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击队形。

封奕正在好奇,耳边突然响起慕容恪的问话:“怎么回事?民军好像有恃无恐?”原来他稳定了后寨撤退秩序后回转前寨了。

封奕点头同意慕容恪的看法,若非有恃无恐,石青怎可能轻易放燕军归去?

就在这时,寨内士兵突然有人指着西边的滹沱河高声惊叫:“看啊——哪是什么?”

封奕循着士卒所指看去,但见从滹沱河拐弯的河道上突然冒出来百十只木排,木排上一捆捆一垛垛堆满了干草,干草的叶茎被初生的日头一照,亮闪闪的闪烁着五彩光芒,十分的好看,显然是淋过了油脂的缘故。

百十只木排顺流直下,水流原本就疾,每只木排上还有四五名水手,不停地撑篙后抵,将木排驱使的如利箭一般,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白浪,飞快地奔向下游浮桥。

“不好!石青是想烧浮桥——”

慕容恪脸色一白,率先反应过来。因为浮桥搭建在自家大营之后,属于安全地带,而且当初没有料到会有仓惶撤退的一天,是以没有留意对水路攻击的防护,既未在两侧打下隔离桩,也未在浮桥两侧横上阻拦木。一时的疏忽偏偏就被民军觑准了,并针对此发动了致命攻击。

事实上这种攻击在正常情况下尚不足以致命,但眼下不是正常情况;十万燕军人心惶惶,因为将官的竭力维持,才能勉强保持建制按序向对岸撤离。这种局面非常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造成全面崩溃。恰恰这个时候民军的攻击来了,而且一来就选准燕军后撤行动的要害——浮桥进行攻击。这种攻击不需要真正成功,对一个首尾十余里的队伍来说,只要远远见到退路被大火‘笼罩’——不管真的笼罩还是假的笼罩,因此产生的恐惧足以让整个队伍陷入混乱。

想明白这些,慕容恪心神俱颤,忘记了和封奕打招呼,忘记了招呼亲卫骑兵,只茫茫然依靠本能驱动战马向后寨冲去,希望能抢先稳住队伍,挽回局面。

木排快逾骏马,六七里水路转瞬即过。距离浮桥约莫半里之时,有人指挥着百十只木排突然变阵,绝大多数依靠撑篙放慢了速度,另有十几只散成一排,向南边第一道浮桥急速撞去。与此同时,水手打着了火,河风一吹,满垛满捆的干草呼喇喇立时飘扬起高高的火头。

浮桥上、两岸边的燕军大声惊呼,反应过来的将官有的指挥弓箭手对准水手放箭,有的指挥桥上士卒伸出长枪,妄图拦住燃烧的木排。

不等燕军弓箭射到,木排上的水手唿哨一声一跃跳下水中;只是他们并没有转头游走,而是在水中掌控木排继续冲上浮桥。直到距离浮桥数十丈时,民军水手终于不敢再靠近,放这才放弃掌控木排,载沉载浮着逆流上游。

十几只木排顺流而下,距离浮桥越来越近,火头越燃越大,隔得老远,热气便扑面而来,让燕军无法承受,没等木排靠过来,百十名探枪准备阻止木排靠近的士卒轰叫一声,转身就跑,竭力躲避燃烧的木排。

木排终于抵靠住浮桥,火势有了延伸之地越发大了起来。浮桥一共有五道,靠南的一座燃了起来,另外四座依旧还能通行,是以浮桥上和岸边等待通过的燕军虽然惊慌,却还能稳住神,真正担心的只有远处的不明真情的后队人马。

第一波木排刚刚靠上去,第二波木排又从上游飘了下来,民军的用意非常明显,这是在告诉燕军,他们不会轻易罢休,烧毁第一座浮桥之后,会尽快向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第五座发起攻击。

