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6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折知常大吃一惊!他因为没到过政事堂,也没见过徐六,所以并不晓得。一旦听清,才知面前的是清河郡王徐绍之子,参知政事徐良。遂以子侄之礼,大礼参拜!

徐六骇了一跳,这文官之间见面,哪怕是品级相差悬殊,也不必下跪的,于是问道:“你这是作甚?”

“昔年徐枢密与下官之父并肩作战,当是下官长辈,而相公乃徐枢密之兄,下官执子侄礼,理所应当。”折知常朗声说道。他这里说的徐枢密,自然就是指徐九。

徐良笑呵呵道:“不必多礼,起来说话。”他如果知道折知常即将报告的消息,恐怕就笑不出来了。

折知常起身后,仍不肯坐,在身上摸索着,一阵之后,取出一物,双手呈到徐良面前,道:“此折郡王亲笔所写奏本,遣下官送来行在。”

“哦,可是前线又战胜了?”徐六一边问,一边接过。折知常默然无语。

徐六的笑容还保持在脸上,翻开了折郡王的本子,他每日所看奏本少说也得数十件,因此根本不管排头这些,直接看实质内容。瞄了没几眼,脸上笑容凝结,很快,笑意全无,面上阴云密布。看到最后,一双眼睛瞪圆,面上已是冷若冰霜!当合上本子时,已是全无表情!

战败!大败!折郡王的部队在蔡州确山为金军击溃,现在已经撤过淮河,屯驻于光州。折郡王的本子里,除了上报战败消息以外,并没有详细的损失数据。更多的是,则是指出失败的原因,就在于神武后军违背节制,失期不至,导致神武前军孤师奋战,终究不敌!

这还不算,折郡王请求朝廷再拨粮饷军械,要再集结部队,继续北伐。这一点,如果是旁人看,或者还能蒙混过去,可徐六本就身在行伍之家,而且在东京留守司、陕西宣抚司、川陕宣抚处置→文¤人··书·¤·屋←司呆过多年,你怎么可能瞒得过他?

都被金军击溃主力,打得退过了淮河,还谈什么继续北伐?你都在要求再拨粮草军械了,也就是说,你原本的物资都丢干净了吧。败成这模样,还怎么打?

徐六的副相不是白当的,他看完之后,首先考虑的不是前线局势的变化。而是这一消息一旦公开,会在朝中引起怎样的反应!

平地一声雷!肯定是这样!山崩海啸,轩然大波,一片哗然,群情激愤……

徐良突然感觉太阳穴炸裂一般的疼痛,他叉开虎口,用一只手揉着脑袋,冷声问道:“到底折损了多少士卒,丢掉了多少物资?”

折知常见他神情有异,倍加小心道:“这个,具体的……”

徐良一拍茶几,指着自己的鼻子厉声道:“小子,你应该我的背景!本相是因为走的科举,要不然,现在正跟我家兄弟们带兵打仗!休要拿假话来诓骗!”

折知常被震住了,一阵沉默后,小声道:“将士阵亡、失踪、被俘,计一万两千余人。军械物资损失,极大……”

徐六听得心痛,摆摆手道:“你,先去歇着,此事容本相细加思量。”

折知常本想借着其父和徐九这层关系,求徐六周全则个,但看他现在这副模样,话是怎么也不敢说出口的,遂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退出堂去。

他一走,徐六盯着折郡王的奏本,忍不住沉重地叹息。折郡王啊折郡王,你本是功盖当代,名震四海的军队统帅,此番却败得太不是时候!老实说,败一仗,损失万余将士,丢弃些粮饷军械,放在从前,不说不算个事,至少不算是捅天大事。但问题在于,此次官家冒着风险,绕过朝廷直接下诏,简直就像是在豪赌。朝中不知多少苟且,在等着看笑话。更有,此番是宋军首度反攻北伐,其意义之重大,就不多说了,你这一败,其影响之恶劣,不止于你本人,更要牵连许多……

看看外头,已然黑尽。徐良深吸一口气,将牙一咬,心一横,将折郡王奏本揣到袖中,举步出了中书,竟往内廷而去。也顾不得时辰了,必须得夜闯禁中,哪怕皇帝这会儿跟皇后睡下来,也得给他拉出来!

