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6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

    老贾噎在那里,一时之间无言以对。

    唐奕趁势道:“朝廷的目的无外乎要一个放心,一个掌控。”

    “可是,这个掌控可不是什么指手划脚,乱管一通!”

    “只要保证不反不乱,不生二心,那放权军事又有何损失?”

    “军队还是大宋的军队,不是某一将的军队,这就足够了!!”

    “。。。。。”

    “。。。。。”

    众人无语,低头琢磨。。。。。

    好像也对!

    贾相爷这个纠结,老脸扭曲,“可是,为什么是王子纯呢?你找别人不行?”

    只见唐奕一摊手,“那相爷说谁去吧?”

    “这个人得是你们都放心,都认可的人吧?”

    “这个人还得是有能力,有才智的人吧?”

    “万一干不出效果,或者干脆搞砸了,那就辜负了诸公一番求变、求新的良苦用心,对吧?”

    大伙儿听得不由一挺腰板儿,唐奕这个马屁拍的好,虽然傻子都知道是唐奕在求变求新,可是安在众人头上,也没人反对。

    “再者。。。”唐奕继续忽悠。“这个人还得压得住杨怀玉,否则就阎王营那股野劲儿,谁治得住??”

    “对!”那边唐介点着头。“就阎王营那帮土匪啊,也就王子纯这个同样是土匪的人物才能镇得住!”

    “嘿!!”老贾这个气哟,唐介这老货变的倒是快。

    不过,贾相爷其实已经被唐奕说动了,面有缓和:“这么说来。。。。还非王子纯不可了?”

    。。。。。。

    哪成想,他这里话音刚落,门外突兀传来范老爷的声音:

    “那是自然,非王子纯不可胜任!!”

    众人回头一看,范老爷迈着四方步,抬头挺胸的进来了。

    左右屋里也没外人,范老爷眼神略有不屑,是言辞稍带嘲讽。

    “你们啊,别怪老夫语直。。。。”

    “迂腐!!”

    “让王子纯去试试又何妨?成了,则军制大善!”

    “不成,调回来就是。”

    “都已经在各个衙门口儿挂了号的人物,还能耽误了他的前程怎地?”

    顿了顿,又继续道:“尝试!!”

    “尝试才是重要的!咱们大宋朝走到今天,要是连尝试都不敢了,那还有什么前途?”

    “嘿!!”

    大伙儿不干了,特么范希文这是教书教上瘾了是怎地?都开始给同僚上课了呢??

    而唐奕则是一翻白眼儿,差点没载地上。

    心说:节操。。。。

    节操啊,范师父!!

    就在昨天,他还把刚刚对群臣说的话原原本本和范老爷絮叨了一遍。

    而范老爷的表现。。。。。

    还不如贾相爷呢!

    现在倒好,才一天,就活学活用,开始“育人”了。

    。。。。。。

    不过,唐奕也看得出来了,范师父这是故意的。

    有他老人家这么一搅局,原来还找不着台阶儿下的众人却是不用找台阶儿了,直接砸地上了。

    可是还拿范老爷没办法,谁让他牛气呢?

    而且,不同意也得同意,没看范老爷那里已经上纲上线了吗?

    。。。。。。

    唐奕想笑,范师父此时的表情让他想起后世的一句戏言:

    “就喜欢你看我不顺眼,还干不掉我的样子。。。。”

    可是唐奕笑不出来,暗叹一声,倒有几分忧虑爬上眉头。

    他知道,像这样的场合,随着改革的深入,不会是偶然,甚至会越来越多。

    无他,很多东西不但对手接受不了,连自己人也没法理解。

    他要一点一滴的改变,要一字一句的解释,一小步、一小步的渗透!!

    革宋,用超越时代的思维革宋。。。。。。

    真的不容易!!!

    。。。。。。

第931章 大开眼界() 
王韶没有马上离京远走辽河口,这个军中宣政使到底是何职能,需如何发挥效用,不是简单说说就能了事的。

    包括唐奕也一样,说是“政委”,可是政委到底要干什么,精确到每一个细节却也是一知半解,要他与王韶一同琢磨、研究。

    不过,好在唐奕长年与阎王营、涯州军为伍,对军中之事了解甚多,而王韶也是熟读兵书之辈,不算是门外汉。

    二人既是摸着石头过河,又算是为以后武院培养各军宣政使打下基石。

    是以,等王子纯北上辽河口和杨怀玉搭伙儿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多月之后的事情了。

    。。。。。。

    在此期间,王韶几乎每天都与唐奕一同讨论研究,结合大宋的实际情况,还真就弄出了一套宣政使的章程。

    当然,这两个月,朝廷也没闲着。

    第一件,就是五月中,黄河汛情再次告急,水势之凶,比之嘉佑二年后那次犹有过之。

    但是,不同的是,去岁黄河水道就已完工,此次春汛,正好检验沈存中的治河成效。

    到了六月初,各州河务上报到京师,黄河中下段沿线两百余州,无一受灾。

    此讯一经传出,举朝振奋。

    要知道,那可是比嘉佑二年更大的洪水啊,可是结果却与嘉佑二年截然相反。

    无论官员,还是百姓,仿佛过年一般欢天喜地。

    第一次,这是大宋万民第一次在黄龙起舞之下取得了胜利。

    且根据河监的推测,依现在黄河大堤的牢固,至少十年一遇的大汛将不再是威胁。

    也就是说,黄河两岸的百姓终于可以不用过年年走水,岁岁遭灾的日子了。

    对此,唐奕也很满意。

    现在的黄河虽然还达不到后世那般“温顺”,但是,能保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安宁,已经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朝廷也无须用“是年河宁”的语句来自我安慰了。

