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门紧急,赶去增援。

不多时,行至垂拱殿,内侍入殿禀报,顷刻便回,言官家召见。略整衣冠,徐卫昂首阔步踏入殿中,早望见枢密使徐绍,尚书左丞黄潜善,御史中丞许翰等官员俱在,只是不见了耿、唐、李、张等辈。见他进来,上到皇帝,下到执宰,人人心惊,个个胆战,镇守大将离开职守回到禁中,难道前线生变?此时,东京戒严,全城封闭,外面是什么情况,徐卫姚平仲是最先知道的,反倒是皇帝执宰毫不知情。

上得前去,一撩官袍衣摆拜见道:“臣徐卫……”

赵桓哪还顾得了这些虚礼,急忙说道:“子昂平身,突回东京,莫非前线战事不顺?又或是……”他不敢再想,难道徐卫被金军击溃,仅以身免?诚若如此,朕危矣!

第一百四十九章 布局

徐卫一时沉吟,从自己预知的历史以及近一年来对赵桓的了解,他深知这位赵官家的行事作风。此人倒不是一味屈膝投降,偶尔也有强硬的一面。可那只是昙花一现,一旦受到小小挫败,立时改弦易辙。无论是战是和,他都不能贯彻始终,以致朝令夕改,不但大大打击民心士气,更让女真人有侍无恐。如果自己照实说,那么赵桓一听到此举颇有风险,那肯定心生怯意。虽然从长远看,依靠皇帝和朝廷下决心抗战并不现实,但眼下,必须要有东京支持。

打定主意,遂奏道:“回陛下,前线确有变故。”

此话一出,殿上无论君臣皆背生寒意,甚至有人攥紧了拳头,坐等噩耗。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这位从六品武臣身上。人人都在想像着,接下来从徐子昂嘴里将说出什么样的话?师溃?城陷?又或是……

“日前,金军三处大营都已开拔,兵锋所指,直向东京。”徐卫说到此处,有意顿了一顿。见皇帝大臣尽皆色变,独三叔徐绍稳如泰山。“臣认为,这是天赐良机!金人不顾东京四郊强兵驻守,意图直趋帝阙。因此,臣请陛下,伏兵击之!”

君臣同松一口气,这徐九也真是,你一段话不能直接说完么?不过想到女真人直扑东京而来,赵桓仍旧心惊肉跳,尽管现在东京周边有兵十余万,还不包括城里的禁军班直数万人。若加上厢军勇壮,总兵力将再翻一翻。且东水门的延丰仓屯积粮草四十万石,可以说是兵多粮足。但此时此刻,无论皇帝大臣,都被女真人的骁勇绝伦吓破了胆。

赵桓想了片刻,拿不定主意,就向宰执大臣问道:“卿等以为如何?”

众臣无言以对,良久,有一人,着紫色公服,束金佩鱼,显然是三品以上的高官。但看他年纪,却只三十多岁,四十不到。长得那叫一个风流倜傥,比起李浪子李邦彦还要神俊几分。尤其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好像真能发出光芒一般。起身向皇帝一揖,奏道:“臣等书生辈,实不知兵,这殿上便只枢密相公熟悉军务,陛下何不问他?”

赵桓闻言,频频点头道:“何爱卿所言甚是,徐卿,意下如何?”

徐绍听到侄子提出伏击时就着实骇了一跳。要知道,伏击作战多限于小规模,少到几千,多到上万已顶天了。女真人带甲少说也有五万左右,且战力强悍,你要伏击他,那得多少人马?且不说仓促之间调集大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就是给你十万精锐,你能藏得住么?你当女真人都是睁眼瞎?人家的踏白前锋不会侦察?可徐卫自小长在行伍世家,如何不懂这个道理?如今却当着君上与重臣的提出来,若不是失心疯,那就是别有所图。

起身一拜,并不急于回答,而是向徐卫问道:“孙子云,攻城之战,十倍乃可围。伏击虽不同,但以宋金两军实力比照,亦当照此数。你麾下马步军不过四万余人,且分驻六县,若是伏击,兵力恐嫌不足吧?”

