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3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时的亲近感了。他收起表章沉默了片刻才道:“还有些事情我早就想跟您说了。陈群守孝期满回朝后,头一件事就是参奏郭嘉,指责他聚敛财货不治行俭,家族群小在外面胡作非为!还有在您家乡任县令的袁涣也上书称丁斐以权谋私聚敛民财,借拨发屯田耕牛之机中饱私囊,许子远、刘子台也不遑多让。还有……”他不好意思再提曹洪敛财之事了,已经说过无数遍了。

曹操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可还是印帕称さ溃骸八嵌际怯泄χ耍錾胨朗芄铮膊槐愎艿锰谅铩氯夯乩词遣皇谴潘峭绲苏梗看巳似挠形湟眨罹碜嗨桓龉僦鞍伞!

荀彧见他故意转移话题,接过话茬又问:“表奏之事自然要办,可那几个不法之徒您怎么处置?”

曹操拍拍荀彧的手:“有劳令君劝劝陈群、袁涣他们,给大家留个面子,也是给老夫面子嘛!我也再去狠狠训他们,叫他们规矩一些,聚敛来的财物该还的就还,咱们息事宁人为妙。”

这纯粹是和稀泥,丁斐、曹洪那帮人都是上古的貔貅转世,从来都是只进不出,吞下去的财货岂能往外吐?至于郭嘉不治行俭,那些糊涂账可怎么算啊?荀彧见他这般态度也无可奈何,叹息道:“暂依明公之言吧。不过治律者不可犯律,否则受损的乃是朝廷,丧失的乃是民心,还望明公三思。”

“是是是,老夫记下了。”曹操又点头又哈腰。

“还有,关于征辟盛宪之事,孔融再三向朝廷诉说。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啊?”

“唉!孔融那厮真是可恨,凡事都要给老夫找麻烦。”

“明公不要怪他,他也是为朝廷着想。那盛宪曾任会稽太守,与孙氏有些嫌隙,您若不征他入朝,只怕将来他丧于孙氏之手。明公若见死不救,岂不有损威名。还有那孙邵,虽曾为孔融的故吏,但也是一方才士嘛……”

“好好好!”曹操摆了摆手,“就依孔融之意,咱们暂且图个耳根清静。”

“还有仲长统……”

“不行!此人绝对不行。”曹操一口咬定,“老夫不否认《昌言》乃一代奇作,可若依此法治国是根本行不通的。乱世不可循常规,眼前打仗才是最重要的。若不能平定河北、扫灭荆州,一切都只是不切实际的空谈。”这固然是一个理由,但更重要的是曹操断章取义读到仲长统那句“拥甲兵与我角才智,逞勇力与我竞雌雄,不知去就,疑误天下,盖不可数也”,给他留下了恶劣印象。

荀彧早料到他会反驳,早想好了说辞:“明公莫要把这仲长统当白面书生,他也曾游历四海,而且还曾为并州座上客,高幹格外看重此人,而他却以为高幹难成大事,故而弃走京师的。您若是把他带入军中,若并州有变,随时都可以请他参谋啊。”

“哦?”一提到有益于军情,曹操的态度马上变了,“那就……征他为掾属。”

“不行不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一般掾属怎能尽其才?”

“依令君之意呢?”

“最小也得给个参军!”荀彧一口咬定。

“不过是参谋并州军务,岂能一入幕府就为参军?”

荀彧恳切道:“明公若能取下冀州,此人必有大用……”

“大用?也罢!就依令君之言。辟仲长统为幕府参军,即刻至行辕报到,明日就随我一同北上出兵。”曹操来了精神,“还有鲜于辅、田豫、董昭等所有跟河北沾得上关系的人全都随军出征,老夫要一举勘定四州之地!”

