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4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同情,以及农民奴隶们争取公正的权利呼喊,还有那份长长地写着7331位被告的名单……记录于中华民国第一次宪法官司。”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泰格·卡瑞斯。

“快把衣服给我。”

“好好地店不开,去凑什么热闹。”

“你懂什么,我这是要去给程老师撑腰!他这回要告的可不是一两个老爷,是全苏北的地主老爷!”

“全苏北?!”

“是啊……哎,好好地老师掺和这事干啥。算了,咱也不懂这些大道理,程老师既然要做肯定是为我们这些老百姓着想,就算看在咱儿子面上,我也要去给他撑腰。”

街角的文房四宝小店内,杨老板催促妻子拿衣服,穿好后立刻向设立在机场的临时法院跑去。由于观摩人数众多,所以此次审理特别设在军方飞机场,士兵还借来几千张长板凳给旁听者休息,但大家显然还是太小看百姓对这次审判的关注。在程城等国社党员半个月的努力下,新成立的苏北农会状告全苏北大地主的官司显然吸引了太多人,那些被迫无法移民或者生活艰苦的佃农长工们全来了!所以杨老板抵达会场时,板凳早已被一抢而空,只得和大伙一样站在外面翘首张望,幸好特意搭起的高高临时法庭不会影响视线。

数千军警将会场隔成两个区域,最大的自然是四面八方涌来的农民,而较小区域是苏北数千大地主代表,甚至还有皖浙两省来看情况的地主。细心人的发现,此次军警都没有带枪,每人手持的都是盾牌和两米长的木棍,用以隔开双方和防爆冲突,所以不少懂行的人都大松口气。

“快看……”人群陡然一阵骚动,杨老板和大家扭头看去,只见军警隔出的道路上走来十几位身着长袍气度不凡的男子,当看清楚面貌后,顿时有人倒吸口冷气:“乖乖,那不是在住在我们徐州的王聘卿王老爷子嘛。”

“看看,都是北洋的老人。李纯、段总长……扎辫子那个是张勋张大人!咦?那冯老爷子吗。他不是投靠了杨司令,怎么还和北洋老人有说有笑的?对了,那个黑脸的是谁?那是安司令,看见没……今天来的兵都是他手下,听说他是杨司令身边的护法金刚。安司令,没听说过啊?不是只有蔡司令和岳司令吗?你啊,多看看报纸!如今在法国的岳司令和蔡司令都是管外面兵的,专门打俄国毛子兵和日本兵的,安司令的兵是专打土匪管国内的。哦……你们说,安司令会不会把那帮地主都抓了?老子看他们早不顺眼了。”

“看啊,洋人!乖乖,那么多洋人来了!还有个小日本……”杨老板等人的目光中,汉格尔和刚刚抵达上海不久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泰格·卡瑞斯步入会场,他们身边是上百赶来的各国观摩员和记者。显然这些嗅觉灵敏的欧美远东政治活动家们也意识到此次开庭意味着什么。

泰格·卡瑞斯背着相机,指着旁边入座的王士珍等人,问道:“汉格尔阁下,您对那些前北洋官员列席有什么看法吗?”

汉格尔虽然已经辞去美国商务参赞的工作,但酷爱东方的他很快就得到美国银行的青睐,成为美国银行驻上海代表。虽然不再为政治服务,但多年远东外交官生涯建立起来的深邃目光却非普通人能拥有。他笑着拍拍刚来的泰格大记者:“泰格先生,您还不了解这个国家。北洋虽然已经消失在政治圈,但他们代表的保守却没有消失!”

泰格继续问道:“那您觉得这次审判过后,地主阶层真会做出妥协吗?还有,对于这个新出现的农会,您觉得它的存在是否违反了法律呢?”

