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5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氏这会儿也顾不上哭弟弟,跟众侍女一起伺候曹丕更衣,张罗备马护卫;收拾利落未出府门,又见朱铄引校事刘肇而来。曹丕匆匆佩剑,没工夫停下脚步,边往外走边问:“襄樊情势如何?曹仁是否有危?”

哪知刘肇一把扯住他袍襟:“曹将军是否有危尚不可知,但太子今已危矣!”

曹丕似被锥子

刺了一下,刚迈出府门的脚立刻收回来:“关门!”挥退亲兵,扯着刘肇、朱铄进了侧室,“何出此言?”

刘肇疾驰一天一夜从洛阳赶来搬兵,早累得双腿打晃,手扶门框气喘吁吁道:“小的自请搬兵之任,就是要将军情告知太子,大王已将救援襄樊的重任委以临淄侯!”

“什么?”曹丕眼前一黑,险些栽倒。

“自临淄侯随军侍奉,大王屡加赞赏,王后也颇愉悦。丁廙趁机复提立临淄侯为嗣之事,说临淄侯‘天性仁孝,发于自然。实天所以种福于大魏’。大王言储君已定,不可改易,却也未加训斥。后襄樊兵败消息传来,大王痛心疾首,又恨于禁降敌,因而猜疑众将。丁廙提议以临淄侯为帅,徐晃等充其部署再救襄樊,陈矫、陈群等尽皆阻谏,大王不听,已封临淄侯为南中郎将,领征虏将军,再过两天便要率军出征了!”

曹丕听罢只觉浑身冰冷,僵在那里一动不动,额头渗出密密一层汗珠——曹植督军绝非打场仗这么简单,这意味着死灰复燃。况襄樊乃北上门户,七部全军覆没已撼中原之势,此时他临危受命,若打赢这仗便立下救国、救社稷之功。那时功盖社稷,掌握兵马,若再有人提及更易太子又当如何?即便曹丕侥幸无虞,两个弟弟都功勋卓著,一个骁骑将军,一个征虏将军,各拥兵马各具势力,以后如何驾驭?

僵立半晌,曹丕蓦地攥住刘肇的书:“你帮帮我,去跟军中群臣讲,务必要阻止三弟领兵!”他语音微颤,几近恳求。

刘肇却道:“非臣等不尽力,实是大王不纳。如今连陈矫、董昭之言大王都听不进去,在下小小校事,爱莫能助。”说着又瞅外面,“臣奉命搬兵不可久留,太子好自为之。”说罢施礼而去。

曹丕真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感,没心情去校场了,颓然瘫坐于地。朱铄在旁听得清清楚楚,却毫无办法,只得好语劝慰:“太子切莫挂心,临淄侯不谙军务,未必能建奇功。”

“你懂什么!即便是诸将功劳,到头来还是要算他头上;若不能得胜,孙、刘并起社稷有危,难道是好事?”

如今吴质、陈群、司马懿都不在,朱铄不过是个武夫兼佞臣,哪有主意,一张嘴就错了,只能抱着胳膊大骂:“丁仪、丁廙这帮混蛋,唯恐天下不乱!太子谙熟政要从军多年,有什么不好?临淄侯除了写文章还有何本事?诗酒流连,纵情声色,大王也是老糊涂了!”

“你说什么?”曹丕猛然站了起来。

朱铄吓一跳,连忙掌嘴:“我错了……大王英明,不是老糊涂。”

“没问你这个,你方才说什么?”

朱铄叫他问糊涂了,挠头道:“没说什么啊。”

“不对!你说三弟诗酒流连,纵情声色。”曹丕紧锁眉头反复咕哝着,“诗酒流连,纵情声色……”

朱铄如坠五里雾中,见他一副认真的样子,也不敢打搅,半晌才怵坦坦问:“太子思忖什么?”

曹丕缓缓站定,低声道:“兵马尚未调齐,三弟出征还需时日。听你方才一言,我倒有个办法使三弟不能统兵,不过此计须绝对隐秘。”

“是何妙计?”

曹丕附到他耳畔轻轻说了,朱铄听罢瞪大了眼睛——他跟随曹丕十余年,此刻竟觉眼前这个人从来不曾认识,这位道貌岸然的太子竟会想出如此下作伎俩算计手足兄弟!

