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捅了马蜂窝,见到有机枪日本兵飞速散开,不过与师里推行的三三战术相比开始显得很密集。“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了!连长!”刚才报信的士兵翘起拇指用学来的测距法计算距离,推行洋人公制后军队里都喊米了,唯有这家伙还是一步一步的。

“大炮先不要打,再放进些。”蒋庆刚说完,一排排密集的子弹就打得身前土包上尘土飞扬,吓得他连忙缩回脑袋换个位置。大概是见到这里没炮兵,这些日本兵冲得更快了。

要说日本兵也真有股子狠劲,6挺轻机枪横扫依然没法阻止他们,眨眼间冲在最前面的就跑入了不足150米。而且战术动作也很迅速,听到机枪就各自散开,排成三列散兵线交替掩护向这边猛冲。眼看大部分都进入射程,蒋庆舔舔嘴唇向后一挥手。一连串的砰砰轻响发出,土包斜坡下早就待命多时的“没良心”们纷纷喷出一股青烟,然后足足20个用棉布紧裹,超过20来斤的特制炸药包以肉眼可见的缓慢速度划出一道弧线飞向了日本兵头顶。

这是。。。。。。投石机?!

望着慢悠悠飞来的炸药包。一位对中世纪战争颇有研究的日本军曹很好奇这是什么东西,但当看清楚下面还带着火星时脸色却猛然变了,身边的日本兵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纷纷卧倒,可惜他们根本不明白坠下的是什么东西,对付普通炮弹的卧倒办法此刻根本不行。

轰!轰!轰轰轰……

因为没有膛线也没有弹壳。所以炸药包在空中自由飞翔很没准头,但架不住数量多啊!当第一个炸药包落到200米处爆炸发出惊天动地的剧响后,蒋庆和士兵们也猛一哆嗦,还没等看清楚情况一连串猛烈爆炸就从眼前爆发。只见一个炸药包离地后猛然化为巨大火球,不仅将十几米外个躺在地上的日本兵掀起数米高来,连带旁边一颗碗口粗的大树都被直接炸断。

每一个炸药包落下,就仿佛在地表刮了一遍,泥沙被爆炸冲击波卷起向四周飞速扩散。不少还激射在土包上,即使带着钢盔也都噼里啪啦一阵乱响震得头晕。

“我的娘嘞!!!连长,这帮家伙打出的是色么玩意?”陕西籍二等兵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连里威力最大的70步兵炮和这个也差太远了吧!蒋庆却兴奋地连添嘴唇,拳头狠狠一砸土包喊道:“管他什么玩意。能炸这帮小豆丁就行!打,打……全速!”

虽然看不到土包那边的动静,可蒋庆用力挥舞的手臂却让土包下方的预备炮兵连使足了力气,接二连三填入预置发射药包,短短几分钟内140个20公斤炸药包就全被扔了出去。

剧烈爆炸从150米到300米将日本兵所处位置彻底轮了一遍,宽只有不到400米的土包前方几乎已经看不出刚才的痕迹,一个个巨大深坑让步兵连的士兵不停倒吸冷气。等海风快速将硝烟吹散后大家才见到,刚才还趴满了日本兵的地面上出现了一个个明显没有任何东西的斑块,而在斑块四周却是残肢断臂数不胜数,更有很多趴在地上的日本兵也不见伤口。却直接七窍流血动也不能动了。

嘶!通过望远镜看到这一幕后,蒋庆狠狠吸口冷气,他当然不知道资源充足后经过杨秋改良的“没良心”威力有多大。一个10公斤药包可以装7公斤tnt,140个就是980公斤,用于填装250公斤航空炸药也能装至少10枚了!10枚航弹……足以将将上万平方米面积轮一遍了!所以只短短几分钟,三四百冲锋日本兵就被全部炸死,简直比杀猪还快啊!于是他知道了一件事情:“玛德。老子知道为啥他们叫它没良心了!这他娘的全是震死的!”

