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宋-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官的官员,与卫家有关系的,更不知凡几。

卫洧有兄弟四人,却只有一个亲生儿子,唤做卫棠,字悦之。卫家祖上虽是武人,却早已弃武学文,一向以仕途为念——卫洧兄弟虽曾入仕,但不曾中过进士,以大宋朝尊崇文人的传统,虽然家世非同小可,却常常被同僚所轻视;升迁起来,更是倍感艰难,远远比不上进士的风光。因此对于子侄辈,便多寄期望,卫洧更是督促甚严——卫棠兄弟,或在太学,或在白水潭就读。只不料这卫棠去了白水潭学院后,一年之后,竟偷偷改入格物院,学起物理、化学来,学了两年,将要卒业,却被赵颢知道,说与王妃,辗转传到卫洧耳中,卫洧气儿子不争气,只恨鞭长莫及,急忙的遣人将卫棠从白水潭给带了回来,又送到横渠书院。谁知道白水潭格物一科开设后,各大书院都引为时兴,横渠书院竟也开设有格物院。卫洧又生怕儿子“玩物丧志”,“故态复萌”,在横渠书院呆了一年后,只得又把他带回了京兆府身边。但让卫洧最无可奈何的是,卫棠回来之后,便连京兆府官办的京兆学院,也开始要学物理一科。他此时再无能为力,终不能永远不让儿子不去与人交游,恼怒之下,竟撰文给《西京评论》攻击格物之学。谁知道《西京评论》竟推三阻四的不肯发表。卫洧又气又急,干脆在京兆府申请自己开印报张,不料报纸也并非人人可以办的——他虽然有钱,但长安毕竟地小,别说天下济济人才没汇聚在此,便是当地百姓也多服膺京师大报,办报环境根本无法与汴京、洛阳、杭州等处相比,方草草办了三期,便落个惨淡收场的命运。以至于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西北的长安城中,也曾经出现过一家报馆!

卫淆的报馆才关门不久,石越守三秦的消息便即传来,卫洧虽然固执守旧,却并非迂腐木讷之人。他不敢得罪石越这样的新贵,却又无法接受石越的某些政策,便索性装病,闭门谢客,连卫棠的事情都懒得管了。于是倒便宜了卫棠,每日里除了去京兆学院上课之外,便在长安街头闲游乱逛。他毕竟是在汴京城生活过几年的,见识便要高出长安人不少,在汴京之时,因见不少勋贵子弟佩过倭刀,只是往往一刀难求,只得作罢。此时见着,不免动了念想——他家在京兆府既是地头蛇,便生了夺爱之心,这才与那少年竞价,谁知那少年竟也狡黠顽固如此,竟将一把倭刀竞到如此高价上来!

剑铺掌柜里巷闲谈时,也曾经听过卫家这位公子的事迹,这时见这光景,当下便信了八九分,焉敢得罪?正要说话,却听那少年在一旁悠悠说道:“卫家公子,额头上又没写字,谁知道是真是假?我还要说我是石越的兄弟呢……掌柜的,这买卖还是真金白银要来得可靠,他若无钱,这刀还得归我。否则——他也须抵当一件物什在此。”

卫棠听到那少年直呼石越之名,心中微觉奇怪,却以为这少年是知道自己父亲与石越的恩怨,而故意言出轻视,不免暗暗生气,冷着脸道:“我能找到人证,你能找到否?”

“人证?”少年皱了皱如玉一般白嫩的鼻子,不屑地笑道:“买个人证,三十文钱便够!”

卫棠被他如此一说,一时之间,竟是无能反驳,正在讷讷,却听少年扬着眉,又悠悠的嘲笑起来:“若是没钱,如何倒学人家来竞价?”

“谁又没钱?!”卫棠涨红了脸,大声怒道。

少年嘴角一撇,讥笑道:“既是有钱,拿啊?小哥。拿得出来,舍得出价,便是你的了。——黄金白银交子,只须是真的,样样都使得!”

