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地师-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起来,这一仗的确算不上什么硬仗。倭寇的主力都已经被勘舆营消灭了,巢穴里只剩下一些家眷。邓奎和张云龙二人带着300余人,在祝品金的引导下,连夜摸上前去,把倭寇巢穴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扔了两枚手雷震慑过敌胆之后,明军发起了冲锋,倭寇的抵抗很快就被摧毁。如果不是为了保护那些被掳掠去的百姓,明军原本可以更多地使用火器,这样伤亡还会更小一些。

苏昊只向钟大任说了杀死与生擒倭寇的情况,却没有说部队在倭寇巢穴里缴获了大量的财物,价值好几万两银子。配合勘舆营作战的张云龙早已被邓奎给洗了脑,承诺不会向钟大任透露此事。

“哦,这就好,这就好。”听说自己的部队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钟大任一颗心放下去了,转而开始欣喜起来。

阵亡五人,伤十几人,换来一个剿灭倭寇巢穴的大功,这个账怎么算都划得来啊。唯一让他觉得不爽的,就是这个百户张云龙,回去之后,是要给他请功,还是上李世达那里告他一个擅自出战之罪呢?

苏昊道:“钟千户,这一次的战斗,胡千户所部没有参加,所以这个战功就属贵我两部所有了。小弟的意见,是一家一半,钟千户以为如何?”

“完全可以,兄弟没有异议。”钟大任连声道。他见识过勘舆营的战斗力,知道这一仗的主功肯定仍然还是勘舆营立下的,苏昊愿意和他平分功劳,他还有何话说?

苏昊道:“这一次抓回来的倭寇,主要都是一些妇孺,兄弟打算把他们一起押回淮安府审讯,无奈手上的人马太少,要押送这么多犯人,有些不便。兄弟想斗胆向钟千户借些兵马,钟千户可应允否?”

话说到这个程度,钟大任想不同意也不合适了。人家立功的时候能想着自己,现在只是要借点兵押送犯人,自己怎能拒绝?

“苏主事要用多少人,尽管开口,兄弟绝无二话。”钟大任拍着胸脯承诺道。

“多谢钟千户。”苏昊道,“既然钟千户允诺了,那兄弟就让张百户和他带着的那200余名淮安卫兵将暂时留在我部,替我部押送犯人了。他们参与了这次荡平倭寇巢穴的战斗,对情况也比较熟悉,另换他人的话,反而多一桩麻烦,钟千户说是不是?”

“……这样也好吧。”钟大任皮笑肉不笑地应道。他看出来了,苏昊分明是看上了这个张云龙,想笼络到自己的手里。而这个张云龙,估计一颗心也已经飞到勘舆营这边了,否则不至于瞒天过海地带着兵随勘舆营一起去打仗。

也好吧,钟大任想,区区一个张云龙而已,苏昊想要就拿去了,反正张云龙也不服气自己,留在自己身边也是一个祸害。用一个不值钱的张云龙,换到这么大的功劳,这笔交易挺不错的。

就在此时,卫兵进来通报,说盐城知县已经得到了消息,带着一干官吏、衙役和乡老,抬着猪羊酒菜等物,前来慰问来了。话音未落,又有人来通报,说当地豪强胡元崇等十余人,大冬天地光着膀子,身背荆条,跪在营门外请求处分。很明显,这些人是听说曾奉先被抓了,知道自己参加出钱通匪的事情瞒不住,所以要来争取主动了。

苏昊笑着让人接受了盐城知县送来的礼物,打发知县去拜见田有年,顺便让知县带来的衙役把胡元崇等人锁上,准备一并带回淮安府去听凭韩文发落。

打垮了挑衅的土匪,又消灭了盘踞多年的倭寇,苏昊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对于那些告状的农民,苏昊吩咐他们直接回各自村里去,找强占了他们土地的豪强地主索回土地。苏昊相信,这一仗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再凶残的豪强地主也不敢再嘴硬了,没有人会再为了几亩土地的事情去得罪淮安府以及他苏昊。