剧烈无比的爆炸场面吓了后面的日本炮兵。海面上几艘日本驱逐舰看到尘土和烟柱后更是直接判断中国军队投入了203毫米重炮,吓得连忙召唤两艘主力舰回来。更向土包北面几千米外开火试探。蒋庆见到日本海军搞错后一个劲浪费弹药肚子都笑抽了,地面上侥幸逃生的百余位日本兵趁此机会爬了起来,如此剧烈的“重炮”威力下哪还敢冲锋啊?吓得纷纷向后逃窜。不过即使如此情况也不怎么好,连跑步都东倒西歪的,一看就是被震得太厉害还没恢复,还有好几些甚至跑着跑着就倒下再也没起来。

“妈的,老子还以为日本兵多厉害呢!撤退,全部撤退!”见到日本兵逃跑,蒋庆知道此地不能久留,因为等日本兵回去报告后还不知道情况的海军大炮肯定会全轰过来,于是一边派十几个士兵快速冲过去收缴枪支和弹药,一边下令剩下的人包括预备炮连立刻按计划快速撤退。由于这些“没良心”重量轻又都自带小轮,炮兵们夹着几个剩余药包撒开脚丫子就向后方猛跑。

等大伙跑出一千来米身后就传来隆隆巨响,得到岸上通讯兵旗语告知后日本海军才知道打错了,于是又将全部炮弹扔在了这个早已空无一人的土包上,然后很彻底的又将陆军同伴尸体再次蹂躏了一遍。

第0308章 盖州,我的命!4

盖州城西侧的无名土包上,大炮闪电突袭拼刺刀战术因为有了移动方便且威力巨大的“没良心”得以实施,巨大威力和密集火力让日军甚至来不及有任何反应就被炸得晕头转向,等敌人炮兵反应过来后“没良心”早就被托得跑出老远。

这是一次非典型的作战方式,利用了日军毫无准备且密集冲锋战术的僵化,加上根本不懂游击战术后才收到奇效。然而在盖州城内,进行的却是一场实实在在残酷的短兵相接。盖州城并不大,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还不到万人,此时中国也只有上海、武昌等少数城市因为洋人或者自身投资才有了钢筋混凝土建筑,所以这里和绝大多数城市一样都是砖木结构。

数十枚海军254毫米重炮足以彻底毁掉这里,所以当柯韶带着1师直属尖刀营冲入这座小城时,面前早已是瓦砾残垣的世界,之前驻扎在这里的一个连虽然早早挖好掩体但还是减员近半。

“散开!散开!”

“三人一组,机枪和掷弹筒为中心……”柯韶声音低沉指挥着士兵,向来以一师“刀尖”自称的将士们动作迅速,很快就和驻留袍泽们一起按照三三战术要求组编为一百多个战斗小组,他们藏在弹坑、水沟、瓦砾……甚至臭气熏天的猪圈里。只要是能看到外面的地方几乎都被占据,战斗小组互相交错形成了无数个可互相支援的三角型。

柯韶选了个大弹坑,这里可以清晰看到城南大门。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他以前在42标时就听总司令说过,战场上除非火力特别密集,不然同一个弹坑很少又会有两次被击中的事情出现。很显然,日军不是那种能拥有超密集火力的欧洲军队,海面上的254炮即使回来因为弹道等问题,再次命中这里的概率也很小。

弹坑四周已经被房屋倒塌的瓦砾堆砌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当他带一个机枪组刚清理出射击视角,小城南面就已经传来啪啪的冷枪声。

开枪的是欧阳楠。

二旅虽然在摩天岭损失严重,却也立下了此次战争中的第一个集体一等功。但当战友们带着别人羡慕的战绩回奉天休整时,他却已经和旅里其它几位狙击手来到前线参与防守。这次瞄准的是一位少尉,谁让这家伙没事炫耀自己那把雪亮的指挥刀呢?指挥就指挥吧,非要举起刀来几句“大日本帝国”“帝国勇士”之类的废话,要知道国防军一线军官都已经取消了明显的军衔标识。

活该他死!

