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他杨广愿意到的事情。

    萧瑀是萧皇后之弟,年约五十岁。身材高大,气质儒雅稳重,他出身西梁贵族,为人忠正耿直,精明能干,深受杨广的器重和信任,不过有时候他的一些谏言也会触怒杨广,几次要杀他,都被萧皇后及时救下。

    萧瑀为官清廉,极为憎恨贪贿无底线的虞世基,几乎不理睬他,最近两年他们为军队改制一事矛盾升级,虞世基为讨好杨广而制定了激进的改制方案,却遭到萧瑀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改制过于激进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尤其会使豪门士族暗中建立私人军队。

    萧瑀看得很透彻,天下乱匪四起,豪门士族如果失去了府兵的庇护,为了自保,他们肯定会组建私军,而不会去依靠那些靠不住的通守,这实际上就是汉末乱相重现了,与其让豪门士族建立私军,还不如保持地方军府的存在。

    只可惜杨广固执己见,根本听不进萧瑀的劝告,加上虞世基在一旁推波助澜,使萧瑀反对军队改制失败,萧瑀这段时间陷入深深的惆怅之中。

    萧瑀上前躬身施礼,“陛下,微臣刚从天津桥过来,遇到了一群进京告御状的老者。”

    杨广刚才听说了此事,还特地让侍御史刘治去打听,他坐起身问道:“是哪里来人,为何告状?”

    “启禀陛下,是从太原过来的一群乡农,他们状告唐国公,告他强占民田。”

    萧瑀将诉状呈给了杨广,“这是他们的诉状,请陛下过目。”

    杨广阴沉着脸看完诉状,他心中愈加恼怒,对旁边伺候笔墨的宦官道:“速去传朕旨意,召太原留守李渊来见朕!”

    宦官飞奔出去了,萧瑀吓了一跳,连忙劝道:“陛下,乡农心怀恨意,往往会夸大事实,微臣觉得唐国公或许有一些不当的行为,但绝不是强占田地那么严重,那些乡农告诉微臣是强买土地,强买和强占意义并不一样。”

    杨广冷冷哼了一声,“他这个人最善于伪装,装成一个宽厚长者的模样,他以为朕看不透他吗?当初朕让他去做马邑郡太守,他就颇有微词,无非是嫌马邑郡贫穷,人口稀少,朕让他做了太原留守,他的本性就渐渐暴露了,好酒贪财,强占土地,这样的人让他主政太原,那是为祸一方。”

    萧瑀心中暗暗叹息一声,其实他心里明白李渊的难处,他是怕被圣上怀疑有异心,才效仿古人,以贪财好酒来自毁名誉,这又是何苦呢?

    “微臣没有别的事情,先告退!”

    “去吧!”

    萧瑀行一礼,慢慢退了下去了。

    这时,杨广又看了看太原乡农的诉状。慢慢陷入了沉思之中。

    杨广和李渊其实是姨表兄弟,他们两人的母亲是姐妹,李渊要比杨广大上几岁,两人从小就在一起读书。

    杨广聪颖绝伦,看书过目不忘。性格外向奔放,而李渊则略显木讷,老实憨厚,性格内敛,两人是截然不同的一类人。

    但杨广一直不喜欢李渊,总认为他是伪君子。整天沽名钓誉,明明是好色之人,却装作不近女色,明明是贪杯好酒之人,却故意在大宴上装作不喜饮酒。

    当朝臣们都夸赞李渊是宽厚长者时。杨广却冷眼相看,所以李渊在太原渐渐表现出不同以往时,杨广并不奇怪,他知道这就是李渊的本性,只是在权力面前便渐渐表现出来了。

    说到底,杨广是从骨子里看不起李渊,有李虎这样的英雄祖父,他却混得如此窝囊。居然在关陇贵族中垫了底,家族中一个人才都出不了。

    杨广沉思良久,又从身边箱子里取出了一束锦书。慢慢将锦书摊在桌上,上面是这一个月在洛阳流传的谶语。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尽管章仇太翼并不承认谶语和紫微异相有关。但杨广总觉得这两者之间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关系。