他这话,却是当初卫棠的仆人讥笑他的原话,又加了更加刻薄的几句语言。这时候自他口中说出来,卫棠不由又羞又怒,一张脸涨得通红,半晌,方咬牙说道:“我便将这马与鞍抵押于此!”

“那又能值得几文钱?”少年竟看都不看一眼。

“便算五百贯好了!”

少年这才将目光投向那匹白马,漫不经心的看一眼,笑道:“还配金鞍!勉勉强强便算你五百贯好了!”说着忽向剑铺掌柜嫣然一笑,道:“掌柜的,恭喜你发财!”一手便将软鞭往腰中一插,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物什,放到唇边,便听一声尖锐的响声发出,只见两个青衣小厮牵了一匹黑马从街道拐角处小跑过来。少年接过马来,跃身上马,一边高声笑道:“姓卫的,恭喜你用三千贯买了把倭刀!”说罢,双腿一夹,扬长而去。

卫棠这才知道竟是被那少年给耍了。望着满街人惊奇的目光,勉强忍笑的表情,一时间竟恨不得找个地洞给钻了下去。

田烈武看了这出热闹,暗地里也自快要将肚皮笑破,但他从旁人的议论中已知道卫棠的家世,心中知道那少年此番是结下了一个仇家。卫棠眼高于顶,盛气凌人,尚只是公子哥儿的脾气,但是卫家却在京兆府兴盛百年,必有其独擅之处,否则大宋朝开国功勋何止千万,名载史籍,功附宗庙者不可胜数,但大抵几十年后,都免不了没落。这样的故事,田烈武在汴京城不知道听过多少。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卫家能够有今天这种气象,绝非侥幸。得罪这样的家族,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田烈武心中隐隐觉得那少年极是眼熟,不免便有几分亲切之意,因此竟是没来由的暗暗为少年担心。不过他出来逛街,并未骑马,那少年早已不知去向,却也无法当面提醒。当下也只得按下心事,离了剑铺,信步而行。然而心中终是有所牵挂,脚下所走的方向,便是少年驰马离去的方向。

不知道走了多久,田烈武远远望见一座酒楼下面,有个说书人在读报纸,他在汴京养成习惯,便快步走了过去,侧耳倾听,读的却是《皇宋新义报》。田烈武听了一会,却是索然无味,原来这一期的报纸,不是哪里开仓救灾,就是某处官员覆新,又或是某处表彰了某位节妇……熬了好一会,说书人才开始读报纸上最吸引普通市民的一部分——评书连载。《新义报》连载的,是一个叫“汴阳居士”的落第举子撰写的《前汉开国功臣评传》,此时正说到韩信事迹。田烈武最爱听这些打仗的故事,因此听得津津有味。

那说书的虽是读报,却也是口沫横飞,“……那淮阴侯如此用兵,端的是国士无双,只可惜却死在长乐宫中妇人之手,正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后世有汴阳居士作《水龙吟》一曲以悼之:陈仓故道夕阳,牧童遥指伏兵处。将军昔日,牛刀小试,三军暗渡。铁马金戈,平魏破赵,强齐割据。正英雄得意,气吞万里,风流显、功名着。鸟尽良弓应弃。悔当初,奇谋难悟。项王垓下,韩侯云梦,总由自误。成败萧何,未央擒虎,使君何苦?算年年只有深秋雁飞,赤松归去!”

一首歪词读完,田烈武兀自似懂非懂,却听身旁有人冷笑道:“这个汴阳居士,好大胆子!”田烈武闻声望去,却见身边,不知何时站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此时正横眉冷笑。

“这位兄台请了!”一人走了过来,向那个年轻人深施一礼,笑道:“在下所闻,这汴阳居士不过论史而已,不知兄台何出此言?”田烈武认得此人,却是石越府中的幕僚陈良。他一见认出,急忙抱拳唤道:“陈先生,在下有礼了。”

“原来是田校尉。”陈良认出是他,也忙还了一礼。

那年轻人冷笑道:“好个论史而已!足下可曾听那《水龙吟》的下半阕?悔当初,奇谋难悟?是何奇谋?蒯通之谋罢了。那汴阳居士将项王垓下被围与韩信云梦被擒并论,不是在说项羽死了,就轮到韩信了么?他说‘总由自误’,项羽之误,是不用范增之谋;韩信之误,那汴阳居士,说的只怕不是韩信不当造反,而是不当不用蒯通之谋,没有背汉自立吧?”

