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7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师逊四十岁左右,这人挂相,人瘦弱不说,下巴很尖,还往前凸,脸又生得平,真个形容猥琐。听徐卫问,他似乎有些愕然,愣了片刻才答道:“并没有。”

“那你可是奉诏出使过金国?”徐卫又问。

魏师逊不明白对方的用意,答道:“也没有。”

徐卫闻言笑道:“你既没担任过缘边长官,也没有出使过金国,那敢问你自认对女真人的了解比徐某透彻么?”

魏师逊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有人见此情形,出来帮腔道:“徐郡王虽然久镇边陲,但所作的,也无非就是行军打仗。我辈虽在朝中,然太祖时,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民间又有俗语云,书生不出门,可知天下事……”

“这位同僚怎么称呼?”徐卫打断了他的话。

“显谟阁直学士,吏部侍郎,郑仲熊。”这人的品秩虽比徐卫差得远,却不自称“下官”。

“没错,臣受天子差遣,坐镇边陲,干的主要也就是带兵带仗。比不得公等浅吟低唱,指点江山。我这里有首诗,一直没读懂,请公赐教如何?”徐卫说到这里,又回头对皇帝一揖,作请示状。

赵谨能说什么?频频点头。

那郑仲熊不知他何意,遂不接话。只听徐卫吟道:“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话音刚落,满殿哗然!这谁写的!反诗!标准的反诗!大逆不道!好狂妄的口气!是谁!谁写的!

“此诗狂妄至极!不知何人所作?”郑仲熊问道。

“此诗在北方流传极广,作者,正是当今金国平章政事,完颜迪古乃。”徐卫道。郑仲熊又接不上话来,讪讪地退了回去。

徐卫转向赵谨,俯首奏道:“陛下,臣千言万语归于一句,北地父老盼首以盼,南望王师!今大宋粮饷已备,将士奋勇,不趁此机会收复中原,北击女真,更待何时?此上天以良机相赐,助陛下成就中兴之业,万不可犹豫!”

他一说完,以徐良秦桧等宰执为代表的大臣纷纷出班附和,力奏应该抓住机会,举兵北伐!而那些原本倾向于议和的大臣,经徐卫这么一说,也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赵谨见朝中意见倾斜,不得已,问道:“徐卿,依你之见,也要驱逐金使,立刻宣战?”

“回陛下,大可不必!扣留金使,不宣而战!我以堂堂之师,复先人遗留之基业,名正言顺,不需要向谁说明!”徐卫道。

一语惊满殿!

赵谨变色道:“若如此,能有几成胜算?”

这个话徐卫可不会去接,只道:“此非臣所知。”

徐良却迫不及待地奏道:“陛下,今荆湖、江西、淮西三司,已动员马步水军近十八万,兵精粮足,臣认为,复中原,得淮东,不在话下!而西军素来剽悍善战,如今已握河东半壁在手,臣认为,直扑燕云,并非难事!”

徐卫听得眉头一皱,你立军令状呢?作十分事,说七分话,你这活还没干,先夸海口,不是把自己套进去么?你把自己绕进去不算,还拉我下水?他刚这么想,便听到一个声音随后响起:“陛下,既然徐相有如此把握,此番北伐,必能马到功成!”

徐卫急视之,看清说话那人之后,并不意外,正是秦桧!秦会之也发现徐卫在盯他,将头一低,不与之对视。

徐六完全不以为意,只当秦桧在附和他,还慷慨激昂道:“只要圣上降下亲征诏,往镇江府一行,诸司将士必受鼓舞,岂能不奋勇前进?大宋之中兴,在此一举!”

大臣们又是一番力奏,赵谨见事已至此,几成定局,遂将心一横,使劲道:“既如此,就依卿等所奏,即刻传诏,朕御驾亲征便是!”

话一出口,群臣参拜,高呼万岁!

徐卫果然不负众望,一出面就将北伐之事敲定。尽管决定权并不在他手里,但他在资政殿上一番话,却是力排众议,使得朝中舆论倾斜。就在当天,徐六就授意有司将金使张通古等扣留,消息传出,杭州振奋!

徐卫一回到馆驿,徐处仁、王庶、折可求、何灌等人先后来见。这些老前辈,老长官,对徐卫都不吝惜溢美之辞,极力称赞他促成北伐一事。除了这些人以外,许多朝臣也赶来馆驿,想和徐卫见上一面。但紫金虎在这事上却有分寸,他是外臣,不宜结交朝臣,因此除故旧之外,都予以婉拒。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徐卫看得顺眼。一些顽固守旧,刻板僵化的大臣,本来就不满意朝廷决策,居然要听取一个武臣的意见。后来,徐卫在资政殿一番言语,又让这些人觉得徐卫有些张扬,甚至还有轻视文臣的迹象。这让他们很不痛快,尤其是当日在殿上受到徐卫质问的那几个。

不过,正在他们发牢骚的时候,殊不知祸事就要来了。对于魏师逊,郑仲熊等在殿上为难徐卫的大臣,徐良十分不满!当然,一来是因为他和徐九是堂兄弟,更主要的,是这几个明目张胆,旗帜鲜明地反对他本人!于是,事后他便开始琢磨,要将魏师逊郑仲熊等几个主要人物贬出朝廷,弄到地方上去。

然而此时,秦桧出来劝止,说是眼下大战在即,不宜处置朝臣,有什么事等到将来仗打完了再说。而且,你如果现在就将这几个贬出中枢,难免让人认为这是在替徐郡王出气,对相公你和徐郡王的影响都不太好。徐良这才暂时作罢,一门心思放在北伐上来!

第七百四十七章

“徐相,我真不是说笑。距离八月发兵之期已经不远,我真得赶紧回去!”徐卫再次申明自己的意见。尽管,因为他的一番言语,临门一脚地促成了北伐。但他并不为此感到高兴,以他武臣的立场来说,大战在即的情况下,将方面统帅征召入朝,这是一种极不妥当的作法。尽管,看起来似乎很有必要。如果换成旁人也就算了,徐良是出身在行伍世家,他不是纯粹的文臣,他懂得军事。

“我知道,我晓得,你稍安勿躁。”徐良端起茶杯,悠闲地拿杯盖汤着茶末,似乎并没有把堂弟的不满当回事。

徐卫对他这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很不爽,但没奈何,于公他是宰相,于私又是兄长,紫金虎只得换了个话题:“朝廷决定怎么打?”

“淮西军攻淮东,神武前军和神武后军攻中原,西军进河东,如果辽军也愿意出兵的话,随他们。”徐良回答道。

一听这个策略,徐卫就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疑惑道:“同时?你说这些部队同时出兵?”

“怎么?有问题?”徐六反问道。

“当然!”徐卫大声道。“女真人虽然知道我们在备战,但却无法预料我军的进兵路线。这个时候就应该瞒天过海,故布疑阵,使其摸不透我军意图。徐相,你,应该知道的……”

徐良抿了一口茶,将杯子放下,轻笑道:“徐郡王军功之盛,百年未有,怎地?也教教愚兄?你倒是说说你有什么看法?”…》小说下栽+wRshU。Co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