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虎啸-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李长材与李忠文赶了过来。

    李啸将俘虏的事情对两人简略地说了一遍。然后一脸凝重地对二人说道:“现在如何处理这二千多俘虏,二位先生帮我想个良策。”

    李长材掂须思索良久,然后说道:“大人,在下之意,军功难得,还是要上报方好。”

    “哦,交给朱大典他们么?”

    “非也,可直接交给朝廷。”李长材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交给朝廷?这不越级了么?”李啸一脸疑惑。

    “对,就是要越级上交。”李长材掂须笑道。

    “若如此,大违朝廷制度,如何可行?”李啸不明白。

    旁边的李忠文笑了起来,他在一旁插言道:“我懂长材的意思了,是要让李大人你把这次战胜叛军捕获俘虏的军功,直接上报给上次帮我们拿下雄唐所的温大人。”

    李啸瞬间明白了。

    对啊,现在自已已经攀上了温体仁与曹化淳这两棵朝中大树,为什么还一定要通过朱大典才能上报呢?

    况且。现在的自已也不是在登州受朱大典直辖指挥,根本没必要事事都要向其奏明。

    现在朝中都对孔有德突围一事极其关心,估计是这段时间以来,朝政所议的重点话题。现在明军虽已得到残破如洗的登州城,但斩获的叛军着实廖廖无几。如果自已把这2152名俘虏上交,大喜过望的朝廷。必定不会对自已的越级行为太过深究。

    李长材一脸思索状地在一旁补充道:“其实,学生估计,温大人也希望你将偌大军功,直接向他禀报,这样一来,他在皇上的心中,无疑份量更重,对他自已的前程也会更有裨益。”

    “才材说得很对,同知大人。因时趁势,机不可失,立刻向温大人禀报这份军功,当为最好的办法。”李忠文点头说道。

    李啸听完李长材的话语,陷入了深思之中。

    他知道,在历史上,温体仁就是在今年,取代了周延儒成为首辅。现在自已若能把这份军功让他奏报上去。无疑会极大地增加崇祯对他的好感。从而让他更顺利地登上首辅宝座。

    毕竟,在全国局势一片黯淡的情况下。自已所捕获的是这2152名俘虏,更能显出这份军功的珍贵与重大。

    首级可以冒充,俘虏要冒充却是极难。

    “两位先生说得甚有道理。这样吧,俘虏处理之事,我就按两位之意去办!”李啸断然说道。

    李啸立即安排哨骑甲长方胜领20名哨骑,带上自已的亲笔信。立刻飞马赶赴京城,向礼部尚书温体仁禀报此事。

    当然,李啸还给了温体仁一份厚礼,那就是一箱满满的装着5000两雪花纹银的银箱。

    另外,李啸还有一个2000两雪花纹银的银箱。李啸让方胜悄悄送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曹化淳。

    望着方胜一行人纵马而去,李啸伫望良久,双眼之中,满是期待与不安。

    有谁知道,这俘虏与军功报上去后,会是一个怎么样的结果呢?

    七天后,礼部尚书温体仁,在自家客厅中,接见了风尘仆仆的方胜一行人。

    李啸的这封亲笔奏章,温体仁快速读完,随后,一脸欢喜的他,拍着桌子大喊了一个字:“好!”

    跪于地上的方胜,急急插言:“禀尚书大人,李大人说,为防有人贪墨军功,故派我等直接进京禀报尚书大人。李大人斩获353名叛军首级,捕获2152名俘虏,皆是实数。另有毛有顺、毛承福两贼尸首,亦已用石灰硝制,大人可派人查验,实无虚假。”

    温体仁大笑起来,一双阴鸷的双眼中,满是喜悦跳荡。他虚扶了一下方胜等人,和气地说道:“各位平身吧。李啸为人,忠直可靠,本官是十分了解的。你们且回去告诉李啸,朝廷不日便会派人下去查验。李啸全军立此大功,朝廷定当重重有赏!”

