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军阀史话-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蟾奈鹄恚粘H问隆E醵林啵腥移钍笔期缥#两褚鸭A形淳〕罚б娓春嵝校寄覆≈校臂贸家运鸲ツ︴嘌龀曛觯⒁圆∏Ю耄吹们准伥鞘⒌湮省e手撩至糁剩诓荒苎裕谈淳偈治髦福崧陆螅浅忌媳ň鳎莆纯梢灰夤檀牵鲁心秆担炔辉冈偃槿谩N┦邱格段窗玻酱缫崖遥枭礅吣謵巢臼椋堑Ч胖锶耍嗫指阂皇敝逡椤0逦缫梗啪囵專易及偃漳诳崩胧穑鲩捶道铮乖崆资卤希追刀。弊ㄈ斡瘢跃●次姥卜乐巍L榷褐唬本执蠖ǎ倏倚沓蓟丶罩疲嗽蛭诓杆角椋员氐盟蠖笠岩病!蔽逶率蝗沾褥轮嘉苛簦迸稍贝硖蟠图馈
袁的生母刘氏和嗣母牛氏本是妯娌,她们都是旧社会妇女,受的全是旧礼教薰陶,两妯娌对于这个能干儿子都很宠爱。袁在山东巡抚任内虽为时只有一两年,但他已成全国瞩目人物,项城袁家的人很多都济南,而袁也大力整修项城的旧居。刘太夫人一直随袁在济南,刘氏物故后,袁一再恳辞山东巡抚以守制三年,这不过是旧中国的礼教习惯,其实袁这时不止是辞卸不得,而且好运还才开始呢!
袁在山东巡抚任内有一件新政,就是在省城济南设置大学堂。不过这所谓的大学堂,是小学、中学、大学的一贯制,共分四级,第一级称“蒙养学堂”,挑选幼童自七岁起至14岁止,为时八年,讲习经史,并授以简易天文、地舆、算术。毕业后升入第二级称“备斋”,讲求浅近政治、艺学,两年毕业。毕业后升入第三级“正斋”,研读四年,分科为中国经学、中外史学、中外政治学、方言学、商学、工学、矿学、农学、测绘学、医学共十门。毕业后升入“专斋”,以两年至四年为期。专斋课程俟正斋毕业后再订。每年经费预算6万两,聘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这就是最早的山东大学堂,后来虽然未照这计划进行,可是,袁总算是一个首创者。
中国士大夫阶级都有浓厚的重农轻商观念,袁则认识商业发达,可以富国裕民,所以他在山东农商并重,因此首创商务总局,以道员唐绍仪总司局务。又设筹款总局,整饬土药、烟酒各项杂税厘捐。并且派遣道员马廷亮往日本搜集日本银行铸造银圆的办法和章程,以及印刷钞票的办法等等。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袁世凯,所有措施都算得上是新政,正因为他是新政,和守旧的顽固派对比,显得突出,政治是多么的现实,他当年以出卖维新派、打倒新政而鸿运当头,如今他却以行新政而赢取时誉。
袁曾得意地告诉幕僚们说:“此次拳乱,各督抚中如无我辈四人搘拄,国事尚可问乎?”袁所谓的四人是: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和他自己,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光绪廿七年(1901年)九月廿六日,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以及王公大臣正在回往北京途中,这天是由河南省巩县抵达汜水县驻跸,得到李鸿章自京电奏:“病势危笃,请速派大臣接替,以资镇摄。”这时奕劻已由北京前来迎驾,俾让两宫在还京以前详知谈和情形以及北京近况,李鸿章突然病重,所以电奏两宫,希望速让奕劻赶返北京,继续和议。慈禧和光绪阅电都非常担心,因为奕劻虽已出京,但尚未赶到。慈禧这天以极忧郁的颜色对随驾的吴永说:“大局未定,李相倘有不测,这如此重荷,更有何人可以分担?”
