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1909-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意思是大事化小?”戴鸿慈揣测了一下叶开的话,嘀咕道。

    “不”

    “该怎么审还怎么审,良某绝不是让光儒兄为谁行方便,我意思是把一件大案拆成若干小案,一块一块审,一块一块结案,这样以来,就不会造成涉案审理旷日持久了。”

    “一块一块。。”

    说实话,这倒是个好策略,也减少了案件的审理难度,戴鸿慈点点头,默许了叶开的建议。

    “至于我说的‘绝密’部分,恐怕要等到最后了。”叶开压低了声音。

    戴鸿慈清楚,再度点了点头。

    简单谈了谈后,叶开起身告辞。

    。。。。。

    考虑到整个审理过程又臭又长,叶开只好沉下心来,把心思转到浦东新区上。

    再回去的路上,他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武备厅的杨文恺已经抵达了上海,奉叶开的命令接管江南制造总局,执行改组的任务,按照接下来几天的安排,制造总局的一些基础设施,将会被分裂,拆解下来的机器,设备,也会由货轮运到了指定地点。

    有李平书的协助,杨文恺的工作势必会顺利一下,同时,改组之后的制造总局,将专门用于军事武器生产,直接纳入武备厅的统一调度下,和北方的三个兵工厂形成优势互补,为叶开接下来的新军计划生产大量低成本的枪械,作用不小。

    经过这么一番改组,叶开梦寐以求的重工业体系也算有了一个影子,当然,这点家当还远远不够,工厂规模还偏小,设备也略显陈旧落伍,但起码也算聊胜于无了,至于扩大规模的事情,等到以后再做考虑吧。

    回到总督署,还没坐下喘一口气,张啸光就拿来一封电报。

    电报署名是陆海生。

    盯着这个名字,叶开一点也不陌生,这是汪精卫所用的化名。

    电报内容是请两江总督到茶庵弄的展览厅鉴赏名画。

    约定日期为明天下午三点。

    “熟人来了,啸光,明天咱们再去一趟。”

    叶开清楚,这些都是拐弯抹角的密语,看罢后,点了一根蜡烛,烧掉了。(。)

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会胡汉民() 
(第二更)

    茶庵弄,咖啡厅,老地方。

    叶开,张啸光,和汪精卫三人准时到了,十分钟后,胡汉民也出现了,来的时候胳膊里揣着几个画轴,像是提前装扮了一番。

    “听说良督昨日下令改建大学,还要重用蔡元培先生,可喜可贺。”胡汉民一上来就对叶开这么说道。

    “胡先生好耳目啊”

    作为革命党,胡汉民知道这件事并不奇怪,叶开当初也没有打算隐瞒的意思,随即接着道:“蔡元培是教育大家,闻名东南,本督焉有不用之理。”

    “我和蔡先生私交甚好,那我就替他谢过良公了。”

    “这是小事,不足谢。”

    叶开微笑道。

    胡汉民看了看汪精卫,两人心照不宣地点了点头,几天内,汪精卫没少在胡汉民耳前提叶开的名字,大谈此人如何如何可靠,合作必定成功之类的话,这倒是让叶开没想到,胡汉民对此虽未全信,却也半信半疑,这个良公先是放了清廷重犯,又下令重用革命党人士,莫非真的要跟革命党走在一起。

    如果真这样的话,倒是极好。

    相比上次见面的生涩警觉,这次双方倒没有了那么多的客套话,说话开门见山,直中要害。

    “良督上次说的要求我向孙总理传达了,总理对良公的为人信得过,但对良公说的“毁党造党”,却觉得不合适。”

    “哦?”叶开惊咦了一声,莫非孙文不答应?

    “我兴中会虽然和光复会有隙,但同为革命党志士,血浓于水,哪有革命未成,‘屠刀’伸向自己人的道理?想想便觉得匪夷所思。”

    胡汉民这话也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但叶开却能意料得到,换言之,要是胡汉民一上来就直接答应,叶开反而不会相信。

    革命尚未成功,光复会再怎么攻击也同属革命阵营,大家坐下有话好好说,或许还有缓和的可能,但叶开就不同了,他出身清廷,又是旗人都统,怎么看也不像是“同志”,孙文从大局考虑,一定会拒绝,但是,这并不等于关上了大门,如果光复会和他之间做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后者更胜一筹,那孙文自然会选择合作,而关键就是要证明他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光复会和其他异见者。

    “良某说过,‘毁党造党’仅供你们孙先生参考,是否执行,在于你们自己,对于合作与否,并没有太多影响。”叶开重复了一遍自己的立场。

    叶开的话倒让胡汉民颇感稀奇,摇了摇头,“良公”果然非寻常人士。

    胡汉民既然都来了,也就说明他们是有合作的意思,见率叶开先表达了善意,他们这一方也就不得不让步一些。

    “合作,总理是愿意的,所以良公也不用着急,既然良公的诚意摆着这里,我们也不好再提些什么,这样吧,先前说的三条要求可以去掉其后两条,但第一条:颠覆满洲,恢复汉统,是最基本的底线。”

    “嗯,我赞成。”叶开回答的很干脆。

    “那好,等我回复总理,即刻告知良公。”胡汉民回答道。

    “好”

    叶开起身,掏出了一个信封,递到了胡汉民面前,“我这里有一封信,请胡先生务必面呈你们孙总理。”

    “这是。。”

    “一点愚见”叶开道。

    “好,等我到南洋,会面呈总理。”

