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狄夫人生活手札-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知远讪笑了两声。

    “不许与外人说?”萧玉珠抬头,看着兄长有点发灰的发,她鼻子真是酸疼极了。

    “别这么跟哥哥讲话,”萧知远闻言不快地皱眉,与她道,“你不是小家子气的人。”

    萧玉珠这时已经腿软,坐到了下人搬过来的椅子上与他上药,抿着唇不说话。

    父妹俩静没了好一会,这一次,还是萧玉珠先认了输开了口,问道,“大郎呢,可受伤了?”

    “一点轻伤,没什么大事。”

    “他上遗屏了?”

    “嗯。”

    “遗屏上的南突人多不多?”

    “多。”

    “好打吗?我听说后面的南突国众岛上来了不少援兵。”

    “是来了,还有得打,皇上这年练出来的水兵也正在往南海这边送呢……”萧知远轻声与妹妹道,“我养几日,还要回去,你莫跟我讲那些让我伤心的话,哥哥还想无事一身轻打几天好仗呢,妹妹,这是哥哥的职责。”

第225章 最新更新() 
易国纪年三百七十八年;南海战事从七十六年打开七十八年入冬,才赶走南突人;夺回遗屏三元两岛。

    仅是两岛的夺回;就花光了易国的整个国库;其中还有六州的支援。

    在这次战事中;大冕易王也押上了他的五万易王军,回去之时;仅剩不到三万人。

    易国面临巨大的抚恤费要支出。

    易国京都凤仪宫;暮皇后看过太子搬来的军册;三大本厚册重如沉砖,快速翻阅都需好一两天的功夫,太子陪他的母后坐了一个上午,等到内侍传皇上在政事堂有请,他才搁下记卷的笔,与暮皇后道别。

    暮皇后低头看册,一个上午她也看完了半本册子,这时她也没抬头,嘴里道,“不急于一会,用完午膳再走,画眉,摆膳。”

    “是。”

    画眉姑姑退下后,暮皇后指着她看到那页中的一个名字与太子道,“这家的祖宗当年随开国先帝打过仗。”

    “儿臣看看,”太子过去看了皇后指着的薛字,点头道,“儿臣记着了。”

    随即他把名字写在了死后会追封的名册里。

    “我看过,许是有漏掉的,到时你把各州上报的英烈名单再过一遍。”暮皇后也是瞧得累了,看过这页,终抬起了头来。

    “好。”太子沉稳地应了一声,道,“儿臣正在挑选监察使,押官银前入州县,用人之事,不知母后有什么可嘱咐孩儿的?”

    “人都是你选的?”暮皇后喝了口茶,淡道。

    “父皇这次让我全权负责。”

    “你选了哪些人?”

    “政事堂内五阁老家的五人,左右两相,御史家三人共八人领头,分以御林军五十六人,前后奔赴二十三州。”

    “一人带七人?”

    “是。”

    “走之前,把这些带刀侍卫再往上提一提,找个日子,你跟你父皇给他们赐把刀。”暮皇后淡道,“到时候遇到不听话的,砍头也方便。”

    “好。”太子浅笑了一下。

    他母后素来不喜累赘,说话,办事都是如此,他自小习惯,在她身上学了个七八分,如今已然是够用了。

    前年清洗两河漕运,他就没少用此快刀斩乱麻的法子。

    暮皇后说完,看着已快到及冠之年的儿子,他这几年成长得很快,以前的翩翩少年已经成长为青年,太子妃肚中的孩子也是快要下地了,她想这次带了皇帝走也好,免得他命太长,还要碍太子上位的路,到时反倒要父子反目成仇。

    “等会吃完,给你父皇带一份过去。”暮皇后心念之间,就已下了之前一直没下好的决定。

    “啊……”太子愣了一下,随即欣喜道,“是,儿臣知道了,等会就把您给父皇的御膳带过去。”

    见儿子这时笑得略带一点孩子气,暮皇后冰冷的眼色稍稍和缓了一点,颔首道,“今晚忙完事,再来一趟,我把名单给你,明天你就不用过来了,安心跟着你父皇办事。”

    太子眯了眯眼,顿了好一会,才笑道,“儿臣知道了。”

    膳食送了上来,太子吃到一半,突然问了暮皇后一句,“以后儿臣要是想您,到哪才找得到您?”

