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91章 穿越大漠()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追击河套一带的残敌。集结起来的近卫旅群几乎是以人和马的极限行军能力展开了长达一千几百里远路程的奔袭。为了恢复马力,同时近一步加强越过大漠远征的能力。队伍在河套一带还是足足休整了四五天的时间,直到跟随近卫部队的公安军主力从三娘子城一带赶到河套完成了这个重要地区的驻防之后才最终展开在大漠中的行军。
在作战前,张海对沙漠行军只有一些十分粗浅的认识,可请教了一些河套地区经常在沙漠中穿行的人们之后才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北面的沙漠,究竟有多深,穿越过去大概需要多远?”张海向一名漠西河套一带驻扎的为新军情报系统服务的商旅问道。
“北面的沙漠大概只有二百里,但翻越过去却需要至少需要五天的时间,这还是最顺利的情况下。加上更北面没有水源的荒漠戈壁,也就是只有在冬天才有个别商旅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试探着穿越过。历史上还没有大部分直接从这里进军的纪录,一般都是走阴山东面山西那一带。
“二百里要走五天的时间?”张海详细的问道。
那名熟悉漠西一带又在新军中接受过一定程度培训的人认真的回道:“沙漠行军不同于内陆。在沙土上走路抬腿之间都要比平地耗费更多的力气,沙漠也不是一望无际的平坦之地。半个时辰行军七里,就要休息一柱香的时间。八个小时的连续行军也不会走超过六十里的路,因为在这沙漠中要避开一些沙丘和沙山,日行四十里已经是比较顺利的了。而即便是骆驼,不饮水的情况下最多也不过负重行走七天,极限十天左右的距离。因此,那些横向纵深超过四百里的沙漠,通常都被认为是难以逾越的死亡之海。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在冬季最有利的情况下展开的沙地行军。如果是炎热的夏季,并且行军的人在夏季不注意被光,那么不论是骆驼还是人消耗的水都会大幅度的增加。往往入沙漠之后不过两日左右的时间,所携带的水源与给养就会消耗一空。不算太大太知名的沙漠,这使也是难以逾越的。”
了解到沙漠和戈壁行军的种种障碍,张海就没有打算贸然的想以往计划中的那样在没有后援也没有任何其他专职后勤的情况下直接翻越漠的沙漠死地。而是让整个近卫旅群的四千人乃至几千匹马和骆驼补充了两千名公安军野战旅之后分成了两个部分。独立近卫营群和近卫第一旅第一营的总计三千名官兵做为最终的突击力量,而近卫第一旅二营和公安军第一野战旅的两个千人左右的加强营负责返回式后勤,还从河套一带的当地补充了三千名负责与公安军野战旅一道负责后勤的人。
这样整个队伍就达到了九千人。
九千人开始向沙漠里行军的时候,整个队伍的给养会不断的减少。每天都节约出一批给养刚刚能够维持返程的人原路返回,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把七天左右的补给距离延长到十四天左右,如果通过几百里沙漠隔壁的行程比较顺利,还可以拥有数天的给养维持整个前进马队的纵深突击,如果不太顺利,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翻越沙漠的风险。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源消耗,在初冬时节还不算太热的时候整个队伍也采取像夏季沙漠行进那样昼伏夜出的方式以避免人畜水分的过度消耗。在少**的西北地区深秋初冬时节,天上的星斗还可以随时让人们辨别方向以避免在缺少地标的沙漠中迷失方向。
充分的后勤,最有利的季节,还有这蒙古西部一带非风季节并不经常移动的沙丘都让翻越沙漠的难度降低到了最低。可即便如此,在行军初期的时候除了负重行军的疲惫,在不能打井取水的地方行军也让队伍中的人隐隐的感受到一丝不安。就好象当初在茫茫海上航行时一样。海上航行的时候船只至少能够随时携带长达数月包括饮水在内的补给。而十天左右的给养在这沙漠中行军总让初次经历沙漠行军的人感到危险。
黎明之前休息的时候,亲卫连的战士们又自觉的在比较远的地方构成一到警戒线,留给张海与柳香能够独处的空间。
“假如我们这一次出征蒙难:我当然知道这种可能性很小,我是说假如。我们的队伍,我们的事业你觉得会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内乱?”这种问题以前的时候张海通常只会同宋子悦刘洪涛等亲信弟子们讲,但这时候却对柳香问了起来,他希望柳香能够在未来的新朝上层分担起重要的作用。
“我觉得不会。”
“为什么”
“因为我了解海儿,知道海儿一定有安排。”柳香笑道。
“就当一个假设,假如我没有事先安排呢?”
