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标出系列经纬度,他的表现比巴加斯认识的所有西班牙船长还要优秀,没有半点儿第一次出海远航的新手无法掩饰的生涩和慌张。
经过数月的勤学苦练,巴加斯已经能用江南官话熟练交流。听到朱道临报出“七个半小时航程145公里”的数据,他对顶风航行条件下取得的航速非常满意:
“将军的计算非常准确,三分钟前,我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十公里外的嵊山岛。风浪正在变小,浪高已从上午的1。8至2米,下降到现在的1。3米左右,预估今天晚上和明天白天的海况还要更好一些。”
“台风已经过去一天半时间,海况应该逐渐好转了。”
朱道临放下炭笔直起腰来。原地转动长时间图上作业后微微僵硬的腰部。
巴加斯递给朱道临一个白银打造的扁酒壶,看到朱道临接过去看了看便打开喝下一口,他开心地笑了起来:“味道如何?”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苏格兰威士忌,总觉得马尼拉酿造的朗姆酒有股焦糊的味道,估计是酿造之后澄清不够,或者是甘蔗没选好。”
朱道临说完盖上盖子,把造型简单没有装饰图案的银质扁酒壶还给巴加斯:
“现在只是开始,下去的任务十分艰巨,完成为期40天的连续航行任务之后。我送你一个更漂亮的雕花银质酒壶,干脆我再定制一批漂亮的扁酒壶,每个参加此次任务的海军官兵和陆军官兵都送一个留作纪念。”
众人听了非常高兴,巴加斯笑了笑试探性地问道:“将军,我们的战舰什么时候才有名字?”
“是啊将军,龙江卫的战船都有了名号,我们的船比他们多,比他们好,更应该有名号才是。再过一个月,造船作坊船坞里的两艘500吨级新型战舰就要下水试航。再不给现有战船安上名号,很容易造成混乱。”
精壮黝黑的大幅邝永健也大胆提出意见。
朱道临解释道:“别急,很快就会有了……此前之所以一直没有给战舰命名,是因为我们没有拿下淡水港。拿下淡水港之后,我们的水师才算初步具备航海能力,才有资格称之为海军。”
“有了海军,自然就要有舰队,有了舰队,自然就会有战舰的名号。”
巴加斯一听非常振奋:“将军。我们的战舰如何分级?将会如何命名?”
朱道临把考虑数月的海军建军方案简要告知:“目前欧洲各国海军也没有区分战舰级别的统一标准,我只能根据大明帝国的实际情况,把海军分成两个部分,其中长江沿岸水师千户所和内河战船保持原样,除了为每一艘内河战舰命名之外,其他暂时不做调整。”
“将军,现有水师各千户所,今后是不是只需承担长江防卫?”邝永健一脸关切地问道。
“没错!”
朱道临点了点头:“我们将在宝山港和淡水港组建两个海军分舰队,优先组建淡水分舰队,两艘即将下水的500吨级新型三桅战舰、两艘由盖伦武装商船改装的500吨级三桅战舰、现有两艘450吨级双桅战舰,以上6艘战舰将与后面那艘运送移民的800吨盖伦货船、葡萄牙人即将送来的两艘700吨级盖伦货船一起,组成淡水港分舰队,继续承担移民运输任务。”
“上元港的4艘150吨级帆桨快船下次会加入进来,作为长期驻守淡水港的巡逻船。”
“明年这个时候,淡水分舰队的500吨级战舰数量必须达到20艘,500吨级以上运输船达到12艘,官兵总人数要达到12;000人,并拥有海军专用码头、防御要塞群、设施完善的军营、足够的粮食物资仓库和一所海军学校。”
巴加斯非常震惊,他做梦都没想到,朱道临会在小小的淡水港投入如此巨大的力量,如果一年内真的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整个远东局势很可能因此而发生巨大改变。
邝永健和杨大鼎欣喜不已,他们没有巴加斯那么丰富的阅历和见识,只知道自己的队伍将会迅速壮大,自己手下的士卒将会成倍增长,自己的官职和军饷肯定也会迅速提高。
朱道临继续刚才的话题:“现在告诉你们战舰的分级标准。我决定把海军战舰分为一到五级,第一级:排水量3;000吨以上主力战舰,主力战舰以各大海大洋命名,运输舰以大明各大湖泊命名。
第二级:排水量2;000吨至3;000吨战舰。主力战舰以大明高山命名,运输舰以大明各布政使司名称命名。
第三级:排水量1;000吨至2;000吨战舰,主力战舰以大明江河命名,运输舰以大明各州府名称命名。
第四级:排水量500吨至1;000吨战舰,主力战舰以春夏秋冬命名。运输舰以大明各县名称命名。
第五级:排水量300吨至500吨战舰,主力战舰以树木命名,运输舰以花草命名。”
“会有3;000吨以上的超大型战舰吗?”杨大鼎惊愕地问道。
朱道临点点头:“有,不信你问问巴加斯,欧洲不少国家已经拥有1;500吨以上的战舰,接下去战舰将会越造越大,世界各国海军都会争相建造吨位越来越大、火炮越来越多的超级战列舰。”
巴加斯诚实地点点头:“早在八年前,我们西班牙就制造出了1;200吨大帆船,东印度公司就有4到6艘1;200吨级武装货船往来于美洲殖民地和西班牙之间。”
“五年前,马尼拉港造船厂开始制造800吨级至1;200吨级远洋货船。正在上元港船坞里改装的两艘500吨级改良型三桅武装商船,就是马尼拉港造船厂制造的,荷兰人在爪哇岛上的造船厂也开始大吨位货船的建造。”
“有消息说,法国人三年前建造超过2;000吨级的远洋货船,两年前英国开始建造1;500吨级的强大战舰,以我对上元港造船厂的了解,也许用不了两年,将军麾下聪明勤奋拥有先进制造工具的造船工匠,也能制造超过1;200吨的优秀战舰,对此我满怀信心!”
