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色-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磐石这边儿,西北面都是河流,而东南方的地势偏低,一旦遇到夏季汛期,市里面总会动员各种力量进行防汛战备工作,虽然不一定能够派上用场,但是按照上面的要求,这是一定要有具体的安排的。

现下雨势未歇,防汛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开始运转了,哪里的河堤需要加固,哪里的村子地势低洼,哪里的下水道容易积水,这些事情都要逐一落实下来的,市政部门一整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应付着这一切。不等到雨过天晴,这事儿就不算完。

没有人注意到,在漫天大雨当中,一辆越野车开到了磐石西北方的一个小型农业蓄水工程旁边,在堤坝旁边儿计算了一下水位的高度,然后就在上面装了一只小型爆破装置。

十分钟之后,随着一声闷响,碎裂的堤坝随着滚滚的洪水,一路顺着设计图上的磐石机场跑道,也就是那条谷地汹涌奔腾而下,瞬间就将地面上的一切都给吞没了。

陈靖楚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瓢泼大雨,不知道待会儿是否能够小一点儿。

范无病出去接了个电话,然后就喜滋滋地哼着小调儿回来了。

“看起来你的心情很不多啊?”陈靖楚皱着眉头问道。

“当然了,刚刚省下一笔很大的开销,我自然要高兴一点儿,要不晚上请你出去吃饭?”范无病心情大好地笑道。

“我还是给你省点儿好了,那样你就会又省下一笔开销,就会更加高兴。”陈靖楚回答道。

二十分钟之后,远投国际的董事长王远晴也接到了手下的报告,说是半个月前,他们突击种下的麦苗们,此时已经葬身在一片洪水之中了。

“磐石,真得不是一个容易待的地方。”放下电话之后,王远晴怔怔地呆了许久才苦笑着说道。

她忽然觉得,要想在磐石发展的话,自己还有很多麻烦需要去克服。

第九十二章 溃坝事故

“什么?溃坝了?!”防汛总指挥部里,市政府秘书长杨天河顿时一惊,他是挂着防汛工作副总指挥的牌子的,自然被这个消息吓了一跳。

消息是从沿河巡视的观察员们那么传回来的,当时他们正在从南往北逆流巡视,发现河流的水势忽然小了很多,于是就往上继续查找问题的根源,就发现上游有一座六十年代时修筑的农田水利工程发生了溃坝。

范亨也在第一时间内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一看那个堤坝所在的位置,就有点儿皱眉,旁人不知道内情,还以为范市长是忧心汛情。

于是众人开了两辆车子去现场查看了看,才发现问题不是很大。

现场是有点儿狼藉不堪的,洪水向东边儿倾斜而下,将原本范亨看过的麦苗们冲刷得无影无踪,本来那座水利设施就已经年久失修,里面淤积的泥沙杂物很多,这次一溃坝,算是彻底清理了一次,里面变得干干净净。

“这样也好——”范亨看了一下现场,指着已经溃了的堤坝对一脸惶恐的水利局局长说道,“虽然出了事儿,但是所幸没有伤及人物,都流到了荒地之中,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你们要以此为戒,认真做好修复的工作,并且把磐石境内有隐患的水利设施都搞一次摸底,这样的事情只有一次,可再没有下次了!”

“是,是,我们立刻就去安排,我亲自带队下去!”水利局的局长点头应道。

范亨顺着洪水倾斜过去的方向看了看,顿时觉得心里面非常轻松,没有了那些突然长出来的麦苗,这里变得顺眼多了。

王远晴此时正在跟手下在一起,商量这次的事情。

麦苗全没有了,自然就无法证明这里是农田,毕竟在市政府或农业局的正式图纸上,和造册登记的资料上,并没有体现出这里曾经存在过农田,这样的话,早先王远晴所预定下来的用农田阻碍机场建设的方法,来换取自己在磐石机场建设中获得一定权益的想法,就彻底落到了空处。

“王董,我们手上有当时麦田的照片的!”王远晴的手下建议道,“这个足以证明这里是农田,而且因为这次的溃坝事故,对我们的麦田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件事情,是可以要市政府进行赔偿的。”

王远晴摇了摇头道,“你不要想着我们能从中捞到什么好处了,这不太现实。磐石这里的情况,有些复杂,我一时之间还看不明白。这里不是新加坡,我们可以用法律来说话,这里的事情,很难理出一个头绪来,而且我们也没有很多时间耗费在这里。”

“难道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吗?”手下很有些不服气地问道。

他们跟着王远晴走南闯北,经历了不少事情,获得了不少的收益,这次失足栽在磐石,心里面自然很有些不满,都不认为磐石这里真的是无法搞定的。

“搞投机,比搞投资的难度更大。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的资金,敏锐的商业嗅觉,果断的下手操作,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现事不可为,就需要当机立断,从中安全撤离。”王远晴见手下对此事还有些耿耿于怀,便教训他道,“如果意气用事,一味地死扛,那样到头来真的会只有死路一条。或者一万个人中有一个人可以成功,但是我可不愿意拿全部的身家去搏那个万分之一的希望!”