第二天,九月廿七日两宫自汜水赴荣阳,傍晚接到北京急电,李鸿章于午刻逝世,慈禧和光绪听见这个噩耗,饭都吃不下去,随驾大臣乃至宫监卫士都有梁倾栋折的感觉。慈禧和光绪立即召见荣禄等大臣,太后决定三个主要人事命令:
一、王文韶着署理全权大臣。
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着袁世凯署理;未到任以前,着周馥护理。
三、山东巡抚着漕运总督张人骏调补。
十月初二日两宫驻跸开封,河南全省文武均在城外迎驾,行宫陈设壮丽,俨然有内廷气象。奕劻由京师赶到,立即获得召见,询问京中情况至为详尽。第二天再召奕劻,奕劻把李鸿章的最后奉疏奉呈,两宫都为之流涕。
李鸿章的遗疏全文于后:
奏为臣病垂危,自知不起,口占遗疏,仰求圣鉴事。窃臣体气素健,向能耐劳,服官四十余年,未尝因病请假。前在马关受伤,流血过久,遂成眩晕。去夏冒暑北上,复患泄泻,元气大伤。入都后又以事机不顺,朝夕焦思,往往彻夜不眠,胃纳日减,触发旧疾时作时止。迭蒙圣慈垂询,特赏假期,慰谕周详,感激涕零。和约幸得竣事,俄约仍无定期,上贻宵旰之忧,是臣未终心事。每一念及,忧灼五中。本月十九夜,,忽喀血碗余,数日之间,遂至沉笃,群医束手,知难久延。谨口占遗疏,烦臣子经述恭校写成,固封以俟。伏念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赍志以终,殁身难瞑。现值京师初复,銮辂未归,和议新成,东事尚棘,根本至计,处处可虞。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更患难,定能一心效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至臣子孙,皆受国厚恩,唯有勖其守身读书,勉图报效。属纩在即,瞻望无时,长辞圣明,无任依恋之至。谨叩谢天恩,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同日发布一道上谕:“奉懿旨,略谓上年京师之变,该大学士忠诚坚忍,力任其难,宗社复安,朝廷攸赖。近日因病,然经降旨慰问,该大学士力疾从公,忠靖之忱,老而弥笃。乃骤患咯血,遽尔不起,艰危之交,失此柱石重臣,曷胜怆恸!前已加恩云云。着再赏银五千两治丧,立功省分建立专祠;政功战绩,宣付史馆。伊子李经述,着赏给四品京堂,承袭一等侯爵;李经迈着以四品京堂用;李经方服阕后以道员遇缺简放。伊孙李国杰,着以郎中即补;李国燕、李国煦着以员外郎分部行走;李国能、李国焘着赏给举人,一体会试云云。”
初四、初五、初六均在开封逐日召见奕劻,并于初五日颁上谕:“奉懿旨,奕劻着加恩在紫禁城内乘坐二人肩舆。”初六日命奕劻启程返京继续办理议和以及准备两宫回京事宜。
李鸿章的去世,使袁世凯成为北洋正统的领导人,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人物,虽然光绪对袁的擢升很不开心,可是这是慈禧的主意,光绪如何可以反对呢。
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虽由慈禧决定,有人却说是李鸿章遗奏保荐,又有人说是军机大臣荣禄向太后力荐。不管是谁的保荐,问题在于慈禧对袁有好感,信任他的忠实,欣赏他的才干,使袁以一个普通的道员,在五六年时间便爬到督抚地位,更特别的是直隶总督简直等于督抚团领袖,担负拱卫中枢的重大责任。
相传李鸿章临死前有遗折奏保袁为继任人,但在《文忠集》内却无此奏稿。同时袁的任命是在两宫回銮途中得李去世电的第二天即降旨,所以李纵使有遗折荐袁自代,可是袁的大命却是直接出于慈禧的圣眷。
袁因有李的遗疏荐贤的传说,愈发见重于世,据说代李拟稿的是于式枚(号晦若)。荐袁是用“附片”,附片也是清朝一种官书,遇有机密,誊之附片上达,可以留中不发。附片中有句:“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袁后来有致于式枚一函,答谢于代李草疏荐己,函云:
