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软实力”不“软”,老子说完,软的东西可以变硬!还可以衍化出无限的未来。
这也是我个人致力去做的事。
扯远了。
稍稍吐槽一下,清末本来打算写五百章,十六卷,但起点突然规定1912年后不能改变现有制度,所以。。。你懂得,只能改改改,几次断更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过,大体上也写完了想写的。
清末1909,这是我的思考,2016年11月13日。
最后,向大家推销一下滑沥沥的新书,起点搜太平洋皇帝,需要大家的收藏和支持,拜谢!o(nn)o
附简介:公元1659年,永历帝“南狩”缅甸,名为天子,实为囚犯,放眼铁壁关外,汉家江山已无完壁。。。
朱慈煊,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太子,在被一位后世人魂穿后,死境之中,他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复国大业。
吾心不死,吾命长存!
暹罗是我演武场,鹦哥地是我的粮仓,琉球是我的弹药库,东瀛是我的母港,婆罗洲是我的橡胶园,泥勃是我的船厂,大小吕宋是我的抛锚地,苏门答腊和爪哇是我的酿糖坊。
而我,是太平洋皇帝!
——誓以一力捍帝国,延良才,拓疆土,凡日月光华拂照之地,大明永不落!(。)
完本感言+新书推介()
写完了,终于写完了,不知道是不是手抽筋了,写完的那刻长松一口气,再也不想码一个字了。
真想说,这一路走来尼玛太不容易了。
八个月,80万字,速度不快,均订不高,感触却颇多,想谢谢的人太多了,花钱看书的书友,不辞辛苦的编辑大大,给我鼓励打气的朋友。。。。当然还有自己,这是我的网文初体验,梦想路上的一朵小小浪花,我庆幸有勇气码下第一个字,并且把它坚持到了最后,至于结局和成绩,早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老话怎么说来着,与其挣扎,不如享受。
整本书很另类,简单来说就是扯,各种网文圈的雷区,期间被编辑大大警告了n次,但一意孤行,直至完本,口水鱼掌声齐飞,结果当然很扑街,但并不觉得自己失败了,或者低人一头什么的,我讲完了我想说的故事,表达完了自己的思考,这就足够了。
我喜欢清末,那是一段激荡的历史,更是当代中国人性格的来源,一百年的时间,我们从一个前现代国家一步步被动的进入现代国家行列,器物…制度…文化,一路走来,都是失败,研究它等于研究我们自己,写书的出发diǎn就是从这里来的。
有时候我会想当年的那几场战争,如果我们赢了,西方人输了,他们会不会接受我们的文化,思想,器物,或者制度什么的?
不是没有可能,日本人大规模汉化不是始于唐朝吗,丰臣秀吉在朝鲜被唐军大败,从此龟缩日本,派遣遣唐使,一心学习汉文化吗?而我们被西方人打败,从此开始老老实实学习西方文化思想,文化思想永远比武器钢刀更富“侵略性”,不是吗?
可见,“软实力”不“软”,老子说完,软的东西可以变硬!还可以衍化出无限的未来。
这也是我个人致力去做的事。
扯远了。
稍稍吐槽一下,清末本来打算写五百章,十六卷,但起diǎn突然规定1912年后不能改变现有制度,所以。。。你懂得,只能改改改,几次断更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过,大体上也写完了想写的。
清末1909,这是我的思考,2016年11月13日。
最后,向大家推销一下滑沥沥的新书,起diǎn搜太平洋皇帝,需要大家的收藏和支持,拜谢!o(nn)o
附简介:公元1659年,永历帝“南狩”缅甸,名为天子,实为囚犯,放眼铁壁关外,汉家江山已无完壁。。。
朱慈煊,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太子,在被一位后世人魂穿后,死境之中,他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复国大业。
吾心不死,吾命长存!
暹罗是我演武场,鹦哥地是我的粮仓,琉球是我的弹药库,东瀛是我的母港,婆罗洲是我的橡胶园,泥勃是我的船厂,大小吕宋是我的抛锚地,苏门答腊和爪哇是我的酿糖坊。
而我,是太平洋皇帝!