    胡汉民也不好继续问下去,接过信封,揣在了身上。

    “告辞”

    “慢走”

    胡汉民和汪精卫两人依次离开,第二阶段对话到此为止,两次商谈进行下来,算是为合作奠定了初步基础,不过这些都远远不够,有些事或许只有等到亲眼见到孙文才能详谈。

    叶开只能慢慢等,然后寻找机会。

    。。。。

    三天后,联合审理正式开始,地点位于租界内的会审公廨,负责此事中外法官和官员统统到场,再加上两边的律师代表,人数足足有近百人。

    这么大的事自然吸引了无数媒体记者,从一开始,“啪啪”的拍照声就喋喋不休。

    叶开作为中外的副负责人,自然是要亲自到场的,不过坐了一个多小时却枯燥无味,这次会面只是宣读了一下审理章程,明确了一下人数,剩下的时间主要是商讨联络机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展开。

    所以,叶开早早便退了出来,那有戴鸿慈坐镇,自然不需要他。

    趁着白天还没过半,叶开驱车第二次到了江南制造总局,魏允恭,李平书,杨文恺三人在厂房门口等候。

    “启禀良督,改组工作进行的差不多了,拆解下来的机器,一共分了五批装运,第一批昨天夜里已经装船了。”魏允恭首先向汇报,他这次倒是恭顺了许多,或许他也知道,自己有太多命门握在叶开手中。

    “还有一件事,请良督在斟酌一下。”想了想,魏允恭又道。

    “什么事?”

    魏允恭支支吾吾的说道:“良督前日下令说要重新招募督工,但那些人都是总局几十年的老伙计,从同治爷的时候就开始上工,要是都遣散了,是不是有些。。。”

    感情魏允恭是在为老部下求情。

    这些人说白了都是些官僚蛀虫,叶开当然没有把他们留下来的意思。

    “魏总办,做人要懂得壮士断腕啊,他们知道的太多,要是都抖落出来,对本督来说没什么,但对你。。。”

    魏允恭一听,当即吓得浑身冒汗。

    “卑职糊涂,卑职糊涂,遣散了好,遣散了好。。。”

    好在魏允恭反映的及时,若是知道当初叶开在步兵衙门干的事,不知道会不会还会提这么弱智的要求。

    叶开大步踏过。

    “校长!”

    杨文恺敬了一个标标准准的军礼,二十八岁的鼎盛年龄,加上一身笔挺的军服,整个人显得十足精神。

    叶开还礼。

    “建章,大老远的,辛苦你了。”

    “末将职责所在。”

    “好”

    “自己人到底是放心,你这几天公务繁忙,本督就不找你闲谈了,等过了这阵,本督亲自为你摆庆功宴,不过,期间,务必把改组工作办好。”

    “是”

    杨文恺又是一个笔挺的军礼。

    叶开满意的点点头,有武备厅的一把手在,应该能让他少操一些心。

    接下来,叶开会把全部精力放在即将到来的招商大会上,这关系着新区的成败。

    (明天要处一趟远门,请假。)(。)

第二百九十五章 破土动工() 
(第一更)

    浦东新区在叶开的亲自过问下,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聘请的德国工程师,经过对浦东地区的勘探和侦测,已经将一份完好的施工方案摆在了叶开面前,主要是路面,管线,排水系统和交通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相比于租界四五十年前的理念,这套方案更加符合现代设施要求,不得不说“洋鬼子”这东西还真是考虑的周全,叶开对此也很满意。

    与此同时,建筑工人也已经召集好了,甚至比设计方案还来的顺利,主要原因是股票风潮大闹的时候,倾家荡产的人不在少数,不少人都穷的吃不起饭,所以,以工代赈就成为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最好的方法。

    总而言之,一切具备,什么时候动工就在叶开一句话,进展这么顺利,也不枉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当然,唯一缺少的“东风”就是入驻新区的企业和工厂,叶开做的再好也只是铺路,毕竟前者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发展动力。

    十一月中旬,这个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李平书代表招商局向叶开递交了一份名单,所有申请入驻的工厂都清清楚楚的显示在上面。

    在为其一个月的公开招标中,共有一百二十六家实业厂商向招商局递交了企划书,其中有面粉厂十五家,棉纺厂九家,制蜡厂三家,纺织厂十一家,焦炭厂五家,总之,各色各样的厂商汇聚一堂,主要是轻工业。

    这些厂商当然不会都涌向新区,过度重复和良莠不齐会制约新区的发展,在批准他们进入之前,招商局还要经过一番审核和挑选,秉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叶开心里面定位,三十家足以,有限的资源还要分给炼钢厂,煤化场这些总局改组出来的重工业。

    在这种背景下,招商大会正式启动。

    政府主导,厂商众多,且地处上海都会之地,这些噱头加在一起,大会格外引人注目,为此,成批的记者蜂拥而至,叶开没有阻拦,借这个机会把新区宣扬出去,也是好事。

    叶开,朱佩珍,蔡乃煌,周金箴,李平书,还有选聘的十几位新区董事,统统来到了现场,在此之前叶开和朱佩珍详细商谈了几次,而后者不愧是纵横几十年的老商贾,和他的几次和谈都大有裨益,对于总董的任命他也欣然接受。

    而底下坐着的是一百多家申请入驻的商户,这些人当中,除了上海本地的实业家,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资本雄厚的外地企业家,以浙商为主,还有些徽商,朱佩珍自然见多识广,在商场广有人脉,期间不停地向叶开叙着话,而叶开也不时地点点头,看来,他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