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闲王-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晔有个优点,就是他虽然心高气傲,但是他不会因为个人喜怒而牵连到下人身上,一个处事冷静的头脑才是最重要的。

    朱晔不会虽然冷静了下来,可不代表他现在不生气,那双目之中尽是压抑着的怒火。

    张铭胆颤心惊的说道:“老爷。”

    朱晔也明白,那五万两的酒别说赚钱了,现在就是能回本都是不可能,毕竟五倍的价格买进的,如何再能赚的回来。

    这已经是定局。

    “趁着其他酒家还没有开始行动,你现在立刻去将那那批已经蒸馏好的酒立刻售卖出去,越迟一分咱们赚的也就越少。还有让粮铺那边不用大肆购粮了,都卖了吧。”

    “是,老爷。小人立刻就去办。”张铭应道。

    “等下,还有那陈老三。”就再张铭转身要走之时,朱晔淡淡说了句。

    他是不会将怒火牵连到下人身上,可是并不代表他轻易放过陈老三。

    “是,小人明白。”

第四十八章 图书馆管理员() 
当全京城都因为太白楼卖酒方一事而闹得沸沸扬扬之时,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赵瑛自始至终都还在宫内悠闲着过着小日子。

    不过近日赵瑛却遇到个不大不小的困扰。

    他卡文了,卡的当然是那本汉魏英雄传。

    赵瑛当初写书的时候还是太过想当然了些。一本可以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但主体上不能违背历史的走向。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虽然有不少虚构的地方,但是根本上还是按照史实进行加工。几次决定性的战役如官渡、赤壁这些都是切实发生过的。

    但是对于赵瑛来说不同,这个世界的赤壁之战的结果是曹操大胜孙刘联军,一举奠定一统天下的胜局。

    所以,原著中起码一半以上的故事情节赵瑛都不能再用了。

    而至于前一半。很遗憾,原著中罗贯中显而易见的是偏刘抑曹。放在前世倒也不算什么,毕竟曹刘孙三人打了几十年,并没有人真正的胜利,就算后来魏国大一统也不过是白白便宜了司马氏。

    所以按照罗贯中的喜好尊刘抑曹并无什么不可。

    可是赵瑛就不行了。首先,因为历史的改动,曹操这个东汉乱世最终的胜利者的历史形象可谓是相当正确。

    其次,赤壁之战后刘借荆州,以及再之后取西川等事也是无法写了。然而没有后面的借荆州,取西川,立蜀国,那么单凭前半生的颠沛流离,刘备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能与曹操并列的。

    可以说前半部的诸多造势都是再为刘备后面的功绩做铺垫宣传,一个织席贩履之人历尽艰难坎坷最终成为一国之主,如此曲折经历才是刘备吸引人的地方。

    然而这些赵瑛都不能写,所以若是没有建立蜀国的刘备也只能是东汉末年诸多普通割据势力的其中之一,并不能拿出来大写特写。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名将谋士,没有原有的历史情节相衬,其人格魅力也丧失了大半。

    因此,赵瑛越写越发现诸多东西自己完全无从下笔。

    无奈之下,赵瑛只得不停去从文渊阁内找各种东汉末年的历史资料进行研读考究。

    “九殿下,今日又是借那汉魏史书?”

    说话的是个华发老人,名叫薛明宇。赵瑛也不知道对方是何时调来这文渊阁内,只知道自从赵瑛第一次来这文渊阁之时,他就已经在这了。

    九年时间,从未变动。

    这文渊阁内低下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惟有他这文渊阁直侍一直未曾动过。在赵瑛印象中,大乾很少有过这种近十年不曾变动官职的官员。

    直侍,语出列子一书,是指随侍帝王的人员,也可以说是皇帝的近臣。不过在前面加上文渊阁三个字可就不那么好了。

    文渊阁是什么地方,皇室藏书的地方。文渊阁直侍说白了就是皇家图书馆馆长,一个实打实的清水衙门,要权没权,要钱没钱。

    平时无论做的如何也不会受到嘉奖,但是一旦出了差错,那可就是直达天听的事了。所以这个位置一直被朝廷官员弃之如敝屣,一般来这里的官员要么是得罪人了被送来,要么是有关系进来混个两年资历,时间一到就会调出去。

    唯有这老直侍一直待在这这里做他的文渊阁直侍。

    所以赵瑛一直怀疑这个薛直侍当年是不是把朝中某位大佬给得罪死了,所以才一直待在这了出不去。如果按年龄时间来算的话,貌似也就剩那几个了。

    “不知薛老可有哪本推荐给我?”想归想,不过赵瑛对于薛明宇还是一直很尊敬的。

    一是对方是老者,对于老年人,赵瑛一向保持着最基本的礼仪。二是基于知识上的敬佩,多次交流之后赵瑛发现这位老者可谓是涉猎极广,学贯古今的大才。

    至于第三,对方可是文渊阁直侍,换句话说就是图书馆管理员,还是皇家图书馆管理员。古往今来,这个位置上出过太多的卧虎藏龙之辈。

    而薛明宇的渊博的学识再次让赵瑛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

    “史区庚号架上有一本前人元文楚所做的汉魏志还算不错,九殿下可细读之。”薛明宇想了一会说道,“丁号架上还有一本无名氏的戏说群雄,算是家言。九殿下要是有兴趣也可以看一看。”

    薛明宇只说了两本,因为他知道赵瑛一次拿书也只拿一两本。,当细细品之才是正道,贪多只会嚼不烂。

    这点赵瑛很和他的意,没有少年人特有的轻狂自傲,反倒比成年人还老成稳重,踏踏实实。这样才是学习的正确之法。

    而一些凭着一时意气想发奋图强短时间内学问大成的,要么是天才,要么是半吊子。

    学问,都是一点一滴的攒起来的。天才,他还没见过几个。

    “薛老,你说我要是想写一本东汉末年诸侯争霸的演义该怎么写?”赵瑛找到两本书,回来之时问道。

    在赵瑛看来,薛明宇学识渊博,也许可以帮自己一把。

    不过薛明宇听到赵瑛的话时面上浮现了诧异之色,说道:“九殿下为何想要写那家言?”