汉格尔说道:“泰格阁下,法律是基础,是国家执行的依据!没有工厂主会喜欢工会,更没有地主会喜欢农会,所以他们从开始出现就被认为是违法组织。但您不觉得他们的存在其实是帮助政府打破垄断和强权,帮助弱势群体吗?虽然讨厌,但至今没有任何民主政府真正地取缔了他们,因为政治家们都明白,很多社会问题是无法用行政命令和暴力手段去解决的,真正地办法是互相监督和制衡。”

“那么您对杨秋阁下突然想解决土地和人口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是怎么看的?军队正在向这里调动,储备粮食也多了起来,市场粮商被限定提高价格,这是不是意味着杨秋阁下支持农会?”

“呵呵……泰格先生,这些事您应该去采访他。”汉格尔睿智的笑了笑,回答道:“从我的观点看,苏浙皖三省虽然靠近沿海,又有上海、扬州、南京和杭州这些大城市,但却是人口和土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肥沃的土地人人都想要,前清时期官员的侵吞、江苏盐商的一掷千金,还有大城市赚了钱后回家乡的大亨,这些都是导致土地越来越集中的因素,所以杨秋阁下迫切希望对土地分配进行改革。当然,我个人认为他急于解决也有俄国因素,列宁那些人正在煽动无土地者抗争暴动,法国、意大利、波兰和乌克兰都出现了这样的声音,中国这样一个土地分配权严重失衡的国家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谁也无法保证红色思想是否会渗透进入中国。”

“按照您的意思,我们应该支持他的改革?”

“支持……”侃侃而谈的汉格尔面对这个问题却突然停住嘴巴。支持杨秋改革意味着中国将逐步走出农耕社会,数百万较为富有的地主如果全部转入工商,其爆发出来的能量是非常可怕的。一个强大的工业东方……符合美国的利益吗?但如果不支持,穷党思想入侵后会导致围剿俄国的包围圈出现巨大空隙。何况现在国际社会也需要中国帮助打击穷党,在一些问题上需要照顾杨秋的面子。所以想到这些他也不知道如何选择,洒然一笑:“泰格先生,我已经不再为华府服务。”

泰格动动嘴巴刚想继续询问,人群中突然又爆发出一阵躁动,当他扭头看清楚来人后立刻意识到什么。中国共和党元老梁启超和民党新任总务秘书汪兆铭……两人的出现显然轰动了全场,谁也没想到共和党和民党会联袂抵达会场,将这场官司猛然推上了新高度。对中国还很陌生的泰格·卡瑞斯激动地站了起来,但旁边一句冷冷的话却让他猛然停住脚步。汉格尔望着和大家有说有笑两人,嘴角冷笑:“为了一场注定的失败来到这里,真是愚蠢……!”

是啊!这句话让泰格·卡瑞斯也意识到问题。无论他们是来这里观摩还是别的用意,作为各自党派中拥有重大影响力却没有任何官职的人物来到这里显然是巨大失策,因为无论他们是站在地主还是农民立场上,都会给杨秋留下挑衅的印象!哎……与国社党相比,这两家中国党派对于党派政治的了解实在是太匮乏,与其说是党派,还不如说更像个社团。而且他们的法律意识也非常淡薄,或许即使意识到也不清楚这场官司的真正含义。

还没开始的临时法庭热闹非凡,各类人物纷纷登场时,始作俑者的程诚正严肃地反复修改法庭陈词,但他的心已经完全热了,身体都开始发烫!而身边被临时赶上架担任徐州农会主席郝崇文却已经吓得满头大汗脸色苍白。这么多大人物啊?这,这还能打赢吗?民不与官斗,不与官斗……他反复咀嚼这几个字,被激起的热血和勇气在瞬间就熄灭,扭过头:“程先生,要不……”

“哥,不能算了!”

突然,一个声音从后响起,十几位徐州籍远征军士兵拥簇着一位下士走了进来,见到他郝崇文眼睛猛亮:“三弟!你怎么……”

“是总司令派飞机接我们回来的。”军人特有的激昂话语在小房间内回荡着:“哥,我们都支持你!总司令也是支持你的!他让我转告你,这次官司不是仅仅为徐州,是为全天下和我们一样的农民!更为我们中国的未来!”