徐卫心知肚明,三叔看破自己的意图,这话其实是说给殿内的皇帝大臣们听的。其言下之意就是,伏击之事可行,但徐卫的兵力不足。略一思索,即答道:“回枢密相公,据卑职刺探,金东路军号称十万,实则出燕云之时,不过六万余人。一路南下,折损不少,至滑州战役为止,止余四万不到。虽收降叛军,却不堪重用,早已被姚都统与卑职消耗怠尽。今斡离不之兵力,卑职断言,绝不超过四万人。”

赵桓听了这话,倒没有任何质疑,他已亲自讯问过叛将李文兴,心知徐卫所言不虚。只是,从去年开始,宋军战力低下的问题暴露无余,金军常能以一挡十。徐卫所部,多为新军,是否能战,还是未知之数。如果真要伏击,就得从城内增兵啊。

徐绍微微点头,转身向官家奏道:“陛下,若诚如徐卫所言,伏击一事,可行!”

赵桓不决,紧锁着眉头一言不发。东京暴乱,军民求战之声愈演愈烈,政局可说是乱成了一锅粥,此时确实需要一件大事来转移百姓的注意力,东京不能一直这样闹下去。况且,斡离不挥师扣京,徐姚两军本就该前去抵挡。可贸然伏击,会不会有风险?

殿上一片肃静,忽而一臣开口打破沉默:“陛下,金军虽向京城,但有徐姚两部在,对方多少有些顾忌。若是伏击,万一失利,只怕女真人更加猖獗。到时,京城两面皆空门大开,凶险非常,望陛下三思。”这厮倒是个明白人,知道若要伏击,姚平仲徐卫必须合兵一处。

赵桓听后,大为紧张,先前那何姓的大臣见状,向徐卫问道:“徐卫,若是伏击,你有几成把握么?”

徐卫抱拳答道:“大人,世上本无十拿十稳之事。但只要调配得当,谋划周详,纵使不能重创金贼,也可迫使其退兵!”

殿上赵桓猛然起身!徐卫这句话可算说到他心坎上去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歼灭女真人,只要对方退兵!至于割地赔款,那都可以商量,只求别打到东京来!听徐卫之言,似乎成竹在胸,要不要搏上一搏?正心神激荡,天人交战之时,又想起方才大臣所言,只要姚徐两军在,金军就有顾忌,要是姚徐兵败,东京就危险了。颓然坐下身去,大宋皇帝脸上,满是纠结。

徐绍看了侄子一眼,细细品味着他那句“纵使不能重创金贼,也可迫使其退兵。”知道这是他在给自己预留后路,不把话说满。小子,虽然不知道你耍什么把戏,可别让三叔帮你一把,最后倒替你背锅顶缸才是。

徐绍此时心中虽有顾虑,但想到徐卫素来行事沉稳,此举必有原因。思之再三,向赵桓奏道:“陛下!东京军民人等望战之心日切,朝廷若不有所表示,恐激起更大民变。臣以为,当速作决断,令姚平仲徐卫合兵一处,共击金军!”

赵桓作难,苦着脸道:“爱卿所言,朕也明白。可如今东京兵力本就不足,四方勤王之师尚未到达,若姚徐有失,怎生是好?”

徐绍不及答话,却见刚刚从开封尹升任少宰次相的何栗奏道:“陛下!徐子昂既提出伏击,想必已有周全计划,陛下不妨姑且听之。”

赵桓见他如此说,点头道:“也罢,子昂可有详细计划?”

徐卫当即将与姚平仲拟定的作战计划合盘托出,在何处伏兵,需兵力多少,各兵种如何配合,甚至发动伏击的大致时间,预计战役持续时间,估计可能取到的战果,事无巨细,一一道来。殿上君臣听得极是用心,唯恐漏掉只言片语。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听热闹。赵桓及宰相们听徐卫说书一般,将个精妙的伏击作战讲得绘声绘色,好似眼前已经出现女真人师溃如山,仓皇奔逃的景象。此事若得成功,金人必退无疑!如此一来,东京之危可以解除!

