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锁儿爷的鬼故事-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姑坟 第1章、微服私访游直隶,“佳
    啃书阁 更新时间:2010…7…26 19:07:14 本章字数:2711

    你们知道皇姑坟吗?皇姑坟?我倒听人说起过,皇姑坟好像在大奇连南边,说是皇姑坟,听说里边埋的是个民间姑娘,到底怎么回事还真说不清。
    锁儿爷接着说,你们听说过乾隆三下江南微服私访,没听说过微服来过定州吧?嘿,还真没听说过有这么回事儿,于是几个人便磨着锁儿爷说说这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大奇连屯南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有一户姓赵的人家儿,主人赵老实,有个老伴,还有一个芳龄二八的黄花闺女,一家三口。
    这里是庞村、南宋、一溜只东、东丈、大、小西丈、东、西板村,大、小奇连等诸村,进定州北关的必经之地,赵老实在此开了一爿小店,靠磨豆腐、做豆花羹,为路人准备一些吃食、茶水,生活还算过得去。
    早餐有炸豆腐、豆花羹、炸麻饧(炸油饼)中餐有贴饼子、炸豆腐、豆花羹,由于附近没有客栈。晚餐基本没人来吃,每天他也是只准备自家吃食。
    这天已交亥时(晚九点),赵老实一家正准备歇息,忽听有人敲门,“老乡,老乡,开门儿”一口京腔,赵老实“哎,来啦”应了声,一手举着煤油灯,一手给开了门,眯眼打量着来人,“这像主朴二人”,主人身着宝石蓝缎长袍,外罩*缎坎肩,头戴镶蓝宝石的*缎帽盔,手执一柄折扇,仪表非凡,朴人虽也是长袍马褂,背有些微驼,明眼人一看就知是随从,赵老实犹豫的发问:“客官,您二位这是…”?朴人打扮的男子抢先说:“我们主朴二人从保定府下来,贪玩景色,错过了宿头,您老人家能否行个方便”?
    “噢,出门在外错过宿头,这是常事儿,以前也常有人错过宿头在这儿借宿的,二位请进”,赵老实把二人让进来后,将门关好,引导二人来到西厢房,“二位还没吃饭罢”?赵老实问,“嗯,老人家如果方便,随便弄些吃食就行,我俩走了一天的路,确实又饿又乏”,朴人欠意的说,这时那位主人已疲惫的坐到木椅之上。
    “二位稍等,我去取些吃食来”,赵老实说着出去了,借这机会我们说说这主朴二人来历,这主人就是大清皇帝乾隆爷,这朴人也是大清颇有名气的罗锅刘墉,二人是微服私访直隶。
    这次微服私访,一是考察直隶各级官员为政情况,二是游揽直隶名胜,像定州塔,真定大佛寺,赵州桥、井陉苍岩山,特别想看看定州塔,说是定州塔被天雷从塔尖到半腰劈裂了一条大缝,有人一夜间竟像锯盆一样把塔给锯上了。
    不时,赵老实左手托着木托盘,右手提着一个柳条篮子进来,木托盘上是俩碗热汽腾腾的豆花羹,一进门,葱花的香、韭菜花的香、小磨香油的香和豆腐花本身的香混和在一起,扑鼻而来,篮子里是一面有焦黄嘎喳的金黄色的贴饼子,阵阵的玉米清香立马引的二人饥饿的食肠咕噜咕嘟的直响。
    老实身后的老伴儿左手两双竹筷,还端着一碟白条萝卜切的细咸菜丝,淋上香油也是扑鼻,右手提着一个双提梁高庄茶壶,拇指、食指捏着两茶碗。
    二老将吃食、茶水放在桌上,老实说:“二位敢快吃吧,穷乡下没什么好吃食,二位将就吧”,老实歉然一笑和老伴出去了,二人饿了一整天,这时也没有外人,立刻狼呑虎咽的吃起来,二人从没吃过这么香的饭,用风卷残云形容两位,一点也不过份,须臾盘儿光碗儿净。
