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统天下-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说白了,就是在皇宫大殿上的桩子。当然,这些“桩子”也非等闲之辈,一般都是牛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宏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对不了解明廷底细的人有一定震慑作用。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明末,由于官僚机构的膨胀,大汉将军也一度增加到5000余人。

另一类就是负责“巡查缉捕”的锦衣卫,至于“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也是它为什么能为人们牢牢记住的原因。其实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也只是用来卤簿仪仗,但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觉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添设,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成化元年,增铸北司印信,一切刑狱不必关白本卫。北司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纵观有明一朝的锦衣卫,既出过袁彬、牟斌这样比较正直的指挥使,也出过马顺,纪纲一类的走狗,酷吏。既有过对万历中日战争中出色的情报战,及其对蒙古贵族策反等表现,也有过依附东厂,妄杀忠臣的卑劣行径。但总的来说其职能主要还是为明朝皇帝监视臣民,正面作用是制裁士大夫阶层的不轨行为和预防可能的叛乱,同时负担相当部分国防及情报工作。明朝的皇帝有了锦衣卫这样血腥的统治工具,监督士大夫阶层行径显得更加得心应手。有明一代的锦衣卫,基本是文官,宦官两大政治集团的政治斗争工具。尽管有一定的正尽管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更大的是负面影响。对锦衣卫进行改革使其朝着良性方面发展也是朱厚照未来的重要工作。

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正四品,镇抚二人,从四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此其下管理职尚有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对外有参口口事(缺两字,私参知某事,见朝鲜王朝实录)、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内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锦衣卫平日为皇帝爪牙,镇压臣下时则罗织大狱,捕人,审讯和处刑。通常锦衣卫在逮捕嫌犯之前,会发给其“驾帖”,作用相当于现代的逮捕证。

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除北京外在各地都驻有分支机构,譬如今天津市河北区的锦衣卫桥大街和以前的锦衣卫桥,就是当初这些特务机构的所在地。明代的特务机关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分驻各地的,一是驻在京师的,再有就是临时向外派遣的。这三部分中,以分驻各地的最为繁多,从明成祖朱棣时就开始设立,后来全国各省以及各重要城镇全部都设有。他们的任务实际是替皇帝侦察该地官吏军民人等,暗查军民动态。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五年将首都迁往北京,迁都前,首先派出负责皇帝防务的贴身卫队“锦衣卫”到天津卫,在原来三卫的指挥衙门前设立锦衣卫指挥衙门府,所在地就是现在的锦衣卫桥大街附近,专门负责暗地监察京津军民动态。(1404年设立天津卫后,由于天津还没有建城,天津卫指挥使的官衙就设在现在的狮子林桥望海楼附近;在建城以后,卫指挥使衙门迁入城内,原来的卫所便被空置。)

第九十五章五军营之史

“殿下,这是刚刚打探回来的有关鞑靼人的消息。”朱厚照身后,郑广慧把刚刚得到的密信交给了朱厚照。

拆开信,朱厚照越看越心惊,同时也越看越高兴,到了最后更是有些许的遗憾。“你也看看吧。”说着朱厚照把信交给了郑广慧。

郑广慧也是此次跟随朱厚照亲征的锦衣卫里身份最高的一人,南镇抚司镇抚。南镇抚司是主管一般卫、所部队人员之犯罪侦查、审讯、判决、情报以及军事武器之研事项(等同后世之宪兵队、军事法院、军事检查署以及军备局、军情局之结合体)。

这几年来郑广慧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从一个锦衣卫低级军官升到现在的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正式的成了锦衣卫的高层了。此次朱厚照亲征,郑广慧便负责战场情报的搜集工作。锦衣卫成立一百多年,在整个大明朝和周边的各个国家遍布探子无数,就连巴图蒙克的身边锦衣卫都安排进去了一个人,虽然那人职位不高,但是负责传递个情报还是行的。今晚巴图蒙克在汗帐里遭到刺杀的消息便是那人靠着追捕刺客的时候偷偷送出来的。

“是你们的人干的吗?”等郑广慧看完信后,朱厚照问道。

“启禀殿下,锦衣卫最近一段时间从没有派人出去刺杀过鞑靼的大汗和其他的大臣、将军们。就连东厂的人最近一段时间也没有派出去过人。”

整个大明两大情报机构锦衣卫、东厂。两大机构共同效命与皇帝,但在大多数时候两个机构都是对立的,互相监督更是常有的事情,了解对方恐怕比了解自己还清楚。

“哦,竟然不是你们的人?”朱厚照惊奇道。本来他还以为是锦衣卫的人做的这件事呢,但现在看来情况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知道是谁派的人吗?”朱厚照实在是想不出整个大明还有什么组织有折磨强大的力量,要知道派人刺杀巴图蒙克一点都不比派人刺杀一国之总统容易。

“启禀殿下,臣不知。”郑广慧紧张的回答道。郑广慧根据信上的内容可以判定这个刺客一定是大明一方派来的人,但是作为国家最强大的情报机构的锦衣卫竟然不知道这伙人的来路,这就明显是锦衣卫的失职了。