    这条谶语也不是这次才出现,早在三十年前。他的父皇就梦见李树开花,大水围城。宫中也出现了桃李子、得天下的谶语,当初是盛世,或许还不用放在心上,可现在天下不稳,又出现了这个谶语,让杨广不得不警惕了。

    谶语的意义很简单,李氏取代杨氏,时间就发生在他出巡去扬州之时。

    这几天杨广在反复考虑这件事,天下有名望的李氏一共有四大家族,一是河东士族赵郡李氏,一是河西士族陇西李氏,再有就是西魏两大柱国将军李弼家族和李虎家族。

    杨广用排除法一一甄别,赵郡李氏文弱有余,武力不足,可以排除,李弼家族人丁不旺,出了一个李密,却又逃去瓦岗落草,乱匪岂能得天下?杨广又将李弼家族排除了。

    现在在他面前摆放着两个名字,一个是太原留守李渊,另一个便是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偏偏这两个人的名字都有水的含义,应验了父皇三十年前洪水围城的梦境,杨广几乎可以肯定,谶语就是这两个人中之一。

    一个是关陇贵族,一个陇西第一大士族,两个家族都有武力渊源,另外李浑的侄子将作监令李敏小名就叫做洪儿,似乎更加应验了父皇三十年前洪水围城的梦境,那么这条谶语到底是指谁?

    这时,宦官在门外禀报,“陛下,唐国公已到,在殿外候见。”

    “让他进来!”

    片刻,李渊匆匆走进御书房,匍匐跪下请罪,“微臣有负圣恩,罪该万死!”

    尽管李渊已经换了一身簇新官服,但他进屋后还是带着一身强烈的酒气,让杨广的眉头皱成一团,他看得出李渊脸色苍白,酒酣未消,显然是强行醒酒的结果,这让杨广心中十分不悦。

    ‘哗!’杨广将诉状扔到李渊面前,冷冷道:“你给朕解释一下,这些乡农为何要进京告御状?”

    李渊半晌才吞吞吐吐道:“陛下,微臣并没有强占土地,只是略略低于市价购买,臣有些行为确实不妥,但他们上京告御状,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微臣怀疑是有人在暗中指使,微臣这几年也得罪了不少人。”

    “休要推卸责任,你在太原的所作所为,朕清清楚楚!”

    杨广瞪着他怒斥道:“难道朕给你的俸禄不足养家?难道你祖上留下的土地太少?”

    李渊满脸羞愧地低下头,“微臣知罪!”

    “哼!朕在问你,为什么要做这种贪赃枉法之事,你说不出一个理由,休怪朕不念母后的情面。”

    李渊叹了口气,“陛下,祖上虽然留了点土地,但三代分家,家底已薄,微臣父亲早亡,也没有能置办土地,微臣名下的土地只有三十顷,只能留给长子,但微臣有五个儿子,所以微臣总想着给其他四个儿子留点家产,臣年近五旬,仕途已没有几年,所以臣臣心中有点着急了。”

    “所以你就强买店铺,强买土地,听说你还是收受贿赂,堂堂父母官,不体恤民众,却与民争利,你很让朕欣慰啊!”

    李渊垂泪道:“臣辜负了圣恩,臣臣知罪!”

    杨广心中连声冷笑,为儿子谋家产,说得还有理了,他从小就知道李渊是什么人,虚伪、外忠内奸,只是李渊到五十岁才露出本来面目,也真难为他了。

    杨广重重一拍桌子,“怎么处罚你朕自会考虑,但现在你必须把这件事处理好,土地该退的退,该赔的赔,若朕再听闻你贪赃枉法,那就休怪朕不念亲情,砍掉你的脑袋了!”

    李渊吓得浑身颤抖,磕头泣道:“微臣一定洗心革面,绝不敢再做失德之事。”

    杨广实在忍受不了李渊浑身刺鼻的酒气,一挥手,“退下!”