“愿明公一战成功。”荀彧见他肯用仲长统,颇感欣慰。

曹操扫了眼刻漏:“已过了辰时,天子也该梳洗过了,老夫不能再耽搁了。”说罢他快步走到殿前黄钟畔,吩咐宫役速速敲钟。

皇宫上至卫兵下至杂役都是沛国谯县籍贯,哪个不识得曹操?赶紧晃动击锤敲响大钟——钟声乃是召集朝会的信号,只要钟声一响,哪管什么冬至夏至,所有朝臣必须火速进宫。曹操只在许都停留一天,必须要把荆州刘先的朝觐对付过去。

那悠扬的钟声传得好远好远,荀彧也不敢怠慢,回中台去取上殿用的笏板了。曹操望着荀彧消瘦的背影,不知不觉竟叹了口气,他也觉得自己与荀彧离得越来越远了,似乎已经有了某种摸不透的隔阂。不过这些事他并未深思,觉得只是一个主军一个主政,军政之间无法避免的小摩擦罢了,完全没把这些分歧与他专擅朝政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

毕竟,如何打好眼前这一仗才是曹操想得最多的……

【魂飞魄散】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满朝文武谁也不会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曹操给他们的印象素来是专权跋扈犹如猛虎,可今天的表现简直像只绵羊。荆州别驾刘先奉刘表之命来到许都,一来是朝觐天子,二来也为和解交兵之事。

哪知刘先代刘表献过表章之后,便开始历数曹操之过。什么假借圣命攻害诸侯,无故兴兵侵犯荆州,把此次南阳之役的责任完全推给曹操,而且公然称南阳郡本来就是荆州之地,理应由刘表管辖。别驾不过是州刺史手下佐官,若无特殊原因根本无权上殿,这位刘大别驾非但见了天子,还敢当殿谤击当朝宰辅,满朝文武都瞧得目瞪口呆,皆以为曹操定会取此人性命。哪知他竟手捧笏板一言不发,不论刘先说什么都忍气吞声,甚至答应了放弃南阳的要求。

刘先这番咄咄逼人的举动莫说曹操一党,就是素不相干的大臣都有些看不下去。玉堂殿本是庄严之地,诸臣却忍不住交头接耳,有人见他抨击曹操暗暗称快,有人视此事为朝廷的奇耻大辱,倒也有人为曹操愤愤不平。光禄勋郗虑乃是兖州山阳人士,素与曹操一党亲善,见此光景出班插言:“方才刘别驾所言皆属虚妄,南阳一郡虽在荆州,然更属天子,难道刘荆州如此抢占朝廷之地非是悖逆吗?”

刘先在荆州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见识非比寻常。他早把南阳之战的始末揣摩了个八九不离十,料定曹操急于回军北上,在这个紧要关头提出再苛刻的条件,曹操也是非妥协不可的,趁着这机会得痛快就痛快,故而才敢当殿大言不惭,没想到半路上会杀出个郗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无法争辩的理由,虽说曹操专擅朝政,但只要把天子抬出来做幌子,一切理由都会不攻自破。饶是刘先脑子快,略一思索强辩道:“昔日刘使君单骑赴任,有定宗贼、逐袁术之功,故而西京之时朝廷加封其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有假节之权,既有假节之权便能节制一州。下官若没记错曹公亦有假节之权,节制的恐怕还不止一州吧?”

曹操虽然面无表情,但心里早已火冒三丈了,只是迫于形势不能发作罢了。这会儿郗虑出来辩驳,他也是暗暗希望能给刘先点儿颜色瞧瞧,哪知人家却给自己丢了过来,他实在是按捺不住了,冷笑道:“不错,本官确是身兼兖州牧之职。不过国家大事唯祀与戎,刘使君在荆州私自郊天,恐怕这就不在假节之权了吧?”

臣子郊天是为僭越,曹操以为这句话能把刘先压制住,哪知人家依旧有词:“刘荆州汉室肺腑,处牧伯之位,而遭王道未平,群凶塞路,抱玉帛而无所供奉,修章表而不获达御,是以郊天祀地,昭告赤诚!”

刘先这句“王道未平,群凶塞路,抱玉帛而无所供奉,修章表而不获达御”分明是指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阻塞王道悖逆天下。群臣闻听此言马上安静下来,所有的眼睛都偷偷地瞄向曹操。大殿上霎时一片寂静,连殿外刻漏滴水的声音都能听到。曹操手捧笏板一动不动,二目中已渐渐显出杀意,咬着牙一字一顿道:“刘别驾所言‘群凶’为谁?”