    但是,居安思危,唐奕很清楚,治水是一个长期投入的工程,从来没有一劳永逸之说。

    当众人还在为黄龙受伏而振奋之时,他已经向赵曙提出把治河当做一个百年工程了。

    朝廷不但要重视,而且要设立专款专项,从每年财税之中筹拨治河款,以备不时之需。

    。。。。。。

    对此,赵曙自然是什么都听唐奕的。而满朝文武也是出奇的一条心,皆是点头称是,竟无一人反对。

    大伙儿是尝到了甜头了。

    当初,唐奕斥资几千万贯非要去修河,那时众人还有点心疼。可是,只看今年这一次,就明白绝对不是赔本买卖。

    先不说黄河息势,对北方航运的影响有多大,单单这一个夏汛,就免了多少灾祸?

    这样的大水,若是放在往年,不淹了半个大宋是不会罢休的。

    只赈灾、平乱、复耕这些,就不知道省下了多少银钱,要是算上各州各府重建家园的耗费,那就更无法计算了。

    而这次,朝廷不但拨款,而且大方的很,由范仲俺和贾昌朝提意,三司复算出耗费比例,最后定为,每年拨百万之巨于河道维护,还有治河储备。

    第二件大事,则是先帝起灵。

    所谓起灵,就是把赵祯灵驾从开封运抵永昭陵,于八月十五,先帝殡天整七月之时,下葬永昭陵。

    这是举朝大事,非工务所累,满朝文武、赵室宗亲,必要同行,送先帝最后一程,唐奕自然要陪驾前往。

    所以,七月初,包括范师父和贾昌朝这些相公,就一同陪赵曙起驾离京,去往永昭灵了。

    也正因为如此,唐奕错过了一件大事,一件真正改变这个时代的大事!

    。。。。。。

    话说富弼离京之时,唐奕特地嘱咐路上走慢些,富相公毕竟已经年老,唐奕是怕这万里航程再出什么岔子。

    万一富彦国因舟车劳顿病了或者怎样,那他唐子浩就能了千古罪人了。

    。。。。。。

    正因如此,富弼这一路南下走的确实不快,内河日行百里,不论顺逆,并靠岸歇息。

    入海之后,更是过分,只沿海岸水缓浪宽之处航行,且稍有风浪就停下来等好天。

    所以,等富弼到涯州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中了。

    。。。。。。

    富彦国得船工报备,知道再行一段就是牙龙湾,涯州就在眼前。

    老相公在舱中呆不住了,便站在甲板之上,想看看被贾子明追捧的涯州到底是个什么样。

    可是,纵然早有心理准备,富弼还是被吓着了。

    因为。。。。

    因为就这一点点的航程,他所坐的官船居然走了一下午还没进得了海湾。

    而且,看样子,今天夜里都别想靠岸了。近在咫尺的涯州城,得明天见了。

    。。。。。。

    只能说老相公点子有些背,赶上亚龙弯。。。。堵船。

    这可把富弼惊着了。

    堵船??

    除了汴河水道连通大宋南北,还有京师要地卡住咽喉要道,因来往船只过多时有阻塞外,他还头一次听说别的地方也会堵船。

    而且,这可是海湾啊!可不是内河窄道!这得有多少船才塞得住一个诺大的海湾!?

    。。。。。。

    放眼望去,根本就看不到边儿,到处是船,到处是帆。

    有大宋的福船,也有新式飞鱼船。更多的,则是挂着五颜六色,老相公根本就不认识的海旗的番邦大船。

    密密麻麻,到处都是。

    而在大船之间,还有无数的舢板、扁舟穿梭往来。

    开始,富弼还以为之所以堵船,正是这些无孔不入的小船惹的祸。

    可是后来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这些小船正是借着堵船来发财的。

    只见船上装满了南国水果、即食海鲜,还有大宋各地的土产名货、果酒佳酿,划船的小贩一边在大船缝隙之间游曳自如,一边吆喝售卖。

    而大船上的人显然也是见怪不怪,熟练的从高甲板上顺下小篮子,里面放着银钱,等商家把要买的东西放入篮中,再高高兴兴的提上去。

    然后,一边享用美食美酒,一边悠闲的等着航道畅通。

    。。。。。。

    对此,富弼终于看出一点不同。看这架势,这些小商小贩显然不是第一次遇上这种大堵,而往来大船也是轻车熟路,早已习惯。

    这说明。。。。

    说明绝对不是他富弼来的巧,而是涯州此地本就如此,船多常堵。

    富相公震惊莫名,他只知道泉州、福州如今是大宋的对外大港,番邦商船往来无数,却没想到,原来涯州之繁华远胜泉福两地。

    见一小舟正好划到船边,富弼来了兴致,让船工叫停,也想买上两样水果尝鲜。

    那泛舟的竟还是个小女,一身黎族装扮,甚至可人。

    听买货的客官操的是北方口音,居然道出一口流利的开封官话,听得富相公一楞一楞的。

    富弼兴致昂然,趴在船梆上,与那少女攀谈起来。

    “敢问小娘,这拥堵无序,涯州府衙却是不管吗?”

    少女挂着甜笑,也是健谈的性子,见船上甚是慈祥的老人家如此发问,就知其是第一次来涯州。

    露出两排细牙,“好叫老伯知道,府衙自然是管的。只不过,府衙的海差头都在内湾靠码头的地方调度,这里却是得晚一点才能见着了。”

    “哦。”富弼点着头,不由自语。“海差头?这名头倒是新鲜。”

    “就是专管海路航道的衙役。”少女为富弼解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