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燃机的发展缓慢,材料是一方面,少了大量的可燃气体也是一个关键,可是在现在,定海军都可以进行小型的裂解石油的尝试了,这种情况下,内燃机的研发也不成问题,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只要材料这个关键的问题解决掉,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只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这个理论,对于赵信来说,困难么?
哪怕赵信是学文科的,研究的也是历史,可是他怎么也是一个博士,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博士,日常生活之中,也开车,平时里面,接触的也有,四冲程,二冲程,火花塞,气缸,档位这些东西,还是了解的,虽然不全面,只要有了这些作为基础,按照这个来研究就可以了,而汽油和柴油,这两个后世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可燃气体,也会纳入到内燃机的里面,到时候发展的速度更快。
保守估计,从马拉火车,过度到蒸汽火车,也不会需要10年的时间,至于从蒸汽火车,过度到内燃机车,可能连10年就要不了。
也就是说,目前建设的这些铁路,最多也就是15到20年的寿命的,这跟历史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同,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赵信的才做出了这个决定,在考虑到速度的前提下,适当的放开质量。
这个放开,并不是弄一些豆腐渣工程,可是类似一些百年,甚至是千年的工程,还是没有必要了。
赵州桥之所以伟大,不单单是,他是后世现存的,世界上最长的单孔拱桥,也在于他屹立不倒了1400年。
可是这个1400年的屹立,是建立在长达11年的工期上面,一座跨度37米,总长度不过是五六十米的桥梁,后世一个简单的施工队,就可以进行施工,甚至建起来的效果会更好,可是使用了钢筋水泥的这些桥梁,敢说一定可以屹立千年不倒么。
根本就不可能,工艺上面就达不到,实际上使用上,也没有必要。
任何的东西,只要是诞生的初期,一定是飞速发展的,更别说,有赵信这个穿越者和拥有卡牌系统这么一个金手指,只是一个整体的运作,伴随着定海军各种的体系的,完成了之后的,就会如同井喷一样的喷薄出来的。
明知道未来会有更好的,甚至短时间就有更好的,就不建设了,那也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为了等待蒸汽机,不修建铁路,不可能因为内燃机要出现,修建比较高档的,或者是超前的铁路,万一一个规格的问题不达标,之前投入的,不都是浪费掉了。
以现有为基础,哪怕只是五年和十年的使用期限,也需要建设,而且需要大亮点建设。
铁路对于整个北宋,甚至是定海军的提升是巨大的,毫不客气的说,对于市场的占有,还有各种资源的利用,绝对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情况下
有了铁路和没有铁路,对于定海军的发展,是绝对不一样的,有了铁路,最少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丁海军的发展,都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现在来说,整个定海军的,面积有限的,能够在这么小的范围之中,能够集中这么多人,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的的,可是之后,只要稍稍有点准备,拿下一些近海岛屿还是没有问题的的,这中间台湾,绝对是其中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一个虽然历史上面有记载,却孤悬海外,哪怕是三国时期,东吴就曾经开启的岛屿,可是从三国之后,几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没有多少记载。
在技术有限的古代,海洋永远是变幻莫测的,一场大规模的风暴,别说是古代的海船,就算是现代的,也没办法避免,对于大海的敬畏,除了近海的那些岛屿,远一点的,基本上都跟大陆是脱开关系的。
可是这个岛屿却非常好,距离大陆不远,整个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方135公里,最宽,也不过是150公里,这个不算很长,同样的位置,他辐射整个南方,北宋的南方已经发展了,是富庶之地,一些手工业作坊也已经出现,容易辐射,最关键的是,他地盘够大。
一个定海军,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一个城市是够用了,对于一个工业基地是不够的,台湾,虽然大部分是山区,可是平原也不少,最关键的是,总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地方,简直是最完美的工业基地。
第五百零三章()
这个年节,对于北宋而言,过得相当的舒服,上层不用说了,就算是过的最苦逼三司使叶清臣,他也第一次见到回头钱了,哪怕北方农田水利建设,耗费巨大,结余的资金大部分的投入进去了,可是从仁宗,还有其他方面,结余的资金,聚集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不,从仁宗第一次在年节时分,提高了奖励标准,就可以看出来。
普通民众,也享受到了好处,虽然,收入没有增加多少,可是东西便宜了。
从定海军的各种产品,冲击市场开始,大量的东西都开始降价,最明显的就是铁器,本身供给了北宋军方之后,又占据了庞大的民用市场的,铁的价格从80文每斤,暴跌到了30文每斤,大量的铁匠铺倒闭。
不过,这部分人,也没有多凄惨,因为绝大多数,都被招募的到了定海军,待遇还不错。
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要用的,就那么的几个,这些,也是定海军生产的重点,因为价格的降低,相对而言,要么是花钱少了,要么是花同样的钱,得到了更多的东西,不管是哪一种,老百姓,也算是受到了不错的实例。