    暮皇后无惊无异,淡道,“暮山上就是。”

    “儿臣知道了。”

    太子用完膳,提了画眉姑姑给他的食盒,与皇后弯了一腰,朝画眉姑姑一笑,这才提了食盒,不紧不慢地往外走去。

    画眉送他去宫门口,一路小声叮嘱小主子,“忙得久了要站起站一会,揉揉眼睛,走几步,喝杯温茶,别忙忘了。”

    太子含笑偏耳听着,把她的每句话都听进了耳朵里。

    外面诸事冗长烦琐,他来凤仪宫的次数,已经到了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地步,十天半月的也就来一次,不是很常能见到这两个小时候一直在旁边看着他的女人。

    “那,就送您到这了,太子一定要注意身体。”很快就到了宫口,画眉止了步,不忘再最后嘱咐一句。

    “知道了,姑姑。”太子放下食盒,解开自己的荷包,从里掏出一块漂亮的石头,“从政事堂那边的路上偶尔见到捡来的,我瞧好瞧得紧,给你。”

    “是好瞧得紧,”画眉接过,眉目间全是温柔,“我喜欢得很。”

    “那我走了。”太子又重提起了食盒。

    “去罢。”画眉微笑,直到他的背影一点也看不着了,这才静静地转身,领着宫女们回大殿。

    这厢太子提了食盒进了政事堂,老常子见他亲自提了东西,就知是谁赏的,立马眉开眼笑,朝太子小声道,“还在里头议着呢,老奴这就进去跟皇上说一声。”

    “你去,我去摆膳。”

    “好。”老常子飞快进了堂内,不一会,就随着文乐帝来了政事堂的休阁。

    “你母后让人你带来给朕用的?”文乐帝一见到太子就挑眉问。

    太子微笑点头,手上拿了银筷,“父皇快过来用罢,饭菜都要凉了,这筷子也是母后给的。”

    文乐帝过去一看,还真是皇后私用的银筷,不由笑着接过,跟儿子调侃道,“也不知她今日是吹的什么风,居然还想起给我捎饭来,平时去得晚了,候我一会也不愿意。”

    太子早对他们之间的事波澜不惊,他掀袍坐下,另拿了一筷给他父皇挑菜,嘴里微笑道,“不是不愿意候,母后是想您正点用。”

    “她这人哪点是我不知道的,你不用为她说话了。”文乐帝嘴上是这么说着,但嘴上吃得津津有味。

    他刚跟臣子们用了一点,但皇后赏的嘛,他总归是能多吃一点,吃撑了也无碍。

    “这莲子羹不错,把勺子给我……”刚抬起盅喝一口,文乐帝用他的舌头就知道了这是皇后的最爱,忙让太子为他拿勺。

    难得皇后与他分享最爱。

    太子看皇帝为顿饭吃得稀里哗啦,完全一扫平时皇帝的威仪,不由笑了笑。

    “你也用点。”文乐帝招呼太子。

    “谢父皇,孩儿在母后那用饱了。”太子轻抚着写了一上午字的手,与他父皇道,“您说,让萧大人何时回京的好?”

    “今年是赶不回来了,就算现在动身,他这年也是在路上过的。”文乐帝思忖了一下道。

    “嗯。”太子点了头,又道,“狄大人所说之事,父皇是怎么想的?”