“……节相骑箕,天下共恸!弟识陋望浅,何敢作此替人?乃承示以疏稿,竟过许:‘环顾宇内人才,无出世凯右者!’此虽出节相之口授,实亦由足下之成,弟当诏示子孙,永铭大德。兹随函奉上古董八件(另附一单于函末),戋戋聊表谢忱。……”
这一年袁世凯43岁,与当时的有名望的大臣和督抚比,实在太年轻了;因为他的三位前任,荣禄已快70岁,李鸿章79岁,王文韶68岁,袁世凯的年龄足够做这三位前任总督的儿子。
袁奉命署理直隶总督后,由于丧服在身,所以坚辞朝命,慈禧不许,于是他先把左右的人事作了一番部署,副将张勋、守备孟恩远、都司曹锟、吴凤岭等都蒙奏荐嘉奖,又特疏保荐唐绍仪。唐自朝鲜起便一直追随老袁,袁在山东巡抚任内曾创设商务总局,唐绍仪便以道员总揽局务,拟定各项规则,办理颇有成效,可算是袁的左右手。
光绪廿七年(1901年)十月初十日,袁世凯一切安排都已就绪,乃把山东巡抚篆务交给护理巡抚布政使胡廷幹,然后于十一日自山东起程北上,唐绍仪随行。十月十六日抵河北高阳,直隶护理总督周馥派人捧直隶总督大印来迎。十七日袁接收印绶,即日履任视事。
袁接任后的第一道人事命令,是派唐绍仪为津海关道。唐深通洋务,在朝鲜时也是主办关务。还有一个巧合,护理总督周馥在十五六年前也是任津海关道,那时袁在朝鲜,便和周订交,甚为莫逆。周馥一直在直隶省任职,后来做直隶臬司,最后是直隶按察使。他是按步就班地往上爬,而他的老朋友却出将入督,不过几年时光已变成著名的督抚,并且回到直隶做他的顶头上司了。
当袁奉派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两宫在开封行宫于九月廿八日再颁上谕:“奉懿旨,以回銮在即,颁赏有功人员,李鸿章再赐祭一坛,伊子李经迈以三四品京堂候补;庆亲王奕劻赏食亲王双俸;大学士荣禄赏戴双眼花翎,并加太子太保衔;王文韶赏戴双眼花翎;两江总督刘坤一,加太子太保衔;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均加太子少保衔;余如联芳、那桐、张翼、周馥等,均升赏有差”。其后三天又颁上谕:“盛宣怀、赫德均赏加太子少保衔”。
袁在直隶任内第一件参奏,是请两宫惩办此次肇变祸首,将董福祥明正典刑。袁对董的恩怨,一方面由于董在武卫军时代以助义和团而恣意胡为,同时因董在不久前曾向荣禄威胁,袁这一奏疏使荣禄最为满意。

十七、北洋大臣任内
北洋大臣的业务有许多牵涉到外交事务,所以清廷总是选择通洋务的大臣来担任这个职务,尤其当八国联军侵占直隶之后,直隶总督辖区内自然有许多和洋人分不开的关系。
直隶总督衙门设在天津,可是天津已在八国联军占领下。《辛丑条约》签订后,洋兵交还天津时,曾照会清朝政府,提出一个条件,是在天津周围廿华里以内,不许驻扎中国军队。这实在是一个极不合理的条件,试想堂堂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竟在他的衙门所在地没有军队保护,真是非常不合理的。袁世凯处理这个问题充分表现出他的明智。他在所辖部队中抽调出精锐的3000人,编为“巡警营北段”,派段芝贵率领,用维持治安的名义进驻天津,以1500人驻札天津市区,另1500名则分驻西沽、塘沽、山海关、秦皇岛、北塘等地。这些曾经过严格陆军训练的巡警,纪律严明、精神壮旺。此一措施对于地方治安的确保,收到极为成功的效果。接着为了加强巡警工作,又添募马队巡警50名,消防巡警100名,予以认真地训练和管理。同时又有小汽船三艘为巡缉河海之用。还创设了一个巡警学堂,延聘外国教师担任讲习,使警察人员有专门教育。清朝有正式的警察便是从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