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7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李孝恭的大军目前驻扎豫章郡,虽然后勤重地被攻占,后援粮食断绝,但豫章郡和鄱阳郡都是比较富裕的郡县,官仓内有不少粮食,市场上也能买到,使唐军还能保证军粮供应。

    手中有粮,心头不慌,唐军手中的粮食至少还能维持一个多月,李孝恭不是那么紧张了。

    但不可能事事都那么完美,尽管粮食解决后能稳住军心,但士气却在一天天衰减,这让李孝恭着实无可奈何。

    李孝恭这次率领的九万东征军中,大部分都是萧铣的降军,从巴蜀带来的唐军只有两万人,其他都是由梁军换了后头盔变成唐军,这些七万士兵至少有一半是南郡人,还有长沙郡、巴陵郡和庐陵郡人。

    当隋军攻占南郡、长沙和巴陵三郡后,尽管李孝恭下令隐瞒消息,但大部分底层将领都是投降过来,这种消息怎么可能瞒得住?三郡被攻陷的消息很快便传遍全军,引起士兵的一片哗然,士气低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大帐内,李孝恭正负手来回踱步,就在刚才,他收到了从江夏送来的天子敕令,天子命令他立刻回师江夏,和江夏驻军一起防御北隋军即将对江夏的进攻。

    放弃豫章郡而北撤江夏,对李孝恭而言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李孝恭却担心他的军队,现在士兵之所以士气低迷还保持稳定,就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他能带领军队收复巴陵和南郡,如果自己最后却率军去了江夏,在极度失望之下,他很担心军队会由此生乱。

    可是,除了尽快率军北上外,他似乎并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

    这时,大将黄君汉在一旁劝道:“殿下,卑职觉得越拖下去,形势会越对我们不利,士兵们的情绪低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途不明造成,当务之急是撤到江夏郡,虽然会让部分士兵失望,但同时也会让士兵获得安全感,然后我们在江夏郡重新整军,去其枝节,保留主干,将军心不稳者剔除,留下的士兵必然是精锐之军,士气就会慢慢恢复,局面也会明朗化。”

    另一员大将卢祖尚也道:“黄将军所言极是,现在敌暗我明,张铉很了解我们的情况,可我们却对隋军一无所知,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卑职觉得正是这种未知的恐惧无形中给将士们带来一种威压,这也是影响士气的重要方面,在这样情况下益动不宜静,只要我们一动,对方也会跟着动,这样我们就不至于这么被动了。”

    李孝恭点点头,“你们都说得对,关键问题就在于我们对敌人一无所知,连朝廷也不知道,江夏也毫不知情,我们确实太被动,我很担心对方会在江夏郡拦截我们,一场大战不可避免,我其实考虑索性反其道行之,直接杀向长沙郡,再从长沙郡突破去南郡,杀张铉一个措手不及,相信那边兵力不会太多,我们可以全身而退。”

    黄君汉和卢祖尚对望一眼,黄君汉连忙道:“殿下,天子的意思是我们去支援江夏,江夏那边恐怕形势不妙。”

    李孝恭没有说话,他负手走到窗前,远远眺望着窗外,他何尝不知道天子的意图,他就担心自己非但支援不了江夏,反而落进隋军的陷阱,他对这支由降军组成的东征军实在没有太大的信心,去长沙是明智之举,但天子的意志又不容违抗。

    良久,李孝恭长长叹了口气,“传我的命令,大军准备出发,北上江夏!”

    .......

    长江水路在南方之所以对军队十分重要,关键就在于陆路行军实在艰难,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大多时候军队需要翻山越岭,官道时有时无,对军队行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尤其是豫章郡,郡内九成以上都是山地,高山耸立,道路艰难,到处是莽莽的原始森林,参天大树举目可见,乃至于隋唐时代的宫殿建造,最重要的斗梁和木柱就是来自豫章郡。

    豫章郡和江夏郡在西北方向接壤,但两郡之间横亘着长达数百里、宽达百里的九宫山脉,这里人烟稀少,官道断绝,只能走羊肠小道,给他们当向导的几名猎人就明确告诉他们,丢掉一切用不着的辎重,牲畜用来吃肉比用来当运输工具更有意义,言外之意就是,辎重大车无法行走,只能轻兵简行,比去巴陵郡的道路要艰难得多。

    尽管李孝恭对这次数百里的行军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走进九宫山区后,道路之恶劣还是让他心中懊悔,早知道还是应该去长沙郡。

    山区内寒气厚重,天又下着小雨,士兵们冻得浑身直打哆嗦,狭窄的小道泥泞不堪,寸步难行,行军了整整一天,才走了不到五十里,士兵们都已筋疲力尽,在一片树林中休息时,很多士兵连饭都没有吃,便倒下昏昏睡去了。

    不过大车虽然无法行走,但战马却能和人一样行军,几千头牲畜驮着粮食,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李孝恭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山头,不由长长叹了口气,这场艰难的折磨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殿下!”

    大将王仁寿催马追上李孝恭,气喘吁吁道:“卑职觉得有点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

    “刚才卑职还在想,给我们送信的士兵选择乘船,而没有走该死的陆路,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卑职忽然又想到,既然是乘船,为什么没有被隋军水师拦截?要知道他们没有乔装,而是依旧穿着唐军的盔甲,隋军巡哨船会眼睁睁放他们离开江夏,前来豫章郡吗?”

    李孝恭眉头一皱,王仁寿说得倒是有几分道理,他想了想道:“或许送信士兵是趁夜色掩护而没有被发现。”

    “卑职也这样想过,但觉得这种可能性实在不太。”

    “你的意思是说,给我们送信的士兵是隋军假扮的吗?”