勘舆营、河道兵、淮安卫所兵,三支队伍浩浩荡荡返回淮安府,在队伍的旁边,用长绳牵着好几百土匪、倭寇以及他们的家眷。曾奉先、胡元崇等人的待遇稍好一些,每人配发了一辆像站鸡笼子一样的囚车,倒是不用自己走路了。

队伍过处,饱受匪患和豪强地主欺凌之苦的农民奔走相告,夹道围观,其中不乏有向犯人们吐唾沫、投掷石块之人。

沿途村庄里的地主们则一个个如丧家之犬,他们强装笑脸,摆出酒宴、拿出金银前来劳军,口口声声谴责曾奉先是乡绅中的败类,表示要谨遵官府的法令,立即清查自己的田亩,接受处罚,以求自新。

队伍还在路上,淮安府、河道府、淮安卫各自派出的报捷使者已经乘上快马,向京城飞去了。

第246章 万历视察

“王先生,这战报所言可属实?”

紫禁城里,万历与王锡爵对面而坐,万历手里拿着一份淮安府刚刚送来的战报,用征询的目光看着王锡爵,希望对方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情,分明是希望这份战报千真万确。

王锡爵道:“皇上,老臣看到这个战报之后,专门到兵部去求证了一下,他们那边收到了淮安卫递来的战报,与这份战报所言相差无几。不同之处,不外乎是淮安卫略略夸大了一些他们在此役中所起的作用,饶是如此,他们也承认苏昊所部勘舆营在此役中是首功。”

“朕说什么来着!朕与那苏昊只是见了一面,朕就认定他与我大明寻常的官员不一样,他一定是能够给朕带来惊喜之人,你看看,果不其然!”万历以手拍打着案子,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出自己的激动。

王锡爵道:“皇上慧眼识人,老臣望尘莫及。战报上说,面对着100余名穷凶极恶的倭寇,苏昊亲临前敌,与匪首相距不过十余步,后来又以计麻痹了匪首,这才使得其他人能够用火铳射毙匪首,建立奇功。”

“这个苏昊,的确是有胆有识,堪为我大明官员之楷模。对了,我看战报上说,他用的不是寻常的火铳,而是一种叫作燧发枪的火器,王先生可知道这种火器是何样子?”万历颇具八卦潜质地问道。

王锡爵摇摇头道:“这个老臣倒是不知,兵部那边也不知道这种火器是谁人所创,又是哪个匠作坊所制。”

“这件事,老奴倒是知道一些。”侍立在一旁的太监李龙低着头说道。

“哦,李公公如何知道此事,快快说来给朕听听。”万历说道。

李龙道:“回皇上,老奴在江西当矿监的时候,这苏昊曾替老奴去寻过金矿。当时他跟老奴说,寻矿一事,需要经常在深山老林里活动,所以想觅件火器防身之用。老奴见他当时已然是军中百户,就允了他的要求。”

“哦……”万历点了点头。按照律例,军中要配备火器是需要向兵部报备的,李龙作为一个太监,直接答应苏昊可以拥有火器,算是谮越之举了。但万历也知道,这些规定只是在明初的时候执行得比较严格,到了他的祖父、曾祖父的时代,这些规定就已经是形同虚设。在九边的边军那里,私铸大炮的都不少见,只是大家都不说破而已。

“那么,苏昊的这柄火器,又是从何处觅来的呢?”王锡爵问道。

李龙道:“这燧发枪,是苏昊自己发明的,寻了一名巧匠制作而成。老奴曾经见过其实物,比一般的火铳要小巧一些,最神奇的,是它并不需要用火绳点火,而是靠机窍击发燧石发火,所以击发速度比其他火器更快,也更能达到出敌不意的功效。”

李龙了解苏昊的燧发枪,是因为苏昊曾用这种枪击伤过一名董天章和杨来祯的手下,震慑了董、杨二人。苏昊也曾表示过要送一支枪给李龙防身之用,但李龙作为一名宫里的太监,怎么敢拥有这样的武器。