陈良一怔,道:“这……”

“这汴阳居士公然让臣子背主,以臣子不背主为憾事!他的胆子,是不是太大了?《新义报》居然刊登这样的文章,真是无君无父!”

田烈武哪里知道一首歪词里面,竟然还会扯出这样的“大逆不道”?不由目瞪口呆。陈良却是打了个寒战,这首《水龙吟》,上半阕自然是咏韩信功业,下半阕却不过是对韩信寄同情之意,刺他不能学张良保全自己。谁知道居然能被人解成“无君无父”!

陈良也不由摇了摇头,他不愿意与那人交往,又怕田烈武沾惹是非,忙拉起田烈武,匆匆告辞。

二人离开了那人,便找了座酒楼,寻了个幽静的位置坐了,互叙别后之情。

田烈武因怀着心事,说了几句,便笑道:“陈先生可知道城西卫家?”

陈良不知道田烈武为何突然提起,笑道:“自然是知道的。卫家在京兆府,是数得着的人家。我来京兆府之日,凡陕西一路,有名的豪强,都要问个清楚的。田校尉为何突然问起?”

田烈武便将方才所遇之事,向陈良说了一遍。陈良细细听完,脸色不由紧张起来,皱眉问道:“你说那少年曾说是石帅的弟弟?”

田烈武点点头,笑道:“我料他亦只是顽话。”

陈良又问道:“他那鞭子,你可瞧仔细了?果真是镶金裹银,还嵌有宝石?”

“正是。怎么了?”

陈良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只怕已知道此人是谁!这卫家牵涉到皇太后家、昌王——那个少年的来头也不小,田兄也不需为他担心。只是,石帅却是断不敢做她兄长的。两家真要结仇,只怕还是势均力敌。不过……”陈良终是没敢说出来,他担心的是石越难以将此事撕掳干净。他一听田烈武的形容,便知道那少年必是柔嘉县主无疑——只是柔嘉如何来到陕西他却想不明白,这姑且按下不提,若柔嘉有事,石越断难以置身事外,却是眼下便可肯定的。

田烈武却不知道这些端详,只问道:“那少年究竟是何人?”

陈良叹了口气,伸出手指摇了摇,说道:“还是不要知道的好。”说完,陈良沉默了一会,又说道:“你好好在军中挣功勋,这些事情,且不要去沾惹,石帅很称赞你,常说你必成大器,莫让他失望。石帅眼下正在准备大举革除弊政,也没有精力牵扯到这上面来。”

“我理会得。”

“仗一时半会是打不完了。”陈良叹了口气,道:“朝廷的意见并不统一,若前线能不断取得胜利,那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倘遇到挫折,结果就很难说了。”

以田烈武的身份来说,陈良的话也只能说到这里了。石越既然已经挑起了战火,那么失败就是不可以容忍的。如果遭遇大败,石越的命运,不会比当年大败的韩绛要好,甚至还会更糟。这一点,很多人都明白。

与此同时。

陕西路安抚使司衙门东辕门外的一座酒楼上。

柔嘉找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了下来,居高临下的眺望安抚使司,静静的发着呆。两个小厮站在旁边,面面相觑,简直无法想象柔嘉县主这样的人物,也有发呆的时候。

那日清河郡主与狄咏离京,她便一路尾随,出城时遇到斗酒的,趁着混乱之际,柔嘉便溜进清河的马车之中,泪眼汪汪的央求,清河拗她不过,又被她哭得心软,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这姐妹二人合谋,竟连狄咏也瞒了过去,竟教柔嘉一路无声无息的跟到了陕西。才到长安,便因为赶上神卫营要前往平夏城,缺少得力之人护送,狄咏头脑发热,竟然主动请缨,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