“你随我同去洛阳行此计策,如何?”

朱铄讷讷道:“此计忒险,若触怒大王……”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曹丕决然道,“自古成王败寇,要保住太子之位只能弄险。你干不干?”

朱铄情知自己涉事太深,早无路可退,赶紧抱拳道:“在下生死相随!”

“好。”曹丕抖擞精神,快步出阁。司马孚早就备好马匹,招来护卫在院外候着:“请太子速往城外典军。”

曹丕接过缰绳:“我和朱铄先走一步。你去吩咐后面,把府里藏的好酒尽数取出,再叫夫人选十名歌伎侍女,一并送往夏侯尚营中。”

“这是作甚?”

“我要随军前往洛阳,觐见父王犒劳众将。”

司马孚忙谏:“太子身负重任,没有召令焉能擅自离京?”

“哼!”曹丕翻身上马,“等有召令,一切都晚了!”再不听他啰嗦,带着朱铄策马而去,不多时就消失在夜幕中……

七军覆没造成的危机是远在邺城的曹丕根本无法想象的,此时的曹营已人心惶惶。

曹操在长安停留半月稍作休养,继而将守备之事托付曹彰、杜袭,准备出关至洛阳,一方面便于探听军情,另一方面也是做班师准备,只待击退关羽,于禁和关中诸将归来,便可布置防务回转邺城。算来他离朝一年,征战不顺心情郁闷,厌恶了打打杀杀,盼望回到宫廷,安安稳稳度过余生。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军队未到洛阳就听闻战败的消息。

昔日南征败于赤壁,荆州难以保全,曹操舍弃了长沙四郡,舍弃了江陵,却紧握襄樊不放,不仅因为此地是抵御孙、刘的重镇,更因襄樊乃北方门户所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迁汉都于许县,盘踞南阳的张绣虽实力薄弱,却数载不能定,很大程度是因为豫州四战之地无险可据,一旦敌人站住脚,便会陷入反复角逐的拉锯战;如果敌人兵力过硬,随时可以一马平川推进至许都,兵力不济也可龟缩待机,如此反复争夺,整个中原都要乱了。中原一乱势必波及周边,耿纪、韦晃作乱,曹操诛戮关中士人不在少数,继而又弃汉中,迁移民,现在正是关中人心最不稳的时刻,一旦中原有变,刘备自蜀中北伐,或关羽兵入武关,豪杰乱民群起影响,只恐半壁江山不复姓曹—

—此乃曹操最最忌惮的,可眼下时局恰恰就是朝这个方向发展。

一招棋错,满盘皆输。去年侯音叛乱,曹仁大肆屠城多兴诛戮,此番于禁失败,屠城的恶劣影响终于出现了,南阳民众闻知曹军败绩纷纷再举反旗,流亡的山贼草寇也下山劫掠;南阳以西的南乡郡地处敌锋,太守傅方为人骄横不得民心,遭此变故毫无应对之策,有心弃地而逃又怕曹操要他脑袋,走投无路竟投降了关羽,将一郡之地拱手相让,局势越发不可收拾。南阳以北沛国、汝南乃至颍川,吏民惶恐不安,郏县一带冒出个叫孙狼的草寇,竟串通关羽,遥领将军之职,组织了一帮匪类骚扰乡野,破坏屯田;许都也受其影响,甚至有朝廷吏员弃官而逃,连身居宫中的天子刘协也寝食难安。

更倒霉的是洪水不但摧垮了七军,也使襄樊二城陷入险境,本来关羽围困二城并非易事,但这场水不啻十万雄兵,将曹仁、吕常牢牢困住。吕常驻守襄阳还倒犹可,樊城本就城小,又在江北重灾之地,城墙已被淹没至只剩几尺,还有何险可据?城内士兵仅数千,既要应付洪水,又要抵抗进攻,粮草堪堪将尽,曹仁还能撑几日?

