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骑-第7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阵差相仿佛。”

杨易点了点头,战争是一种普世艺术,汉民族祖先能想出来的作战方略,其它民族未必想不出来。

李膑又道:“此阵前小后大、前尖如锥,则其最精锐的部队必在最前方——也就是上京城。而两翼亦必然是强军。古人云:尖不锐则不能突入,翼无锋则不能裂敌。前尖的作用是突破敌人,两翼的作用是割裂敌人。这本是骑兵战阵,曹操虎豹骑最喜此阵。但契丹用在此处,是示意将与我军一决!《孙膑兵法》十阵篇有云: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这一看就知道不是防守的阵势——可惜郭漳学问不够,他若有师庸将军的三分学养,就能看出契丹人的决绝之意,就不至于贸然入城了。”

柴荣在旁边听着,眼看李膑只看了几眼,就点出契丹军事布局的来源、特点、强弱、意图,不由得大为佩服,同时心中默记。他天资过人,但毕竟年纪太小,知识储备不能和李膑同日而语。

杨易又道:“此阵有何缺点。”

李膑道:“最前方战争遭际最多,而后方两翼自保有余,却很难对前方进行救护——因这是进攻姿态的阵势,而不是防守姿态的阵势,不过以城为阵,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弥补这个缺陷。此外就是视野较差。两翼在后,难以远望,前锋尖小,只能关注于正前方中轴线以及中轴线左右各三十度左右的视野。在此之外就很难顾及了。柴荣如今的布置,却恰恰是对此阵势有所因应了。”

张迈在改革军制之外,还引入了后世一些几何学的内容,以一个圆为三百六十度,切割出来,半圆为一百八十度,四分之一圆为六十度,正前方中轴线左右各三十度,就是正前方六十度视野。

李膑回顾柴荣道:“你较先抵达,可是看破了这阵势了?”

柴荣忙说道:“我哪里懂得这个,只是觉得这个地方的地势,似乎应该如此摆布。”

李膑哈哈一笑,道:“你不懂,却能如此行军布阵,那是天赋使然了!”他又对杨易道:“此阵势最强在锥尖,而锥尖遭遇战最频繁,一旦攻破,则后方阵势不战而溃。”

这时契丹城瞭望手已经发现,有数百骑向这边冲来。丁寒山急叫:“将军,快回去吧!”

杨易却好像没看到,好整以暇继续问道:“如何破此局面。”

李膑道:“锥形阵锥尖最利,两翼亦强,但就好像孔雀开屏,最华丽的羽毛展现出来,后面最丑陋的屁股也就跟着暴露。若能迂回到契丹背后,这个阵势可以一战而下。此策若能成功,取胜最易,但契丹以营为阵,延绵数十里。若我们真要迂回绕到他们背后,他们也大可有时间进行兵力调整。”

杨易点了点头,李膑继续道:“其二,避开锥尖锋芒,先取两翼。但既是锥行阵,待我大军抵达两翼,契丹锥尖或不守而攻,直插我军中军,那时军就有被契丹中央突破的危险。若是只取一翼,则上京城可以从容回防。”

“那其三呢?”

“其三,就是正面决战,以强破强。锥尖最强,也是敌军精华所在,锥尖既破,其他就不用考虑了。从破阵难易来说,此策最难!但最为堂堂正正,纯粹就是兵力战力的较量了。”

杨易笑了起来,道:“闻弦歌而知雅意,耶律德光的雅意我已经知道了,天下事没有便宜事,若求便宜,必有陷阱!”

这时契丹的骑兵已经越冲越近,眼看看就要进入骑射范围,丁寒山急叫:“将军!”

杨易这才挥了挥手,道:“踏勘已毕,回吧!”

