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是对的么,不对,工业革命发展最强的英国,首先,就受到了这样的恶果,当大量的女人走进工厂之后,数十年的时间之中,英国的婴儿死亡率不断的攀升,后来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故而,在后来,伴随着人口增长,达到临界值,再加上工业化的程度很高,保障体系的健全,一部分女性离开工作回归家庭,可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形成的女权主义,也成为了社会上面的一种认知。
跟欧洲不一样,中国在工业革命上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本身生产力一直都比较发达,人口的保有量和增长率一直都比较的高,不说北宋的超过一亿的人口,这个数量,够工业革命30所需要的劳动力了,就说定海军,直接从北宋和周边吸血,也获得了3700多万的人口。
不说是高端的工业20和30,就说工业10,根本就不缺乏劳动力,在不缺乏的前提下,肯定要使用效率更高的劳动力,
对于定海军来说,除了使用更高的生产力之外,还有一点蕴含着赵信的野心。
在目前,定海军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口,成为了定海军最主观的额问题,3700万人口,已经足够了,保持着自然增长率,可能30年50年的时间,人口翻一番绝对没问题。
可是赵信不想等这么长的时间,他更希望,10年翻一番,最慢,也不能超过15年,这就几乎比自然增长率高出了3倍,年均人口增长在7左右。
为什么这样,还不是为了占据土地,在目前,整个世界,都处于一片荒芜,类似于城邦一样的国与国的发展的时候,定海军拥有的远洋的能力,这一点,根本就不差,甚至说,有了殖民的基础了,那么整个世界,需要多少人来填充,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数,就算是如同蒙古那样,打下了整个欧亚岛,又能够如何,
蒙古在占据了整个世界的前提下,只能够暂时的领导,这就是少数民族的悲哀,一旦他们的实力大规模的下降,他们的唯一的结果,就是被迅速的推翻,失去了控制权。
可是定海军不一样,当人口不断放大,10年翻翻的前提下,在加上从北宋,从周边获取人口,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当定海军的基础人口达到8000万的时候,从周边融合个1000万,2000万,这没有任何的问题。
有这个作为基础,10年可以达到2亿人口,20年就可以达到四亿,最迟也不会超过30年。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时间来算,30年之后,人口增加到4亿,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据。
赵信是学历史的,对于世界历史,有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在北宋的时候,12亿的人口,已经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一了,整个世界,有历史记载的,大概有32亿左右。
当然了,当时没有人口普查,很多东西,都是依靠着历史记载做出来的,甚至连北宋的都不算太准确,更别说整个世界了。
可是3到4亿人,应该是比较确定的数字,因为再多的话,就养活不起了的,除了文明发达的国家,可以农耕种植,来提高人口的总量,其他的国家,比如说落后的封建国家,奴隶国家,甚至是原始部落,他们根本支撑不了那么庞大的人口,靠天吃饭,甚至是捕猎,他们的人口不会增长很快。
北宋已经是占据了整个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了,如果在北宋的基础上面,再爆发一波的增长,4到5亿的人口,会直接占据世界人口的7成以上。最关键的是,在庞大的资金和土地的支持之下,这种放大不会减少,哪怕是15年翻一番,30年达到4亿的,45年就是8亿,60年就是16亿。
人口增长,会惰性,会逐步的减少,可是只要中国的人口超过了10亿,单纯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可怕到极点的力量,更别说这种力量,还受到了科学教育,有足够的支撑。
不说60年,100年,就说30年之后,以赵信的身体状况,活到那个岁数根本不成问题,而30年的飞速发展,30年的积累支持,当一大批,受过了专业的技术训练,经过了12年,甚至更多的教育背景,培养出来的新的中国人,他们拥有怎么样的战斗力。
在可怕的科技支持之下的,拥有铁甲舰,火炮,火枪,还有世界地图的前提下,整个世界,还有的地方能够抵抗么,别说是这个时代的世界各国,就算是17,18世纪的世界各国,面对着一个平均的生产力,比英国巅峰时期还要强,人口比英国要多的10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国家的时候,谁哪能打的过。
黄种人的领先,可不是说说而已,不但要科学技术,工业基础,引领整个世界潮流,同时,人口也同样,为什么后世,世界上的主流是白种人,因为世界强国,地盘,还有科技等诸多方面,都是白种人领先,中国和黄种人,被压制在了东亚。
现在,整个中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足够的人口,爆发工业10,20,30的,只要人口不断增长,教育和科研延续下去,工业带来的改变,会越来越快。
同时,也拥有了必要的武力和交通工具,目前定海军的军事实力,已经基本上相当于19世纪中叶,世界强国的水平,人口更是几个强国加起来那么多,对付还远没有发展的世界各国,恐怕能够制约的,也只有地球本身的距离吧。
。
第七百八十六章 临时停车()
