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5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饬讲叫∨懿患膊恍欤诺咨纾瓢涯忝赖摹!

“国舅,我这是急的!”司马懿全无玩笑之意,“刘备越发张狂,竟自称王爵,还让手下一百二十多人联名给他写了篇劝进表,堂而皇之送来长安,说是要进呈天子。荆州关羽又趁势调兵犯我襄阳之地,可把大王气坏了!”

原来刘备夺下汉中,又并东三郡之地,气势愈盛,已不满足屈居曹操位下,于是自称汉中王,建立朝廷,诸葛亮、法正录尚书之事,又立刘禅为太子,公然与曹操分庭抗礼。最值得玩味的是,当年汉家老祖宗刘邦也是自汉中起家,兴刘氏四百年帝业,刘备步刘邦之后,岂不是故意向曹操宣示他也有一统天下之志?

“有此等事?”董昭甚觉惊骇,不容分说抢过表章展开便看: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冯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

(李朝《汉中王劝进表》)

董昭只看了开头这些署名,竟然笑了:“有趣!”

“什么时候了,您还笑得出来。”司马懿不免嗔怪这位老前辈。

“我原以为刘备已得蜀人之心,见这表章才知,也不过尔尔。”

“愿闻其详。”司马懿对他的话颇感好奇。

董昭指着这十一个冠首的人名一一解析:“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黄忠之流自不必说,皆刘备心腹。至于这头一个署名的马超,虽自诩平西将军,却带着三分客情,他乃穷途末路之人,投靠刘备也未必能得信任,现今武都杂胡又皆迁徙,他施展不出本领,寄人篱下的滋味恐怕不好受吧?”

司马懿觉得有理,不禁点头。

董昭接着说:“许靖乃一老清流,有虚誉而无实才;庞羲本刘璋手下权臣,东州派首脑;射援乃三辅移民首领,也属刘焉旧党。刘备让这三人当他的长史、司马、从事,乃是拉拢人心,树为标榜。至于赖恭,原本是刘表旧僚,受任交州刺史,因与士燮、吴巨不睦,被逐北还,其时荆州已为刘备所据,赖恭无所依仗才投靠刘备。李严也是刘表麾下旧属,刘琮投降之日他逃亡蜀中,被刘璋任为成都令,刘备入侵之时刘璋派他去抵御,哪知他一箭未放反而率师降敌,换得刘备器重……瞧瞧这帮人,除了各方旧党便是失意之徒,可有一人是土生土长的蜀中之士?足见刘备根底不牢,还在玩提拔亲党、拉拢各派的把戏,如此实力有何可惧?”

司马懿心下暗叹——好个董公仁!果真不止劝进那点逢迎本事,天下官场之大,任何旮旯角落竟都逃不过他眼睛,真把人情世故揣摩透了!且不论做事如何,这份做官的本事倒也难得。

一旁贾逵却不住摇头,接过表章叹道:“话虽如此,毕竟刘备也称了王,咱拿他没办法。”这倒是实情,刘备跨荆益二州翅膀已硬,抛开实力不论,汉中王与魏王至少名义上平起平坐,即便曹营不承认也是掩耳盗铃。

贾逵仔仔细细看完,转呈曹瑜之手。曹瑜赧然:“老朽不识字。”转而又给卞秉。卞秉如今是正牌子国舅了,身份非比从前,哪知如此军国大事他看都不看一眼,拂袖道:“我才不管这闲事,别给我看!”他身在曹营一辈子,因曹操压制外戚,有功不赏,有过先罚,至今还只是别部司马,与姐夫赌气称病在家概不问事,这次若非姐姐受封,曹丕磨破嘴唇请他出山,他才不来长安呢。

司马懿收回表章:“这还要发往邺城,请太子和列公过目。在下少陪了,诸位多劝劝大王。”说罢忙不迭走了。

四人都有些咂舌,料想曹操又要发脾气,各自盘算心事,慢吞吞才到殿前——却见殿上挺安静的,曹操斜倚在一张草榻上,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孔桂在身后不住给他推拿;于禁、朱盖、殷署等将叉手立于西首,曹彰和曹真、曹休也在;东边却有一位长髯士人独坐,乃河东太守杜畿。

