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6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日两餐,根本就顶不住,再加上定海军的宣传和较高的待遇,很快,外来的工人们也就习惯了。

    定海军的待遇非常的好,只要经过培训,掌握了基本的技能,进入到劳动岗位,每周的周薪就在5贯以上,算下来,一个月差不多就是20多贯,这是定海军最低的收入,可是换算下去,却比外面高多了的。

    按照北宋,工资较高码头搬运工,壮劳力一天120文,一个月下来,每天都有工作,也不过是3。6贯,这中间,真的要包月下来,2贯就算多了,其他的,技术一点的工种的,船夫,船长,船夫大概在3…5贯之间,船长稍稍高一点,按照河船的吨位,还有海船的不同,分别在5到12贯之间,其他的诸如店铺的掌柜,钱庄的掌柜,也多在3…20贯之间。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站在打工者高层,店铺和钱庄的掌柜,最多也就是20贯,这只是定海军一个普通工人拿到的钱。

    高昂的工资,是定海军源源不断获得人手的根本原因,更别说,这只是最底层。

    刚刚经过培训,掌握基本技术的拿20贯,经过3…5个月工作,基本掌握劳动技能,差不多,就在30…40贯之间,如果能够考到几个专业资格证,待遇就立刻得到了飞跃,50贯起步,100贯的也有。

    钱永远是吸引人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或许在北宋其他的地方,学跟不学差别不大,考上科举当然差别大了,可是整个北宋三年之内,才多少。

    定海军不一样,没有数字限制,只要你掌握了某些知识,直接在工作上面,就是升职加薪,就是收益的大幅度的增加,这样的积极性,可比上面到下面的推动快的多了,不少人自发的进行学习,定海军专门兴办的夜校,不用宣传,也是挤满了人。

    如果说,高工资跟较高的物价挂钩,他们也不会这么的幸福,定海军的物价总体而言,算是平稳,定海军的产品,甚至比北宋其他地方还要便宜,因为减少了物价,再加上本地保护的让利,粮食稍稍贵一点,也有限,甚至某种程度上面,比东京汴梁的还要便宜。

    如果要说的话,唯一贵的,就是定海军的人工,在普遍的工人都拿到20贯每月的工资的时候,哪怕不进工厂,随便在的街上做点小生意,他们的人力成本也在上升,即便有一些,对于定海军不太了解的人,最开始低工资过来,可是很快,就熟悉了,就知道了,谁愿意给你干的。

    21天可以形成一个习惯,定海军成立到现在,可不止21天了,在良好的运转之下,定海军已经形成了跟大陆完全不同的习惯。

    三餐只是一部分,出来吃饭,也成为了另外的一个变化,这些在几个月,甚至一年前,还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就算是偶尔赶集的,到了集市之上,宁愿饿着,也不会选择吃集市上面的东西,因为对于农民来说,可能5文10文一个炊饼,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定海军人工成本高,炊饼不说了,一个的价格在15文左右,一碗清汤面在20文,带肉的普遍在30文以上。

    这个价格,已经高于东京的价格,没办法,高昂的用工成本,让定海军在人力上面的支出较大,普通的小吃价格都不低,而中高档的饭店,反倒要好一点,因为利润够高,反倒是价格跟东京汴梁的差不多,就算是定海军最顶级的饭店,也没有东京的樊楼那么贵。

    按理说,一向节俭的农民,为什么能够养成出来吃的习惯呢?原因很简单,时间效率。

    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定海军做的非常的平滑,让他们知道,只要去干活,他们的收入,可以超过小地主,大掌柜,这对于农民来说,要求不算高。

    同时,对于在定海军坚持下来,并且熟悉下来的人来说,升级渠道也有很多。

    别说说,掌握基本的知识,能读会写,这在北宋其他地方并不看重,可能有这样的天赋,能够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也仅此而已。

    可是在定海军,这意味着工种的不同,会写会读,跟不会写不会读,工种不一样,重要程度不一样,工资也就截然不同,会写会读的,甚至比一般的人更早进入到实用期,直接拿到30贯的工资,同时它也是各种考证的基础。

    毕竟,你不会写,怎么来考试,而最初级的证书,相对比较简单,只要专注学习一段时间,熟知各种的规则,就能够获得。

    学习有好处,这就是最朴素的真理,劳动者不会懂得那些难以理解的大道理,这种朴素的道理,却是很明白的。

    从文盲到识字,这是一个巨大的沟壑,读书人从开蒙到识字,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在夫子的教导之下,从朗读来时,记忆了大量的文章之后,在一个个的生字学习之后,才融会贯通的。

    定海军当然不是为了培养科举的人才的,他的要求只是识字就可以了,一些常用的汉字懂得,能读能写就可以了。

    中国汉字,如果加上各种不同的写法,可能成千上万,白首穷经老夫子,未必能够全部都认识,那是专业,是考究的,让一个农民达到这种程度太难了。

    可是不懂得知识,就没有更进一步的可能性,就没有更高的效率,赵信耗费不小的力气,专门找人公关,在众多汉字之中,挑选出了三个批次。

    第一个批次是300字,在成千上万的汉字之中,挑选出300个最常用,懂得这些,基本上可以勉强的读,可以覆盖整个日常使用70%以上,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可以算的上是初步的扫盲了。

