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兴华夏-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邓世昌耐着性子道,“柳原先生不知,这轮船出现故障,是行船时常有的事,盖天气、风浪、误触、搁浅等皆可使轮机受损。此舰服役时间并不算久,机器还算新齐,然我国轮船现不足敷用,朝廷北调南差,叠经阴雨风浪,机器锈蚀磨损加剧,是以会有故障。若是重要部件损坏,则必然动力全失。适才我下去察看了一番,机器并无大损,只有几处稍有损坏,而舰上又无备件,若是能遇到其它轮船,借用一二,便可恢复行船。”

    “那……我看这船上备有风帆,可否张帆航行?”柳原前光小心的问道。

    “张帆航行倒是可以,可是现在风向不对啊!”邓世昌有些为难的说道,“若是此时张帆,岂不是给吹回去了?”

    听到邓世昌的回答,柳原前光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叫苦。

    从离开台湾鸡笼港到现在,他们这些人,已经在海上呆了十天了。

    而这十天,本来是他可以解决那个鹿儿岛县武士要归化中国的麻烦事的最佳时机!

    此时柳原前光心绪烦乱,听了邓世昌的解释,他知道再多问也没有用,于是便客气的和邓世昌告辞,回到了自己的舱房里。

    柳原前光透过舷窗向外望去,看着茫茫的大海,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一种深深的无奈所包围的滋味。

    “又是你搞的鬼!混蛋!”柳原前光狠狠的骂了一句。

    他现在明白过来,这一切都是林义哲的有意安排!目的是为了不让他尽早到达天津!

    自己所在的这艘“福胜”号炮舰,是蒸汽动力的,他已经见识过它的航速(“福胜”最快可以跑13节,在抓他们的时候已经表现出来了),而自打离了鸡笼港后,这艘炮舰一直跑得慢吞吞的(邓世昌是以7节的经济航速航进),从没见过全速航行的时候,这当中的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而从那位邓舰长这几天的表现来看,更加证实了他的判断。

    这艘炮舰的航速本来很快,而这位舰长在启航后,一直没有下令让炮舰全速航行,显然是有意在“磨洋工”!

    在柳原前光在向这位邓舰长提出要求全速航行时,这位舰长却表示爱莫能助,原因是全速航行耗煤,而煤是很贵的,他每个月的“行船公费”就那么一点点,没有多余的钱买煤。不过邓大舰长表示,如果日本人能为多消耗的煤买单,他当然不介意把船“开得稍微快一点儿”。

    听到邓世昌的回答,柳原前光的鼻子险些没气歪了。他和手下的这一大票日本人除了随身物品,装备物资全给没收了,哪来的钱买煤?

    现在这条船刚过了上海附近海域,偏偏又出现了机器故障无法排除,让这条船在海上飘了整整两天!

    除非是有意的安排,否则这世上哪有那么巧的事?

    此时他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林义哲的“罪恶嘴脸”。

    想到自己又一次被林义哲玩弄于掌股之间,柳原前光心中愤愤不已。

    愤怒之余,还有恐惧。

    此时的柳原前光,生生的感到了一股弥漫全身的无助感。

    柳原前光并不知道,此时的他,已然患上了“林氏恐惧症”,成为了林氏恐惧症的第二位患者(第一位是普鲁士的“恶少威利”),而以后,这个名单还将不断的拉长!

    ps:我在过马路突然交警大喊道:“喂,你们几个闯红灯的!”我回过头跟他比划了个ok的手势,说道:“3个!”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第二百五十五章 储才瓶颈() 
柳原前光正在那里生着闷气,却突然听到甲板上传来了阵阵惊呼声。他正要起身出舱察看,却突然从舷窗里看到,海面上的一个小黑点,正在急速的变大!

    而外面人发出的喊声,显然也是因为看到了它的缘故!

    柳原前光将脸贴近舷窗,紧盯着海面,过了不一会儿,他便看到,一艘军舰的身影出现在了海天线间。

    “好快的船!”看着这艘同样飘扬着红底金龙旗的在飞快的变大的军舰,柳原前光暗暗吃惊。

    作为ri年轻一代的俊彦之士,柳原前光曾多次出洋,又曾游历欧洲,见过不少轮船,但是跑得象眼前这条中舰这么快的船,他还从来没有见过。

    这艘高速行驶的中舰似乎发现了正在海上漂流的“福胜”号的异状,便向“福胜”号驶来。

    随着这艘中舰驶近,柳原前光看到这艘军舰的武备很是薄弱,只有两门大炮和几门小口径火炮以及加特林机枪,不由得大感奇怪。

    当他看到舰首的龙徽和“飞霆”两个字的舰名时,情不自禁的轻轻吟哦出声。

    中国人的舰名,不得不说起的都很好。

    看到友舰出现,邓世昌显得很是高兴,他立刻下令发出求援的旗语,不多时,“飞霆”号便派出了两艘小艇,满载着人员向“福胜”号驶来。

    看到“飞霆”号向“福胜”号派出了支援人员,柳原前光重又在心中燃起了希望。

    “福胜”号的底舱里,身上仍然散发着恶臭的桦山资纪,一边看着中国水手们的维修cao作,一边在脑中酝酿起给东京的报告来。

    “……清国的蒸汽军舰保养和维护工作做得非常差,这些总数不是很多的蒸汽军舰在海上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可以想象它们的战斗力会是什么样子……在我看来,这种腐朽的气氛不光仅仅出现在清国海军当中,也弥漫在其它各个洋务部门当中,……清国所谓的为了‘自强’、‘求富’而开展的洋务活动,不过是挨延岁月而已。帝队如果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清国将难以做出有力的反应……”

    bei jing,什刹后海,恭王府。

    “相,”已是小醉微醺的恭亲王先是微微打了个酒嗝。而后用手帕揩了揩嘴,指着林义哲写来的这长长的一封信,笑着对祥道,“这林鲲宇委托李少荃送来的这些个方略,可以说条理清楚。头头是道,你我便是再不懂得那劳什子的《万国公法》,照着这上边儿的做下来,即便是倭人来总署起衅,也可应付裕如了。”