鹤立鸡群的日军少尉如同一只正兴高采烈打鸣却被猛然扭断了脖子的公鸡,带着半个碎裂的脑袋倒在了士兵中间。鲜血混合脑浆的惨烈画面也让旁边日军士兵明显混乱起来,直到后面一位军曹呼喝几句才稳住队形,继续向城门冲来。

轰……75炮弹在欧阳楠左侧不远处爆开,溅起的碎石砸在头盔上铛铛作响,扑面而来的硝烟味甚至堵住了口鼻。不过他已经不是邱文彬口中的“蛋子兵”了,严格的训练,内战和摩天岭的硝烟考验让他逐渐成为了一位优秀战士,所以很快又将眼睛贴上了瞄准镜。

那个军曹已经看不到了,所以他选择了400米外最突前的日军突击手,特制德造高精度子弹无情击中了这个突击手的大腿,弹头带起一捧血雾后这个家伙失去了行动能力。原本他想选下一个突击手,但两个跑向这家伙的日军医护兵让他来了精神。医护兵很难通过简单训练大量部署,因为他们都必须有足够医疗和处理外伤知识,至今国防军中的医护兵缺口还有数千,所以医护兵明显比普通士兵更能值回子弹钱。

一项选择战果最大化的他想也没想,连续三枪后这两个医护兵也干脆的倒在了血泊中,这意味着一个中队的日本兵失去了呵护。

不过虽然近十支狙击步枪威力惊人,但火力密集度决定了欧阳楠他们架不住数以百计日军的埋头猛冲,所以打了几轮后就按计划向后撤退,将阻击任务交给了两挺MG8/15汉三型重机枪。原本应该两年后才出现的汉三型重机枪因为用双脚架取代了笨重的三脚架,加上刘亲恩组织研究大胆选择加粗枪管减小水冷套筒后,重量比原型还轻了足足一公斤,更加适合步兵携带。

哒哒之声响起的瞬间,两挺呈夹角部署的重机枪就像日军步兵洒出了上百发子弹,疯狂而可怕的金属弹雨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一队队埋头猛冲的日军士兵被打穿身体,鲜血和子弹一起在队列中滚转穿梭,当四根120发弹链被以最大速度打完后,300米外的泥地里已经铺上了一层尸体。还没等日军想到解决办法,按照机枪不得在一个点停留三分钟的严格战术要求,两位壮实的机枪手已经扛着机枪向镇尾退去,而将袭击任务交给了其它位置的掷弹筒。

果不其然,他们前脚刚走日军炮弹就落了下来,但除了炸起无数碎石外却没有任何收获。而其它位置的掷弹筒却给了300米外的日军又一次狠狠打击。虽然没法和没良心相比,但掷弹筒无论是精度还是射程都远远远超过,速度上更是没有可比性,而且没良心非常危险,极易于误伤自己人所以也仅仅是临时增强火力的举措。

几十具掷弹筒不断将榴弹投入日军中,破片杀伤弹的威力并不小,所以即使重机枪撤退后依然让日军士兵叫苦不迭。

300米!300米火力屏障!

这是后世公认的步兵生死距离!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总结,世界公认的步兵理想交战距离就是300米,所以在枪械设计中也放弃动辄上千的射程,而是集中巩固300米内的火力强度。杨秋目前还无法承受自动步枪的消耗,连半自动都无法承受,但无法承受不代表就要放弃这条生死线,所以才在重机枪和大口径横行的时代,集中力量发展轻机枪和简单的掷弹筒。

一月400挺轻重机枪的制造数量和国外比还很不足,但一月2300支掷弹筒的制造规模却是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第二大掷弹筒制造国,而且德国也是在三月前因为欧洲局势越来越严峻时才堪堪超过,但在这之前国防军装备和储备的掷弹筒保有量就超过了一万。所以掷弹筒也是目前唯一除步枪和手榴弹外全面普及到班的第三种装备。当初蒋百里在第一次见到它时,甚至还提出了班组炮兵化的超前概念,认为应该每个班都装备六具确保形成300米强火力优势覆盖,只因为弹药消耗量实在太大才被搁置。

亲自指挥的日军74联队联队长河内秀大佐就在为这条生死线抓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