定海军的影响,已经在整个北宋的范围之中,凸显出来,并且展现出越来越厉害的效果。
定海军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再加上灾害没有很多,定海军也消化了一些过不下去的灾民,毫不客气的说,整个北宋的民众过的非常不错。
北宋处理灾民的方法非常的不错,把灾民给囊括起来,形成一个厢军,用于转化灾害带来的影响,之所以变成灾害,原因不是这个方法不好,而是北宋忽视了灾害的持久性和烈度,当北宋无力支撑这么庞大的厢军的时候,这就成为了一个绳套,套在了北宋的咽喉之上。
可是,对于定海军来说,这没有问题,先不说定海军发达的多的工业,可以轻而易举的让这些劳动力,在同样的时间之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就算是养活这些灾民,定海军的怕么。
按照一个壮年劳力,一天2斗粮食来算,一年下来,差不多就需要8石粮食,这中间,就算全部是米,也不过是56贯,如果换算成各种的面粉,杂粮的话,两三贯就差不多了。
白白养活百万人,也不过是百万贯,这个对于一般的人或者是家庭而言,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可怕的天文数字,可是对于赵信,对于定海军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单纯从大名府开启工业之后,赵信给仁宗送上的,就接近千万贯,以这个来计算的话,他甚至可以养活500万人。
500万人,对于普通的地方官员来说,是一个可怕的数字,甚至减少100倍,5万灾民的出现,都会让地方官员胆战心惊的,一点出现大规模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可怕的灾难。
可是如果是工业化的定海军,他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毫不客气的说,真的按照计划蓝图来制定的话,别说是500万人,1000万人都不算多。
定海军未来的目标就是后世的上海,用大量的高层建筑,合理的布局之下,容纳几千万人,有些天方夜谭,容纳个千万人,并且产生巨大的效益,是很明显。
在这一次的年节,哪怕是工业生产的压力不低,赵信也大度的给予了半个月的年假,对于这些普通农民来说,只有一部分把家族,甚至所有的亲朋好友,都给转移到了定海军,剩下的,绝大多数的亲属,都是在家乡的。
春节这么一个传统的节日,回家是一个传统的,定海军的根基不稳,现在还没有办法,强行的留下这些人在这里工作,当然了,更高的工资是可以的,可是把工资和回家放在一起的时候,回家,依然是最多的选择。
赵信的想法,更多的是阳谋,说白了,北宋民众,过的并不好,以现在定海军的工资水平,只要是想要改变家庭现状,肯定都被会吸引到这里。
这也是赵信想到的,最大限度的增加定海军的人口一个关键,哪怕增加不了多少固定人口,可是流动人口,依然是增加定海军的劳动力。
定海军第一年达到了120万的,接下来的纪念非常关键,如果年均以百万的数量增加,定海军的规模一定会大幅度的增加的。
在定海军飞速发展,超乎想象的扩大,在北宋逐步恢复实力,一点点的把原来失去的给夺回来的时候,在整个东亚的另外一边,哪一个庞大的草原上面,就不是这么的安定祥和了。
中原王朝,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哪怕是那些窃据为王的游牧民族,也很容易受到中原王朝的影响,或许,农历的春节,不会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却也开始越来越热闹了。
现在,这个春节,无论是辽兴宗,还是元昊,都没有那个心情过,对于元昊,这是兴庆府被攻陷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对于辽兴宗则是,元昊在辽国捣乱,给辽国沉重的打击,让他不得不在冬日里面,不停的赶路,回到辽国。
大草原上,一场大战正在酝酿,数十万军队开始向着大草原汇聚,而目标,正是在大草原腹地之中的元昊。
元昊的军事水平,在三国首脑之中,绝对是称得上最强的,就算是把三国的这些统帅,都拉到一起去,元昊也能够排名前列,他几乎拥有名将的一切特质,再加上本身身为帝王,他可以动用手下的一切,这也是元昊能够立国,并且能够立足的根本。
元昊选择辽国,是为了发展,可是天下怎么可能有不透风的墙,哪怕是一路的截杀,不停的干掉的所有有可能走漏消息的,可是秘密永远不可能彻底的封锁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在杀掉了来自辽国中枢的那一批使者之后,这些人的衣服,印信,甚至是一些战马,都不一样,或许底层的骑兵,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元昊是肯定知道的。
在知道了这一点之后,表面上面,元昊是不动声色,可是在内心就非常的肯定,消息走漏只是时间问题,虽然整个草原上面,杀戮在进行,可是他适当的收缩了兵力。
这个收缩,当然是他绝对控制的,并且经过了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力量。
这个会成为未来他崛起的重要班底,哪怕是外围的那些兵力,全部都损失了,元昊也不会心疼,可是这些,他不会允许他们随便的损失的。
分布在周围,不停调查的探马,还没有发现有辽国围攻上来的迹象,可是对于元昊而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正在他考虑是不是再干几票,就选择回归的时候,一个意外际遇,打破了他的计划。
在汉人的春节之前,在一次行动之中的,元昊碰到了一个神秘的使者,这个使者用他无法拒绝的条件,见到了他的,并且在短时间,跟他商讨了一次交易。
这么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人,特别还是直接开门见山,要来见元昊,还是突然出现在中军附近的,见到他的探马,根本不敢自己决定。
最终层层上报到了元昊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