    方胜等人大喜告退。

    温体仁一手拿着李啸的奏报信件,一手拍着那厚实的5000两银箱,脸上满满都是笑容。

    “你速速去请曹公公来我处议事。”二个时辰之后,心情方平静下来的温体仁,对旁边的一名小厮低声吩咐。

    不一会儿,一脸笑容的曹化淳进入客厅。

    “曹公公,你如此开心,莫非,也是得到了李啸军大捷之消息?”温体仁延请曹化淳入座,微笔着问道。

    “哈哈,咱家刚刚得到了李啸属下的禀报,说那李啸此次海战大获全胜,俘敌甚多。咱家在想,陛下若是得到这消息,该是不胜欢喜矣。”得到了李啸军的捷报,又受了李啸军2000两银子的曹化淳,心情极好,一张微胖的脸上,笑得双眼眯成一条缝。

    温体仁感慨道:“李啸确是个将才,现在国事如此不堪,此人却能有这般作为,实不简单。不负老夫当日提拔他的苦心啊。”

    曹化淳敛起笑容,低声说道:“只是,咱家在想,李啸这次禀报军功,可有越级之嫌?”

    温体仁脸上闪过一丝冷笑:“怎么着?还定要让朱大典等无用之将分润军功不成?他们拿了一个残破的登州,却竟没得斩获任何叛军将领!本官极怀疑,朱大典上报的那些首级,不是叛军的,而是斩下死去百姓的头颅来充数!”

    曹化淳点头叹道:“咱家亦甚疑此事。只是天家得了此人奏章,见登州复归大明,顿是喜形于色,对这些疑点,却也未作深究。”

    温体仁轻叹一声道:“此事要查证却也不难,到时审问那些李啸手中的俘虏便可知道。也亏朱大典此人脸皮厚,怯战无用至这般田地,竟然还能在奏章中为自已表功,真真可笑之至。”

    曹化淳复压低声音道:“温大人,你可是要借此事扳那首辅周延儒下来?”

    温体仁冷冷一笑,目光之中满是森寒之色:“天与不取,必获其咎。那朱大典本是周延儒全力举荐,现在朱大典谎报军功,欺瞒皇上,周延儒作为保举之人,安有置身事外之理。本官定要秉公执法,弹劾于他。”

    温体仁言毕,两人皆是会心地一笑。

    随后两人又闲谈了一会,曹化淳起身先行回宫。

    温体仁并未急着出发,却在房间之中来回踱步,将要与崇祯皇帝的对答之词在心中仔细思虑了一番。感觉妥当之后,才携上李啸的禀功信,带着一脸复杂莫测的笑容向奉中殿款步而去。(。)

第一百七十四章 崇祯的愤怒() 
被宣入觐后,温体仁进入奉中殿内,远远瞥见陪侍太监正是曹化淳,两人相视不觉一笑。

    温体仁注意到,此时奉中殿内,身着常服的周皇后正带着年仅五岁的长公主朱媺娖,陪在一脸笑容的崇祯皇帝身边。

    见到这天下第一家的温馨一幕,温体仁顿觉心头一暖,连忙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岁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爱卿平身。”崇祯的语气平缓而和蔼。

    温体仁拱手起身,崇祯示意让周皇后先带公主下去,一脸温和浅笑的周皇后抱着小媺娖,从温体仁一旁款步经过,小媺娖对温体仁头上的纱帽产生了兴趣,她探着胖乎乎地小手,抓住纱帽的抖翅,一用力,便把纱帽从温体仁头下揪了下来。

    崇祯皇帝纵声大笑:“长卿,没想到你今天被媺娖革职除了纱帽,朕甚是为卿惋惜呀。”

    温体仁忙低头拱手言道:“微臣一身都是天家所有,莫说只是革职,皇上便是将臣的性命拿去,微臣亦心甘情愿。”