“搞投机不就是冒险吗?”手下还是有些不理解。

王远晴摇头道,“你说的那是普通人的投机,真正的大投机者们,是审时度势判定了大势走向之后才果断出手的,跟普通人的无头苍蝇一般的误打误撞是完全不同的。”

“那磐石机场这边儿,我们就完全放弃了吗?”手下听了王远晴这么说,知道老板主意已定,便有些不甘地问道。

“总会有机会的,倒不必急在一时。”王远晴停顿了一下后轻轻说道。

事实上王远晴在这件事情上的损失并不大,几千亩地的麦苗儿,连着耕作的费用,也就花了十几万的样子,其实最主要的投入,还是为了贿赂村干部们的钱,大概花了一百多万,这样一来算是白打了水漂了。

指望这些人再把钱吐出来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而且王远晴也没有讨要的打算,这次的事情算是天灾,但是她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头,只是一时理不清其中的脉络而已。

王远晴等人离开几天之后,雨过天晴,一个防汛工作指导组离开了省城隆成,来到了磐石检查工作。

这个小组是省水利厅的一个叫田更生的处长带队的,下到各县市来检查防汛工作,第一站就来到了磐石。

负责接待工作的,是市政府秘书长杨天河,他现在还是正处的级别,副厅的任命还没有正式下来,倒是跟对方级别相当,易于交流。

“我听说你们这里发生了溃坝事故?!现场在哪里?”田更生一见到杨天河,就当面问道。

杨天河一听对方这口气,便有些不喜,这事儿并没有往上通报,因为影响不大,也就是当时有限的几个人才知道,田更生是怎么知道的,而且一副来者不善的样子?

“溃坝?没有的事情吧!田处长你是不是搞错了?”杨天河慢条斯理地说道,“我们磐石境内虽然有两条河,但是呢也知道的,这几年河里的水可是越来越少了,连过去的十分之一都剩不下,哪里会发生溃坝?”

田更生自然是有为而来,听到杨天河直接否认,也是楞了一下,没想到磐石方面这么不配合,于是便问道,“我们来磐石之前,接到群众举报,说磐石这边儿发生了溃坝事故,损失惨重,时间地点都有,言之凿凿,怎么可能是胡说呢?”

“匿名举报,什么事儿编不出来?”杨天河跟田更生是同级,又有范亨这个正部级做靠山,倒也不需要跟田更生摆什么好脸色,拉着脸说道,“现在磐石这边儿正在大力发展经济,百业待兴,总有那么一小撮不安定分子们跳将出来,横加干扰,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来抹黑磐石,我们早就习惯了。等到将来磐石成了中部最发达的城市,我看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溃坝的事情,没有对周边的居民和村民造成任何的影响,唯一受到影响的,就是王远晴弄出来的那几千亩麦苗儿,杨天河是接触过此事的人物,一猜之下就知道田更生等人是谁搬过来的救兵,大概是他们在磐石机场的事情上没有得逞,就找了这些人过来添堵吧?

于是杨天河对上田更生就没有什么好脸色,一句话就把他给堵了回去。

“你们!你们这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极端不负责任!”田更生被气得够呛,不过他也就是一个正处而已,实在说不出更狠的话来。

像这种检查组,一年当中至少要从省里下来百十个,如果地方上敬你一分,你是个人物,不理睬你的话,屁也不是。对上范亨这个正部级的领导坐镇的地级市,难道你还敢回去在水利厅的厅长面前搬弄是非?那不是找难受嘛,要知道现在水利厅的厅长,见了范亨以后也得老老实实地呆着,人家可是正部级,跟省委的牛满壮书记平级!

而且,现在范亨还不到五十岁,正值壮年,今后的仕途之路还长着呢!得罪这样一位高级干部,那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虽然田更生得了别人的好处和授意,却也不敢在这种事情上面多做纠缠,只是杨天河的态度让他非常不满,当下他便放下狠话,说是一定要将磐石的溃坝事故调查清楚,否则绝对不会离开磐石半步!

“那就住在磐石好了,反正是四菜一汤的标准,你们愿意呆着就带着吧。”杨天河没有好气地说道。

田更生等人跟杨天河话不投机半句多,甩手就去宾馆了,连声客气话都懒得多说。

杨天河看着田更生等人离开之后,冷哼了一声,然后直接给市政府宾馆拨了个电话,“宾馆吗?我是杨天河,水利厅来的那个工作组,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的标准来招待啊!一定不能有什么违规或超标的啊!”

宾馆那边儿也是非常好奇,到底是谁惹到杨秘书长了?规定的标准,虽然也是四菜一汤,可那个档次就有点儿让人难以下咽了。

第九十三章 四菜一汤

四菜一汤由来已久,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首倡。

据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遇上天灾,各地粮食欠收,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可一些达官贵人却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生身贫苦、讨过饭的朱元璋,对此非常恼火,决心予以整治。

某日,恰逢马皇后的生日庆典,朱元璋趁众位大臣前来贺寿之机,有意摆出粗菜淡饭宴客,以此警醒文武百官。当百官坐齐以后,太祖便令宫女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萝卜,百味药也,民谚有萝卜上市,药铺关门之说。第二道菜是炒韭菜,韭菜生命力旺盛,四季长青,象征国家长治久安。再则是两大碗青菜,以此喻意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最后一道则是极普通的葱花豆腐汤。

宴后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席即是榜样,谁若违犯,严惩不贷。

至于我朝以民为本,倡导廉政,大家都是人民的公仆,自然是不能够脱离群众的,这个四菜一汤的传统是要坚持下来的。因此在很多正式的场合,都是明示要求四菜一汤的,但是近年来风气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这个四菜一汤的标准也就渐渐地自行放开了,等闲接待上级来宾的宴席之上,没有十几道菜是看不过去的。

因此当田更生一行人住到了宾馆后,休整了一下来到餐厅的时候,就发现桌子上的菜式实在有些惨不忍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