    演义,自然就是。写自然没什么不对,不过一个皇子去写就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

    薛明宇有些不解,赵瑛已是皇子,自然不会是想为了求财。那么为了求士林名气更应该去写那些正统儒家书籍,如此才能够提高他九皇子在士子心中的地位。

    不过他却下意识的忽略了赵瑛一个十多岁的孩童去写一本演义的事实,或者说他不认为以赵瑛的能力写一本书有何难度。

    “因为汉魏这段历史很有意思,所以我才想换个方式把他写出来。世界上的儒学典籍已经够多了,不差我这一本。还不如写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出来。”赵瑛笑道。

    薛明宇虽然学识渊博,不过他始终是个正统儒生,不太能理解一个皇子跑去写演义。

    不过既然赵瑛问了他也只能如实回答。

    “九殿下若是要写汉魏,老朽等下就将阁内诸多汉魏演义找出拿与九殿下。九殿下应先细读之,研诸本之精髓,再行动笔。”

第四十九章 当局者迷() 
“且恕老朽冒昧问一句,不知九殿下对此书有何想法?”薛明宇问道。

    演义,虽不为封建社会正统主流,不过民间也有不少书生儒士写过这东西。只是大多都不过泛泛,实难有一本经典之作。

    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前世文体大成是在明清时期,唐宋期间如果有些传记演义,不过整体都属于初期阶段,并没有发展成熟。

    此时的大乾自然也是如此。就拿薛明宇点的基本书来说,要么过于荒诞怪异,要么太过正统缺乏故事性。

    而且最大的特点就是都写成了魏武帝曹操的个人传记。

    这还是薛明宇特意挑出来的几本书,至于其他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薛明宇才会问赵瑛是否有过构思,因为很可能这位九殿下也会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

    “依小子看,东汉末年,诸侯讨董,群雄割据。曹操、二袁、孙家、刘备、董卓俱是一方霸主。”

    “小子若是要写自然要写出汉末群雄的英姿,不会写成又一本魏武帝本纪的。”

    说到着,赵瑛自己都忍不住笑了一声。现在的体系发育不完全,尤其是这种按照历史进行改编的,很多本写着写着就又变成了一本魏武帝本纪。

    “九殿下能不落俗套实乃幸事。”薛明宇说道,“唯有描写好各路诸侯才能呈现出汉末精彩。”

    “另外九殿下不妨以加重对袁本初的描写,多点笔墨来写下曹袁之争。”

    薛明宇此话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赵瑛之前一直困扰的是什么,是赤壁之战曹操大胜,吴蜀两国未曾出现在历史中。

    因此再如原版三国演义一般以刘曹孙为主写到最后就会显的有些莫名其妙。

    而要想再写出汉末诸侯争霸的精彩该如何?再提个诸侯上来顶替下刘的位置即可。

    而这个人,就是袁本初。

    后世得益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描写,袁本初在大众印象中大多是刚愎自用,自高自大,心胸狭窄之人。

    一本三国演义抬了许多人,也踩了许多人。

    袁本初自然是其中被踩的之一。

    袁绍此生本为一婢女所生的庶子,被过继给叔叔作为儿子,所以在地位上一直被人瞧不起。后凭借自身才干一步一步得到他人赏识,为官造福一方。

    初时与曹操为友,后同为西园八校尉。

    董卓入京之后因不满董卓所作所为,公然抗董,后兴兵讨贼。再其后智取翼州,平定青并,易京之战灭公孙瓒,占幽州,统一大半个北方。

    再到最后官渡之败,两年后抑郁而死,所留家业也因三子内耗而落于曹操手中。

    可以说,袁绍完全当的上一世枭雄这个词。

    而且因为曲折离奇的经历与和曹操的亦友亦敌的关系使得这个角色完全有能力能够当得起着重描写。

    至于缺点,哪个不是一身的缺点,这就全看原作者注重描写那方面了。

    袁本初原版三国演义中也就出现了数回合,还都是负面描写,大众印象不好也实属正常。

    便是那仁义道德的刘皇叔不也刚愎自用不停劝阻,一意孤行的打了夷陵之战。导致新建的蜀汉政权几乎摇摇欲坠,留给诸葛亮一个大烂摊子。

    只不过全书的基调都是偏向于刘,所以在前面那么多描写的铺垫下。刘备这番所作所为让读者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悲情与英雄末路的无奈。

    如今,写书的人是赵瑛,那么怎么处理和描写袁绍自然就全凭他自己做主了。

    不得不说,赵瑛真是当局者迷。因为受原著影响太深,所以一直纠结的是如何处理描写刘备这个势力让其在赤壁之战后显的不那么格格不入。

    为此赵瑛可谓是绞尽脑汁。

    而薛明宇的一句话却点醒了他。三国英豪何其多,他又何必拘泥于原版上面。

    再说,历史的面目本来就已经面目全非。他若是想在强行将刘备势力按原来的分量进行描写,无论如何都会显的不伦不类。

    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放弃,再寻一人填补上即可。

    而袁本初这个角色可谓是在合适不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