大火熊熊,浮桥发出嗤喇嗤喇的炸裂声,第一座浮桥很快有了两三个缺口;民军水手马上印证了燕军的担心,操纵着木排向缺口冲去,目标直指第二座浮桥。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燕军将官终于压维系不住稳定了,原本还在耐心等候过桥的燕军士卒不知是谁先高喊了一声“跑啊”,浮桥东头的士卒呼啦一声,蜂拥着冲向剩下的三座浮桥。可怜这浮桥上还有无数的辎重车辆,哪是随便能够通行的。众人稍稍一挤,浮桥两侧便不断响起扑通扑通的声响,一瞬间不知有多少人掉进水中。

望着这一幕,慕容恪脸如死灰,不知道如何是好。

第一百零二章 投名状

浮桥是用绳索或者木楔相互串连的,火势一起首先烧断了就是这些连接之物,没有了连接,浮桥哗然从中断成一截截的木排木料,被水流一冲,就向下游扑去,然后在下一座浮桥南侧堆积起来,这为民军的火攻提供了许多便利和延伸,一只只燃烧的火排肆无忌惮地急冲下来,将遇到的可燃物尽皆点燃,没一会儿,整个滹沱河水面都笼罩在熊熊烈火之中。

形势越来越危急,燕军彻底乱了套,原本分派从南边两座浮桥通过的队伍眼见前路被堵,惊慌之下急忙向北边的三座浮桥涌去,分派从北边三座浮桥通行的队伍担心南边过来的人抢了自己逃命的机会,不约而同地开始向前涌。

数万人聚集在一处,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各种效应立马会被放大十倍。争抢浮桥的势头甫一出现,队伍后面的士卒再也承受不住等待的煎熬了,推车的丢下了车辆,骑马的抛弃了战马,尽皆不顾一切地向前冲。

浮桥之上、滹沱河东岸一片混乱,不知多少人被挤下水,不知多少人被践踏至死;更惨的是,这种混乱不仅没有终止的兆头,随着事态的发展反而越演越烈。

恐慌从浮桥扩散开,通过撤离的燕军队伍行列很快蔓延到燕军大营,留守的封奕部河间郡守兵面无人色,没人顾得注意对面的民军,只躁动不安盯着远方的大火和混乱的己方主力;观其神色,不用细想就能明白,他们已做好了随时逃走的准备。

封放、张安又是惊惧又是敬佩地簇拥到封奕身边。张安道:“太守大人,快宣布归降吧,再等下去,只怕兄弟们承受不住要先行哗变了。”

“是啊是啊——”封放连声附和,这时候他对自己兄长能预料到眼前局面并及早做出明智决断钦佩万分。

“放弟。汝先传令全军,就说封某准备归降民军,让大家安心等待结果,然后代替为兄去觐见石……石大将军,就说渤海封奕愿举河间郡归降,请石大将军不计前嫌予以收留。张安留下来,吾有话要说。”

封奕面如表情,淡淡交代了一声。此时他心事如潮,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民军突然一击的震撼之中。

单纯的火攻并不能让人震撼,让人震撼的是民军选取的时机实在太精准了,既不在夜里提前发动突袭彻底断去燕军归路,也没在燕军渡河之前发动,恰恰在燕军将近一半人马渡过河时发动。

早一刻攻击,燕军大部留在东岸,尚有一拼之力,弄不好会重整旗鼓,一边回寨坚守一边架设有防护的浮桥,重新谋划渡河之策。晚一刻发动,燕军主力渡过河,剩下的人少了就不会出现拥堵局面,被截留下来的人马就不会太多,如此以来突袭就丧失了意义。

民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在追击之途中,一点一点逐步蚕食掉十几万燕军。

同时,封奕还明白,民军突袭针对的不仅是正从浮桥撤离的燕军,针对的目标还有据寨坚守的断后死士。民军是要以此震骇断后死士,摧毁燕军斗志,以便他们能够快速突破营寨防卫,杀向浮桥。河间郡守兵此时的表现,可以证明民军顺利地达到了目的。

一切都在石青掌控之中!