    “此子端的是奇才!”祥放下了酒杯,取过林义哲的信,目光落在信中落款的ri期上。“而且这短短的几ri内便将应对之法准备得如此得当,还能这么快的将方略火速送到你我手中,让你我预先有所准备,这份细密周详。便非常人能及!”祥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希冀之se,“若是能再加磨砺,当可大用!”

    “呵呵。我看,只怕相得向这林鲲宇。讨一张门生帖子了!”恭亲王感觉到了祥对林义哲的赞赏之意,笑着提议道。

    “现在还不能!”祥今ri高兴,也喝得略微多了些,但脑子里却仍是一片清明。

    “哦?这却是为何?”恭亲王问道。

    “因为他所建之功,还不够大!”祥道,“我还想知道,他有没有压制倭国的法子!”

    恭亲王猛地坐直了身子,他凝视着对面的祥,问道“相此言何解?”

    “六爷,你难道不觉着,倭人才是我大清腹心之患么?”祥道。

    “呵呵,我记着相以前说过:‘ri与闽浙一苇可航,彼国近年改变旧制,大失人心。叛藩乱民,一旦崩溃,则我沿海各口,岌岌堪虞。明季之倭患,可鉴前车。’”恭亲王笑着点了点头,道,“这话我一直记着,且深以为然。”

    听到恭亲王说出“彼国近年改变旧制,大失人心”这句话来,祥的脸上禁不住现出了一丝苦笑。

    那段话,是他在得知ri吞并琉球后向朝廷进言中的一段。

    祥的观点,正是当时中国开明官员们对ri认识上的吊诡之处——祥担忧ri为中国外患,但同时又否定其明治维新的成功,而且认为正是维新的失败,会导致大量的ri乱民流亡中土,导致明末倭乱情状再现。

    事实上,祥的这种看法不是特例。

    江苏巡抚丁ri昌也对ri明治维新持否定态度,在回复总理衙门关于海防与塞防争论的信函里,丁称“ri之更正朔,易衣冠”是失败之举,“为识者所窃笑也”。江西巡抚刘坤一则将ri天皇比作历史上的赵武灵王,称其因为改革“闻其财尽民愁,亡可立待”,故而甚为担心ri因为亡国之患而牵连中国——“第瘥狗将毙,难免肆毒于人。”

    福建巡抚王凯泰在给朝廷的奏折里也否定了ri的改革:“该国政令,向cao之将军,专恃中国铜商贸易,以擅利权。自通泰西各国,将军不能主其权,利为西人所夺。乃复改革旧章,一从西人。又重利盘剥之,贫困几不能支,于是铤而走险,yu兴兵外海。论者谓其内乱将作,终必败亡。”

    在所有的这些人当中,只有当时尚属人微言轻的林义哲上奏说:“该国近年改变旧制,藩民不服,访闻初颇小斗,久亦相安。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煤铁矿,自铸洋钱,于国民生计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ri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吞并琉球,且有窥犯台湾之意。”最后,林义哲得出结论:“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ri则近在广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之大患!”

    但遗憾的是,林义哲的这一认识并不是大清朝高层和主流知识分子的共识。清廷高层的看法已如上述,将ri的威胁建立在否定其改革的基础之上;至于知识分子层面,更是充满了这样的夸夸其谈:

    “……往者,ri国王改姓二千年,国中七十二岛国。岛国各主为列诸侯。天皇篡国废其前王,又削各岛主权。岛主怀疑失柄,遗民念旧蓄愤,常望一旦有事,乘隙蠡起。彼昏不悟,尚复高丽怨,国中改西服。效西言,焚书变法。于是举国不便,人人思乱。”

    写下这段字的人,应该是对ri有一定了解的人。但即便如此,仍然将ri天皇与幕府将军混同,将ri的明治维新视作单纯的中国式的改朝换代,进而全盘否定了ri的西化改革。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海防论”。大方向自然正确,其内涵却未免有许多荒诞之处。

    “六爷。”祥轻轻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反问道,“听闻那林鲲宇在海外时,曾经上了一折,建议朝廷于科考中专设一科,以作育洋务干才,可有此事?”

    “是有此事”,恭亲王点头道,“林鲲宇在折中言道:‘中国yu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yu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yu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jing,而才亦可集’,只可惜……”

    “只可惜朝廷不允,是么?”祥接口道。

    “惜乎万金之策,朝廷却不能用!”恭亲王颌首道,“但此事于倭人之患何干?”

    “六爷可知,此时ri国内有多少西洋小学塾么?”祥放下酒杯,向着恭亲王伸出一根手指道,“近万所!”

    “近万所!?”恭亲王不由得惊呼出声,“如此一来,岂不是ri国内之蒙童,已经皆习西学?”

    “正是如此!”祥用力点头道。

    祥现在已经明白,ri明治维新后的基国策其实首先是“教育立国”以求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