舅子了么?就像当初将宁远交给我哥哥一样,你可以将东面交给薛复,放心西征了!”

张迈见郭汾既要为大局设想又忍不住醋意大发的模样,忍不住放声大笑,郭汾瞪眼道:“你笑什么!我一点头,就这么得意了?”张迈笑道:“不是不是。”

他顿了顿,道:“好吧,我不否认我挺喜欢薛复他妹子,不过这次纠评台的事情却让我看明白:若妄图靠这些乱七八糟的裙带关系来维持平衡,其结果带来的不是平衡,而只能让事情越变越复杂。所以我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你已经让薛复他妹子也来,那也好,我会一并跟他表个态,免得她心中存着个万一的念头,误了青春!”

……

在张迈尚未对纠评御史弹劾郭洛一事表态之际,早有小道消息传出,说王爷可能因此而关闭纠评台。

同时马小春却已经派人去搜集那日纠评台各人的言论,将那些对郭洛的议论都书写下来,并拿到发言者面前让他们画押。

这时西北唐人的政治素养其实较低,这些纠评御史既来自民间,除了代表各阶层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各阶层的水平,都是在回纥或者归义军手底下做了几十年顺民的人,哪里能奢望他们一做了纠评御史就有那么大的转变?一听王爷要关闭纠评台都慌了,许多人都害怕获罪,而那些说过郭洛坏话的纠评御史,在面对马小春给他们确认的议论记录时,对自己的冒昧肠子都悔青了,极怕王爷或者郭洛都督来个秋后算账,画押的手都在颤抖,有一个竟吓得跪下求饶,事后甚至有一个人畏罪而自杀未遂!

第二天纠评台忽然变得静了。

郑渭叹息着对来访的二哥郑济道:“华夏的言路真是何其狭隘又何其脆弱!其实元帅并未公开责罚,但他们却都已经怕成这样了。”

张中谋在旁道:“这是秦始皇坑儒留下的千年恶果!春秋战国之时,华夏之士可不是这样的!”

郑渭道:“听说秦始皇所坑之儒,其实也不算什么真儒,不过是一些方士罢了。”

张中谋道:“儒虽伪儒,但今日坑得伪儒,明日同样也就坑得真儒!当日所坑虽然不是真儒,但坑儒之名传出,已经足以叫天下人禁口!坑儒之恶,不在儒字,而在坑字!秦始皇一统天下,虽是建立了千秋功业,同时也是遗祸万年!”

郑渭道:“中谋说的有理,此事关于我天策军甚至华夏千百年之风气,万万不能有差错!我这就去见元帅。”

不想他还没动身就传来消息,原来张迈竟未责罚那些纠评御史,只是将他们的议论记录汇编成书信,连同自己的意见一起发给郭洛,要他回书自辩。

纠评御史们一听都松了一口气,慕容腾在暗室对曹元忠等笑道:“怎么样?我爹都说没事,哪里会有事,这就叫法不责众。元帅既然要郭洛自辩,说不定就是他准备削弱郭家的第一步!”

凉州的舆论在一夜之间正要转向,不想不久张迈又将自己给郭洛那封信的副本发到了纠评台,算是公开了,这封信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张迈认为以他的判断郭洛在西线的作为并无过失,公开支持郭洛,二是认为这次几个纠评御史的议论有失公允且太随性,缺乏调查,也显得未能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三就是督促郭洛在不泄露军事机密的前提下要他向纠评台众御史自辩。

慕容腾等见张迈其实是撑郭洛不由得大吃一惊,但张迈却也没有因此而追究那些弹劾郭洛者的责任,只是以书信与他们进行辩论,郑渭、张中谋等人也慢慢加入了笔辩的行列,一些纠评御史也就壮起胆子来应答这位天策上将,辩论的内容也不局限于郭洛之事,而扩展到整个天策军的内政外交——其中犹以民生问题居多。沉寂了的纠评台重新有了声音,但纠评御史们从此发表意见也就变得更加慎重。

……

且按下纠评台的转变不提,却说当日在金城通往凉州的路上,一前一后两匹汗血宝马在疾驰着,两个骑士在急速奔驰中却仍然保持着优雅的身姿,仿佛他们竟能全身放松与坐骑融为一体,路旁的过客看见无不喝彩,有的眼尖,在前面那一骑接近时发现竟然是个绝色美女,心中更加诧异。

两骑驰至马城河边,前面的女骑士停下饮马,后面的骑士跟着赶上,叫道:“珊雅,你跑这么快干什么!”