引了骑兵,径回军中。

第260章 范质入洛

杨易亲上前线勘探时,上京了望手望见,派骑来追,杨易早已去得远了,追之不及。

耶律德光闻报,韩延徽说道:“杨鹰扬如今也是身系军国重事的人了,怎么还如此以身犯险。”

耶律德光对韩延徽的说法却不以为然:“开国帝主也会终身临战,何况将军!”他却是想起了耶律阿保机,其发动战争若不亲眼看明白战场从来都不放心,别说阿保机,就是耶律德光自己,也是常为将帅,领兵在外,他们这种从铁血中杀出来的帝将,和末儒认为将、主应该身处九重安全之地的看法截然不同。

耶律颇德道:“杨易既来看战场,不日必有一场恶战。”

耶律德光道:“你看他会如何?”

耶律颇德道:“汉人擅守城,也必擅攻城,但汉人攻城依靠的是器械犀利,唐军从甘凉出发,辗转轮台,行程万里,攻城器械笨重无比,必然不能长远携带,而且杨易既有漠北一战的成功在前,多半会选择与我野战。”

耶律德光道:“若杨易真要与我野战,应战否?”

耶律颇德大声道:“我大契丹从未怯战!何况这是临潢府,家门前面,岂能不应!”

撒割也道:“若是不应,汉军便会封锁上京外出通道,将我们堵在一座孤城之中,届时这上京城便犹如鸡肋一般了。守来何用!”

耶律德光道:“若是应战,尔等有几成把握?”

耶律颇德道:“以大战略而言,天策漠北方胜,以小战略而言,天策上京新败,总体而言,他们仍占天时,而我大辽上下对上天策内心仍有惶惧,但正因如此才更需一战,打破我大辽勇士心中的障碍!以地利而言,却是我军占优,这里本是我契丹老家,本土作战,于我有利!虽说如今不是草原作战的好季节,但马力疲怠是我与唐军共有,以兵力而论,天策或稍胜我,但而且我军老幼女子都已东迁,剩下的人马最堪死战,真正打起来不会弱于他。细算起来是五五之数,接下来就要看战场的发挥了。”

韩延徽忽然插口道:“前两日杨易派使者来,要以卫飞换萧驸马,陛下以为如何?”

卫飞只是一介偏将,综合价值远远比不上萧翰,但耶律德光却另有考量,说道:“换人可以,却不能在现在,且等我与杨易决了胜负再说!”

就在这时人报杨易又有使者前来,送上战书一份,乃是杨易亲笔。

杨易的字是跟郭师道学的,郭家传承自郭子仪——那是华夏历史上排得上号真正出将入相的大军事家——虽不以书法为务,一手字却极有底蕴,和张迈的野路子不同,笔走龙蛇,筋骨劲健。

韩延徽打开战书一看,先对字暗喝了一口彩,说道:“先前有消息说杨易在漠北患了重病,今日看来要么情报有误,要么他病躯已愈,这字是春阳向夏的气象,我们要想以杨易病重来进行的计划,不可能了。”

耶律德光点了点头,道:“他若无病,那是更好,朕就与他正面一决!战书说什么?”

杨易的战书写得豪霸简单,若换了别的人向耶律德光说这样的话自是大逆不道,但杨易却有这个资格,当下韩延徽也不避讳,就将杨易的战书读出,行文却甚简单:

“胡儿乱我汉土一百九十二年矣!我大汉武帝有训:寇可往,我复亦往!今杨易秉训来复此仇,五日之后,乾德门外,将以汝族尸为台,血为祭。不知契丹有胆城下一战否。”

耶律德光听了,不怒反笑:“要战便战,何须激将!”