“用燧石击发……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军器局和兵杖局的那些匠人,如何会想不到这个方法?”万历问道,他是一个颇有一些见识的皇帝,燧发枪的原理并不复杂,他略略一想也就明白了,转而质疑为什么这样的东西竟没有其他人想出来。

王锡爵道:“以燧石击发,道理是简单,但要制作机簧等物,却殊为不易。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苏昊跟我说什么工业是一个体系,需要整体规划。如果老臣没有猜错的话,他建在良乡的那些工厂,应当就是做这个的。”

“良乡工厂,这是什么意思?”万历诧异地问道。

王锡爵道:“苏昊在京候命的时候,在良乡找了一片荒地,建了一些作坊,他把它们叫作工厂。这些日子里京城流行妇人用的梳妆镜,还有军将用的高猛钢腰刀,据说都是苏昊的工厂所产。老臣想去实地探视一下,一直因为俗事缠身而未能成行。结合苏昊向老臣递的那份策论,老臣猜想,他是在那些工厂里实践他的技术立国观念了。”

“竟有此事?”万历道,“听王先生这样一说,朕也有些想去探视一番了。这个苏改之颇有一些奇思妙想,朕想去看看,他到底折腾出什么东西来了。”

“好吧,老臣这就去安排。”王锡爵说道。

皇帝要出宫,自然有一些繁琐的安保手续。不过,良乡就在京城旁边,京卫几大营要进行保护也不困难。几天之后,万历在重兵的保护之下,由王锡爵、李龙陪同着,来到了位于良乡的苏氏工业园区。

皇帝亲临,这个动静可不小。主持工业园区工作的熊汲、徐光启等人都赶紧出来迎接,跪在地上诚惶诚恐地磕头。像郝青这种工匠出身的管理人员,干脆就不敢出面了。万历说了一些场面话之后,命令徐光启带路,给他们介绍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

“皇上请看,这就是我们的炼钢厂,我们主炼的一种钢材叫作高猛钢,其配方异于其他的钢材,炼出来的钢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其坚硬、耐磨,品质比玄铁更好。”

“这是我们玻璃工厂,京城贵妇们使用的梳妆镜,就产自于玻璃工厂。我们这家工厂的另一项产品就是望远镜,目前兵部的订货极多,主要是配发给边军的主将使用。”

“这个是机械厂,现在是由学生负责,主要是根据苏主事提供的思路和图纸,在试制一些机械。前不久,我们已经试制成功了一种深孔钻床,可用于钻制火枪的枪管……”

徐光启一路走,一路向万历介绍着工业园区的情况。经过半年多的建设,苏氏工业园已经颇具一些规模,拥有了几十座车间,还有工人宿舍、膳堂等建筑。万历走在其间,很有些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新鲜感。

园区里的工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站得远远的,看着皇帝视察,一个个心情激动万分。一队队的锦衣卫手持长矛监视着那些工人,只要谁稍有一些异动,锦衣卫就要用严厉的眼神予以制止。

万历按照徐光启的介绍,亲自试用了高锰钢刀具、望远镜等物,也参观了由工人操作的钻床表演。王锡爵跟在万历身后,对于每一样东西都问长问短,然后向万历介绍这些东西对于整个国计民生的意义。作为内阁次辅,他能够想到的东西又比万历要多得多,受到的震撼也更为强烈。

“你叫徐光启?可有功名在身?”万历突然对徐光启问道。

徐光启道:“回圣上,学生有秀才功名,也曾参加过两次乡试,均未能中举。”

万历对王锡爵道:“真正的学问,并不一定只有在考场上才能显示出来。徐爱卿学识过人,见识不凡,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能重用?王先生,传朕的旨意,举生员徐光启为工部主事,授六品衔。”

“这……”徐光启一愣,张着嘴不知该说什么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