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鉴宝师-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待水开的时候,周夏就翻翻带回去的图录。

    现在各家的拍卖图录做得都差不多,用柳玉晴的话来说,就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有什么好的创意和想法,直接拿过来用就是,同质化严重,最后搞得大家都一个模样。

    但图录外观无关紧要,最重要的,还是要有jīng品压得住场,吸引买家前去才行。

    周夏粗粗翻过全国数一数二拍卖公司的图录,对总体情况就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次秋季拍卖会,“生货”也就是在市场出现频率不高的jīng品,并不算多,很多拍品,都是频繁出现在最近几年拍卖会场上的面孔。一般而言,半数以上的“熟货”会水涨船高,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都期望着它能升值。当然,也有些拍品处于下跌趋势,买入的人就算是投资失利。这种现象,在中国书画板块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盖因书画板块群众基础非常好,书画作品因其存世量大,参与的藏家也多,频繁交流出手的次数也比较多,所以占古玩收藏市场整体交易量的比重相当大。

    周夏现在的目标也正是要兼顾到书画板块上来,即便有了考古鉴定系统能准确鉴定出年代来,可你要是不知道是谁的画作,他的画作有什么风格特征,那也是件相当丢人的事情。这也没有什么速成的途径,只能多看多记,好在系统给他隐藏福利记忆力跟着提高不少,要不然,别说鉴别真伪,光记忆这么多名家,就够他头大的。

    苏晓茹想往这方面发展,周夏可以和她共同进步,有人作伴,学习起来也不至于那么没劲。

    当然,周夏最关注的还是瓷器,这是他最喜欢的,也是最擅长的领域。

    可让他觉得遗憾的是,即便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拍卖行,这次秋拍征集到的瓷器质量仍旧不理想。反应出藏家惜售的情绪严重,不愿意将手里的好东西拿出来放在这样的市场上。

    像往常那样,动辄上千万甚至过亿的jīng品都很少。估价最高的,也就是在五百万左右的乾隆粉彩佛像。可周夏估摸着,以时下人们对乾隆皇权的热捧,以及对佛像的热衷,拍出超过估价一倍的高价,也就是超过千万应该不成问题。

    相对而言,天地拍卖公司推出的永宣青花瓷,放眼整个秋拍,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瓷器jīng品了。

    填饱肚子后,周夏继续和拍卖图录战斗。

    他着重关注的还是瓷器杂项方面,这些是他在拍卖会预展上面能够上手的东西,对他的鉴定水平,能有相当大的帮助和提高。

    周夏并不觉得这些都是真品,很多景德镇出品的高仿品,都被送上了国际大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等举办的大型拍卖会上,国内这些拍卖会上,这样的高仿品的数量只会更多。光看图录的照片是没办法分辨得出来的,得亲自上手,仔细鉴定才能辨别得出真伪来。

    当然了,也有些东西,周夏通过照片,就能辨别得出,绝对是仿品。套用周夏老师的话说,看的瓷器多了,普通的仿品鉴别起来就很简单,不用多看,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就像对面走过来一个人,你眼力再不好,可是男是女总该分得清楚吧!要这都分不清楚,我建议你们,干脆转行别出去丢人现眼。

    大拍卖公司征集来的瓷器中,这样周夏一眼就能分辨出是仿品的,数量也不少。周夏相信,到了现场看到实物的话,仿品的特征会更加明显,那些拍品,自然就不需要特别关注。

    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拍品,周夏都详细地做了标记,并把拍品的编号以及名称,记录在他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免得到时忘记了。

    研究这样的拍卖图录,对周夏来说,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让他乐此不疲,因为,从中能学到不少的新东西,即便是自己不清楚的,也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他自己刚刚才做过天地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对这样的拍卖图录,想要表达的意思,自然领会深刻。

    到凌晨,周夏觉得有些困,这才收拾洗漱,他准备睡几个小时,再去鬼市转转,试试运气如何。

    调好的手机闹钟准时响了,周夏迅速起身,收拾一番后,就赶往鬼市。

    他到时候,人还不算特别多,可过了没多久,整个鬼市的人气就变得鼎盛起来。

    可周夏在鬼市仔仔细细转了个遍,也没发现有什么值得出手的东西。

    他倒是看见一件勉强值得入手的东西,是只清晚期的象牙笔筒。可周夏一问那摊主,他似乎也知道那是件好东西,开价五万块,而且死活都不肯降多少。

    周夏就没多跟他纠缠,在他看来,那象牙笔筒雕工一般,也不是名家出品,卖个两万块他还不定会买。因为买进来的话,很难将它给转出去,那家伙开价五万,简直就是天价,周夏除非脑子抽了,否则,打死都不会以这样的高价去买,有那闲钱,还不如留着淘些别的东西。

    在鬼市上,周夏也和赵祥波打了个照面,他还得老老实实地上前打招呼问好。

    赵祥波属于没事来溜达溜达的类型,他表现得对虚礼不感冒,可周夏要是敢对他视而不见,肯定得被他一阵训斥。

    赵祥波饶有兴致地问起周夏,“今天早上有没有收到什么好东西,拿出来让我瞧瞧,可不许藏着掖着,你的秘sè瓷净水杯可还在我手里。”

    周夏对他颇敢无语,这赵祥波还真个十足的老流氓,这样子威胁的话都说得出来。再说了,他也没那逆天的运气,每次都能遇上好东西,并低价弄上手的,他只说,“倒是只看中一象牙笔筒,可惜价格贵得死人。我觉着,我还是学着赵教授,多看少买比较好些。”

    赵祥波看周夏不像在撒谎,如果不是像昨天那种情况,搞到刚出土的东西,周夏也不会隐瞒,这小子肯定更得瑟,拿出来炫耀还来不及的。加上他也看过那只象牙笔筒的,雕工粗陋画风艳俗,丝毫没有文玩藏品该有的风范,白白浪费了象牙原料。可以说除了是年代稍微久些的象牙外,毫无收藏价值可言。

    周夏空手如归,赵祥波心底觉得特别高兴,当然,他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表扬他说,“周夏,我一直以为你只是眼力不错,没想到,眼光也挺好的啊!”