“查,一定要给我查的水落石出,本殿下就不相信在大明还有你们锦衣卫查不到的人。”对于这伙人不查出来朱厚照是不会放心的。什么敌人最可怕?不清楚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隐藏在暗处的他们随时可以给以你最出乎意料的打击。虽然朱厚照不确定那些人会不会成为自己的敌人,但是他是不会心存侥幸的。

“是。殿下。”

郑广慧走了之后没多长时间,杨一清得到消息之后便马上来求见朱厚照。

“殿下,恐怕鞑靼人明日便会大举进攻了。”详细的看过密信之后,杨一清沉重的说道。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巴图蒙克一生自负,这一回吃了这么大的亏,他是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经过朱厚照和杨一清商量之后,明军连夜加强警戒,第二日不到五更明军便已经下令士兵集合应战了。

五更也就是三点到五点的时候,寻常人家在此时都是睡得最死的时候,但是很多战争恰恰正好是在此时打响的。鞑靼大军三更生火造饭,四更快结束的时候大军开始进食,五更大军准时出征。

榆林是大明在陕西的最北边关,出了榆林地界用不了多长时间便是鞑靼人的大草原。天刚微微白,榆林城墙上的明军便已经看到了远处翻滚的黄沙。

“敌袭……”

“呜”“呜”“呜”低沉的号角声瞬间便响彻全城。

顷刻间整个城头上便站满了人。

“乖乖,这得有十几万人吧,这回鞑靼人倒是挺舍得下血本的啊。”北门,直面大草原,历来便是榆林防御最重要的的一面。此时北门的城墙上,一个看着才二十来岁但却已经身居高位的年轻人看着远方翻滚的黄沙,不住的感慨道,只不过他眼睛里却净是野兽看见猎物时的嗜血的光芒。

此人名叫郭城,字召清,年不过二十八,但却已经身居京军中五军营的果勇营的提督内臣。明朝京军几十万人马,但大都由五军营组成,五军营可以说是京军的最核心的力量。

明朝京营的建制完备于永乐时期。洪武时,朱元璋在京城内外置大小二场,分教四十八卫卒,洪武四年,京军总数207800余人,隶于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后,分隶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

永乐年间,京军规模不断扩大,增为七十二卫,分别归属于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是为三大营。五军营为步骑军,分中军,左、右掖,左、右哨。每年调中都(凤阳)、山东、河南、大宁兵为班军,轮番戍守京师,亦隶于五军营。五军营的官员最初设置情况为:每营有提督内臣1人,武臣2人,掌号头官2人,大营坐营官1人,把总2人。下属中军,有坐营官1人,马步队亦各设把总1人。左右掖、哨官亦同于中军。五军营内分出12营,掌随驾马队官军,设把总2人。有围子手营,掌操练上直叉刀手及京卫马步队官军,设置坐营官1人,围子手营下统4司,亦各设2名把总官。幼官舍人营亦属五军营,掌操练京卫官员的应袭子弟,设坐营官1人,下分4司,各设1名把总。

至于三千营之设,则是因于明成祖得边外降丁3000,立为三千。也就是把投降自己的三千蒙古军设为三千营,让他们替自己打仗。三千营下分5司,各司分掌驾前旗纛、御宝、传令营旗牌、御用盔甲、兵仗、衣冠等项。设提督内臣2人、武臣2人,掌号头官2人,坐司官5人,见操把总34人,上直把总16人,明甲把总4人。不过三千营均为骑兵也是京军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剩余一个神机营则为火器营,官员之设,同于三千营。分为五军,中军,设坐营内

臣1人,武臣1人,下设4司,各设监枪内臣1人,把司官1人,把总官2人,左右掖、哨官之设亦同于中军。得都督谭广马5000匹,设置五千下营,掌操演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军,设坐营内臣、武臣各1人,下分4司,各设把司官2人。

三大营的分工,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习巡哨,神机营习火器。明代军力部署,重内轻外,成祖之后一般情况下京师约驻军30余万,畿内亦有20万,整个京畿地区驻军不下五十万。

京军三大营制度在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前无大变化。不过在英宗时期,五军营遭遇了重大的改变,原因就是土木之变,使京军50万几乎全军覆没(当然大部分的人都是私自跑了。)。京营制度在内外困顿的情况下生了重大变化。

景泰年间,景帝命兵部尚书于谦整顿京营。于谦认为三大营各为教令,有战事时,临时调拨,兵将不相习,乃设立团营。每50人为一队,设队长,两队百人,设领队官。20队千人,设把总官。5000人有都把总官。从三大营**选15万人,分10营,称团营。每营设坐营都督1员,都指挥3员,把总都指挥15员,指挥30员,管队官每队2员,于三大营提督中选2人充任总兵,负责10营的训练管理。剩余的兵士归本营,称老家。京军之制为之一变。只不过英宗复辟,于谦被杀,团营制被废除,恢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