封奕惊佩交加,难言的苦涩浮上心头。归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走头无路下的归降,结果不一定会很惨,以后是否能够得到重用却很值得商榷。所以有识之士归降之前是要先准备立些功劳以为晋身之阶的,封奕不外如是。

“举河间以降”是一句光鲜的场面话,并不是功劳。河间郡、高阳郡、清梁城夹在范阳、冀州两地民军之间,燕军转战代郡,这些郡县无法防守必须放弃,不需要封奕‘举’就会落到石青手上,是以,这算不上功劳。

封奕真正想立的功劳是临阵倒戈,为民军追击燕军争取时间;可惜的是,石青将一切都算计好了,即便没有封奕的临阵倒戈,民军依然能达到目的;这样算来,封奕归顺的‘投名状’可就没有多少份量了。

封奕正是为此忧心着急。

“太守大人,可有什么需要属下效劳的?”封放和民军接洽归顺事宜去了,张安等了一阵,见封奕只是沉思,却没出言吩咐,于是开口动问。

封奕抬起眼帘,凶厉疯狂的眼珠狠狠盯着混乱的浮桥,冷声说道:“慕容恪。遇上石青是你此生最大的不幸,与其最后被石青逼到穷途末路,下场凄凉,不如早早成全封某了吧。”

喃喃自语嘀咕了一阵,封奕转向张安,决绝地道:“张安,吾有一事拜托;此事若是成了,渤海封氏愿倾其所有为汝开门立户,汝若因此身殒,无论事成与否,渤海封氏一样会帮汝子女家人开门立户。汝可敢冒死一搏——”

张安神色一紧,双目却是放光。封奕说得如此慎重,不用猜都知道这件事将十分凶险;只是封奕许诺的好处也是巨大的,若能因此脱离奴仆之身,在封氏襄助下开门立户,他张安称得上是光耀祖宗,福荫后人了。

“大人请吩咐——张安万死不辞!”没有过多犹豫,张安瞬间下定决心;对很多人来说,这种世道生生死死并不可怕。

封奕凑近张安,一字一顿地用力说道:“汝佯装求援信使,去向慕容恪禀报,就说民军攻打甚急,请骑兵即刻回返出寨突袭援助。禀报之时寻机将慕容恪的人头给吾取下来!”张安是千里挑一的猛将,封奕相信,只要有机可趁,出其不意之下,张安定能刺死慕容恪。如果成功,这份功劳应该可以引起石青的重视了。

刺杀慕容恪!

张安脑中嗡地一响,仅仅一个念头就能压迫的人喘不过气来。但他依然没有多做犹豫,心一横,牙一咬,重重点头道:“太守放心!张安这就去取慕容恪的人头!”说罢,再不多言,绰了长枪跃上战马,厉斥一声,纵马向后寨奔去。

接洽很快有了结果,民军似乎愿意接受归降,于是封放派人赶回来吆喝了几声,河间郡守兵随即忙碌起来,有的打开了寨门,在壕沟上放置铺板,有的聚在一起使力推到寨栅,腾出五六个可供大军进出的口子。

民军阵中响起冲锋的号角,号角声中,三四千骑兵率先冲了进来,三四万步卒扯出一条漫长的阵线,分从五六个缺口进入,脚步不停,飞速穿过燕军大寨,向浮桥方向冲杀过去。

封奕站在寨门一侧,任凭一队队民军从身边冲过去不闻不问,他的注意完全被万军丛中的那杆黑色大旄旗所吸引,那杆大旄旗上端端正正地绣着一个比斗还要大三倍的“石”字。

黑色大旄越来越近,石青来了——

封奕从迎面而来的民军队列中穿过,踉踉跄跄奔到黑雪之前,扑通跪倒,痛声哀告道:“中原涂炭,黎庶倒悬,渤海封氏为避祸乱,数百口老幼流落塞外数十年,无奈寄身慕容氏以求庇护;以至身不由己被迫与民军为敌,犯下重重罪孽,请石大将军责罚!”

“请起——军情紧急,石某不便下马搀扶,封太守勿怪——”

石青面带微笑,和蔼地招呼,封奕心中一轻,一边客套逊谢一边起身偷偷打量石青。石青也在打量封奕,两人目光在空中一撞,石青颌首,温煦地说道:“不错!封太守见识不凡,行事果断,率部临阵举义,石某很是喜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