“举目皆是!”刘先也不知是恐惧还是满不在乎,就是不肯抬眼正视曹操。

“举目皆是?”曹操终于站起身来,出班一步道,“本官有熊罴之士步骑十万,奉辞伐罪谁敢不服?刘别驾把群凶列举出来,我愿替天子剪除国贼。”说这话时他左手执笏,右手已紧紧攥住剑柄——宫殿之上本不能携带兵刃,但曹操凭迁都之功,已获剑履上殿之权。但若是在御驾面前行凶,那他一手炮制出来的尊王礼制就荡然无存了。

刘先蓦然转过脸,对着曹操一揖:“汉道陵迟群生憔悴,无忠义之士翼戴天子绥宁海内,使万邦归德。岂不闻恃兵则民残,民残则众叛?当此时节不能使百姓安民守业,反而穷兵黩武,只怕蚩尤(蚩尤,上古传说中的九黎族部落酋长,因侵犯黄帝部落,被炎帝、黄帝在涿鹿之战时联手击败)、智伯(智伯,即荀瑶,春秋时晋国末期的六卿之一,智氏剿杀了中行氏、范氏,在晋阳之战时却被赵氏、韩氏、魏氏共同击败,自此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之事又要复见于今啦!”众人听他竟拿战败身死的蚩尤、智伯比曹操,都吓得真魂出窍,全把心提到了嗓子眼,连瞄都不敢再瞄曹操一眼。

哪知隔了半晌,曹操竟慢慢松开了佩剑,狰狞的面孔挤出一缕微笑:“好……好……老夫就依刘别驾之言,安民守业不动干戈。也请您转告刘荆州,请他也不要再行无益之事,咱们就此罢兵吧。”

“诺。”刘先深施一礼——他心里也打鼓,面对曹操这样的人物,即便嘴上再硬,心中又岂能不惧?

荀彧在一旁看着,手里都攥出汗来了,见事态有惊无险赶紧出班跪倒:“臣奏请天子,刘别驾乃是外臣,今供奉朝觐之事已毕,可令其退至馆驿,改日再加封赏。”

皇帝刘协不过是个傀儡,荀彧之言岂有不依之理?但还未及开言,曹操忽然厉声打断:“令君所言差矣!刘先千里迢迢来至京师,不辞劳苦觐见天子,此忠义之举何待来日再赏?不妨现在就赐刘先为武陵太守。”武陵郡亦属荆州界内,别驾晋为太守,这已是很大的升迁。

刘协细若游丝般轻叹一声,摆摆手:“就依曹公之言吧。”

“谢陛下。”刘先跪倒谢恩,“臣愿陛下万岁永康!”起身又朝曹操拱了拱手,“也多谢曹公。”这才整理衣冠慢慢退至殿外,心中暗自思量——我凭停战之事顶撞曹贼,他非但不怒反升我官职,这厮有刚有柔倒是条好汉,刘景升论才论智都比之不及,只怕荆襄之地终要落入这厮之手啊……

殿上文武眼瞅着刘先迈着四方步不紧不慢下了玉阶,提了良久的心才渐渐放松,半晌无人再发一言。荀彧考虑到曹操违例召集朝会,若冷了场甚是不妥,便出班再奏:“臣禀奏陛下,青州刺史臧霸前有捷报递来,北海、东莱等郡已被王师克复,还请诸位大人商议,该以何人权领两郡政务。”

刘协挥了挥手,面无表情道:“那就议一议吧。”

其实谁都知道议了也是白议,最终拍板的还是曹操,这不过象征性地走走程序。司徒赵温手捋白髯笑道:“青州新近克复,当选德高望重之人为郡将。光禄勋郗鸿豫乃郑康成之门生,在北海为人敬仰又颇受曹公青睐,不妨任他为郡守矫枉一时。”赵温是出了名的圆滑,搬出郗虑这个人选,既不失朝廷的威严又不伤曹操的面子。郗虑就坐在赵温下首,听他举荐自己,虽明知必不能如愿倒也觉得有面子。

哪知此言未落,对面的少府孔融就驳斥道:“赵公所言差矣,统辖一郡文修武备,非郗鸿豫所长也。”他也真拉得下脸来,当着人家的面如此批驳,非但得罪了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