最大的麻烦是无援兵可派,于禁丧师三万,张郃、朱灵等部尚在关中,曹营连亲兵都凑上才两万人,怎么破关羽救樊城?曹操一面催徐晃速来,一面召集各地郡兵齐来助阵,邺城的守军都调动了,连远在青州的臧霸也派出一支部队星夜奔赴洛阳;可即便临时凑到四五万兵,鱼龙混杂未加训练,根本没有破敌把握。而且南阳已乱,筹粮也是难题,于是又在颍川征粮,委派代北之战功勋卓著的田豫接任南阳太守,组织戡乱安抚民众。

表面问题还容易解决,更严重的是七军覆没对曹操心志也几乎是致命打击。他先前对政局力不从心,转而西征欲最后一搏,却已不复往日之威。万般无奈放弃汉中,自知今生再无进取之力,打算回邺城安度晚年。可老天竟连这最后一点愿望都不让他满足,一场败仗震撼中原,三十年开创之业岌岌可危,他实在累透了,烦透了,伤透了!

短短几天间,曹操回军长安以来刚恢复的那点精气神儿又丢了,满头白发蓬如荒草,头风之症复发,左腿已麻木到不拄拐杖无法行走的地步,连日来几乎是半卧在榻上处置这些纷扰的,头晕眼花看不清奏报,全靠曹植读给他听。

公事之余便是哀叹,天灾致败无可指责,只是于禁临难降敌大失颜面——跟随自己征战沙场三十年的宿将临危之际还不如新近归顺的庞德,怎不痛心?出征前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人心怎么变得这么快?还有胡修、傅方,当初重用他们时司马懿就表示反对,他却执意授予重任,结果这次双双投敌,于禁还勉强算是情势所迫,傅方竟将南乡郡拱手献与关羽,胡修还替人家当说客,真真可恨至极。

曹操寒心了,如果连最器重的将军和亲自提拔的人都不可靠,这世上还有什么人可以相信?故而他不顾臣下反对,定要让曹植为帅,由儿子掌握兵权才放心。无论调兵还是调粮都需时日,明明有难却不能救,这不仅对受困樊城的曹仁是考验,对曹操更是煎熬……

此刻将近申时,凛凛晚风一起,吹得军帐呼呼作响,还夹杂着一股柴禾的灰烟,呛得守门亲兵直咳嗽。不过大帐中却一片沉默,群臣连同曹操、曹植父子都眼巴巴注视着摊在帅案的一份奏报,这是半个时辰前刚从南阳送来的——关羽亲统兵马进入郾城,已沿山落寨修缮守备。

长安方面还一团乱麻,敌人已开始着手准备。若容关羽凭险布阵修好工事,即便二路援军杀到也无懈可击,襄樊必失无疑。无奈之下曹操只得硬着头皮干,命曹植、徐晃率领刚东拼西凑起来的三万杂兵前去救援。群臣虽对曹植领兵多有异议,但大王坚持如此,局势危急时不我待,也只得听之任之;不过在他安排完军务后,又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护卫天子将汉室都城从许县迁往河北!

军中诸臣简直有种天塌地陷的感觉,所有人都忘记了君臣之别,抬起头直愣愣望着他们的君主——这位老人家当真被这场败仗“打回原形”了,这哪里还是霸气磅礴、以天下为己任的曹魏大王,分明只是个懦弱猥琐的老人。汉室虽只是傀儡,却还担负着朝廷之名,许都毕竟在中原之地,象征天下正朔,倘若迁往河北,中原之势当真无可挽回了。况河北之地已属魏国,汉天子迁都至曹魏之地,一国二主算怎么回事?到时候谁都可指责此举为劫持,岂非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这么浅显的道理曹操怎么就不明白呢!

“万万不可。”谏议大夫贾逵第一个出班谏言,“今兵虽败绩,尚可征战。倘此时迁都,无异于示弱于敌,三军夺气。关羽愈加嚣张,襄樊二城岂能保全?”

辛毗也道:“前番舍弃汉中,关西民心甚是不稳,今若再行迁都之举,只恐西州之人尽怀叛意。”

曹操紧锁愁眉:“话虽如此,但南阳战事一时难休,又有孙狼等匪盗猖獗,倘一时不慎,贼临许都,岂不结千古之恨?”

贾逵道:“许都城高坚固,各路援兵又皆赶来驰援,不出一月便可集结,莫说襄阳、樊城二城未陷,即便城池陷落,我军以南阳为城、淯水为池尚能拒敌,岂可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