在这个时代,技术很重要,因为没有了技术,也就没有了定海军的发展,没有热武器,远洋帆船在内的诸多的东西,没有这个,定海军就不可能有这么的强大。
可是从基本的国策开始,人口才是最重要的,是整个定海军发展的根基,从有了足够的人口,之后的一切发展才会顺畅,从定海军开始,人口成为了第一个问题,一切都必须为他让路。
最开始,定海军的人口,是从北宋而来,北宋超过一亿的人口,足够定海军吸收,可是伴随着定海军的扩大,北宋人口的缺少,3000多万已经是一个极限了,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
在人口基数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的前提下,自然生育成为了重点,在掌控了整个北宋的种植,还有海外,还有海洋捕捞带来的红利,定海军并不缺乏粮食,
后世无数研究结果,女性回归,对于自然繁育是最佳的选择,在没有生存压力的前提下,中国人的生育能力天下第一。
从最开始制定策略的时候,赵信就选择的减少女性的岗位,几乎把女性的工作岗位,降低到了整体工作岗位之中10%以下,只有非常出色的女性,或者非女性不可的岗位,才会上岗女性,其他的女性,都让他们回归家庭。
纺织业,也是少数的女性专精的行业,为此,定海军专门做出了调整,增加纺织业的男性岗位,并且尽可能少的减少女性岗位,同时压缩纺织业的规模,哪怕他能够挣钱,但是影响到了定海军的大计,也必须要放开。
纺织业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的行当,在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时候,纺织业永远是无法绕开的,无论是毛纺织,还是棉纺织,这些都是英国的重要的支柱。
因为无论贫富,无论国家的强弱与否,任何人都需要穿衣服,传统的手工制作,衣服的价格相对较高,而机器制作的坯布,则以物美价廉而著称,一下子,就取得了庞大的市场,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机织布的市场。
现在,就市场而言,北宋的市场跟定海军分庭相抗,虽然说,北宋人口,比起定海军,几乎多了一倍,可是在纺织物的消费上面,定海军比起北宋要多上数倍。
如果定海军的人口不停的增长下去,整个棉纺织的市场会非常的大,在定海军制定的基本国策之下,这个总量会控制在一定程度。
衣食住行,这是人的基本需求,甚至衣还排在首位,总不能不让人穿衣服吧,在大规模的,性能比较出众的机器,还没有成为市场的主流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面,向外扩张纺织业的产能,成为了定海军的基本国策。
在北宋,还是自发的,最多是从上到下的控制的时候,定海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高层决策,这种高层决策,直接引导了各种机器的价格,纺织业是少数几个,相对价格比较低的产业之一,也是定海军大力推广向外输出的产业之一。
因为这种决策,在引导上面,引导富弼去参观的就多了,同样的,除了机器本身,在技术层面上面,纺织业的技术层面并不是很高,一看就懂,富弼甚至没有感受到定海军的引导,反倒是非常感兴趣。
这些综合考虑下来,最终,纺织业的机器价格,相对于其他少则数十万,上百万总量,是低了不少,差不多建设一个,总产量在60万匹布匹的纺织业工厂,总体的投入,大概在120万到150万之间。
听起来总量很贵,可是30万匹布,以目前的北宋的布匹价格,一匹在1贯上下,年利润会在30…40万之间,也就是说三四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这样的盈利率,是相当的高的,这也是富弼在信中跟韩琦重点提到了,韩琦携带的随员之中,就有一部分,在江南做织厂的,还有一些机械方面有些能力的人员,为了的就是要把定海军的纺织技术学到手。
听说了这个南三市,就是沈阳附近,纺织业的中心,韩琦也来了兴趣,在列车并不算很慢的开行之中,认真的打量整个城市的一切。
韩琦来到了定海军,已经有了无数的惊诧,可是认真,近距离的看这一个小城镇的,这种感觉有些不一样,绵延不绝的楼房,密密麻麻的,有些密集恐惧症,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厂房,连绵不绝的厂房,跟北宋的风格截然不同,这是一个属于工业的城市。
一个有70万人的城市,总体而言,也就是50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铁路穿行的这一部分,又是城市最为狭窄的部分,也就是说,大概7公里左右的时间,就穿过了这个城市,对于火车的速度来说,也就是七分钟左右。
当七分钟过去,韩琦也是意犹未尽,当绿色农田,再一次的进入到了视觉之中,他才收回了眼光,叹息一声道:“定海军的建设速度,果然是惊人!”
韩琦的赞叹,并没有得到富弼的附和,富弼略微有些怪异的看着他,让他心中一阵阵的发毛。
果然,在富弼开口之后,他才明白,这算什么,跟汴梁比起来,是很密集,很现代化,可是真正跟沈阳比起来,差的太远了。
60公里左右,只是进入到了沈阳的范围之中,是沈阳的外围,卫星城市,哪怕定海军的建设能力足够的可怕,也不可能把方圆几万平方公里都铺上建筑,那样有些太过浪费了。
沈阳和周边卫星城市,还是一个农田跟城市结合的形状的,在整个区块面积之中,城市的面积,大概只有整个区块的面积几十分之一,可是只要是城市,那估摸是庞大的,越是接近沈阳,就越发的明显。
在富弼的提醒之下,韩琦甚至拿出了一个望远镜,在经过了一个较高的地方的时候,开始向着沈阳的位置看过去。
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已经足够的让韩琦震惊了,之后的沈阳,却是让他开了眼,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城市的,几十公里的绵延不绝。
之前,韩琦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