    “这个倒不会,但我觉得是一定是隋军大将下令不要拦截他们,他们才顺利前来送信。”

    李孝恭点了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认为隋军就在前面等着我们。”

    “极有可能!”

    李孝恭沉吟一下,回头吩咐亲卫道:“传我的命令,再派三百斥候去前方探查,要探查到两百里之外。”

    “遵令!”

    亲兵接过令箭去传令了,李孝恭又取出一支镀金令箭,交给另外两名亲兵道:“你们二人立刻赶去武昌县,请李大帅务必派军队前来永兴县接应。”

    “遵令!”

    两名亲兵接令转身要走,李孝恭又叫住他们,“记住,假如你们被隋军巡哨拦截,立刻折断令箭!”

    两名亲兵答应,催马飞奔而去,李孝恭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对自己的堂叔李神符着实没有太大的信心,一切只能靠自己了。

    (。)

第1061章 永兴之战(一)() 
♂,

    永兴县位于江夏郡最南面,在长江以西,距离长江约五十里,它紧靠着长江的一条小支流:富水,坐落在富水北岸。

    从豫章郡穿过九宫山脉进入江夏郡后,第一个遇到的县城就是永兴县,但离开永兴县向北走,要走三百余里后才能抵达武昌城,中间是丘陵山地,分布着大片树林。

    所以永兴县对于走陆路进入江夏郡的唐军就显得尤为重要,数百里艰难跋涉,体力早已透支殆尽,需要一个县城恢复体力。

    但就在李孝恭率领大军进入九宫山六天后,永兴县以东的长江江面上出现了铺天盖地的船只,甚至出现了五艘巨无霸横洋舟,近千艘战船和货船满载着八万隋军主力向永兴县驶来。。。。。。。。

    当天下午,永兴县城头上便挂上了隋军大旗,在城西的空地上出现了一座用营栅包围的临时大营。

    中军大帐内,巨大的沙盘刚刚搭建好,几名从事正在忙碌地进行修正沙盘,沙盘是隋军斥候去年用三个月的时间制成,并不是很准确,尤其江夏的地形和实际相差太远,需要进行修补后才能使用。

    张铉站在一幅地图前,默默注视着这张江夏地图,永兴县的南面是大片森林和丘陵,再向南便是九宫山区了,从时间上,唐军应该就在这两天从山区走出来。

    张铉并没有埋伏偷袭唐军的打算,对方有九万大军,而自己率领八万大军到来,这么大的规模瞒不过对方的斥候,而且这应该是一场两军之间的战役,埋伏袭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殿下觉得李神符会率军南下接应李孝恭吗?”房玄龄走上前笑问道。

    张铉注视着地图,点点头道:“有可能,我也希望如此!”

    张铉并不太关心李神符,李神符远远不是他的对手,倒是李孝恭是一个厉害人物,他沉思良久又问道:“军师觉得李孝恭军队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坦率地说,李孝恭军队现在的弱点很多,身体疲惫、士气低迷,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大的弱点应该是粮食。”

    “军师觉得对方的粮食会断绝吗?”

    “断绝倒不至于,但一定会更紧张,斥候说他们出发时只带了一千头骡子驮运粮食,一千头骡子驮运的粮食对于九万大军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他们还得靠士兵随身携带的干粮,而且我怀疑这些骡马驮运并非粮食,而是草料或者马豆。”

    “军师说得对,他们军中有上千匹战马,没有运输马料的大车,就只有这些骡子了。”

    房玄龄笑着又继续道:“我们都有经验,士兵一般要背负兵器盔甲,仅矛鞘就有十斤重,还有简单的行李,这些负担已经很沉重了,除此之外,一名士兵最多只能携带十天的干粮,今天已经是第六天了,他们干粮只剩下最多五天的量,只要我们拖他们五天,唐军就会不战而败。”

    张铉笑道:“就像当年的高句丽军队一样。”

    房玄龄点点头,“现在的情况确实很像。”

    两人正说着,徐世绩带着两名官员走进了大帐,“大帅,他们来了!”

    进来的官员是永兴县县令黄楷和县尉李智守,两人走上前跪下行礼,“微臣参见齐王殿下,祝殿下千岁千千岁!”

    张铉淡淡笑道:“你们现在还不是我的臣属,不用这么多礼,请起吧!”

    两人站起身,心中颇有不安,他们都看出一场大战要在永兴县爆发了,不知会波及到多少民众?

    徐世绩在一旁道:“黄县令出身江夏名门,而李县尉就是本地人,对永兴县的地形情况了如执掌。”

    张铉笑道:“我回头会好好请教黄县令关于江夏郡的情况,不过现在我想先了解永兴县的一些地形分布。”

    这时,一名从事上前行礼,“殿下,沙盘已经修正完成。”

    张铉点点头,便带着众人来到沙盘前,张铉对李智守道:“我现在首先要知道唐军穿过九宫山区后会从哪里出来?”

    李智守看了片刻沙盘,用木杆一指道:“穿过九宫有三条路,当然还有一些小路,但无法走牲畜和战马,能走牲畜的路只有三条,我们叫做东线、中线和西线,一般西线不太可能,它是去巴陵郡,路途遥远,从豫章郡过来只有东线和中线,两条道路相距约八十里,说实话都有可能,微臣也不能确定他们从哪条线出来。”

    这时,房玄龄接过木杆指向一座南北向狭长的丘陵道:“这里叫做龙脊岭,我们在龙须岭的东面发现一支唐军斥候,可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