朱道临知道巴加斯的话没有多少水分。但对于自己麾下的造船厂却没有巴加斯这么乐观。
造船不是简单的仿制生产,工匠们再努力,先进技术资料和建造工具再多,也需要时间去探索、学习、消化和巩固。谁也急不来。
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朱道临没有对任何人说:
荷兰人和强势崛起的郑氏家族之间,长期存在贸易航线和势力范围的明争暗斗,特别是近两年,双方的摩擦越来越频繁,正处于历史上最强盛时期的荷兰人已经失去耐心。与福建郑氏家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不出意外的话,双方将会在明年春夏之间爆发一场决定前途命运的大海战。
朱道临必须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在占据淡水港之后,抢在荷兰人和郑氏家族分出输赢之前,迅速把淡水港的完善防御建立起来,然后趁乱南下,占领淡水河口直到南面的新竹地区,抢先一步占据70公里海岸线和纵深地域合计1400平方公里的荒芜之地,然后才能陆续移民进行开发。
否则,一旦郑氏家族腾出手,掉头北上占据新竹,失去南面屏障的淡水港将会暴露在郑氏家族的眼皮底下。
要达成以上目标,朱道临必须拥有足够的武力作保障,在尽量避免刺激正在交恶中的荷兰人和郑氏家族的同时,大力扩充战舰数量和陆地驻军数量。
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需要持续建设的淡水港和南面70公里的新竹地区,要扩充海上数量,必须拥有足够的战舰和训练有素的海军官兵,否则无法抵挡实力强大的郑氏家族,以及拥有数十艘先进战舰的荷兰人。
如今,朱道临不但缺少训练有素的海军官兵,更缺少战舰,海军官兵可以在往来航行运送移民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利用比对手先进数代的火炮弥补差距,可合格的战舰不是想造就能造出来的。
因此,朱道临不但要继续催促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卖给自己各种新旧武装货船,还要督促自己的造船作坊加班加点,大量制造成功研制出的500吨级新型快速战舰,未来两年内必须制造出20艘以上才堪堪满足需要。
正因为如此,未来两年之内,虎山造船工坊根本没有能力制造800吨级以上的战船,最多只能在设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这就是朱道临的无奈,也是古老的东方大国走向海洋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
ps:新的一周啦,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
第二五二章 有惊无险()
从邻近海岸的黄水走向远离陆地的蓝水,沿途隐隐约约的大小岛屿再也看不见了,船队在连续七天七夜的航行中,经历了两场骤然而至的暴风雨,拖后两艘满载军民的货船两次再暴风雨中迷航离散,最后都幸运地重新回合。
在一望无际辨不清方向的大海上连续航行,所有人都要默默忍受白天的酷热和黑夜的潮湿环境,恐惧和迷茫沉沉压在每个军民心头上,坚韧如朱道临也感到深重的焦虑和担忧,唯独雇佣军们毫无半点儿沮丧之感,一张张满是肮脏胡子的脸上或是嬉笑,或是麻木,或是不屑,唯独没有惊恐与迷茫。
朱道临不得不承认,多亏了与水师官兵们朝夕相处的60名海军教官和后加入的140名雇佣军,正是他们的不断鼓励、谩骂甚至粗暴的体罚,激起每一艘船上水师官兵的勇气和倔强,严格遵照西班牙教官丰富的航海经验和准确的口令,齐心协力驾驭船只,才使得整个船队有惊无险地躲过两次风暴,迅速走出风急浪大的的危险区域。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两次风暴过后,经过不断地努力和团结一心的整体行动,最后都能如愿找回失散的货船◎,,让船上的所有军民增加了信心,再次树立起战胜困难、成功抵达目的地的希望。
虽然朱道临并没有向任何一个佛郎机教官和雇佣军说声“谢谢”,但他所在的第一艘战舰上,所有佛郎机人都能从他欣喜与满意的笑容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为了避免暴露行踪,与福建郑氏豪强和荷兰人的商船碰面,船队离开嵊山岛之后一直在远离海岸的大海深处航行,虽然成功避开了货船往来频繁的沿海航道。但也因此而无法以近岸的大小岛屿为参照物准确定位。
加上两次遭遇骤然而至的风暴,船队耽误了两天左右的时间,直到第八天下午,才看到南面海面上如同海市蜃楼般虚幻的海岛轮廓。
下午四点五十分,桅杆的瞭望哨忽然大声呼喊起来:“陆地!我看到了高山,很高很大的山。那一定是台湾岛——”
甲板上一片欢呼,疲惫的水手们忽然充满了活力,站立在船艏甲板上两个多小时的朱道临举起望远镜不断观察,终于确信十余公里外沉浮于水天之间的高山,就是台湾岛东北角的阳明山,不由长长地舒了口气:“台湾,我来了!阳明山……”
“阳明山!?亲爱的将军,你是给那座高山命名吗?”
牛高马大的代理船长巴加斯来到朱道临身旁,咧着嘴满脸笑容地问道。
朱道临这个时候才想起。阳明山是老蒋被赶到台湾之后才取的名字,被冠以阳明山这个名字之前叫做草山,于是笑了笑回答:
“给那座高山命名?这主意倒是不错……嗯,等我们踏上淡水河口的陆地之后,完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