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1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个阶段,苏联同志明显不想和中国对此进行任何讨论。

苏联同志不想讨论,中国也没办法。双方讨论的内容则是美国最近的态度。苏联也不想让美国参与到世界大战中来,因为苏联认为美国方面很可能会支持德国。在反共上,美国与德国没有本质区别。铁人大叔还询问了如果美国加入了英国集团,中国是否会在太平洋地区出兵牵制美国。

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李润石表示,如果美国对中国宣战,中国肯定不会装作看不到的样子。在这次出访中,李润石也就是露了个脸,确定了苏联方面的经济发展的还行,而且苏联同志并没有任何放弃解放欧洲的想法。

等回到国内,国内的争论立刻就摆到了李润石面前。采用军事行动建立起的西太平洋体系,应该如何建设。这个问题党内也多次讨论过,李润石本人还是南方地区的负责人。中国国内并不是采取的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李润石反对这种政府计划一切生产安排的模式。不计划的问题也很明显,例如朝鲜如果建立起自己的船舶工业,这个产能控制本身就是个大问题。想让船舶工业顺利发展,本身需要投入很多。最关键的是,不管发展的好坏,这些投入看情况还得中国埋单。

李润石本人倒是不反对这种做法,可政治局常委们是反对的,包括支持朝鲜建立自己船舶工业的同志也反对中国埋单。特别是银行业的同志对此大大的反对。国内的企业也不是行政性调拨,包括政治局在内都没有权力因为某种在经济核算上根本没有通过的项目,就立刻要求银行投资。在国内的电影以及电视剧中,有过与此相关内容的片子。领导批了条子,银行就执行了。结果项目投资的钱被挪用,银行负责人与批了条子的领导一起下狱。这甚至不是“此剧情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粹巧合”。

看似一件很普通的外交纠纷,直接牵扯到了中国的对外关系领域问题。

最后李润石只能询问日本方面,是否愿意在船舶工业上支持朝鲜。日本确定这个项目得自己掏钱之后,他们毫不犹豫的提出,日本要得到中国转让船舶制造业技术的支持才行。

这外交、经济、政策,乱麻一样纠缠起来,看起来很棘手的样子。而李润石同志并没有被这个给吓住了,在面对考验的时候,他可是从来勇于应战的。

第六卷 起伏 第149章 巨变(七)

对于中国来说,殖民主义必须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是新的世界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模样,新的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关系理论上应该完全平等,在打交道的时候又肯定是不一样的。

陈克把中国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前例可以遵循的时代,李润石认为按照《矛盾论》里面事物发展的规律,出现任何矛盾与问题都很正常。而且对于最终的解决方案,也不可能是先出现的。这就是陈克提出并且正在不断完善的“博弈论”理念中正在讨论的问题。

解决朝鲜造船业的问题很轻松,中国提出了朝鲜“分步走”的思路。首先在朝鲜已经拥有的工业水平以及自身需求的基础上,朝鲜得到了一部分小型船只建造的技术转让。既然日本不用转让全套造船业,日本首相北一辉提出把这个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日本对朝鲜正式以“一揽子”赔偿计划完成对朝鲜的赔偿工作。

实际上日本方面当然也觉得挺委屈的,甲午战争中日本固然是打进了朝鲜,可是在那场战争中朝鲜人背后捅中国刀子的事情朝鲜人自己居然根本不提。甚至在日韩合并的时候,朝鲜上层中对此表示赞成的为数不少。最重要的是,日本新政府与此事有什么关系。现在新政府的成员,绝大部分从来没有踏上过朝鲜的国土。北一辉甚至还大力支持过朝鲜的独立。

中国也只能从中斡旋。经过多次讨论和会议,朝鲜最终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与日本开始就赔偿进行商讨。

此事刚按下去,美国方面与中国联系,罗斯福的特使请求到中国与中国对未来世界局势进行商讨。“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不仅搞革命需要弄明白这些,办其他事情的时候也得弄明白。美国的反应在人民党看来其实比较慢,当然,人民党一直在努力让美国更慢的转入到这个轨道上来。现在看美国上层已经下定决心放弃孤立主义,介入到世界中来了。

有了飞机之后,得到中国方面同意的消息,美国特使只用了五天就到了中国郑州。作为礼物,特使送了一本1940年8月的《时代周刊》给李润石。这一期的封面上,李润石作为封面人物,背景用了中国国旗,中间则是李润石的头像。标题写着“终于浮出水面的中国未来统治者?”周围是小字,“继承?”“权力斗争?”等等美国对中国人事接替的怀疑态度。

李润石对这份不知道算是恭维还是挑拨的礼物并不在意,双方要谈的并非这个问题。美国特使询问,中国是不是愿意与英国和谈。如果中国愿意与英国和谈的话,美国愿意在这中间牵线搭桥。

“英国方面愿意承认现状么?”李润石问道。如果美国与英国希望通过谈判得到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那李润石只能很遗憾的拒绝了。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希望中国能够拿出和平的诚意来。”美国特使当然不指望中国把吃进嘴里的给吐出来,历史上没有这种前例。美国也没有理由为英国人讨回“公道”。“我们希望中国能够与英国解除战争状态。”