    “说说,你怎么想的?”文乐帝吃了两勺莲子,挖了挖底,见不过只有一勺了,啧了一声,反身就对老常子道,“去凤仪宫,跟皇后说朕喜欢吃这个,让她再送点来。”

    老常子苦兮兮地“哦”了一声,弯腰揖了个礼,慢腾腾地往外走——为什么他一大把年纪了,皇上就不怜惜他一点,老让他做这种苦差事。

    “狄大人看样子不仅是想古安老家住一段,而是想住很长一段……”太子淡淡道,“他不想现在就进京领封赏罢?到时过个两三年的,他再进京,过了这风头,再赏他也不会赏得过重,百官也不会再过于妒羡,而咱们家也用不着为怎么封赏他而头疼。”

    毕竟,狄大人是打了大谷,冰国,南突三国的功臣,整个大易也就他一人,再赏,就得封侯封王了。

    可在他父皇这里,已经是慢慢在削弱世族了,狄家再突军异起,手里还握着兵权,那么到他手里,他也是要桎梏狄家的影响力的。

    狄大人这次交付兵权,回老家避一段,这是在告诉他们,他根本就没想着要功高盖主,让他们为难。

    “嗯,你说的差不离多少了。”文乐帝吃得也是差不多了,搁下筷子拍拍肚子,道,“那你再跟父皇说说,如若你是父皇,你怎么处置?”

    “赏是必须要赏的,若是,天下人就得说我们皇家的不是了……”太子思忖着道,“狄大人这一回去侍候父母于膝下,我听母后的意思,狄家那边会弄成侍疾的样子……”

    “哦,你母后说的?”

    “嗯,狄夫人几天来了信与她,说他们狄家古安老族中父母的身子也是不好了。”

    “这些母狐狸。”文乐帝笑了,“如是侍疾,倒是好办了,把儿子的侯封到狄家老爷老夫人身上去,就是个名,不让世袭就是。”

    “父皇圣明。”太子微微一笑,他也是这么想的。

    “到时候狄大人这也是荣归故里了。”文乐帝笑道了一句,随后想起了另一事,与太子道,“朕听兵部老头说,紫王要亲自送珍王的兵回大冕?”

    兵部现在是太子管的,太子听了点了下头,“是传来了这么个说法,但是不是,还没法确定,密探也是猜的,孩儿不能确定是真是假。”

    “朕猜,”文乐帝转了转指上的扳指,哼了一声,“应是真的,依朕对紫王的了解,这厮肯定会送着送着送偏了方向,把他自个儿送到京城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

    战事就不多写了,免得大家嫌烦。

第226章 最新更新() 
如文乐帝所料;次年三月,南海诸事暂告平缓;紫王借着送珍王的兵回大冕之名;上的却是狄家夫妇的军船;准备在淮南停下;珍王的兵继续往前边走,他则会顺着京安运河往京城走。

    狄家夫妇的船上还有一个萧知远;他知道紫王府交给齐师不成问题;但紫王这样甩手就走的态度还是把他吓得不轻;有点觉得紫王行事太不按常理,他打仗的时候虽疯,但比这靠谱多了去了。

    而狄家军船上的萧玉珠则又恢复了她四平八稳的处世态度,因长生长息也在船上,四儿同在,小女儿也能把鸳鸯绣成鸭子的样子了,夫君兄长都无事,对她来说,这世上就没什么烦心事了,她见什么都顺眼,见着谁带笑容。

    紫王就多次指着她对老对他挑鼻子瞪眼睛的萧知远道,“你家也就你这个妹妹会做人,若不然,本王能把你的手给砍了。”

    他可没忘了,当年萧知远帮着皇帝压他,让他胸口被撕了一块皮的仇。

    萧知远每次听了就摸摸鼻子,笑笑不接话茬。

    他其实也把紫王要去京里的意思禀上去了,紫王知道也没说什么,算起来,紫王也是给他面子了,萧知远也不好得寸进尺,紫王毕竟是王爷,遗屏三元能夺回,紫王要占大半的功劳,别说于这天下,就是于易家的世代江山,紫王都是对得起的。

    紫王现在这尊荣的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