但刚出中书省没几步路,徐六突然觉得不对。这事暂时可以不急着跟皇帝说,但咱们几个在台上执政的,必须要先通通气。这么想着,又打算出宫,去找朱胜非和赵鼎,至于黄潜善,找不找都那鸟样,反正屁也不放一个,夹着尾巴作人的宰相。

因为经常加班的原因,徐六府上的轿夫也没来接,走了好一截路,才雇到顶轿子。当轿夫问他去哪时,他却没说去朱相赵相的府邸,而是回自己家。到家以后,急忙吩咐仆人前往朱、赵、黄三相的府上去请,就说有急事,赶紧来。

赵鼎第一个到,当时徐六正扒冷饭,他也不好坐在旁边看着人家吃,就在厅上喝着茶。黄潜善第二个到,跟先到的在厅上没边没际地闲谈。徐六把冷饭都吃完了,朱胜非才姗姗来迟。进来就一句:“何事如此着急?不能明天说?”

徐六被冷饭噎得直打嗝,真想堵他一句老糊涂了吧,事情不急,我能连夜请你们到家里来?但顾念到他是首相,当年又和自己老爹共同拥立新君,因此忍了下来。坐到主位,命仆人掩闭门窗,其他三位见他行事如此神秘,心里都犯嘀咕,什么事这么不得了?

“朱相,赵相,黄参政。”徐六一一唤过,举起折郡王的本子,正色道“祸事来了。”

一语惊满堂!赵鼎身体往前一倾,几乎要站起来,脱口问道:“甚么祸事?”

徐六叹了口气,无奈道:“方才收到消息,折郡王战败!”

“什么?”三位重臣异口同声。

赵鼎再也忍不住,起身上前,接过本子,甚至顾不得回到原坐,就立在那里展开来看。朱胜非一见,也坐不住,凑上前去同看,只黄潜善安坐不动。

这一看不得了,首相次相看得面如死灰!赵鼎将本子往朱胜非手里一递,怒道:“何蓟安敢如此!简直目无国法军纪!”

徐六眉头一皱:“赵相认为此次前线失利,主要责任在何蓟?”

听他这么一问,赵鼎一怔,随即问道:“徐参政认为这是折郡王推托之辞?”

徐良苦笑一声:“罢了,等三位看完再说吧。”

朱胜非览毕,合上本子伸出去,黄潜善起身上前接过。都看完后,各回本座,朱胜非满面阴沉,轻声道:“此番果真是祸事了……”

“在下收到消息时,本欲面圣,但思之再三,还是觉得我们宰执要先商量。此事一旦公开,朝野震动,其影响不可估量,我们得先有个准备。”徐良道。

赵鼎频频点头:“徐参政此言在理,这消息一旦传开,不亚于地震呐。”

朱胜非显得分外恼火,一张脸几乎扭曲成一团:“这满朝大臣的愤恨刚刚平息,罗汝楫的事一挑,人心又告浮动,现在这事再一搅,局势堪忧!”

黄潜善此时插一句:“折郡王指责何蓟违背节制,贻误军机,这事须得严查。”

徐六接口道:“事情莫须有,但这是后话,现在要紧的是,我们四人都商量好,这事到底怎么处理。可以预见,一旦传开,朝中必然舆情汹汹,但矛头会指向谁?”

“这还用说?自然是前线将帅,尤其是何蓟!”黄潜善道。

徐六看他一眼,质疑道:“仅此而已?黄参政忘了是谁下令北伐?”

黄参政脸色一变:“不至于吧?”