曹操见他们进来并没说话,指了指东边的坐榻,示意他们坐下,继续对众将道:“大耳贼称王亦无用,许都台阁握于寡人之手,我不认他这个王,他便名分不正。”

董昭正落座,闻听此言不免苦笑——曹魏称王又岂是天子所愿?你既能称,别人势力大了自也能称,反正现在天子诏书已可有可无,实力决定一切,你不承认人家,人家却也没在乎你承不承认啊。

曹操自己似乎都觉得这话没意思,转而道:“蜀中之事可不问,但关羽攻我荆州实是肘腋之患,曹仁、吕常兵少,只恐城池受困,虽有庞德驻军南乡,也是杯水车薪,当发大军援助,无奈寡人有疾不便前往……”

朱盖、殷署听到这里已摩拳擦掌,准备请令,曹操却目视于禁:“关羽之勇天下尽知,前番南阳叛乱大伤元气,不能再出差错。能者多劳,还是文则辛苦一趟吧。”

于禁见曹操点名叫自己统御大军,甚觉傲然,拱手道:“受封驱驰,何谈辛苦?关羽虽勇悍,但张狂挑衅乃自取其辱,末将仰赖大王神威鸿德,必能建功而返。”

众将闻听此言都暗暗摇头,论战功于禁没说的,但此人生性媚上压下,御兵严而少恩,与其他将领的关系也不好;尤其朱灵当年曾被他夺营,几乎势如水火,一听他说“仰赖大王神威鸿德”这种话,不禁轻蔑冷笑。曹操却甚是受用:“很好。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已筹集粮草,修缮军械,在何处拒敌你与他们商洽。惜乎徐晃、张郃尚在西州驻防,等他们归来我再派去助你。”

于禁却道:“区区荆蛮不在话下,末将一力承担,何必更劳他人?”他现在牢牢坐定曹营第一将的位置,不愿别人分功。

“也好。”曹操想的却不一样,关羽自荆州北侵,只恐刘备也将从汉中北上;毕竟羌民迁徙人心未稳,于禁若能撑住局面,让夏侯惇、徐晃、张郃在关西多屯驻些时日也是好事,耗到关羽退却,就可安心回邺城了。想至此便道,“那么除本部之外,可在中军另择七部人马,皆由你一人统御,援助襄樊之事便全权托付与你了。”

曹操一生用兵多亲临战阵,即便方面重任也是授与亲族之将,让一介外人统辖七部人马是从未有过之事,这是莫大荣耀。于禁信誓旦旦:“赴汤蹈火不负大王之恩!”

“你且提兵先去,过几日寡人移师洛阳遥作声势,给你助威。”曹操说罢又手指曹彰,“西线也不可不防,就由子文与杜袭一同留守长安,接应诸部。”

“诺。”有幸坐镇一方独当一面,曹彰实是狂喜,却仍做一脸忧虑,“不过父亲有疾在身,孩儿不能在身边伺候,好不惭愧。”

以往提起这话,曹操才不屑儿女之态,但如今却期望儿孙绕膝,苦笑道:“出外一年了,为父和你娘也不愿再与你等分别,惜乎国家事大,子桓留守又不得抽身。你且留长安,过几日我召子建来,顺便帮为父分担些琐碎政务,等一切忙完,咱们再一同归京……唉,为父征不动了,也想过几年安稳日子。”曹操自中平六年举兵,至今三十年,三十年中只建安十五年未用兵,那也是因赤壁、合肥连番受创,不得不休养实力所致。以好战概括曹操一生毫不过分,可现在他却说想过几年安稳日子,这其中恐怕更多的是无奈吧。