“全天下的农民……?”

“是的,全天下!”

第0462章 大国之路5

上午十点整。

徐州特别法庭敲响钟声的同时,南京夫子庙旁的一栋普通花园洋房内,杨秋接过吕碧城递来的咖啡,眼睛斜瞟着落地钟:“应该……开始了,有烟吗?”

“好好地,抽什么烟。”吕碧城白了眼他,但还是乖巧的从床头柜里拿出一包。从访问美国两人的照片见报后,她就买下了这栋房子,上海南京两地来往。因为三个女人心照不宣都不想挑开这层薄纱,所以杨秋也会时常来这里小住。

吕碧城掏出烟,拿起火柴替他点上后安慰道:“不是都安排好了吗?也别瞎担心了。”

杨秋很少和苗洛说公事,甚至在芮瑶面前都不提,但在吕碧城面前却总是控制不住心事,望着坐在面前嘴角始终挂着淡淡微笑的女人,说道:“我不担心法庭,我已经让果夫和董用威提醒他们,只要把矛头指向身契违宪这一条,只要拿出证据,这场官司就是必赢的!兰清(吕碧城小名),你知道吗?其实从头到尾这些都是假的,是我策划的,因为我怕他们啊!”

吕碧城的手一抖,准备替自己点烟的火柴瞬间熄灭。她喜欢听杨秋诉说,每每他诉说内心时总会让她发现另外一个更加真实的男人。她爱死了这个男人,所以即便不喜欢政治但也绝不打断。但这次她却有些震惊,因为他从未听说过这些话,甚至都没想过一位手握百万大军,打败日本纵横欧洲,实际已经控制国家,只要想就能走出最后一步的他会害怕!

杨秋将咖啡杯捏的死死地,手背上甚至露出了青筋,声音低沉如同一只从未有过伙伴,独自行走于荒原的野兽:“真的!大家都以为这次是为了移民,为了土地分配权,但其实……都不是的!东北西北能容纳上亿人,有足够的土地去稀释掉人口。我真正想对付的是他们!他们这个士绅和氏族体制就像吸血鬼盘踞在国家身上,东南最富庶地区的官僚可以说都是他们的人!是,他们数千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他们是最早开始接触工商的一群人,他们在文化传承、教育和国家进步上的地位不可磨灭……但这个国家有四万万人口啊!四万万都在底层挣扎的人,四万万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我救过不来,甚至倾尽全国之力都救不过来!我也不可能耗尽国力去救他们。或许你不信,就算这次胜利了,他们依然是要被压榨的一群人!只不过压榨他们的人改成了我们,改成了国家!因为我们不是英法,有那么多殖民地。我们也不是美国,土地多的每个人分千亩都填不满!我们可以学德国,但我们没有德国的文化和工业底蕴。可我们偏偏是个幅员辽阔拥有四万万人口的国家……所以我们注定要走上大国道路的!”

“可这条路太难了。”

“国家穷,识字率低,小农思想传承数千年。搞工业化,城镇化都需要钱!都只能从农民血汗和利益上一点一点攒起来。说白了就是要靠他们用锄头一点点刨出粮食,养殖桑蚕、鸡鸭鱼猪,将这些商品转化为金钱才能供养改革。像我们这样人口和资源极不平均的国家,要搞工业化需要天文数字的投入。就像玉门那边一样,钻口井下去就至少要20万,钻下去或许连水都看不到!想打出一口油井平均要钻三次才能成功!所以短期内以工养工是很难做到的,只能继续从农业上补充。他们的负担已经很大,但他们却还要面临士绅和氏族的再次剥削!别看现在财税增加几倍,也别看工商多火热,可地方上有多少人真正听我们的?有时候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