    李渊磕了几个头,慢慢退了下去,杨广厌恶地摇了摇头,“如此贪财好酒、懦弱无能的人,能争夺自己的天下吗?”

    杨广提笔将李渊的名字划去,谶语下面只剩下一个名字,右骁卫大将军李浑。(未完待续)

第0158章 谶语事件(下)() 
虞世基从御书房出来后便直接乘坐马车返回家中,虞世基的马车宽大舒适,马车内镶金嵌玉,装饰奢华,就俨如一座小房间,宽大的车厢内还专门有一个伺候他笔墨的小书童。

    马车在大街上缓缓而行,虞世基在靠窗边的小桌前铺开的信纸,提笔给窦庆写一封短信。

    就在昨天晚上,窦庆意外地前来拜访他,让虞世基着实有点受宠若惊,尽管虞世基身居高位,但他心里清楚,大隋王朝的关陇贵族才是真正的权势者,他们的势力在大隋根深蒂固,当今天子不过是关陇贵族中的一员,眼看隋王朝岌岌可危,虞世基怎么能不考虑给自己和子孙们留一条后果。

    窦庆给他提出了几个要求,他都一一答应了,所以他今天才劝说圣上在解散来护军队之前,把他们应得的赏赐发下去。

    但窦庆另外提出的一个要求却让虞世基感到惊讶,保留武勇郎将张铉的军队,并将他外派到张须陀的军队中去,并保持一定的独立,这个要求对虞世基而言是小事一桩,只是他有点惊讶,窦庆为何会帮助一个小小的武勇郎将。

    虞世基当然知道张铉,天寺阁一案中,张铉就是主要当事者,自己当时也被卷了进去,可张铉明明是燕王之人,窦庆为何替他说话,难道是燕王和关陇贵族之间有什么交集不成?

    作为相国级别的朝廷高官,虞世基有着相当的政治敏感性,他从窦庆提出的一个小小要求中,便似乎嗅到了什么异常。

    马车缓缓在府门前停下。虞世基的次子虞柔跑出来迎接父亲,虞世基把刚刚写好的信交给他,“你去一趟武川府,把这封信交给窦会主,记住。一定要交到他本人手中。”

    “孩儿明白了!”

    虞柔接过信,乘坐另一辆马车向武川府驶去。

    .......

    书房内,虞柔恭恭敬敬将信呈给了窦庆,“这是父亲给窦公的亲笔信,请窦公过目。”

    “辛苦贤侄了。”

    窦庆笑着接过信,打开看了一遍。和他料想一样,虞世基已经妥善解决了自己提出的两个要求,窦庆对虞世基的态度很满意。

    人人都说虞世基无利不作为,而自己一枚钱也没有给他,他却把自己交代的事情一一妥善处理好。说明这个虞世基是个聪明人,并非唯利是图。

    “窦公有什么回信要小侄带给父亲吗?”虞柔问道。

    “回信就没有了,不过请贤侄转告你父亲,武川府会记住他的善意,他的付出会有回报。”

    “小侄记住了,一定转告父亲。”虞柔行一礼,告辞而去。

    虽然窦庆得到了虞世基的助力,使他可以兑现给张铉的承诺。但他现在却在考虑如何最终解决谶语的危机,以及关陇贵族即将面临的分裂问题。

    他已经知道太原乡农进京告李渊御状之事,虽然他承认这个办法确实会有效果。但他并不太赞成这种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办法,一旦李渊的名声被破坏,他将来起兵,会有多少人愿意跟随他?

    不敢既然李渊这样做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尽最大努力彻底消除谶语危机。

    现在已经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可偏偏这个东风却不是那么容易刮起来,窦庆想来想去。他发现自己最终还是绕不过裴矩这道坎。

    阊阖门事件和来护儿案的调查权都掌握在裴蕴手中。

    没有裴氏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