    说起乾隆爷吃贴饼子,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就是这次私访吃了贴饼子之后,回到宫里,整天山珍海味吃乏了,突然想起那回吃的贴饼子,那叫香,使他回味无穷,无法忘怀,但他不知那吃的叫什么,也不知怎么做的,于是传来掌膳太监,形容那次吃的怎么怎么好吃,让他们也做一回宫外吃食。
    掌膳太监傻了,光听乾隆爷说那吃食是金黄色的,一边是蒸的,一边是烙的,怎么怎么好吃,御膳房的厨子,那都是全国最有名的厨子,做南北大菜、满汉全席没问题,要让他们做农村的饭菜,他们哪儿会呀,别说做,听了半天都没听明白那金黄色的,一边是蒸的,一边是烙的是什么东西,可皇上吩咐下来了,不做也不行啊,可这又怎么做呀?
    既然是金黄色的,那就用黄米面做吧,搁上峰蜜、红糖,和好面上锅蒸,蒸完了又烙,给皇上端去,乾隆爷一看就不是那东西,尝了尝也不是那味儿,回去又重新做,这回是先烙后蒸,还不是那模样,味也不对,乾隆爷急了,“要你们这帮御厨有什么用”?
    到后来没有一个御厨敢做了,怕弄不好,为这么一个农村吃食,掉了脑袋。最后,还是一个从农村来的打杂的小太监说:“皇上要的是不是贴饼子呀”,掌膳太监正没着呐,一听小太监所说,死马当活马医吧,真做砸了也是小太监倒霉。
    小太监在御膳房院里垒了一个柴灶,真的就用玉米面做了贴饼子,掌膳太监战战兢兢的给皇上端去,从老远皇上就看见了说:“就是它,就是它”,可是吃到嘴里就觉得没那么香。
    招来小太监问,小太监战战兢兢的说:“农村的贴饼子都是这么做的,可能是万岁爷您当时太饿了,所以才觉得特别香”,乾隆爷一想有道理,当初赵老实也这么说过,这才饶了那帮御厨。
    书归正传,且说乾隆爷和刘墉吃的盘儿光碗儿静,赵老实进来收拾碗筷,“二位可吃饱了?要不要再取些来”?老实看盘儿碗儿都光了问道,“啊,饱了,饱了,谢谢你啊,老人家,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乾隆爷由衷的说,老实边收拾碗筷说道:“乡下的饭菜,比不得你们城里鸡鸭鱼肉的,我看呀,这正应了那句俗话,饿了吃康甜如密呀,二位也累了一天了,歇着吧”,老实端着碗筷走了。
    二人正喝着茶,老实的老伴敲门进来,她左手提着一把大铁壶,右手拎着一个铸铁脸盆,“两位走了一天的路,睡前烫烫脚吧,烫脚能解乏呀”,“哦,您想的真周全,谢谢你呀”,刘墉接过了铁盆放在乾隆爷脚下:“三爷,您先洗吧”,又拿过铁壶往盆里倒水。
    乾隆爷刚把脚放到盆里,二老的女儿英姑,两手抱着两床刚拆洗过的家织布被褥,轻轻放在炕上,又抱起炕上原来的旧被褥,对二人嫣然一笑说:“二位客官,乡下没有锦缎绣被,只有家织布的被褥,虽是粗布,到也干净”,“啊,谢谢啦”从英姑进来乾隆爷就一直微笑着看着她,英姑被看的不好意思,轻盈的转过身和她娘一起出去了。
    乾隆爷泡着脚,看着英姑出去的门口椤神,“这乡下竟有如此美貌俏丽的女子,真是不可思异”。罗锅子刘墉是什么人呐,还看不出这点斤劲来?于是就逗乾隆爷说:“三爷,您说这世上什么力气最大”?乾隆爷回过神来说:“这世上什么力气最大?牛,牛”?“马”?“大象”?刘墉都摇头,“那你说,什么力气最大”?乾隆爷反问,刘墉说:“女人”,“女人”?“对,女人,漂亮的的女人”,“怎么”?“您没觉得漂亮的女人,能把三爷您的龙头吸引歪了吗”,乾隆爷哈哈一笑:“对,对,是漂亮的女人”。