可兹事体大,赵桓深知利害,因此不敢贸然决定,见殿下大臣都有踊跃之态,强按住心头冲动,沉声道:“此事容朕考虑一时。”

几位宰相早被徐卫鼓动起来,都想再进言,想让官家当殿决定,赵桓却已命退下。出了垂拱殿,因局势恶化,各位朝廷要员皆行色匆匆,直投有司而去。独何栗立于台阶之上,殿檐之下,徐家叔侄出来以后,他转身含笑而视。

徐绍一见,心头生疑,上前引荐道:“徐卫,这是少宰何相,还不快来拜见。”

徐卫如言上前,执礼道:“卑职徐卫,见过何相。”

何栗笑容尽敛,盯着对方看了好大一阵,忽然道:“徐子昂,一百六十六年未有之变故就在眼前,你身为统军将领,可要知道轻重。”

莫说徐卫,就是城府之深如徐绍,也被这句话唬得变了颜色。何栗看出破绽来了?不会吧,他一个文臣,又不懂军事,如何看破?

徐卫心头也免一丝慌乱,这事干系太大,容不得半点闪失。强定心神,正色道:“卑职谨记何相教诲。”

何栗又看片刻,问道:“可否给我一句实话?”没等徐卫回答,又摇头道“罢了,好自为之。”言毕,转身而去。

徐卫看着他背影,轻声问道:“三叔,什么来头?”

“祖籍蜀中仙井,政和五年何家兄弟三人赴京应试,皆中。何栗名列进士第一,是为状元。大魁天下后,太上皇颇为器重,连任要职。因正直敢言,被权者所恶,外放遂宁知府,因政绩卓著,官声口碑皆是上佳,官家在东宫时便对其印象深刻。因此唐恪一下台,他立即就提了上来。强硬主战派,反对划河为界,反对送岁币,反对尊金为叔伯之国,反对割让三镇,连派遣使节求金缓师都反对,一言以蔽之,但凡女真人提出来的,或是朝中主和大臣主张的,他都反对。比起李纲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徐绍如数家珍,显然对这位新贵的底细,了若指掌。

徐卫沉默,看来这个宰相也是赵桓为了暂时顺应民心提上来的,估计做不了多久。他一下台,政策又该变了。

第一百五十章 入伙

“说吧,你到底想作甚?”徐绍目视着徐卫,低声问道。

徐卫闻言一怔,疑惑道:“三叔何出此言?侄儿这不是在谋划伏击金军么?”

徐绍白他一眼,笑道:“你糊弄得了官家宰相,可瞒不过我,你忘了三叔是什么出身?”

徐卫似乎这时才想起以文臣身份出任枢密使的三叔徐绍从前是武阶,征战沙场多年,遂一揖道:“到底还是骗不了三叔,想必三叔已经看出来我那伏击计划疏漏不少吧?”

面上闪过一丝得色,徐绍哼道:“且不说按眼下形势伏击金军根本是乱搞。就算用你的计划,最后结果也是注定,兵败如山。”说到此处,看他一眼,又道“若不是知你素来持重,方才殿下我是断断不会多一句嘴。说吧,到底耍什么把戏?”

徐卫环视四周,确定无人之后,方才趋身上前,低声将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徐绍听罢,二话不说,一把拉住侄儿的手,疾声道:“你确定?”

“千真万确!”徐卫严肃地回答道。

徐绍目光闪动,诚如徐九所言,那这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成了,非但东京威胁解除,大宋可保平安,徐家也定然受益匪浅。即便是败了,也没甚损失。这倒的确是桩稳赚不赔的买卖。此子这些年果然成精了!徐氏一门要崛起,便在他身上!

见叔父沉吟不语,徐卫知他肯定心动,趁热打铁道:“三叔,要促成此事,需得枢密相公大力支持才是。”

徐绍心里虽然激动不已,但表面仍不露分毫,想了一阵,轻声道:“此事确实可行,但如果决定做,就必须克尽全功。老九,我还是担心你的兵力啊。”

“无妨,四哥已率御龙直两千精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