——誓以一力捍帝国,延良才,拓疆土,凡日月光华拂照之地,大明永不落!(。)
最终章 荣耀属于中国(大结局!)()
1912年1月1日,看守内阁总理叶开在bj昭告天下,中华宪国正式成立,改“中南海”为“大爱宫”,定为总理官邸及内阁所在,同天改组内阁,副总理由同盟会理事长宋教仁出任,革命党和禁军系各半,孙文任全国铁路总督办,并定临时参议院为上院,资政院为下院。
翌日,宪法颁布,规定国家最高领导人为“民首”,取“万民之首,权取于民”之意,由参众两院选举之,三十年后改为国民大选,此宪法于1916年正式生效,期间仍然清廷九年立宪逐步过渡,待1916年国会成立,再实行选举。
3月,陆军部发布条令,改“镇”为“师”,三十七镇新军及三镇禁卫军重新改编并扩军,100个师分属五大军区,同年,重建海军。
9月,看守内阁总理叶开出访欧洲,第一站选在了德国,叶开与德皇亲切会晤,期间还签署了大批军民两用订单,并在一次非正式酒会上,失口宣称会重新考虑中英密约的内容,德国首先承认“中华宪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英交恶,同年10月,大批德国专家赴华,在近两年的时间内,中国普通百姓亲切的称之为“德国老大哥”,期间多位德语学者访问中国大学,被聘为客座教授,例如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史称“中德蜜月”。
1913年,中央银行宣布放弃全国金融改革,放弃银本位,改为金本位,国民经济继续延续清末三年以来的疯狂势头,财政收入折合白银三亿八千万两。
1914年,一战爆发,叶开宣布中立,大批援华专家留在中国,11月份,情报厅俄国分局受叶开的命令,在瑞士与某“报社编辑”列宁接触,洽谈之后,出资三百万瑞士法郎资助其“革命事业”。
1916年,看守内阁结束任期,4月,国会宣告成立,议员选举采取混合制,人员组成分为十五个大界,统一党和******原同盟会)角逐国会825个席位,5月,宪法正式生效,规定国会中非党籍议员不得低于三分之一,民首采取六年制,且没有任期,这是出于政策延续性的考虑。
6月国会大选,叶开以非党籍人士参选,靠着无与伦比的威望和与两党的紧密关系,他最终获得了432章选票,成为中华宪国首任“民首”。
上台仅仅一个月后,叶开即宣布加入协约国,抢在美国之前,对德宣战,对此,英国首相表示欢迎,三天后北部军区军队进入sd直扑胶州湾及青岛,半个月后,两地相继光复,德国撤回赴华专家。
同年,叶开下令西部军区进军中亚,1916年末灭亡布哈拉汗国,哈萨克等国也相继脱离沙俄独立,该地区随即成立二十三个独立的斯坦汗国,沙俄深陷欧洲战场无暇东顾,1917年初,军队到达里海湖畔,xj边境先后成立三个自治州。
1917年末,十月革命爆发,沙俄内忧外困,叶开发表声明,第一个承认俄国**合法政权,1918年初,列宁仿照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和叶开驻俄代表签署了********,承认中亚地区独立,归还19世纪以来侵占的中国领土,沙俄军队撤出中国境内,并将中东路铁路移交中国,未作交换,中方资助布尔什维克5亿元卢布,18万斤土豆,35万套棉衣,10万支步枪,7万发炮弹和大量生活药品。
1918年9月,俄国内战正酣,英法势力开始干预,白军紧逼,革命形势越发不利,1919年12月,叶开以保卫“盟友”为名,取道中亚和外东北进入西伯利亚,同时下令扩军160万,工业机器迅速发展。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为了遏制“红色革命”和换取中国人的停战,英法等人和中国秘密和谈,最终签署了巴黎会议第一秘密条约,以乌拉尔山为界,分为东西两俄,中国不得进入西俄,而与此同时,东俄事务由中国主导。
1920年八月,被布尔什维克迫害的东正教大牧首逃亡东俄,东俄随即分裂为两个国家,相继成立西伯利亚共和国及车臣共和国,东俄灭亡,三百年来,俄国终于停下了东进的步伐,彻底沦为欧洲国家。
1922年,夹缝中存活下来的布尔什维克赶走了西方干预势力,在西俄,乌克兰和波罗三海的基础上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还是那个苏联,只不过这个苏联全境不到五百万平方公里。
22年六月,hsd会议结束,作为战胜国,中国收回台湾澎湖的诉求被无情拒绝,消息传到国内,国内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浪潮,正是组织竞选宣言的叶开强硬表态,“从寸土不让到寸草不生,中国人的意志不容挑战”,之后他再度高票当选。
1923年,浦东开发区三期工程落成,成为真正的东方明珠,作为首屈一指的超大都市,sh纽约伦敦并成为三大金融中心。
1926年1月,围绕南满台湾问题,中日正式开战,27年9月,rb战败,双方签署停战条约,归还台湾,琉球,澎湖三地,11月,远征军进入朝鲜境内,rb再次战败,朝鲜独立,消息传到rb国内,上上下下哀呼一片,这次战役被他们称为“五百年来无有第二的惨败”!
同年,*****党魁孙中山病逝,叶开为其举行国葬,三个月后,载沣也病死醇亲王府,死前留下遗书,要求削去王爵称号,珍宝积蓄捐赠国家。
1928年,叶开宣布卸任,宋教仁当选民首,为纪念叶开的伟大功勋,国会提议设立精神领袖,赞扬其超脱党派政治,一心为国,精神领袖只此一人,且为终身制,同时,在精神领袖之下建立全国道德委员会,每年推举两人,并授予“大贤士”的称号。
1934年,宋教仁再度连任,他主政这六年,专注于经济教育的发展,并无大事发生,人称其为“文治民首”,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被后世人推崇备至的“黄金三十年”。。。。
。。。。。。
1976年,bj郊区的一个小胡同里,住着两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们行事极为低调,女主人待人和善,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男主人则在闲暇之时,玩一玩桥牌象棋,街坊邻居常来找他对弈,往往输多赢少。
不过最近,那两位老人似乎出来的少了。
然而,这一日却迥乎不同,胡同周围早早地封了道,方圆几百米有不少大兵警戒,近百位身着高级军服的官员依次进入老人的住处,看起来年纪同样不小。
这一幕让街坊们着实吓了一跳。
“妈,那个不是中央台上的。。。。”几个孩子耐不住好奇爬上数去,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身着上将制服的人,竟然多达十几位,“‘ln舰’首航的时候,他好像就站在民首身边。。。”
“别瞎说!”
中年女人望了望,忙抱着孩子回家。
是的,那是一位大人物。
。。。。。
“夫人,校长怎么样了?”
来人站在房间门口,目光向里望着,一会儿后毕恭毕敬的向面前的年老女人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