    崇祯复大笑,周皇后连忙从小媺娖手里拿过纱帽,一脸歉意地将纱帽递回给温体仁,随后带小媺娖快步离去。

    见到这奉中殿中一片欢乐的气氛,一旁的曹化淳心下不住地暗自感慨,往日里每天黑着个脸训斥太监与大臣的皇帝,今天能难得与大臣开个玩笑,这样的好心情可是极难见到的。

    温体仁心下暗想,皇帝这些年来,实在被那些接二连三的坏消息给弄怕了,所以登州收复的喜讯过了这么久,皇上心中依然满是喜悦。

    山东这个溃烂流脓两年之久的烂疮终于被割去。滚滚钱粮不用再往这个无底洞里填了,这个好消息,让皇帝从得到消息的这段时间以来,一直维持着云开雾散的好心情。

    “爱卿前来,却是为何事禀报?”未等温体仁开口,皇帝先开口问道。

    温体仁急忙双手呈上李啸的信件。低头禀报:“臣得山东雄唐所指挥同知李啸,禀功报捷信件一封,特献给皇上过目。”

    曹化淳连忙过来从温体仁手中拿过信来,恭敬地呈送给崇祯。

    崇祯快速地翻看,越看眼睛越亮,嘴角迅速弯成一个欣喜的弧度。

    “好!好个李啸,真是个难得的将才,竟能斩得叛军两员大将,斩首数百。俘敌两千余,实在大振我大明官军百姓之士气也!”

    皇帝激动地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步,脸上浮现欢喜的红晕。

    温体仁望着年轻却早衰的皇帝如此高兴,心下颇觉感慨。

    皇帝突然停住了脚步,脸上露出莫名的疑惑:“为何兵部未将如此大捷上报给朕知晓?”

    温体仁察颜观色,知道说话的时机到了,他声音低缓地说道:“陛下。此事为李啸直接上奏给本官,却未奏明其上级山东巡抚朱大典。故兵部未知此消息。”

    “哦。”崇祯转过身来,脸上笑容顿去,他的目光象两把冰冷的宝剑一般,向温体仁投射过来,冷冷说道:“这便怪了,那李啸乃是武官。理应先禀报其上司朱大典,为何却将此捷报向长卿你这个礼部尚书禀告?”

    一旁的曹化淳脸上露出了紧张之色,他脸色焦急地看向温体仁,却见温体仁依然是一副脸不改色的沉稳模样。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

    “讲。”

    “陛下。此为李啸无可奈何之权变之计。”温体仁用一种惋叹的语气说道。

    “长卿何出此言,李啸又有何无奈?”

    “陛下有所不知,李啸与上司朱大典多有不睦。前几个月,李啸击杀安东卫指挥使王铭世,朱大典便极欲立刻出兵将李啸消灭。幸得圣上英明,锐眼如炬,查清缘由,方还了李啸一个清白。自此两人愈是交恶,李啸此次立下大功,深恐怀恨在心的朱大典贪墨军功,万般无奈之际,因与微臣有旧,方派亲兵将此报捷信件送至微臣之处。微臣以为,李啸此举,虽不合朝廷定规,却也有其情有可原之因啊。”

    温体仁清晰而平稳地说完这一段话,崇祯紧绷的脸色开始缓和。

    “唉,这个李啸,能立下如此大功,却是十分难得。这越级上奏之罪,朕便不追究他了。”崇祯皇帝沉吟了一下,摆了摆手说道。

    见皇帝脸色愈见和缓,温体仁复拱手低声说道:“陛下可知李啸所斩杀捕获的叛军,却是来自何处?”

    “不是在海上截杀孔有德部所获么?”

    温体仁长叹一口气,语气低沉地说道:“臣据实禀报,李啸派来的亲兵对臣说,所斩获的首级与捕获的俘虏,皆是登州城断后之军。撤退后,于长山庙岛海域附近,被李啸军水师海战击败,斩首俘敌,终成此大捷。”

    温体仁的语气平缓低沉,却有如万丈寒冰一般,让刚刚还沉浸在春风中的崇祯,迅速感觉自已掉入了无底冰渊。

    年轻的皇帝脸色刷地变白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