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阀-第8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察敌情,倘若一见辽军,便立即回去,并不违反军法。可你既然打了,就不能半途而废。要是抛下泾原这些兄弟部队自己落跑,且不说军法,名头就算是坏了。

杨继嗣此时倒也不悔,听罢,频频点头:“便如此罢!”

远处,辽军数千人马已经集结成阵。看样子,他们也摸不清宋军虚实,所以未敢轻动。甚至任凭旁边熙宁寨的残兵又推起了栅栏。现在让辽军将领们纠结的,就是宋军骑兵背后那山头上竖的大旗到底算怎么回子事?虚张声势?诱敌之策?秦凤军在哪?

又等一阵,除了熙宁寨守军忙得不亦乐乎之外,宋辽两军谁也不动。辽军不动,宋军非常清楚是为什么。可宋军不动,就让辽军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干啥?

如果杨继嗣幸运,碰上一个足智多谋的,心眼多的对手,保不齐真给唬住了。因为这足智多谋的人,难免就想得多,想得多,就难免疑心重,疑心一重,没有的事都给想出来了。可偏不走运,这回将心眼还真不多,是个实在人,等了一阵,不见异常。便失了耐性,怒道:“定是西军使诈!虚张声势!休管他!传令!”

望见辽军阵中军旗一动,便有人暗暗叫苦,没想到,刚北上,就得马革裹尸了。杨继嗣也将牙一咬,又将马刀拔出,打算拼个鱼死网破。骑士们自知恶仗,也没谁去想死活的问题,只想替那些倒在地上的报仇,多拉一个垫背!

刹那之间,战刀出鞘的声音响成一片!这一动静,倒让辽军有些震撼了,明知是死,却义无所顾,西军的名声,还真不是吹出来的。

回将又是一声哼,将马鞭猛然朝宋军方向一挥。手落时,号角齐鸣!早已经等得不耐的辽军骑兵狂吼着催动战马,以排山之势向宋军压去!

杨继嗣虎目圆瞪,不说话,只顾催动战马,身先士卒之前!他一动,跟点了鞭炮一般,后头三百多弟兄哗啦啦一片全涌了上去!都知道凶多吉少,也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辽军这一回,出动了两队人马。这个“队”,不是泛指,而是辽军之编制。辽军十人为一组,带头的军官称为“十将”,与宋军的“什将”类似。五十组,就为一队。也就是说,辽军出动了一千骑,来打杨继嗣的不到四百骑。

一个回合之后,杨继嗣左右一望,见弟兄越来越少。吸一口气,也顾不得肩膀上的伤,血红的眼睛瞪得老大,高举着战刀又一夹双腿!

两个回合下来,即使他身上穿着坚韧的铠甲,也身被五创,这小将仍旧一脸的骄横之色,只是呼吸愈加急促。胸口至左肋处,铠甲被划出了一条口子,随着他胸膛的起伏,血水汩汩地往外流……

再有一个回合,就将见分晓了。辽军再度咆哮而来,杨继嗣没多想,只知道是时候了。他马未动,口中已发出凄厉的嚎叫!

忽然之间,再熟悉不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那么清楚,那么高亢!没错,那就是银号角发出的声音!在冲锋途中的宋军骑兵自然不可能回头去看,但面对他们的辽军却稳不住了。

回将脸上露出捉摸不定的神情,极目向南望去。

第八百七十八章

这一面军旗,辽军或许还不太熟悉,但若是女真人党项人看了,虽不至于望风而逃,至少也会心里暗呼一声,虎儿军!

没错,大旗上绣着的那头按爪待扑的猛虎正是徐卫嫡系部队的标志!这面军旗曾经飘扬在东至河北,西至河湟,南及中原,北至燕云的土地上,战旗指处,有进无退!旗下,西军头号悍将杨再兴面上笼罩着杀机,这不仅仅是因为临阵杀敌,更因为一位父亲,要去救他的儿子。在他的身后,数千精骑扬尘而起!