    皇姑坟 第2章、英姑并非亲生女,罗锅
    啃书阁 更新时间:2010…7…26 19:07:18 本章字数:1405

    这英姑并非二老亲闺女,二老中年丧子,以后一直未能生育,二老待人老诚热情,从不欺、慢往来客人,也是二老礼佛虔诚,老天怜悯,凭空送来了养老送终的贴身小棉袄。
    这话得从头说起,农历正月十八是远近闻名的大西丈庙会,二老套上驴车拉着做好的豆腐、豆花羹、炸豆腐和炉灶准备去庙会上支摊做买卖,顺便也买回些日常用品,他们走的是奇连屯的小路,冬季唐河里的水极少,而且也冻了冰,驴车从冰面上就能过去,这样走比走大路要近十几里地。
    正要过河时,看见路边倒着一个不断呻吟的妇人,二老日常善事做惯了,看见路人有难,自然上前问讯,哦,还是个待产孕妇,孕妇嘴唇青紫,不知是冻的还患了急病,已不能回答问话,只是用手指着自己的肚子。
    数九寒天大腹便便的,为什么还出门在外?即便出门,为什么没有家人在侧相随?都不得而知,赵老实的老伴是过来人,知道这妇人就要临盆了,如不及时救治,这母子必死无疑。
    于是,庙会不去了,她让老头子把驴车调头,把车上的豆腐、豆花羹、炸豆腐、炉灶都往边上靠了靠,腾出一个能躺人的地儿来,把盖豆腐、盖豆花羹、盖炸豆腐的棉被、棉垫都拿来铺在车上,与老实一起把这妇人搭上车,让这妇人头枕豆腐屉躺下,老实又脱下了老羊皮袄盖在妇人身上,赶着驴车又回家了。
    家里灶上的热水是现成的,赵老实的老伴又从灶间撮了一簸箕草木灰,铺在炕上,再垫上草纸,给那妇人当上了接生婆,老俩口一通的“啊咪陀佛,老天保佑母子平安”,的念叨着,孩子呱呱坠地,脆亮的哭声使外屋的老实长出了一口气,又一声“啊咪陀佛”。
    孩子是生下来了,那妇人却没熬过这场劫难,那妇人没留下只言片语,身上也没有“家住何方,姓氏名谁的凭证”。
    好在是冬天,死人在家放几天也是无防,老两口托经常往来的客商四处打听这妇人的家人信息,好让这妇人归籍安葬,孩子也可认祖归宗,并托人从庙会卖来一口柳木棺,将妇人先入了敛。
    孩子是个女孩,眼看就满月了,妇人的家人还没消息,天气渐渐放暧,死人是不能再放了,先让她入土为安吧,老两口在房后不远的沙丘旁挖了一个墓坑将妇人的棺木埋了。
    小姑娘起名叫英姑,二老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养,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转眼间一十三载,小英姑出落成大姑娘,苗条、白静、漂亮、水灵灵的大眼睛会说话,聪慧、好学、懂事儿,跟娘亲学了一手好女红,打小儿就招人待见,跟有学问的客商学会了识文断字,往来客商送她的百家姓、千字文、女儿经、唐宋诗经都能背诵如流。
    真是人见人爱,往来客商都争相给她说婆家,她就是不愿意,她娘背后问她想找什么样的婆家,她说,就是不想离开娘,老两口视她为命根子、眼珠子,也确实不愿闺女远嫁,这样就耽误了三年。
    “如此清丽的奇女子留在乡野实在可惜”,乾隆惋惜的说,“三爷的意思…”?刘墉装傻的问,“你看把她接到宫里怎么样”?乾隆试探着说,“汉女入宫还没有先例啊”刘墉借故阻拦道,乾隆一厢情愿的说:“可以赐她旗籍呀”,刘墉无奈的说:“我可以去说说,人家愿不愿意,我可不敢保”。
    刘墉拿着乾隆的墨玉腰佩去了上房,把原委和二老一说,二老自然是一千个愿意,“可还要问问女儿呀”,没想到英姑也同意,只提出一个条件:带二老进京,为二老送终,事情就这样定了,墨玉佩留给了英姑,三个月后派人接她们入京。





    皇姑坟 第3章、九幽地府诉冤情,感动
    啃书阁 更新时间:2010…7…26 19:07:22 本章字数:2460

    上回书中说到赵老实夫妇去赶大西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