    第二个批次是1000字,达到这个,一般性读的识字率达到90%以上,这个算是基本扫盲,最高等是2000个字,这样可以绝大部分完成读写,就算是不认识,也可以猜出来,这样读写都比较顺畅,等于是扫盲。

    在钱的诱惑下,只要学会300个字,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诱惑的。

    难度不大,可是成效却是实实在在,这个工作基本上,不用赵信去怎么的推行,就已经普及了,来到定海军超过半年以上的,达到识字300以上的,几乎超过了80%,剩下的不是他们不愿意,而大多数是女人。

    中国文教的传统,让女人逐步的被封闭起来,虽然说,有些人,因为家庭的原因,选择夫妻双方都出来工作,对于这个,定海军是很欢迎的,一些适合女性的工种,也大部分的招收的是女人。

    可是还有一些人,因为定海军的高工资,选择男人出来工作,让女人在家里操持家务干家务,无人无才便是德,这个观念之下,他们很少出来学习。

    不管人的观念如何,赵信哪怕在怎么的强势,也不可能改变每一个人的观念,只要大部分解决了,就可以了。

    对于每天都要工作的人来说,什么时候学习,哪怕是300个字,对于文盲来说,也是一个困难。

    定海军为了提升民众的识字率,广泛的开办了各种的学校,最初是夜校,因为大部分的工人,只有夜间才有时间,在解决了照明的问题之后,夜班也出现了,那么白天的学校也应运而生。

    每天8小时工作制,加上一日三餐,最终零散的时间很有限,必须要挤出更多的时间,那么不做晚饭,或者是所有饭都不做,直接去餐馆或者食堂之中吃,然后节约时间用来学习,成为了定海军最大的变化。

    就这样,定海军就有了一个跟北宋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特点,那就是效率,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在课余时间之中,都追求效率。

    在农村,做一顿饭,需要多长时间,烧水,炒菜做面,可能差不多需要一两个小时,可是定海军意义上面的快餐,可能已经做好了,只用吃就可以了,吃完了之后,就去学习,夜校也好,白天的学校也好的,多一点学习的时间,就多了点知识。

    基础的改变,从文盲到扫盲,有了读书和写字的能力之后,就有了自学的能力,定海军从发展开始,涌现出来的一批研究者,一大半是从原来的士子那里转过来的,他们拥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定海军的实验工作,不是那么的深入的前提下,他们很快就入门了。

    可是之后,他们的天赋和创造性就不足了,依靠着先天的优势,识字而造就成绩,在更加深入的研究之中,有些力不从心,或许有长时间基础,暂时还占点上风的,可是后来涌现出来的,都是在扫盲了之后,自学,通过一些接触和天赋的推动,最终涌现出来。

    赵信很清楚,开启民智的重要性,他要求的,不是一个无知的臣民,而是有思想,有追求,明白自己有什么,并且要做什么的臣民,有了这样的思想,他们在工厂之中,就是一个出色的工人,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定海军的创造出价值,在战场上,就是无畏的战士。

    什么都不懂的无畏,那是一种愚昧的无畏,很容易因为害怕而崩盘,可是什么都知道的无畏,才是真正的无畏,赵信当然想要创造出一个,跟红党铁军那样的军队,可是他知道,皇权的时代是可能性不大,可是用一种大汉或者大宋的荣誉感,来觉醒的军队,他们从先天上的实力,就是超过近代军队,这才是赵信想要。

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国() 
百万人的城市,哪怕在夜里,也有无数人在为这个城市的未来在努力着,他们或许因为时间的关系,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了文字,正在为更高级的证件在努力着,也有刚刚来到定海军,正操着不熟练的土话,跟着老师们,念诵黑板上面的字,为了达到300个日常汉字而学习。

    在夜校的教室之中,略微线的拥挤,这些学生之中,有刚刚成年,20浪荡岁的青年,也有年过四旬,为了更多赚一些钱,而不停努力的中年人。

    这中间又以中年人居多,他们或许在记忆力上面,无法跟年轻人或者小孩子相比,可是表现出来的态度,要强很多,在夜校的老师们的评价之中,真正学的好的,更努力的,还是的这些中年人。

    年轻人脑子灵活,接受能力强,在夜校之中,曾经诞生过创造记录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可是真正到所有人的身上,还是30岁居上的,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些人居多。

    只有失去过,才会珍惜的,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三十而立,这个土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他们的这个时候,是最艰苦的时候。

    特别放在定海军,在定海军第一批的居民之中,很多都是这样的。

    在几十年的人生之中,从来都是靠天吃饭,伴随着命运随波逐流,每年辛苦的工作,能够混上温饱,已经算不错了,大部分都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丰收的年光还好一点,最起码不必担心吃饭的问题,一旦到了天灾,那就完蛋了。

    定海军的第一批居民,除了原来住在定海军的几百户之外,就是跟淮南东路交换的这些灾民。

    淮南东路,因为淮河的关系,水旱灾害连连,那一次的大规模的灾荒,淮河泛滥,淹没了最少31个县,虽然没有到绝收的程度,可是对于最底层的这些民众来说,已经是过不下去了。

    当时,定海军获得了一笔资金,最终在叶清臣的提点之下,淮南东路把心思打在这个上面,经过了一番交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