“将军!宋军大举来援,撤吧!”部将大声吼道。

那回将此番没有犹豫,宋军既已来援,这前头只怕是先锋,主力还在后头。实在没有必要在此纠缠,还是向主力靠拢要紧。一念至此,便下了军令,号角声一响,已经冲向杨继嗣部的辽骑生生调转马头,打起了转,绕了好一圈,向大阵靠去。

不得不说,辽军行动非常之迅速,仅仅片刻时间,数千军已然如退潮一般涌向了北方。杨继嗣勒停战马,气喘如牛,随着他每一次呼吸吐纳,创口处血流不止,几乎快栽下马去。他强打精神,回头望去,父亲杨再兴正一马当先冲了过来。

看着五百骑所剩无几,又看到儿子身被多创,这位悍将脸色非常难看。一扯缰绳,问道:“要紧么?”

“不关事,撑得住。”杨继嗣咬着牙回答道。

“浑货!”杨再兴骂了一句,但看着儿子受伤不轻,后头的话也就没说出来。此时几员部将冲上前来,他即吩咐去叫熙宁寨的军官来问话。问明情况之后,所有军官都神情凝重,辽军来得好快,就这么几天,已经打到镇戎军来,再一步,就打到泾原经略安抚司所在的渭州了。要是辽军攻下了渭州,那可就直入关中!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杨再兴也不敢大意,当即回头去镇戎。

镇戎城中,知军衙门里,秦凤帅张宪一巴掌拍在案桌上,怒气冲冲。一是气辽军神速,数日之内,竟然长驱直入!二是气刘光世拖延,若早早发兵,哪有今日之事?

“大帅,看来契丹人这回是动了真格,战局,凶险。”杜飞虎扯着胡须,沉声说道。

张宪哪里不明白这个道理?辽军已经突至跟前,威州情况如何,不得而知。倘若威州已经失陷,那么泾原徐大帅的退路就被截断,战局确实凶险。而他现在还担心另外一件事情。

党项人之所以能和大宋抗衡那么多年,一是凭借骁勇剽悍的军队,二就是地利。而这个地利,简单地说,就是横山和天都山一线。横山在陕西北部,亦即古桥山,为横山主峰,高出地面一千二百尺,直接宁夏诸山,横亘千余里。

在宋代,这一山系地形险要,境内分布着很多州军,宋人所指的横山,并不是整个山系,而是特指其北部。而当初被西夏倚为屏幕而控制的横山,主要是指银、宥、夏这三州,现在已经被宋军控制住。

而天都山,则位于泾原路防区内的西安州境内,即后世的宁夏海原县。天都山并不像横山山系那样绵延千里,但是历史上它曾有“固靖之咽喉,甘凉之襟带”的说法,于西夏来说,极其重要。

横山天都山,是当年西夏跟大宋叫板的本钱。党项人地不如大宋广,人不如大宋多,为什么昔日能够屡屡挑起战端?依靠的,就是这横山天都山。因为这两处战略要冲,南面,亦即面朝大宋这一边,都是险要的地势,而在北部,也就是西夏境内的地区,则是肥沃平坦的土地,以及在此地聚居的羌人,宋人谓之“横山羌”,西夏军队两张王牌,平夏铁鹞子,横山步跋子,后者正是由“横山羌”组成。

夏军每次进攻陕西,都是先从西夏腹地出发,到横山天都山地区“就粮”。什么叫就粮?就是出发时根本不带什么补给,到了与陕西一山之隔的横山天都山地区才补充物资。然后兵马南下,突入陕西,可谓事半功倍。

范仲淹当年在陕西推行“堡垒战术”,抢下一地,立马修筑城池堡垒,一寸一寸往前推进。虽然行之有效,实则是无奈之举。因为如果不这样,你只要一动,党项人就能夺回来。他发一次兵,比你容易得多。

现在张宪担心的是什么?辽军进攻威州,这是先前川陕宣抚司都知道的事情。但是现在,秦凤军才走到镇戎,辽军已经出现在面前,这可是深入数百里之远!天都山所在的西安州,就在威州的西南方。换作任何一个稍有见识的将领,都不应该忽视这个战略要地。