对于美国的这种态度,李润石很能理解,现在看来美国是决心加入英国一方。在加入之前,美国不希望还没得到好处就先与中国这样的强国正面对抗。哪怕未来无法避免与中国的战争,美国也得先来看看中国的态度。

在双方的交谈中,美国的态度越来越明确。中国并没有打过太平洋的主意,如果可能的话,中国希望能够与美国保持和平。在与中国以明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外国关系的国家中,美国可是非常非常靠前的一个。

讨论的内容很快就转为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这件事情上,李润石明确表示,“我们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对于资本主义,我们的看法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本主义制度一定会被更先进的制社会度所替代。在这方面,我们人民党始终是公开表示这种态度的。第二部分则是我们并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现在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形态,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一定会消灭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如果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战胜奴隶制度,没有战胜封建制度,而是自身开始采取这样的社会组织模式,那么我们只能说,资本主义制度被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给复辟了。至少现在看,美国国内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消灭了奴隶制度。这就是社会的进步……”

后来,罗斯福的特使,也是罗斯福曾经的卫队长卡尔逊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用了专门的篇幅记录了这次谈话的详细内容。卡尔逊记述道:“……,在与他(李润石)谈话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听到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言语。此类言语出现几乎是必然的,就如同我们在国内也猛烈抨击共产主义制度一样。对此,我事先就抱着一种宽容的心情准备迎接这种政治理论上的宣传。可真正听到中国新的领导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我突然发现,或许我们美国人按照我们的自己的传统来实践我们对国家以及制度的理念,可我们对我们正在执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了解程度并不够深刻。我们或许强调了我们国际历史上的伟人们做出的艰难抉择,以及在这种抉择背后令人赞叹的智慧与信仰,可我们很可能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到这些抉择在追求正义与进步的时候,到底有多大的必然姓。在与中国领导者的谈话中,我突然生出了种种的疑惑,也好像突然理解了很多以前总是无法想清楚的东西。以至于在谈话中我竟然有一小段时间内完全沉浸在对世界的看法中,而忘记了我背负的重要使命……”

最终,李润石向美国特使提出了四个看法,第一,中国并不打算阻止美国接掌英国已经建成的相当一部分世界影响力。第二,中国并没有打算成为世界的新霸主。不走封建制度的老路,不走帝国主义的邪路。这是中国的战略基石。第三,中国致力于消灭这个世界上的殖民制度,这与中国和英国之间的战争无关。第四,中国愿意和美国共同联手推行全球化,这也与战争无关。

在中国和英国的和平谈判这件事上,李润石也明确表示,中国同意与英国进行和平谈判。和平谈判的大门从来没有关上过。当然,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并入中国的事实已经不容改变。在战争中已经获得独立解放的国家,中国也不会允许英国对它们再次实施殖民统治。

至于那些获得独立的国家是不是沦为中国的殖民地,或者是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势的殖民地,李润石建议美国特使如果有空的话就可以去调查一下。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么。

在最后,李润石对特使说道:“如果美国因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或者因为各种同盟的原因,最终选择了与中国开战,我们也不会对美国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战争么,从人类社会出现之后就开始了。我们相信战争最终还是会停止的。那么等到那时候,如果我们与美国方面还能坐在一起谈,我们要谈的还是那四点。”

这些情报传递到罗斯福手中之后,罗斯福经过仔细研究,随即电令卡尔逊留在中国。他的任务变成了在中国以及亚洲各地参观,而卡尔逊的所有亲眼看到的情报,都将交给罗斯福亲自审阅。

确定了自己可靠的人选之后,罗斯福这才开始考虑怎么与英国联络与中国和谈的事情。法国战败之后英国的局面实在是过于难过,德国向英国表明了强烈的态度,希望能够与英国媾和,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事情。

一旦英国与德国媾和,从此美国就可以不考虑进入欧洲的可能。至于和英国媾和之后的德国会不会与苏联发生战争,美国方面也觉得完全没谱。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美国能够选择的战略居然是联合苏联与中国,对德英宣战。以经济特姓与地缘政治来看,这样的战争结果后,美国被苏联与中国联手围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现在无论如何,美国都要撑住英国。更准确的说,是撑住丘胖胖内阁。

这样的话,美国被丘胖胖实施政治勒索的可能性反倒比较大。眼下的局面大概就只能等待了。德国的潜艇部队正在对英国实施疯狂的打击,想来不用多久,英国就要求到美国这边。

事实证明罗斯福没有想错,就在他下了这个决定没多久,英国方面就向美国提出请求,希望美国能够支援反潜军舰。

第六卷 起伏 第150章 巨变(八)

英国走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战列舰路线,中国走的是航母战斗群路线,德国经历了惨烈的大萧条之后无力承担战列舰建造,加上德国原本就傲视欧洲的潜艇技术,中德两国在潜艇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

在战前,德国与中国签订了一个120艘远洋潜艇的计划,由于英国的干扰阻挠,德国得到的是全套图纸,一部分加工技术,36艘潜艇的主要设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