这两个骑士,竟然就是奉命前往凉州的薛复兄妹,只是薛珊雅的容颜却瘦削了许多。

这时河边无人,薛珊雅望着汩汩北流的河水,忽道:“哥哥,我不去凉州了,我要回金城。”

薛复勒马靠近,诧异道:“为什么?”

“你知道为什么!”薛珊雅道:“这次元帅让你入凉,必然有重担要交给你,否则的话也不用你亲自赶过去。偏偏在这个时候,夫人又来信让我也跟你一起去凉州……我……我便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薛复其实是知道他妹妹心事的——连许多外人都看出来的事情,他哪里会看不出来,可就因为这样他才更加奇怪:“但你……你不是一直都对元帅……”

“是,我很喜欢他,但那是在以前!”薛珊雅傲然昂起了头,一头秀发在河风中乱拂:“我爱的,是那个勇猛无前、决胜千里的无敌大都护,而不是现在这个东瞻西顾、进退维谷的王爷。我爱的是英雄,而不是帝王!我是喜欢他,但我却不想为了‘大局’而嫁给他。那不是我想要的爱,那也不是我想要的人!所以,如果这次他是为了军国大事而娶我,为了要拉近你和他之间的关系而娶我……哥哥,请你帮我拒绝!”

薛复听得怔了,看着妹子出神,薛珊雅又道:“不过,如果哥哥你需要的话……为了哥哥,我会……”

“不!”薛复道:“珊雅,我不会为了自己,或为了任何事情而让你不情愿地出嫁!我一定要让你得到幸福,否则的话,就算让我成为天策第一大将又如何?珊雅,你放心,既然你不愿意,我就绝不会让任何人勉强你,哪怕是因此我要被冷落,甚至就是将我打回农奴,我也不会让你受一点儿的委屈!”

第046章 活佛

天策二年六月下旬,凉州迎来了一个奇异的客人,这个客人乃是一个和尚,却是一个身份非同小可的和尚!

当时薛复尚未到达,张迈本来满心都惦记着他,但听到鲁嘉陵告诉他此僧到来时却还是吃了一惊,赶紧率众出迎。

这个和尚如今名叫赞华,但这并非他的本名,他的本名是耶律倍,乃是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的嫡长子,耶律德光的大哥!

当阿保机还在的时候,他与述律平一个称“天皇帝”,一个称“地皇后”,还是太子的耶律倍则称“人皇王”,其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本已确定,但述律平却一直不喜欢这个儿子而更喜欢耶律德光,所以在耶律阿保机死后竟做主立了耶律德光为帝,而将耶律倍赶到遥远的东丹国去,耶律德光登基以后逐渐加强对大哥的控制,耶律倍为自保计竟与后唐秘密往来,终于选了一个时机渡海逃到后唐,在后唐明宗的庇护下过起了隐居生活。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耶律倍虽然已经潜逃外国,但他的地位还是让契丹国内有一小部分人依然死忠地拥戴着他,特别是耶律德光的反对者,无不认为耶律德光代替人皇王登基是一种篡逆,而耶律倍本人虽身在汴梁却也一直与契丹国内有着人所难测的联系,张迈根据鲁嘉陵的情报,便推知这位契丹皇子在契丹内部仍然有不小的影响力。

而如今,当张迈在凉州城外见到耶律倍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和尚,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清秀的眉目仍然不下郑渭,又有一股浓郁的书卷气,他和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