柳香思考了很久,回道:“如果没有安排,我觉得不论是万勇等人还是队伍里的骨干,大多会听从父亲的安排。至于彼此之间的争斗,这需要每个人都掌握不少属于自己的力量,而队伍里似乎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机会。队伍的规模并不算大,远远没有拥有十几万以上兵马的那些旧势力种种复杂的派系。战士们也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信仰,而并不是终于某个人。不过按照人们所认同的大义,如果海儿没有特别的安排。父亲就会成为队伍临时的首领。”
张海见到柳香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对这些问题一窍不通,多少也放心下来,将明年的一些秘密在柳香的儿边讲了出来。
“这是天帝的秘密,万不可对旁人说起。除了我以外,也只有刘洪涛与香儿你知道此事。如果香儿能够比我更幸运,自然就是更为名正言顺的革新事业继承者。队伍里重要的人物有很多,希望要是我有什么意外,一些人能够因为这件事多少有一点儿敬畏之心。”张海叮嘱道。
第492章 戈壁寻敌()
返回的后勤队伍不断的将没有消耗掉的给养交到剩下的人手中。当行进了大概五天时间,沙漠地带的行军将要结束的时候,原本做为最后一批返回的近卫一旅二营的战士们的给养并没有完全消耗掉,整个近卫旅四千余名战士在比原定计划多了一千人左右的情况下就越过了大漠进入了荒漠戈壁。
相对平坦的荒漠戈壁虽然依然给人以荒凉和不安的感觉,路却终究比沙漠容易行进的多。沙漠地带完成每日二十公里左右的直线行军,差不多相当于平坦条件下日行四十里以上的距离。
给养消耗了大部分,整个队伍的负担都不是很重的情况下,近卫旅群的官兵们终于可以利用马力接生体力了。为了度过荒漠地带整个旅的队伍展开了最大限度的骑兵行军,在两昼夜之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将近四百里的马上强行军,才终于进入了欧亚大草原蒙古西北境内的边缘。
不过在这荒凉的地方,深秋初冬的季节里,即便是四千左右骑兵马队用于临时补充的水草也让队伍花了不少的时间才找到。
“可以供应几千军队临时歇脚的地方在这蒙古草原的边缘地带其实也不难寻找。不过要说在这漠西一带能够长期供养一两万大军的地方,那还要再向北。”跟随队伍的向导们说道。
时间越来越濒隆冬季节,加上队伍不断的北进,寒冷以及给养的不断减少重新让战士们变的心惊胆颤。好在水源的问题能够解决后,整个队伍的给养要比原定的一周左右长出不少,足够使得队伍有希望抵达依旧有着几百里路程的预定地域。
游牧条件下草原上的放牧随水草而居,整个漠西的草原远远比东部要贫瘠。能够供养大军的越东牧场更是在阿尔泰的少数地方才有。这使得整个近卫旅群虽然相比蒙古草原中东部的各路营群似乎看起来没有友临部队的相互配合,而目标却是相对明确的。
此时以皇太极为首的后金残部三旗也已经逃亡到阿尔泰山以北的冬季牧场一带。这里远远比西域更为贫瘠,可如果新朝政权展开了对草原的有效扫荡的情况下,各路对手也少。皇太极决定不在冬季危险的翻阅阿尔泰山不少地方的山口,因为那里也极有可能是新军主力部队的目标。
对此,一些跟随而来的喀尔喀部族并不以为意。从西北汉地到这一带不止千里的距离。这千里的距离在如今的季节有过半的路程还是荒漠或者戈壁,即便南来的汉军能够通过种种办法抵达这当年的汉武大军都没有到过的地方,那必然也是由东部而来。而且东部的确传来了连营的新军分成众多路前来扫荡的风声。
“强敌所凭借的不过是强悍的铠甲与火器。在领兵作战上,那些人则是保守的,也没有合格的骑兵马队,怎么会冒险的孤军从西部穿越大漠?这并不符合这股强敌自起事以来往往追求稳妥的行事风格。”杜度对这种担忧却有些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如果那样,可能是队伍一个良好的机会。
就在这时候,有喀尔喀部族的人从南面传来了警迅:漠西草原冬季牧场的边缘几家在夜里遭到了从南面儿来不明马队的突袭。据逃回来的人说,那些人明显是汉人,因为骑术并不怎样。可他们几乎拥有武装到一切的钢铁铠甲,还有猛烈的枪铳。这些消息不由的让皇太极感到了压力:“看来我们要面临一场生死之战了,不求歼灭那些南来的强敌,只要让他们损失大部分马匹也算达到了目标,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也还要最大限度的联合漠西北喀尔喀尔部的力量才行”
岳托虽然早已对张海等人闻风丧胆,但杜度却觉得这也有可能是个机会。敌军如果从南面而来,那可能根本带不了多少给养,也追击不了多远的距离。
杜度甚至皇太极等人还是低估了新军主力部队克服给养问题的能力,通过昼伏夜出最大限度的节约水源消耗。通过军用高热量食尽量为各种给养增加空间,甚至通过在草原上的掠夺乃至对损耗马匹的利用。整个队伍临近阿尔泰以北冬季牧场的时候依然保持了足够五到七天左右的给养。不仅仅如此,在展开对阿尔泰以北冬季牧场突袭之前,近卫旅的官兵们还忍受了两三天左右的蛰伏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和积攒马力。
自从北征以来长途的行军作战虽然没有让近卫部队的官兵们像草原上的人一样熟悉马匹和马背,不过大部分战士们驾御马匹的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至少懂得爱护马匹,并在关键的时候最大限度的发挥马匹的潜力了。
最初的时候,从后金残部到皇太极等人联合召集起来的喀尔喀几个部族并没有把这些汉人所谓的“马队”放在眼里。在最初的撤退中也的确能够始终保持着与张海等人率领的那几千追兵的距离。规模多达三四万人的后金与漠北喀尔喀联军在灵活性上似乎完全不输近卫部队这样几千人的骑兵队伍。
不过当双方的马力在连续几天的追逐中都将近耗尽了力量的时候,张海等战士们下马以节省马力,人马共同行军的优势充分的发挥了出来。虽然不论是漠北的蒙古人还是后金残部也都是以吃苦耐劳和坚韧著称的民族,不过在兵源选拔条件,平时的训练条件,携行给养条件等众多方面的差距还是显现出一个结论:几万人的大部队很难与几千人的优秀精锐进行全面的比拼。
不时有掉队的两白旗与岳托等人残部的一些牛录队伍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