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国色江山-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饭前刚收到消息,全靠他们跑来告诉下官。”

    朱道临指向坐在外围的赵训庭和冯升泰等人:“正要商议是否做些准备,国公爷和诸位大人就来了。”

    郑三俊含笑问道:“朱将军是否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朱道临哪还不知道这个老狐狸的意思,偏偏就不能让他如意:“回大人,下官还没来得及想呢,不过确实有人提出了个建议,下官觉得有责任转告诸位大人……”

    “这个建议是为确保金陵皇都的安全与秩序,由六部牵头召集足够的兵力,把即将到来的百万灾民挡在长江北岸,同时责成江北各地官府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只要熬到洪水退去,灾民自然会返回家园。”

    “如此一来,支撑大明近三成税赋的江南就能成功避免可能遭受的损害。”

    此言一出,满堂愕然。

    郑三俊和冯元飚等人不知朱道临是鲁莽无知还是故意为之,徐弘基的愕然是因为没想到朱道临如此彪悍,敢当面让两位尚书难堪,吴景贤的愕然完全是装出来的,绝对达到专业最高级别,实际上他心里早已乐开了花,边上的赵训庭和一群总管的惊愕是自家大人太牛气了,恐怕面对皇帝都不会怯场。

    “不可、不可!此举万万不可!”

    不想担上骂名的兵部尚书冯元飚连连摆手,要把百万灾民挡在北岸,就得出动沿江几百里的军队,要出动这么多军队,只能由他这位兵部尚书和魏国公徐弘基、今天没来的隆平侯张拱薇一起商议,上奏朝廷的同时由南京兵部签发命令,掌握军权的徐弘基和张拱薇调兵执行,可是只要签发这道命令,他冯元飚这辈子的清誉将会毁于一旦。

    郑三俊很快回味过来,尽管心中恼怒,却不得不按捺下去,知道对付眼前这个胆大包天的狠人,不能再像对待寻常武官和地方官员那样。

    于是郑三俊不再考虑什么面子架子,直截了当地陈述六月初六黄河决堤的具体过程和巨大危害,神色越来越凝重,语气越说越沉重,表达完团结一致排除万难的决心,最后提出殷切希望,肯请仁德远播久负盛名的紫阳观和朱道临挺身而出,起个表率作用,解万民于倒悬,南京六部同仁定会向民众向朝廷禀报紫阳观和朱道临的义举,请求朝廷和皇上给予褒奖。

    户部尚书一番情真意切的慷慨陈言结束,宽阔的正堂里一片寂静,所有目光都集中到朱道临脸上。

    朱道临缓缓放下捧在手中的杯子,提出个令所有人意想不到却无比大气的条件:“感谢郑大人的器重和鼓励,赈济万民本就是我道教弘扬道法的途径之一,不管有没有褒奖,都是修道之人义不容辞的本分,只要有这份能力,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

    “只是……考虑到此次黄河决堤太过凶猛,灾民数量实在太大,为了不至于因为全力赈灾,最后把自己变成需要赈济的灾民,下官希望能够获得龙潭码头以西至小北山之间的两万亩荒芜之地,以及上元码头对岸长满芦苇蛇蝎出没的八卦洲,用以补偿紫阳观和下官的巨大耗费。”

    “如果诸位大人同意,下官和紫阳观愿意妥善安置50万灾民,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开发龙潭那片荒地和八卦洲。”

    郑三俊和冯元飚等人面面相觑,久久无法决断。

    ps:谢谢小叶黄杨2大大的!小火继续求订阅、、和鼓励!(。)

    搜索引擎第一时间收费是

第二二四章 无法拒绝的请求() 
虎山正院。…。…

    见正堂里气氛有些沉闷,徐弘基打破了沉默,向朱道临问道:“你要那两片不能耕不能种的地盘干什么?”