    周夏回答说,“赵教授过奖了!其实无关眼光眼力的事情,真实情况是我资本不够,不敢胡乱挥霍。要我有花不完的钱,我一定将它给买下来,好歹也是上了年代的象牙嘛!”

    赵祥波呵呵笑,心说这小子还真是有点意思,和他的判断也是如出一辙。

    C

    。。。

第七十四章 知假买假() 
但赵祥波还是不忘调侃他,“要不,再去看看,或许真能挑到喜欢的东西。”

    “好啊,不如赵教授也一起,正好我也有很多问题要请教。”周夏本想闪人的,可转念想想,这会回去也没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做,赵祥波就在这里,不拉他下水,趁机从他那掏点东西出来,不是可惜了这样的好机会,这趟鬼市也就不算白来。

    “你小子还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赵祥波乐道,“左右我这么早回家也没事,就陪你一起逛逛。”

    周夏嘿嘿笑,赵祥波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就是这脾气比较古怪了些,但周夏现在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从他身上学点东西,还是相当值得的。

    有赵祥波这么个活字典在身边,周夏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一点也不顾忌,会不会是赵祥波不能说的秘密之类的。反正他是这样想的,如果赵祥波不愿意说的,那他就不说好了,他想问的东西还是得问。

    赵祥波则有些哭笑不得,周夏这小子也忒不客气了,不是问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就是问些需要长时间经验积累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这简直是要掏他老底。可赵祥波既然答应下来,还是得逐一回答,遇上不想说的或者一时间说不清楚,就含糊跳过,周夏也不追问。

    一路转下来,两人都没发现有什么值得入手的东西,眼瞧着时间不早,大家也都纷纷散去,赵祥波心想,总算快结束了。

    可周夏自我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而且他还觉得有些遗憾,时间过的太快,还没来得及从赵祥波嘴里套出更多的东西来。

    最后面几摊位上差不多都是书画书法,周夏对此并不擅长,赵祥波的主要研究方向也不是在这上面。但周夏觉得,赵祥波再怎么着也比他强些,最起码,见过的真品比他多,他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继续去逛。周夏可是立志要全面发展的,书画书法可是鉴定的主要项目,不去实践怎么行。

    两人上前一看,好家伙,几乎所有名家的作品这里都有。

    近代比较出名,市场上拍卖会上卖得最为红火的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师的作品就不用多说。东海人比较钟情的海上画派名家,诸如吴昌硕,任伯年,黄宾虹,赵之谦等等名家大师的作品,也比比皆是。

    周夏看得那是眼花缭乱,他并不指望能从这地摊上找到真迹,只想借着这一的机会,尽量从赵祥波身上挖出些宝藏来。即便是他已经知道的知识,也权且当做温故而知新,反正不会吃亏就是。

    时间不早,地摊主们也都纷纷收拾东西,准备撤退。

    周夏手上拿着张落款为唐寅的《品茶图》,在和赵祥波讨论唐伯虎的风格特点,以及唐伯虎本人的轶事。至于这幅画本身,如果忽略掉落款的话,倒能感觉出有那么些意味,就像是一副特写的镜头。画中高人雅士稳坐旷野松树之下,身边茶几上各种杯具俱全,一边品尝一边听琴女弹琴,还有个小茶童在石后煮茶。周夏觉得,这画工笔法倒还可以一观。

    可一旦落上唐伯虎的款识,那这幅画的顿时就显得不够档次,明显是临摹之作,而且,水平还是不特别高的那种。

    这样的作品,周夏和赵祥波都没有探讨作品本身的yù望。

    摊主正在收摊,周夏随意翻了翻,竟然找出一副未完成的作品,只用笔粗粗勾勒出轮廓来,而且这轮廓还很简明了当。看得出来,作品的主人也没打算画很多东西在上面。而且这幅作品没有款识,也没有什么铃印,但其纸张据周夏第一眼的印象,倒像是上了几百年的纸张,保存得不是很好,有好些处都有被岁月侵蚀的痕迹。周夏还没来得及细看,然后,就听见系统提示道,“发现珍贵文物一件,建议收藏。”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差点没把周夏给砸晕。

    毫无疑问,系统所提示的珍贵文物,应该就是他手里这件未完成的作品。

    眼瞧着摊主就要收摊赶人,周夏来不及做更加细致的鉴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赶紧把这幅画给拿下来。

    周夏也赶紧让系统再做番鉴定,仔细确认,是否那珍贵文物就是手中这副未完成的作品。

    要是因为一时疏忽,搞错了的话,他就白白错过收藏这珍贵文物的机会,可是要后悔终身的。

    “该作品创作于公元1644年。”系统马上给出鉴定结论。

    周夏狂喜不已,心说,这就对了!

    公元1644年,应该是明崇祯十七年,也就是大明朝灭亡的那年,这件未完成的作品,和明朝的灭亡应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