徐太尉当初与辽军相约伐夏,为什么舍得把大片的西夏领土都让给契丹人,而独要横山,天都山,以及西凉府?就是因为只要西军控制住这些地区,退可以坚守,辽军很难攻得进来;进可以直扑银州平原,并且卡断夏境和西域的交通。说白了,主动权必须抓在自己手里。

如果说,辽军袭击西安州,夺取了天都山,那么就在这道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一个点破了,整条线都会波动。

张宪把他的担忧说了出来,当时帐下一副都统制即道:“两位徐经略的大军还在辽军背后,倘若契丹人真志在天都,难道不怕被泾原鄜延两军断了退路?”

这话得到了许多秦凤将佐的附议。确实如此,西安州险要城坚,不是轻易攻得下来。辽军倚仗着骑兵之利,应该不会把心思放在攻城拔寨上,他们最有可能的目标,还是在泾原鄜延两军身上。

这两个帅司,是诸路西军中兵力最强的,倘若二徐有失,西军就将受到重挫!徐家,也理所当然地挨了一记窝心脚!只怕站都站不起来!

张宪坐将下去,缓声问道:“那依你等看,我军是按原定驰援威州,还是……”

“现在敌暗我明,虚实不清,依卑职看,还是先摸清情况,再图进兵。否则,这一头乱撞,步步凶险!”

第八百七十九章

四川,射洪。

在这西南,十月的天气已经是分外凉爽了,田间地头劳作的农夫仍有亮着膀子的。今秋收成不错,那些将脱粒后堆积起来的桔杆一担担挑回家里作柴禾的人们,神情颇为喜悦。徐卫在院坝里搭了一把椅子,一把矮桌,有些无聊地品着茶。茶是新上任的梓州知州托人送来的峨眉雪芽,说是今年的新茶。

茶是射洪段知县亲自陪着送来的,见到徐太尉时,还有些不好意思,再三对当初闯岛的事表示歉意。徐卫表现得很大度,似段知县这种下级官员其实也不易,上头吹什么风,他就得跟着摇,也不必与他一般见识。

原来监视鹭屿洲的那些公差早就撤了,现在附近的农夫渔民隔三差五地都能自由出入,或者给徐卫送几条鲜鱼,或者摘些时鲜的蔬菜。来而不往非礼也,徐卫也时常回馈他们一些东西,应该说邻里关系还是不错的。只是,这些升斗小民并不知道岛上这位官人的底细。

不过,纵使现在管制松了,徐卫在这小岛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送到兴元府甚至是江南去。毕竟,他曾经掌握数十万军队的兵权,管辖川陕达十余年,对他不放心的,大有人在。

岂止是他,就连被罢去相位,远拨泉州安置的徐良,朝廷也时常“关怀”。前不久,徐良给堂弟来了一封信,虽然没有细说,但从字里行间徐九读出了徐六在东南的苦闷与无奈,更读出了他对朝政局势的担忧。

是够让人添堵的。现在这位赵官家,是个没主意的人,近年来这几个大动作,表面上看好似都同自他的手笔,其实本质是上是几大家互相倾轧的结果。刘家依仗着皇亲的身份,在朝在野都逐渐崛起。折家本来就是一大门阀,折彦质选择与朝中权贵合作,保证了折家的繁荣。倒是徐氏一门,因为树大招风,成为众矢之的。现在徐良被罢相,徐卫也被剥夺了兵权,两大主事都下了台,似乎风光不再。

但是内斗的恶劣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宋辽关系恶化,发展到兵戎相见,现在胜败未知,而女真人暂时还未按约定出兵,局势扑朔迷离……

徐卫旁边那桌矮桌上,放着一封信。信里详细报告了陕西内外的情况。张宪已经率军北上,二徐情况不明,陕西各界颇有怨言。这些其实都是他预料之中,事情也按照他的设想在发展,可徐九却高兴不起来。

远处,一艘船正靠在码头上,徐虎搀着母亲,祝季兰和徐嫣跟在后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