“不至于?有德寿宫,怎么不至于?”朱胜非白他一眼,“这事瞒,肯定是瞒不住的。早晚得大白于天下,我们四人要商量的,最主要就是如何应付朝中即将出现的变动!大臣们刚刚消停了些,因为罗汝楫被编管,台谏方面正暗中蓄着力,一旦他们知道消息,必群起而攻。”

“但也不会攻击官家吧?”黄潜善道。

“明着,是不会,但肯定会攻击我等宰辅,施压圣上。德寿宫如果再从中挑唆,难保不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朱胜非道。

几人都沉默,朱胜非见状,继续道:“老夫有个想法,三位姑且一听。”赵、徐、黄都将目光投向他,倾听高见。

“此事,不能牵扯到官家,一定要让前线将帅把责任担干净。何蓟严办,折郡王也要有所表示,以平息众怒。再有,就是遣使金国,把此事的影响消除掉。唯有如此,才能过了这一关。”朱胜非不愧是拥立大臣,一门心思替赵谌着想。

赵鼎心里并不认同,他是积极抗战派,而朱胜非此时的言论,已与主和无异,因此他不表态。黄潜善在这种大问题上,向来保持沉默,因此也不说话。

徐六听罢,沉吟道:“倒也是个办法,但朱相,是不是忽略了一点?”

朱胜非诧异道:“哦?哪一点?”

“朱相忽略了官家的反应,圣上会不会同意这么作?”徐六提醒道。

朱胜非更加不解:“这本是为官家设想,怎会不同意?”

徐良一伸手:“朱相再把折郡王的本子看看。”

朱胜非将信将疑,又取过本子看了一遍,恍然大悟道:“亏得你提醒!是了,折郡王要求朝廷再拨粮饷军械,卷土再来。”

“最大的问题就是这里。”徐良点着指头道。

赵鼎思索片刻,试探着道:“徐参政是担心,官家会同意折郡王所请?”

“正是如此。”徐六点头道。

“徐参政,我们之中,数你最知兵,依你之见,这仗还能打么?”朱胜非赶紧问道。

徐六无奈地摇摇头:“在下问过了,神武前军折损万余,军械物资丢失殆尽,可算是大败,短期根本无力再战。神武前军一退,荆湖的神武后军则更不用说,至于淮西军,除了退回来,没有别的路可走。不客气地说,北伐,已经结束了。”

“既然如此,你只需将此话上禀官家,官家自然就不会同意。”赵鼎道。

徐六还没回答,朱胜非就已经摇头否定道:“赵相,你想错了,官家很有可能会这么干。”

“这却是为何?”赵鼎真的疑惑不解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官家不至于昏聩至此吧?

第六百五十四章 拒绝议和

“老夫辅助天子多年,知道官家的性情,官家很可能为了掩饰铤而走险,同意折郡王再战的请求。”朱胜非忧心忡忡地说道。

几人一想,还真是。官家年轻气盛,一门心思都想着恢复故土,驱逐北夷,此番他冒着风险出兵,结果刚开始不久,就等来如此大败。官家心中的恼怒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条路走到黑!

然而,这么做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前线战败,已经让朝臣们有足够的理由来反对用兵,如果官家执意再战,那只能把朝廷搅成一潭浑水,真好,让有心人出来摸鱼。

想明白这一点,宰相们头大如斗。官家刚登基时还好,对宰相的意见是言听计从,但现在很有些自己的想法,不想受人左右。他真可能一意孤行……

“几位,身为宰执,有辅弼天子之重责!此番,哪怕拼却头上这顶乌纱不要,我等也要结束战事,万不让官家由着性子来!”朱胜非满面严肃地建议道。

赵鼎点点头:“只要于国有利,我没意见。”

“此乃作臣子本分,又何须多说?”徐良也表示赞同。

黄潜善根本没多余的话,只一个字:“好。”

朱胜非又道:“劝停官家之后,我们就要尽全力让官家撇清关系,责任必须由前线将帅来承担。何蓟之事,如果属实,一定要从严从重处置。至于折郡王,战败之责他也难逃干系。希望通过处理他们,以平息朝野的愤怒。”

众人都没有异议,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