曹真、曹休对望一眼,心下皆感不安——王子拥兵已是大忌,如今又叫曹彰镇守长安,而且还召曹植来,这都对曹丕不利啊!正思忖如何阻谏,却听曹操又点名道:“子丹、文烈!”二人忙抛开心事叉手施礼。

“寡人精力衰颓,中军事务颇杂,自今日晋升你二人为中护军、中领军,多替寡人分忧吧。”

曹真、曹休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中领军、中护军乃是魏王以下中军的最高长官,大王这岂不是把管辖中军的权力下放给他们俩了?这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二人一时愣住了。

曹操满怀期望看着这俩子侄:“你们也不小了,家国之事早晚要担负,趁现在多多历练,将来才挑得动担子。放手去干吧,不过不可自恃亲族慢待部署,遇事多向大家请教。”

“诺。”两人虽喜,可看到曹操的眼神又不禁有些怅然——当初他老人家何等自负?莫说中军之事,连虎豹骑都要亲自统率,如今却挑不动了,不得不服老,怎不令人唏嘘?

曹操似乎一眼就看穿他们想什么,转过脸摆了摆手:“下去吧,你们都去吧。”好强一辈子,始终被人仰望,不习惯被人同情关怀,甚至在他看来这是很丢面子的事。

待众将退下,曹操才理会卞秉等:“你们大老远赶来,就只是向寡人贺喜吗?”

众人一阵沉默,曹瑜先憨笑着开了口:“大王立国六载,今太子、王后都立了,咱曹魏一天比一天兴盛,家乡父老也感念大王恩德。我府上最近来了几个老乡,都是故旧之人,子侄也都长大了,大王能否稍加垂恩?”这位叔父一门心思就是提携亲戚朋友,常言道“无利不早起”,恐是吃了贿赂,一把年纪说他什么好?

曹操默然不答,贾逵又道:“选官易制初有改观,但地方州郡尚有酷吏苛政,南阳之叛可谓一鉴,恳请大王颁布诏令,放宽法度沙汰酷吏。”这提议冠冕堂皇,曹操却不能接受,他已经亲手扼杀了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又不再对世家大族寻衅打击,这已经是妥协,难道有生之年还要把自己所有为政理念都推翻?说是放宽法度沙汰酷吏,法令传下去就变味了,到头来放纵的是豪强之家,遭排挤的是寒门之吏。曹操已暗下决心,不管后世如何,反正他活一天法度就不会变,任凭贾逵这些人说得天花乱坠,他始终报以沉默。

卞秉也大大咧咧道:“姐夫您再好好想想,让彰儿留驻长安合适吗?丕儿当太子已两年了,你叫彰儿统兵在外,叫植儿到身边伴驾,丕儿却既不能领兵又不能与你相见,他心里怎想?”这话倒也有理,但曹操也清楚,这位舅爷也是“太子党”,未必不是有意偏袒曹丕。

这帮人各打各的小算盘,曹操实在烦了,索性谁也不理,扭头瞅了眼坐在一旁的杜畿:“知道把你找来做什么吗?”

杜畿虽在外任,曹操对他的宠信却不亚于王粲、和洽,一任河东太守连当十五年,天下还有第二人吗?杜畿略一思忖道:“两次西征都是敝邑供给军粮,算来还有余剩,农乃强国之本,莫非大王想询问些农垦安民之类的经验?”

“对!”曹操阴阳怪气道,“总算还有人知道寡人想什么,不拿乱七八糟的事来烦我!”这句指桑骂槐说得曹瑜等尽皆脸红。

董昭始终没开口,冷眼旁观心里已有成算——大王老迈了,无论身体和思想都已衰颓。救援荆州派部将,军中事务也下放子侄,众人说的那些事若放在从前,即使不办也要有个明确态度,现在却只敷衍拖沓。不过他对治理民政有点儿兴趣,似是想在民间积些功德,这又是出于什么意图?刘备称王,要与大王平起平坐,大王要高其一等的最好办法就是称帝,三家并立难以改变,若不在有生之年捞个皇帝,岂不太委屈?现在可是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