    “对啊!咱家也让你搞糊涂了,龙潭西面那片地方全都是山岗、水塘和荆棘丛生的乱石滩,四面环水的八卦洲更没用,芦苇丛生蛇蝎出没也就罢了,每次长江涨大水,大半个八卦洲都会被淹没,连鬼都不愿呆的地方你要来干嘛?”吴景贤也被朱道临搞糊涂了。

    朱道临微微一下,如实说出自己的打算:“龙潭那片地方虽然荒凉,但面临长江,适合建工坊,我想先把上元至龙潭的55里大道和码头修起来,之后逐年投入,慢慢建设,数年之后也许会成为造福一方的工商业区。”

    “八卦洲也同样如此,只要在四面填土为堤,挡住洪水,逐步铲除岛上的芦苇和野草荆棘,拓宽贯穿其上的两条小河,就能获得4万亩肥沃土地,可以在上面修建一座紫阳观别院和农舍,雇请农夫耕作土地。”

    “预计最多五年时间,那片谁也不愿多看一眼的荒废之地,就能变成造福于民的鱼米之乡。”

    徐弘基连连摇头,本想说句要那两块破地得不偿失,但为了保持形象,最终还是没说出来。

    吴景贤不混官场,本身又是文官的死对头,所以毫无顾忌地连声反对:“不值当、不值啊!为了那两片鸟不拉屎的地皮,耗费多达五年时间,你算算得花多少钱?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赵训庭等人纷纷附和吴景贤的意见,就连冯元飚也微微点头,认为朱道临这个选择确实得不偿失,有欠考虑。

    朱道临没有采纳众人的意见,反而平静地解释道:“如果黄河不决堤,没有成千上万灾民涌过来,下官绝对不会考虑龙潭西面和八卦洲那两块地,宁愿花钱兼并周围现有的山地水田……”

    “我之所以这么打算。完全是因为灾民的安置,总不能供着几万、几十万灾民一年半载吧?灾民若是来了,除了赈济还必须让他们有事干,让他们忙起来。没事干的话,这么多灾民很容易引发民乱,甚至暴乱,到时候谁也担待不起!”

    说到这儿,朱道临停顿了一下。望向郑三俊等人,似笑非笑地说道:“郑大人、冯大人,还有诸位大人,该说的下官都说了,还请诸位大人慎重考虑下官的建议。”

    “今天是六月初十,距离黄河决堤已过四天,估计再有两天,灾民的先头队伍就要到来了,若不能及时拿出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展开赈济和约束。很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麻烦……”

    “可是,一旦赈济,米粮和食盐首当其冲,若是江南粮商、盐商借机疯狂囤积,哄抬物价发国难财,那就不是下官这个区区四品武官能解决的了!”

    “到时候要是没人管,下官也只能守住自己的家业……与身家性命相比,区区虚名和脑袋上的四品武官帽子算个屁啊!”

    郑三俊和冯元飚等人听完腻味不已,徐弘基忍不住低头捂嘴,吴景贤干脆呵呵笑出声来。

    可朱道临说的都是大实话。郑三俊毫不怀疑这个手段强横的家伙说到做到,何况朱道临正在帮助江南水师和陆师训练上万新兵,到时候他绝对敢把这上万新兵调出来守住虎山庄园和紫阳观,然后坐在家里看热闹。

    但是。郑三俊很想知道,朱道临为何需要那两片面积巨大却没有多少价值的土地?难道他说的是真话?

    若是真的,会不会又是针对自己一方的阴暗毒计?