……

这时天策大军已经陆续开到,唐军帐中,杨易召开军事会议,前后左右中五路大军诸将齐聚,杨易道:“我已向耶律德光下了战书,他应也罢,不应也罢,我必与之一战。今日在此,一是誓师,二是安排战阵。”

李膑铺开一副布阵图,说道:“我军胜于辽军者,器械更精,但万里北征,重器械如今都未曾带。辽军胜于我军者,良马更众,但我自有漠北,契丹骑兵优势不复存在。来日之战,我军将没有既有优势之重步兵、远程器械,而契丹也将不能以他以往对汉家的轻骑优势制我,彼此将是骑兵冲杀,属于同质化战争。道路相逢勇者胜!期待诸君奋勇杀敌了。”

他指着军略图,一一讲述敌我战阵,并作安排。安排既定,按照惯例,就是要征求诸将意见,以求拾缺补遗。

别人都无意见,独柴荣出列道:“前日听军师说,契丹军势安排有决绝之意,军师的这个安排也是堂堂正正决胜之道,但前日听军师道破敌军布局的破绽所在,既有破绽,为何不针对这破绽作一安排。”

李膑道:“世间任何阵法都不可能没有破绽的,有其长就有其短,有其短就有其长,契丹既敢作那般安排,对自己的短板必然有所估量,我们若一味盯着他的短处,很可能反而会落入无法应对其长处的困境。”

柴荣道:“但既然知道对方可能有的破绽,却不试图攻击,岂不是让契丹更加肆无忌惮地发挥其长处?”

李膑一时沉吟下来,杨易道:“这话有理。大军战争,仍然以堂堂正正之师为主,但我们现在兵力比较充足,不妨再安排一支偏师作为奇兵。谁愿领此命?”

……

上京城中,耶律德光亦召开军事会议,对诸将说道:“汉人贪得无厌,其我太甚,他们既占有中原膏腴沃野还不满足,连我漠北这样苦寒之地也要夺占,连上天留给我们的牧马养羊的地方也不肯留,若让他们得志,我诸胡的子孙将来肯定没有容身之地。来日之战,基奠百年族运,愿诸位与我并肩抗敌,誓拒唐军!”

耶律颇德紧接着耶律德光道:“唐军兵多,中军严整,难以击溃,来日之战,以破敌人军心为主,要破敌人军心,莫过于取敌首脑——也就是杨易。杨易一死,天策唐军将不战而败,漠北也将人心思变,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收复故土,让草原的一切回复正常。”

耶律德光道:“我在此号令,来日之战,能伤杨易者,赏万金,加爵五等,能取杨易首级者,无论胡汉,朕裂土千里,立为国主,永为我大辽屏藩!”

各族将领闻言大喜,想想裂土千里,那就是分封了!契丹自建国以来,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因此人人踊跃求战。

……

“我愿为!”柴荣说道。

“末将也愿领命!”丁寒山也说道。

李膑大喜,道:“这事也需得二位将军方可行此事!”

大军事会议结束后,杨易李膑留下柴荣丁寒山续议,李膑对柴荣道:“你即刻回去,挑选人马,迂袭敌后之事,交付汝手!”

柴荣大喜领命。

李膑又对丁寒山说道:“我军自入临潢府,被上京所牵制,不能南下,来日决战,必能吸引契丹全部注意力,你却引三千轻骑,今夜连夜出发,以勘筹营为导,向南作试探性进击,不求杀敌,不求略地,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看看能否带来南面最新的消息。”

丁寒山道:“军师还在担忧我军军心?”

李膑神色凝重,说道:“漠北诸族新降,尚未归心,而我汉家士兵出征已逾一年,身在隔绝之地,与本土难通消息,思乡忧怀之情自然难免,本来预计着到了潢水便能与汗血骑兵团会师,若能会师,这种心情中的空虚难受就会被乍见亲人的欢喜所代替,偏偏汗血骑兵团迟迟不到,最近又有了流言,军中自然人心不稳。你此次南下,求的不是援军,而是南面一个确切的消息!只要能得到个确切的消息,不管是好是坏,都能让我和杨将军的心稳下来,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丁寒山也领命去了。

……

春秋时代,列国打战似运动会多过像战争,各国兵马常常是以礼行军,下战书,定地点,列阵然后厮杀,那个时代讲究君子胜败,伤亡率甚低。

进入战国之后,战争变得无所不用其极,战斗变得越来越灵动也越来越惨烈,阵而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