    想来想去,郑三俊为难了,他很想立即答应朱道临的条件,换取朱道临拿出巨资和巨大的人力物力安置数十万灾民。如此一来,他就更有把握保全江北各地早把官仓存粮卖光的大批东林党官员。

    可是,在没有弄清朱道临的真正目的之前,郑三俊实在难以答应,之前勋贵和宦官的联手发难,已经让东南世家门阀恼怒不已,他郑三俊因此背上了沉重包袱,至今仍没有获得东南世家门阀的原谅。

    万般纠结的郑三俊等人走了,徐弘基和吴景贤劝不了一意孤行的朱道临,只能叮嘱几句相继离开。

    朱道临立即抓紧时间召开总管会议,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大家:“哪怕无法得到龙潭西面和八卦洲这两片地皮,我们也要立刻行动起来,为赈济苦难的灾民尽到自己的力量。”

    次日中午,朱道临待在家里与师爷叶良辰一起制定系列灾民安置方案,计算前期需要投入的维护兵力和大致花费,左等右等没有等到郑三俊的回复,却等来了从天津港满载而归的水师船队。

    远航归来的四艘大船已经顺利靠泊,官兵们小心将500多匹战马牵下两艘大船,码头工人开始从两艘战船上卸下一捆捆皮货和一块块散装生铁,部分官兵仍然留在船上进行最后的整理和检查。

    佛郎机教官队长西梅诺率领满载而归的部下率先登岸,严格按照军中要求,列队向朱道临报告。

    直到朱道临满意地宣布解散,西梅诺才兴奋地上来和朱道临亲切握手:“亲爱的将军,贵国太辽阔了,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发现,天津港各种精美的食物味道非常鲜美,他们烹制的羊肉很符合我们的口味,很多工艺品精美绝伦,我们的勇士买回不少留作纪念,当然了,天津港的姑娘也很漂亮,哈哈!”

    朱道临疑惑地压低声音:“你们集体去青楼了?”

    “那当然,我们又不是修道士,我们是战士,明白吗?战士!哈哈!请原谅我不得不向你告辞,我需要返回营房整理个人物品,然后好好洗个澡,计算一下我的储蓄还剩下多少,未来三天的假期我想进入美丽繁荣的南京城购物。”

    西梅诺敬了个礼,捡起地上绑着皮绳的肮脏包袱,快步走向营房。

    朱道临在满脸自豪的副千户徐文涛陪同下向北前行,一边倾听徐文涛汇报此次航行的经过和装卸货物的情况,一边穿过营区绕过北面的炮台后方,来到尚未启用再次被马匹占用的靶场。(。)

第二二五章 缘分() 
徐文涛指着马群,高兴地向朱道临介绍:“大人请看,那匹白马和两匹枣红色骏马,是曹公公特意为大人从御马监调出来的纯种河曲战马。”

    “听送马来的几个百户说,都是十几年前西域进贡朝廷的那批宝马的后代,两匹枣红骏马都是三岁,那匹最高大神骏的白马四岁,其他572匹就差多了,大部分是蒙古马,其中四分之一是蒙古马与丁零马杂交的挽马,身形高大力气很足,就是跑不快。”

    徐文涛是马军出身,又在辽东服役七年,对马匹非常熟悉无比珍爱,只是没想到自己调到江南之后变成水军,从他兴奋的情绪看来,这家伙似乎颇为享受。

    朱道临望向陆续被牵下货船的一匹匹马,忽然发现独自走到纵深山脚下那匹河曲白马很不合群,而且一直在望着自己所在的方向。

    朱道临看了一会儿那匹与众不同的白马,发现除了高大之外没什么特异之处,刚要移开视线,心中没来由一阵悸动,他下意识移动右手,盖住左腕上的金刚圈微微转身,面向五十米外那匹高大而孤独的四岁河曲白马,白马这时也转过身子正对朱道临,一动不动与朱道临对视起来。

    边上的徐文涛很快发现这一异象,惊讶地望向昂首伫立的白马,转向朱道临欣喜地说道:“大人,那匹白马很可能和大人有缘分啊!”

    “缘分?”

    朱道临颇为疑惑,脑子里泛起模糊的念头,逐渐生出丝丝难以名状的亲切感。

    徐文涛兴致勃勃地解释起来:“这种事情早已不新鲜了,但很少有人亲眼见,而我有幸遇到过……”

    “记得那年我刚到辽东前线没多久,我们左翼前所的斥候队长领着17名精锐弟兄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